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药物变态反应致病者多为急性,病情较重。初发皮疹可为猩红热样或麻疹样﹐皮疹迅速扩展﹑融合并延及全身﹐形成剥脱性皮炎。
红皮病的典型表现是全身皮肤弥漫性的潮红、浸润、肿胀、脱屑,皮损受累面积达到整个皮肤的90%以上,但是红皮病不仅仅表现在皮肤、黏膜和皮肤附属器,淋巴结甚至内脏均有受累。
1.黏膜症状
较为明显,可出现眼结合膜炎、眼睑缘炎、角膜炎、角膜溃疡、口腔红肿、溃疡、疼痛,吞咽时症状加重。女阴、尿道、肛门部位的黏膜常常糜烂,有分泌物。
2.皮肤附属器
毛发脱落,轻者毛发稀疏,重者可致广泛大量脱落。病情越重,毛发脱落越明显,病情恢复后,毛发可以再生。指(趾)甲可以出现萎缩、浑浊、凹陷等,尤其以银屑病性红皮病所致甲改变最明显。
3.淋巴结肿大
2/3红皮病患者有不同程度淋巴结肿大,其中以腹股沟和腋下淋巴结受累机会最多,颈部次之。
4.肝脾肿大
1/3到2/3的患者伴有肝脾肿大。药物过敏和淋巴瘤所致的红皮病,肝脾肿大的机会较多。若有明显的肝脾肿大,应考虑恶性淋巴瘤。
5.体温升高
正常情况下,人体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红皮病患者由于毒素被吸收和皮肤散热机能失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发热,多数患者体温在38℃~39℃。如果高热,中毒症状明显,应考虑并发感染。
6.血液动力学改变
红皮病患者可出现颈静脉压升高,肝脏肿大,下肢凹陷性水肿,心率增快等。这些症状随皮肤病变恶化而加重,随皮肤症状好转而减轻。若是老年患者,或有高血压、冠心病的患者,心脏功能较差,出现血液动力学改变,可致心力衰竭,甚至造成死亡。
7.内分泌改变
有少数男性患者可出现乳房女性化,睾丸萎缩,精虫减少。女性可致月经失调,乳房组织增生,并伴有性激素及其代谢产物异常。
红皮病临床表现包括
皮肤病症状:1 皮疹为风团、潮红斑,大小不等,形状各异。常突然发生,成批出现,数小时后又迅速消退,消退后不留痕迹,但常反复发作;2 自觉瘙痒,可伴有腹痛、恶心、呕吐和胸闷、心悸、呼吸困难,少数有发热、关节肿胀、低血压、休克、喉头水肿窒息症状等;3 病程长短不一急性荨麻疹病程在1个月以内;超过1个月为慢性;4 皮肤划痕试验部分病例呈阳性反应;5 水痘:按临床表现,属于水疱型;按病毒特点,属DNA病毒-小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致。前驱期较短,不超过24小时即出疹。皮疹先发于躯干,渐波及头面部和四肢,呈向心性分布。初为红色针尖大小的斑疹,后迅速成丘疹,数小时后即为绿豆大小的水疱,可为椭圆形,疱壁薄易破,2-3天干燥结痂,以后痂脱而愈,病程2周。在儿科中可见的异型有大疱型水痘及新生儿水痘。偶尔发生少见的并发症有水痘脑炎、肺炎、急性脑病等(我们60-80年代曾抢救过多例水痘合并重症脑炎,现几乎未见)。6 麻疹:按病毒种类属于RNA病毒-付粘液病毒-麻疹病毒引起,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潜伏期9-11天,前驱期通常3天左右,热度上升,卡他症状明显。发疹的部位从耳后-面颈-胸背部-四肢,疹子的形态是玫瑰色斑疹或丘疹,疹间可见正常皮肤。还可有内疹出现,那就是发病1-2天后在颊粘膜发生koplik斑。常合并支气管肺炎、喉炎、肠炎、脑炎、心功能不全等,病程10-14天。7 风疹:属于小DNA风疹病毒引起,多发于幼儿,潜伏期5-20天,发病前可有轻度发热,发疹情况从面部-躯干-四肢,疹形为淡红色斑疹或丘疹,内疹表现为软腭斑疹或瘀点,合并颈及枕后淋巴结肿大。8 幼儿急疹:冬春季小流行,可能由病毒(柯萨奇病毒)所致,又称婴儿玫瑰疹,或称第六病。多见6个月-2岁,潜伏期10-15天,无前驱症状,常突发高热,体温上升至39-40度,3-5天体温骤退时出疹,先发生颈部-躯干-上肢下腿-面部。疹形为玫瑰红色斑丘疹,无内疹。合并有颈,枕后淋巴结肿大,偶有中耳炎和支气管炎。9 手-足-口症:由小RNA病毒中柯萨奇A16病毒为主,有时为柯萨奇A2,A4,A5,A10引起。多发于学龄前儿童,尤以1-2岁婴幼儿最多,夏秋季流行,潜伏期4-7天,全身症状轻,发疹前可有微热,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发疹特点是指(趾)背面及侧缘有水疱,口腔的硬腭、颊部齿龈及舌部出现疼痛性水疱,呈米粒至碗豆大小,半球状或椭圆形,疱壁薄,内容清,呈珠白色。水疱数目不多,但亦可见50个以上,整个病程约1周,很少复发。10 传染性软疣:由痘病毒中传染性软疣病毒引起,潜伏期14-50天,其特点是皮肤上出现发生腊样光泽的小丘疹,顶端凹陷,能挤出乳酪状软小体。数目不等,不融合,一般6-9个月可消退,但也有持续几年者。11 临床的特殊类型:A.蛋白湅荨麻疹是蛋白湅直接通过肠粘膜吸收所致的抗原-抗体反应;B.寒冷性荨麻疹又可分为家族性寒冷性荨麻疹和获得性寒冷性荨麻疹,是由寒冷所致的物理性荨麻疹;

C.热性荨麻疹又可分为获得性和遗传性两种,接触热水后在接触部位出现风团;D.胆碱能性荨麻疹,在热、精神紧张和运动后诱发,多见于躯干和四肢近端,皮损为主1-2mm大小的风团,周围有红晕;E.日光性荨麻疹,女性发病较多,暴露日光后发病,皮疹局限于暴露部位;F.压迫性荨麻疹,在较重和较久压迫4-6小时后发病,受压部位出现弥漫性、水肿性、疼痛性斑块;G.水源性荨麻疹,在接触水和汗水后于毛孔周围引起细小剧痒风团;H.血清病性荨麻疹,其病因为接触异体血清、疫苗、药物等,引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反应,临床表现为发热、皮疹、关节炎和淋巴结病;I.自身免疫性黄体酮性荨麻疹,发生于月经前期和中期,是由黄体酮所致。12 银屑病(牛皮癣):A.寻常型银屑病的病理变化是表皮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角化不全区域内可见中性白细胞构成的小脓肿,称Munro氏小脓肿。颗粒层明显减少或消失。棘层增厚。表皮突延伸,其下端增宽,可与邻近表皮突相吻合,真皮乳头延呈杵状,其上方棘层变薄。乳头内毛细血管扩张充血,故临床上出现Auspitz氏征。周围可见淋马细胞,嗜中性白细胞等浸润。B.关节炎型银屑病的病理变化与上述寻常型银屑病相同。C.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病理变化主要为炎症反应比较明显,真皮上部水肿显著,其他与寻常型银屑病基本相似。D.脓疱型银屑病人与连续性肢端皮炎的病理变化的特点是在表皮内形成较大脓疱即Kogoj脓疱,主要在表皮上部,疱内主要为中性白细胞,其他变化与寻常型银屑病大致相同,但角化不全及表皮突延伸较轻。E.掌跖脓疱病的病理变化为表皮内单房性脓疱,疱内有大量中性白细胞,少量单核细胞,真皮浅层淋巴细胞、组织细胞和嗜中性白细胞浸润。13.妊娠皮肤病传统的疾病分类包括:妊娠疱疹、妊娠多形红斑、妊娠期天疱疹、妊娠期结节性红斑、妊娠期瘙痒性毛囊炎、妊娠期多形疹、妊娠痒疹、妊娠丘疹性皮炎、妊娠瘙痒症、环形痒疹等等,但由于对其病因和病理缺乏深入了解,分类存在生叠现象,Roger等(1994年)建议将妊娠其特有皮肤病分为三类:①妊娠疱疹②肝内胆汁淤积症又称妊娠瘙痒症③妊娠期多形疹、包括妊娠多形红斑、妊娠期瘙痒性毛囊炎、环形痒疹、妊娠早期瘙痒及迟发瘙痒,妊娠丘疹性皮炎,妊娠痒疹、妊娠瘙痒性荨麻疹性丘疹团块和妊娠中毒性红斑。
红皮病临床表现有哪些
红皮病型银屑病是由寻常型银屑病进展期使用刺激性较强药物或长期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药物,减量或停药方法不当所致。脓疱性银屑病在脓疱消退过程中,也可出现红皮病。本病约占银屑病1%。

典型症状:皮病型银屑病临床表现为四肢、躯干、头皮、面部有弥漫的大片皮肤红色斑片,上附多量脱屑,常有发热甚至高热。具有以下特点: 1.红皮病型银屑病发作时临床表现为剥脱性皮炎,在原皮损部位出现皮肤潮红,并逐渐扩大,有轻度水肿或浸润,皮肤干燥,伴严重瘙痒。银色鳞屑及点状出血点等银屑病特征常消失,皮损缓解时大量脱屑,头面部因皮脂多或继发感染,鳞屑较厚腻,掌跖部呈大片脱皮。2.发作前或发作时,有发热,可高达40°C ,与皮损程度成正比。可伴淋巴结肿大、关节疼痛、肌肉疼痛,严重者可见金黄色葡萄球菌菌血症、多发性骨髓炎、心内膜炎、肺炎。因大面积防御性皮肤受损,表皮流失的水分增加,导致脱水。
其他症状:红皮病性银屑病合并内脏损害时可出现:①胃肠道症状,如糜烂性胃炎;②心血管并发症,如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③肝脏损害,可由某些药物如甲氨蝶呤、氨基蝶呤、维生素A酸、补骨脂素等引起,也可由银屑病本身引起;④内分泌功能障碍,男性可出现睾丸萎缩,女性出现月经失调、乳腺组织增生;⑤肾脏病变,表现为血尿、蛋白尿,肾损害的发生随银屑病发展或加重而加重,随银屑病好转或痊愈而好转或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