
1、茯苓
茯苓,曾被慈禧太后当作养生益寿的要药,不但自己常食用,还将茯苓制成茯苓饼,赏赐给大臣。茯苓味甘淡,性平,人心、脾、肝、肾经,具有健脾和胃、补脑健身、利水渗湿、宁心安神等功效,被誉为中药“ 八珍” 之 一。茯苓特点是补而不峻,利而不猛。药性平和,既能扶正,又能祛邪,是脾虚湿盛者必不可缺的健脾祛湿中药。
2、荠菜
荠菜带根全草入药,其幼嫩叶是人们喜爱的一种野菜,早在公元前300年就有采食荠菜记载。荠菜味甘、淡,性微寒。有补虚健脾、凉血止血、清热利水等功效。宜于湿热胃痛、血热吐血、湿热泄泻、便血等症。
3、木瓜
木瓜味酸,性温,归肝、脾经,有较好的舒筋活络作用,且能化湿,为治风湿痹痛所常用,筋脉拘挛者尤为要药。木瓜还能使湿浊得化,中焦得以调和。 木瓜还有消食作用,可用于消化不良症。
4、砂仁
砂仁,除了是一种健脾祛湿中药,还是生活中运用广泛的一种香料。砂仁昧辛,性温,归脾、胃、肾经。能化湿开胃、温脾止泻、理气安胎。该品辛散温通,气味芬芳,其化湿醒脾,行气温中之效均佳,古人视其为醒脾调胃的、要药。
故凡湿阻或气滞所致之脘腹胀痛等脾胃不和诸症可以常用,尤其是寒湿气滞者最为适宜。该品善能温中暖胃以达止呕止泻之功,但重在温脾。
祛湿健脾的饮食禁忌:
1、宜吃具有补脾气作用的食物,宜吃性平味甘或甘温之物,宜吃营养丰富、容易消化的平补食品。忌吃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忌吃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忌吃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
2、忌吃性质寒凉,易损伤脾气的食品,忌吃味厚滋腻,容易阻碍脾气运化功能的食品,忌吃利气消积,容易耗伤脾气的食品。如:苦瓜、冬瓜、海带、螃蟹、鸭子等。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天热湿气重 最宜吃4大健脾祛湿中药
健脾祛湿安神汤
推荐:广东省中医院临床营养科主要功效:疏肝理气、祛湿健脾、养心安神推荐人群:湿气身困、失眠烦躁、心神不安等人群。材料:玫瑰花15小朵、木棉花3大朵、茯苓30克、白湘莲30克、瘦肉150克(2~3人量)烹调方法:木棉花、玫瑰花用水洗净后备用,白湘莲去芯,茯苓洗净后浸泡,瘦肉洗净切大块,在瓦煲内加入清水2000ml,将白湘莲、茯苓、木棉花一起放入煲内,大火烧开后改用转小火煲1小时,最后放入玫瑰花(装在煲汤包里),再微沸10分钟,加入盐调味即可饮用。汤品点评:这段时间天气炎热,外加雨水丰富,湿度高,很容易出现湿热的症状,比如面垢油光,易生痤疮粉刺,容易口苦口干,身重困倦,有时还莫名的烦躁不安,睡眠还不好。这个时候就需要来一款解郁安神、健脾清热祛湿的汤水来调理了。汤中的木棉花是广州的市花,还可以清热祛湿解暑,是夏季汤水、茶水不错的选择之一,玫瑰花则可舒肝解郁,茯苓有利水祛湿、健脾安神的作用,对于水肿、水湿困身、小便不利均有一定的食疗效果,还能益心脾而宁心安神。白湘莲则是食疗佳品,可补脾止泻、益肾固精、养心安神,与茯苓搭配可加强宁心安神的作用,对于心肾不交所致的虚烦、失眠有较好的食疗价值。

健脾祛湿安神胶囊
正确祛湿的方法?

祛除湿气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要排除外湿的侵入,日常生活中,不要贪凉饮冷,少吃或者不吃寒凉的蔬菜、瓜果、海鲜、甜品的,比如西瓜、冰淇淋、蟹类、冰淇淋等。在冬季要做好保暖工作,在夏天少吹空调。
第二、要防止内湿,中医讲脾喜燥恶湿,脾气强健,则脾主运化水液的功能正常,湿气有所去路。脾气亏虚,脾之运化功能受损,水液代谢障碍,则易聚集成湿。
补气健脾为祛除内湿的重要办法。
一、可以摄入具有补气健脾利湿功效的食物和药物;
薏米粥薏米有祛湿的功效,可配芡实、红枣、高粱米、莲子一起蒸煮,祛湿健脾的效果更好,早晚喝一次,或者下午茶来一杯都是不错的选择,祛湿又有营养,没有时间的朋友也可以直接食用薏米芡实莲子粉粥,又称五珍粉,效果是一样的,只是比较适合工作时间紧迫,没有时间熬粥的朋友,薏米芡实有一定的药用价值,都是常用的祛湿食材,生活中也很容易买到,可以试试效果。玉米须煮水将玉米须和玉米叶子一起煮水喝,有排湿利尿的功效,用这个水去除湿气有一个注意事项,就是不要睡前吃,因为睡前吃不仅不会排除湿气,反而会让湿气加重,最好是早晨到中午之前这段时间饮用,效果更佳。
二、要保持情志舒畅,避免忧思伤脾。
三、运动祛湿有的人可能在平时运动比较少,从而导致身体里面的湿气没有办法顺利排出体外,这种情况下可以尝试多多跑步、打球,这样可以让汗水顺利的排出来,也可以让毛孔因此变得更为通畅,在帮助身体里面湿气排出和帮助毒素排出方面效果都很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