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健康养生展会,24节气健康养生

2023第20届CZBE郑州国际高端美容化妆品产业博览会,简称2023CZBE郑州国际美博会,本届展会2大展馆规划国际标准展位800个,汇聚500多家国际国内参展商,专业观众预计80000人次。

展会设有特装形象区、国际展区、标准展位区等,展位分区和布局更加合理,是您招募经销商、代理商、分销商、加盟连锁及展示企业风采的平台。

郑州国际美博会属于中原地区,辐射周边八省一市:河南、河北、山西、山东、陕西、湖北、安徽、江苏、天津等,同时组委会在河南省17地市108县及周边省份,设免费大巴车乘坐服务,方便快捷尽显人性化。

展会期间名品荟萃,精英云集,是业内人士实现一站式采购计划的理想平台。展会期间举行一系列兼具学术性及商业性的精彩活动及高端论坛,使郑州国际美博会的内涵更为丰富,更有吸引力。郑州美博会参展范围:

日用化妆品、洗涤及个人护理用品、彩妆、香水、婴幼儿护肤品、口腔护理用品。美容院护肤品、美体产品及仪器、纹绣、香薰、美甲产品及工具、原料、OEM\ODM等供应链产品。

洗护染烫产品、发制品、养发育发产品、美发设备。整形设备、仪器、整形技术、整形机构、生物基因美容产品。减肥产品、减肥技术及设备、艾灸、酵素、经络魔罐瘦身、悬灸养生、熏蒸护理、能量石经脉护理、香薰。

流行饰品、消费品、沙龙护肤、仪器、保健品、化妆包等,包装器械、各类容器、专用箱包、装潢印刷。牙齿美白、口腔护理产品。温泉、泳池、沐浴、桑拿、会所、SPA、足浴、健康产业等。美业微电商、专业媒体、教育培训机构。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美博会

慧养生会健康

亚健康调理养生项目 亚健康调理养生项目,亚健康已经成为影响人们健康的一大问题,虽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疾病,但是也离疾病不远了,如果长期心情抑郁、没有胃口等,不但会影响到生活,也会影响到工作,但下面是亚健康调理养生项目。 亚健康调理养生项目1 养生保健项目有那些 第一、针灸是非常好的养生保健的项目,在现在有越来越多人定期去做针灸,针灸对大家的健康有好处。 第二、运动也可以帮助大家养生保健,大家在平时一定要养成定时运动的习惯,大家在平时可能很忙,但是不管大家有多么忙,大家都应该要抽出时间来运动一下,这样不仅仅可以帮助大家缓解压力,还能让大家更健康。 第三、艾灸也是非常好的养生保健的方法,大家可以到专业的艾灸馆进行艾灸,它不仅仅会让你感觉很舒服,还能保障你的健康。 养生保健的注意事项 第一、大家想要有一个好身体,先要有一个好心情,大家在平时遇到不开心的事情的时候,也应该要乐观一些。 第二、大家在养生保健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饮食,选择营养成分高的食物,多吃蔬菜少吃荤菜。 第三、大家在平时还应该要注意自己的作息,熬夜是非常伤身体的行为,大家尽量做到早睡早起。 第四、大家在平时还应该节制自己的`欲望,性生活不要过于频繁。 亚健康调理养生项目2 1、亚健康如何调理 肺气虚状态有气短、多汗、易等表现,此症者,可长期食用百合、蜂蜜、白木耳、红枣、桔、杏仁等食物。肥胖疲劳状态有许多身体过于肥胖者,因体重过重不仅会使身体疲劳,而且会造成心理疲劳。此时应少吃淀粉类和糖类的食物,宜长期食用萝卜、卷心菜、白菜、青椒、西红柿、香菇等蔬菜和水果。 神经衰弱状态有视力下降、记忆力减退、行动笨拙等表现,此症者宜长期食用莲子、龙眼肉、百合、大枣、糯米等煮粥食。若是血虚及紧张引起的神经衰弱,可吃桑葚,也可配合熟地、白芍煎服。肾阳虚状态有腰疼膝软、畏寒肢冷、头晕耳鸣、发须早白、性衰退等表现,此症者长期食用羊肉、芝麻、胡桃、豆类及豆制品、坚果类食物。 心烦意乱状态有失眠、头晕、心烦表现,此症者宜长期食用养心安神的食品,如煎服龙眼肉、酸枣仁、柏子仁等。脾阳虚状态有、腹胀、肠鸣、嗳气等表现,此症者长期食用山药、莲子、百合、山楂、苡仁米、饴糖。 2、克服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生活习惯能导致如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等疾病。吸烟、过度饮酒、高脂肪或过量饮食、缺少运动、睡眠不足、不吃早饭等不良生活习惯都会使我们健康的身体逐渐转变成为亚健康状态,最后导致各种疾病发生。因此我们必须摒弃那些有损于健康的不良生活习惯。 3、心理亚健康不容忽视 有的人以为较轻的心理问题可自己调整,较重的才需找心理医生,但他们忽视了各人不同的心理免疫力。面对同样的挫折,心理免疫力强的人能轻松化解,弱的人便后果严重。心理不适应若不能及时解决,会出现胃口不好、睡眠差、情绪低沉、持续疼痛等身心症状,通过倾诉或受到组织、周围人的关心、支持以后才会缓解。 如何自我诊断身体是否健康正常 精力充沛 乐观向上。每天早上起来神清气爽,对于即将开始的工作和学习充满热情,对于繁重的工作和生活的压力没有过分的疲劳感和紧张感,并且乐于承担责任。 反应敏锐 处事能力强。遇事不惊,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遇到事情能够情绪稳定的处理,不会因为突发事件而暴怒、失态、大哭、大闹。能够妥善处理与同事和家庭成员的关系。 良好的自身免疫力。身体抵抗力较强,不会轻易因同事、家人感冒或患其他的传染病被传染,即使被传染也会很快痊愈。季节变换时,不会发生荨麻疹等过敏性疾病。 良好的睡眠状况。入睡快,入睡后中间不会被惊醒,睡眠规律,不会因为琐事影响睡眠。每天可以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即使因为工作忙需要加班,也会在完成工作后马上入睡。醒来后没有头昏、头痛及疲乏感。 亚健康调理养生项目3 什么是亚健康调理?中医学在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都可以理解为亚健康研究: 1、养生研究 黄帝内经是医学,更是医道,它的真正作用不是机械性地对疾病进行治疗。而是更像一位老师。引导我们顺应自然的力量。学习黄帝内经就是学习如何依准我们的生命本性去做人和生活。是在培补我们的智慧元气,帮助我们完成对自我生命体的认知过程;这是一种根本性的学习。 2、生命质量研究 《素问·上古天真论》原文所说“形与神俱”,是指心身运动的一种和谐状况。“能形与神俱”,能,使之做到的意思。这是一种心身健康的最高境界,需要充分的条件才能做到:“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3、功能衰退研究 依照先秦作品的一般原则,首起一段为全文核心。《素问·上古天真论》首起问题就是关系功能衰退的:“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这提示全篇的核心在于探讨人体功能衰退问题。 4、疾病预防研究 《黄帝内经》有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兵,不亦晚乎?”由此可鲜明地看出我们的祖先已认识到对疾病应“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重要。 亚健康调理该怎么做? 1、保证合理的膳食和均衡的营养。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人体所必需的营养素;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和矿物质,而维生素C、B族和铁等对人体尤为重要,因此每天应适当地补充多维元素片; 2、调整心理状态并保持积极、乐观; 3、及时调整生活规律,劳逸结合,保证充足睡眠; 4、增加户外体育锻炼活动,每天保证一定运动量;

24节气健康养生

导语:二十四节气除了规定农时,同时也提醒着我们要根据时节的变化来调整自己的生活作息,现在我们进城脱离了土地,但二十四节气养生的作用也是不可小觑的。下面就来看看24节气怎么养生更健康吧! 二十四节气养生 24节气怎么养生更健康 春光正好时 立春(2月4/5日):开始进入春天,万物复苏。 雨水(2月19/20日):这时春风遍吹,天气渐暖,冰雪融化,空气湿润,雨水增多。 惊蛰(3月5/6日):天气转暖,春雷震响,蛰伏在泥土里的各种冬眠动物苏醒过来及开始活动,所以叫惊蛰。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 春分(3月20/21日):这一天南北两半球昼夜相等。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清明(4月4/5日):天气晴朗温暖,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生长,农民忙于春耕春种。人们在门口插上杨柳条,到郊外踏青,以及祭扫坟墓。 谷雨(4月20/21日):天气较暖,雨量增加,是北方春耕作物播种的好季节,因为有雨水滋润大地。 春日融融,是令人惊喜的美好时光,也是最适合重新开始的季节。天气回暖,万物吐芽生发,潜伏在慵懒身躯里的灵魂已经蠢蠢欲动,等待新生的能量,养生显得十分重要。 第1招 少发脾气,多微笑 尽量保持精神愉快,尤其要避免怒气。科学研究发现,快乐可以增加肝血流量,活化肝细胞。而怒气不仅伤肝,也是古代养生家最忌讳的一种情绪:“怒气一发,则气逆而不顺。” 透过发泄和转移,也可使怒气消除,保持精神愉快。新的科学研究显示,主动想一些好玩的、有趣的事,会增加脑内啡分泌,使身心愉悦。 第2招 享受清爽的绿色春蔬 春天肝气旺盛,相对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因此饮食上仍以清淡为主。绿色蔬菜是最好的春季食物。蔬菜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恰巧可以补充冬季的摄取不足。譬如春天产的菠菜嫩极味美,亦有养血功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春天不需要特别进补,“因为气候上升,温补药反而加重身体内热,”体质较差的人,一般可选用莲子、芡实、薏仁、花生、核桃、燕窝、猪肝等平性食物。具多醣类成分的银耳也有防发炎功效,亦可促进肝脏蛋白质合成。 有过敏气喘体质的人,在春天要特别注意体质的调整,少吃一些冰冷或寒性(如瓜果)的食物以免引发过敏。 第3 招 保暖工作不可少 尽管天气回暖,保暖工作还是很重要。春天因气候变化大,加上阳光普照,常让人忽略初春的善变与寒冷,因此衣着最好慢慢减少。由于膝关节对冷较敏感,因此穿着裙装时,记得加双厚一点的裤袜保暖。 第 4招 启动身体的引擎 冬季人体新陈代谢变慢,阳气下降,春暖花开之时,正好可以重新补充身体的阳气。起早运动,舒筋活络也是养护肝脏的方法之一。 试试看最简单的呼吸调节法:静静坐下或站定,全神贯注在呼吸调节中,慢慢地,一点一点用鼻子吸气、吐气,并重复数次。简单的深呼吸可以排除体内积热,让身体重新获得能量。 夏日当头时 立夏(5月5/6日):夏天开始,雨水增多,农作物生长渐旺,田间工作日益繁忙。 小满(5月21/22日):大麦、冬小麦等夏收作物,已经结果、籽粒饱满,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满。 芒种(6月5/6日):芒种表明小麦等有芒作物成熟,宜开始秋播,如晚谷、黍、稷等。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黄梅季节,连绵阴雨。 夏至(6月21/22日):阳光直射北回归线,白天最长。从这一天起,进入炎热季节,万物生长最旺盛,杂草害虫也迅速滋长。 小暑(7月7/8日):正值初伏前后,天气很热但尚未酷热,人们忙于夏秋作物的工作。 大暑(7月23/24日):正值中伏前后,一年最炎热时期,喜温作物迅速生长;雨水甚多。 夏热使人体腠理开泄,加之乘凉饮冷,每易损伤阳气。如何能做到夏季养阳呢? 调精神:夏季养生重在精神调摄,保持愉快而稳定的情绪,切忌大悲大喜,以免以热助热,火上加油。心静人自凉,可达到养阳的目的。 巧运动:宜通过有益的文体活动来活动筋骨,调畅气血,养护阳气。运动要循序渐进,严格控制运动量,不要过度疲劳。 慎起居:夏季自然界万物生长旺盛,起居也应随之作适应性调节,如清晨早起,洗漱后在室外清静处散步、慢跑,呼吸新鲜空气,舒展人体阳气。 要午睡:中午人体散热量大,午饭后又昏昏欲睡,通过短暂午睡小歇,可以避开中暑高峰,又可补充夜间睡眠不足。 勿贪凉:老年体弱者,阳气不足,如长时间对着电扇吹或久居空调室内,反会感到头晕脑涨,四肢疲乏,精神困倦,更容易导致受凉感冒等病症。 节饮食:夏季天气温热,应注意饮食调节,切勿极饥而后食,食不可过饱。亦忌极渴而后饮,饮不宜过多。还须慎食瓜果冷饮,以免伤脾胃阳气。 防中毒:盛夏细菌繁殖迅速,70%的食物中毒发生在夏季。老人小孩胃肠功能薄弱,抵抗力差,发病后极易发生脱水而危及生命,故应做好预防工作。 秋风送爽时 立秋(8月7/8日):秋天开始,气温逐渐下降;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开始移栽。 处暑(8月23/24日):气候变凉的象征,表示暑天终止,夏季火热已经到了尽头。 白露(9月7/8日):天气转凉,地面水汽结露。 秋分(9月23/24日):阳光直射赤道,昼夜几乎相等。北方秋收秋种。 寒露(10月8/9日):天气转凉,露水日多。 霜降(10月23/24日):天气已冷,开始有霜冻,所以叫霜降。南方仍可秋收秋种。 秋天有时不太明显,但从养生角度却很关键。因为由漫长酷热转冷冬的短暂交替,正考验身体机能,要能储存能量安度寒冬,就得从凉意甚浓的秋天保养起。 第1招:少辛增酸忌寒凉秋天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避免燥邪伤害。少摄取辛辣、多增加酸性食物,以加强肝脏功能,因为中医认为“肺气太盛可克肝木,故多酸以强肝木” 。从食物属性解释,少吃辛,以免加重燥气。多吃酸食有助生津止渴,但也不能过量。至于脾胃保健,多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少吃生菜色拉等凉性食物。就太阳能量来说,秋天阳气渐收,阴气慢慢增加,不适合吃太多阴寒食物,菜最好过个火,烫一烫再吃。尤其应避免瓜果,因为“秋瓜坏肚”,像是西瓜、香瓜易损脾胃阳气。不妨适量吃苹果、柿、柑桔、梨、葡萄和龙眼。 第2招:养阴补气中医师不反对秋天进补,但了解自己是哪种体质很重要,因为“补”的内容也各异。有时出现上呼吸道毛病,以为感冒,其实不然。而是有些年纪大的人唾液腺分泌较少,容易眼睛干涩、干咳舌燥,并没有出现红肿痛的发炎现象,中医称为“阴虚”,要适度服用养阴药,以改善体质。如果属于过敏体质,着重“补气”,要偏向温补,忌吃寒凉食物。 第3招:情绪保守,收敛元气依照自然界律则,秋天阴气增、阳气减,对应人体的阳气也随着内收,为了贮存体内阳气,要早睡早起。《皇帝内经》记载:“秋三月,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在秋主“收”的原则下,情绪要慢慢收敛,凡事不躁进亢奋,也不畏缩郁结。“心要清明,性保持安静”,在时令转变中,维持心性平稳,注意身、心、息的调整,才能保生机元气。 第4招:适当的运动秋天不算太冷,空气质量较佳,不妨多接近自然、多运动,吸收天地精华。尤其伸展动作,可维持身体灵活度,滋脾补筋,强化循环。伸展具有“运化作用”,能收敛心神。运指呼吸,“运之始畅”,意思是呼吸一旦舒畅开来;“化之始通”,从呼吸带动的循环系统、肠胃消化到内分泌系统,一路顺畅,气血循环自然活络。要注意的是,早晚较冷时,不要在外面运动。尤其老年人,容易受寒,需调整运动方式。 第5招:穿明亮衣服有种说法,秋天要多吃白色食物,这是延伸自五行理论(“木火土金水”对应“青赤黄白黑”再对应“肝心脾肺肾”)。秋天万物枯败,充满萧瑟肃杀气氛,情绪容易受影响。五行中既然秋天对应白色,代表清爽、明亮,表示要多穿白色、亮度高的衣服,让心情更愉悦轻快,别人看起来也较有生气,不致死气沉沉。 冬挂冰凌时 立冬(11月7/8日):冬季开始,一年的田间操作结束,作物收割之后要收藏起来。 小雪(11月22/23日):气温下降,黄河流域开始降雪;北方已进入封冻季节。 冬至(12月21/22日):这一天,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 小寒(1月5/6日):开始进入寒冷季节。冷气积久而寒,大部分地区进入严寒时期。 大寒(1月20/21日):大寒就是天气寒冷到了极点的意思。 冬季,由于自然界阴盛阳衰,寒气袭人,极易损伤人体的阳气,所以冬季养生应从敛阴护阳出发,自觉地做到“七要”,就可以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 要尽量早睡晚起冬季早睡晚起,保持较长的休息时间,可使意志安静,人体潜伏的阳气不受干扰,这是冬季保健必须首先要注意的。 要十分注意背部的保暖背部是阳中之阳,风寒等邪气极易通过人体的背部侵入,引发疾病。老人、儿童及体弱者冬日要注意保暖背部,避免阳气受到伤害。 要避寒就暖冬天气候较冷,人们要注意尽量呆在温度适中的房间里,减少外出次数。如要外出,就要穿上保暖衣服和鞋袜。 要谨慎对待洗澡冬天洗澡,稍有不慎,就会发生伤风感冒,并诱发呼吸道疾病等。因此应减少洗澡次数,老年人及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更应注意。 要坚持洗脚脚是人体之本,它与大脑、心脏都有密切的关系。冬季临睡前如果坚持用热水洗脚,不仅可以促进足部的血液循环,还对消除疲劳、改善睡眠大有裨益。 要严防病变科学研究发现,冬至之前是阴寒最严重的阶段,重病患者往往会病情加重。对此,要采取预防措施,譬如可以给重病患者有针对性地服一些滋补药品,如人参、大枣、桂圆等,以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 要调节饮食根据冬季天气寒冷的特点,膳食应以补为主,早晨可饮用牛奶、豆浆、各类豆粥等,中午和晚上应选用热量高、蛋白多的羊肉、狗肉、鱼、蛋等食品,同时还应多食用含有维生素B2的食物,以防皮肤干粗、皲裂。要进行适宜的身体锻炼,冬季锻炼一定要注意掌握一个“度”,不能透支身体的能量。各人可根据自己的身体现状,有选择地进行慢跑、散步、练气功、打太极拳、习剑等适宜冬季锻炼的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