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常见运动损伤的机制、症状与体征,掌握各种损伤的处理与预防方法。常见运动损伤有哪些呢?本文是我整理常见运动损伤的资料,仅供参考。 常见运动损伤及处理方法 一、挫 伤 挫伤:是指由于钝性暴力直接作用于机体某处而引起的的局部或深层组织的急性闭合性损伤。 (一)损伤机制 相互冲撞、被踢打、撞在器械上等。 (二)症状与体征 1、单纯性挫伤 (1)有明显的受伤史 (2)疼痛(初轻后重) (3)肿胀 (4)压痛,且皮下或皮下组织中有硬结(个别严重者有深部脓肿或骨化性肌炎)。 (5)功能障碍 2、混合性挫伤 如头部挫伤合并脑震荡或颅内出血;胸部挫伤合并肋骨骨折;腹部挫伤合并肝脾破裂等,除出现局部症状外,常可发生休克。 (三)处理 单纯性损伤的处理分为三个时期: 1、限制活动期 (1)制动 (2)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 (3)伤后24-48小时内,可外敷或内服活血、消肿及止痛的药物(新伤药、云南白药、七厘散等) (4)若肿胀不断发展,且局部皮温较高者,应尽快送医院处理。 2、恢复活动期(受伤24-48小时) (1)按摩、理疗等 (2)伤肢功能锻炼(先静力收缩,后屈伸) 3、功能恢复期 (1)按摩、理疗 (2)抗阻练习,增强肌力和关节功能。 对于混合性挫伤并出现休克的伤员,应尽快送医院处理 。 (四)预防 1、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 2、遵守体育竞赛规则 二、肌肉拉伤 肌肉拉伤:指由于肌肉的猛烈收缩或被动牵伸超过了肌肉本身所能承担的限度,而引起的肌肉组织损伤,称之。 (一)损伤机制 1、急性损伤 (1)主动用力拉伤:(如跳远时小腿后群肌拉伤;起跑时大腿后群肌拉伤等) (2)被动拉伤:(如跨栏运动时大腿后群肌拉伤;压腿时大腿后群肌拉伤等)肌肉拉伤的好发部位:肌腹、肌腹与肌腱交界处、肌腱的起止点。 2、慢性损伤 如:末端病、肌腱腱围炎、肌腹部劳损等。 (二)症状与体征 1、有明显的受伤史 2、疼痛 3、肿胀(严重者皮下瘀血) 4、压痛 5、肌肉收缩试验阳性(严重者肌肉收缩畸形,如部分断裂伤处凹陷;肌腹完全断裂“双驼峰”畸形;一端短裂“球状”畸形。) 6、功能障碍 (三)处理 1、肌肉微细损伤或少量肌纤维短裂时 (1)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 (2)疼痛严重者,可口服止痛药。 (3)24小时后,外敷新伤药、痛点注射、理疗或按摩等。 2、肌纤维大部分断裂或肌肉完全断裂者,经处理后,尽快送往医院处理。 (四)预防 1、要作好准备活动。 2、加强易伤部位的锻炼。 3、运动负荷要合理 4、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三、关节韧带拉伤 关节韧带拉伤:是指在间接外力作用下,使关节发生超范围的活动而引起的关节韧带损伤。 (一)膝关节内侧副韧带损伤 1、病因与损伤机制 膝关节突然内翻所致(即膝关节屈曲130°-150°,小腿突然外展外旋,或足与小腿固定,大腿突然内收内旋。) 2、临床表现 (1)膝内侧疼痛(局部压痛明显) (2)膝内侧红肿、(2-3天后)瘀血。 (3)屈伸活动受限(半腱肌、半膜肌保护性痉挛) (4)内侧副韧带分离试验( )(若内侧韧带完全断裂,则关节间隙增宽和小腿异常外展。) 3、处理 (1)冷敷、加压包扎。若侧副韧带完全断裂须夹板固定。 (2)24-48小时后,外敷新伤药;痛点注射。 (3)按摩、理疗(3天后)、针灸等。 按摩手法:按、揉、摩、擦、引伸等。 针灸穴位:血海、阳陵泉、内外膝眼、三阴交、阿是穴等。 (4)及早进行功能锻炼 (5)若韧带完全断裂者,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手术缝合。 4、预防 (1)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性练习。 (2)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 (3)避免犯规与粗野动作。 (二)踝关节外侧韧带损伤 1、病因与损伤机制 地面不平、身体失去平衡、着地时踩到别人脚上等,使足突然内翻所致。 2、临床表现 (1)有受伤史 (2)疼痛(压痛明显) (3)肿胀和皮下瘀血(距腓前韧带损伤时尤为明显) (4)出现跛行或功能丧失。 (5)若韧带完全断裂,则关节间距增宽,出现超常内翻。(抽屉试验阳性) 3、处理 (1)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 (2)24-48小时后,外敷新伤药。 (3)按摩、针灸、理疗、痛点注射。 按摩手法:按、揉、摩擦、拔伸、摇等 针灸穴位:昆仑、丘墟、解溪、阳陵泉、足三里和阿是穴等 (4)及早进行功能锻炼。 (5)若韧带完全短裂,经冷敷加压包扎后及时送医院手术治疗。 4、预防 (1)准备活动要充分。 (2)加强足部力量及踝关节的稳定性与协调性的练习。 (3)完善场地设施。 (4)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四、滑 囊 炎 A、滑囊是由结缔组织构成的小囊。位于关节周围,介于肌腱和韧带的起止点与骨隆起之间。具有分泌滑液,减少摩擦的作用。 B、常见的滑囊炎有:肩峰下滑囊炎、尺骨鹰嘴滑囊炎、肘后滑囊炎、髌下或髌前滑囊炎、跟腱滑囊炎等。 (一)肩峰下滑囊炎 1、病因与损伤机制 (1)急性损伤 由于肩部受到暴力的直接作用,使肩峰下滑囊受挤压,使肩峰下滑囊充血、水肿等所致。 (2)慢性损伤 由于肩关节长期、反复地进行外展、外旋运动,使肩峰下滑囊长期受挤压和摩擦产生滑囊水肿囊壁增厚或纤维化等而导致慢性滑囊炎。 2、临床表现 (1)急性损伤 ①有直接受伤史。 ②疼痛(局部压痛明显;活动后疼痛加剧;个别有放射痛或夜痛。) ③肿胀(血肿与水肿) ④功能障碍 (2)慢性损伤 ①疼痛:早期疼痛(酸痛)较轻,逐渐加重。肩关节外展、外旋时疼痛更甚。 ②肌肉萎缩:晚期三角肌出现萎缩。 ③功能受限 3、处理 (1)急性损伤 ①冷敷、加压包扎。 ②24-48小时后,外敷或内服消炎、消肿、止痛类药物,或穿刺抽液后痛点注射,并加压包扎。 (2)慢性损伤 ①按摩(手法:擦、按、揉、滚、运拉等) ②针灸(穴位:巨骨、臂 、 、阿是穴等) ③中药治疗(活血化瘀、通经止痛)、热疗、拔罐等 4、预防 (1)准备活动要充分。 (2)合理安排局部负荷量。 (二)跟腱炎与跟腱滑囊炎 跟腱周围公有7-8层滑囊,且互不粘合,跟腱滑囊在踝关屈伸活动中起着润滑作用。 1、病因与损伤机制 (1)急性损伤 由于准备活动不充分即做猛力地踏跳或急速起跑,使跟腱急骤收缩而引起。 (2)慢性损伤 长期做超过机体活动能力的跑跳运动,逐渐劳损而发病。 2、临床表现 (1)疼痛且压痛明显(早期活动开后疼痛会减轻,但严重时,牵扯跟腱均会疼痛) (2)肿胀(急性损伤) (3)皮温升高(多数出现) (4)严重者,跟腱与跟腱滑囊出现钙化。 3、处理 (1)急性损伤 ①冷敷、加压包扎 ②外敷新伤药或封闭。 (2)慢性损伤 ①足部热敷、热浴、理疗。 ②按摩、针灸、中药熏洗 按摩手法:擦、拿、提拉、揉和点按等 针灸穴位:承山、太溪、昆仑、悬钟、三阴交等 ③ 治疗期间应避免或减少跑、跳、蹬动作。 4、预防 (1)跑跳动作要正确。 (2)准备活动要充分。 (3)运动负荷要循序渐进,防止突然加大运动负荷。 (4)高跟鞋能减轻对跟腱的牵拉。 五、腱 鞘 炎 腱鞘分内外两层,其内层覆盖于肌腱的表面,外附着于肌腱周围的韧带及骨面上,两层之间有滑液。其作用是减少肌腱活动时的摩擦和防止肌腱向侧方滑移。 常见的腱鞘炎有:桡骨茎突腱鞘炎、手指屈肌腱鞘炎、肱二头长头肌腱腱鞘炎、踝部腱鞘炎等。 (一)桡骨茎突部腱鞘炎 1、病因与损伤机制 拇短伸肌和拇长展肌不断地与腱鞘发生摩擦,而使腱鞘出现水肿、增生、粘连等损伤性炎症病变。 2、临床表现 (1)疼痛:桡骨茎突部疼痛,并呈进行性加重。 轻者:拇指活动时疼痛。 重者:疼痛可向前臂和肩部放射。 (2)肿胀:桡骨茎突处轻度肿胀。 (3)压痛:局部压痛,并可触到小结节。 (4)有摩擦音或弹响(严重者)。 (6)功能障碍 3、检查方法: 屈拇指握拳尺侧偏试验( )、抗阻力试验( ) 4、处理(原则:活血化瘀、消肿散结) (1)热疗与中药熏洗 (2)按摩(手法:揉、按、弹拨、一指禅、捻、运拉等 ) (3)针灸(穴位:列缺、阳溪、偏历、手三里等) (4)封闭 5、预防 (1)合理安排腕部负荷量。 (2)避免寒冷刺激。 (3)避免掌指关节过度屈伸和用力过大。 (二)手指屈肌腱腱鞘炎(弹响指) 1、病因与损伤机制 由于手指长期用力或快速活动,使拇长屈肌、指浅屈肌和指深屈肌不断与拇长屈肌腱鞘和 屈总腱鞘摩擦,而出现肌腱和腱鞘的水肿、增生等损伤性炎症病变。 2、临床表现 (1)疼痛(掌侧疼痛,可向腕部放射) (2)压痛(局部压痛,可触及小结节) (3)有弹响声(用力屈指) (4)功能障碍 3、处理方法 抗阻力试验( ) 4、处理(原则:舒经通络、活血化 瘀); (1)中药熏洗、热疗 (2)局部封闭 (3)按摩(手法:捻、揉、拔伸、弹拨和摇等) (4)针灸(穴位:阿是) 5、预防 (1)避免手长期快速活动或长期用力握物。 (2)注意运动后局部的放松。 (3)注意局部保暖。 (三)肱二头肌长头肌腱腱鞘炎 1、病因与损伤机制 由于肩关节长期做超范围的转肩活动或上臂上举活动,使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在结节间沟内与腱鞘反复发生摩擦,或由一次突然的过度牵扯所致。 好发项目:标枪、吊环、单杠及排球等运动项目。 2、临床表现 (1)急性损伤 A、疼痛(局部疼痛,并向三角肌放射) B、压痛(肱二头肌长头肌腱处有锐利压痛) C、功能明显受限(上臂上举、后伸或提物时疼痛明显) (2)慢性损伤 A、疼痛(三角肌处) B、压痛(局限于结节间沟) C、功能受限(肩关节活动除上臂外上举再向后做背伸时疼痛外,其他方向则没有。) 3、检查方法: (1)肩关节内旋试验( ) (2)反弓试验( ) (3)抗阻力收缩试验( ) 4、处理 (1)急性期:停止训练,并用三角巾悬挂患肢。 (2)急性中、后期及慢性损伤:可进行封闭、按摩、拔罐、针灸和理疗等。 按摩手法:擦、按、推、揉、拨筋、运拉等。 针灸穴位:天宗、肩贞、巨骨、肩 、阿是等。 (3)功能锻炼 5、预防 (1)要作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2)避免局部过度负荷。 (3)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 (4)注意运动后疲劳的消除。 六、胫腓骨疲劳性骨膜炎 (一)损伤机制 1、肌肉牵扯学说 由于长期进行跑、跳类运动使屈拇、屈趾肌、胫骨后肌及腓骨等反复收缩不断地牵扯胫腓骨上的骨膜,导致骨膜与和骨的正常关系遭到破坏,从而出现骨膜松弛、瘀血、水肿等病理性改变。 2、应力学说 由于身体的重力线与胫骨中线轴线不重叠,致使身体的重力和支撑面的反作用力使胫骨的凸面处受拉力最大,从而使骨膜松弛、瘀血、水肿等病理性改变。 (二)症状与体征 1、疼痛:疼痛多隐痛或牵扯痛,严重者出现刺痛或烧灼感,个别有夜间痛。疼痛部位为胫骨内侧中下段及腓骨外侧缘下段。 2、肿胀:急性期出现凹陷水肿 。 3、压痛:局部骨面上有压痛,并可触摸到硬块压之锐痛(晚期)。 (三)检查方法 1、后蹬跑( ) 2、X线检查:晚期骨质增生。 (四)处理 1、早期症状较轻者: (1)减少下肢的跑跳练习。 (2)局部热敷和外周按 摩。 (3)弹力绷带包扎患部,并抬高患肢。 2症状严重者: (1)停止跑跳练习。 (2)弹力绷带包扎,并抬高患肢。 (3)中药外敷、按摩、针灸、理疗等 (五)预防 1、合理安排运动量,注意改进训练方法。 2、避免在坚硬的地面上过多进行跑跳练习。 3、要及时消除小腿部的肌肉疲劳。 七、髌 骨 劳 损 髌骨劳损是指软骨病和髌骨周缘腱止装置的慢性损伤统称。 好发项目:篮球、排球、举重、速度滑冰等。 (一)损伤机制 主要为膝关节长期负荷过度或反复细微损伤的积累而引起。 (二)临床表现 1、膝软与膝痛 2、关节积液(少数出现) 3、肌肉萎缩:严重者出现股四头肌及股内侧肌出现萎缩。 4、髌骨压痛与髌周压痛: (三)检查方法 1、髌骨压法( ) 2、髌骨周围指压法( ) 3、伸膝抗阻(半屈曲位)试验( ) 4、半蹲试验( ) 5、髌骨摩擦试验( ) 6、X线检查:早期意义不大,晚期有囊变和骨质增生等。 (四)处理 1、减少或停止膝关节半蹲发力各练习动作。 2、加强股四头肌的力量练习,是防治髌骨劳损的积极手段。 3、封闭、渗透药外敷、理疗、按摩、针灸等 4、上述治疗无效的须考虑手术治疗 (五)预防 1、杜绝单打一的训练方法,减少膝部负荷过大。 2、加强骨四头肌的力量练习。 3、运动后注意疲劳的消除。 4、要早发现以便早治疗。 八、骨 骺 损 伤 (一)解剖生理特点 1、骨骺的分类 骨骺分为2类: (1)受压骨骺:位于长骨两端,参与关节构成,并承受压力。其骺板损伤影响骨的长长,如股骨头、肱骨头等。 (2)牵拉骨骺:位于肌肉的起止部,承受肌肉的拉力。其骺板损伤不影响骨的长长,如股骨大转子、胫骨粗隆等。 2、骺板的组织结构 骺板分为三层: (1)生长层:此层中,细胞大量分裂并渐成柱状排列,间质增多。 (2)转化层(钙化层):细胞逐渐肥大、变性,基质逐渐减少并钙化。骨折常发生于该层。 (3)化骨层:此层中,软骨溶解,基质钙化,软骨组织被骨组织所代替。 3、滋养血管进入骨骺的形式 (1)直接进入:滋养血管在远离骺板处穿过骨骺的边缘进入, (2)间接进入:少数滋养血管通过骺板的边缘进入骨骺,骨骺骨折或分离时易伤及血管,而影响骨的生长发育。 (二)损伤机制 1、急性损伤 (1)暴力(剪力、劈力、挤压力)作用,使受压骨骺发生骨折或骺板分离。 (2)肌肉主动猛烈收缩或被动过度牵扯,并由于骺板的强度弱于肌腱、韧带2-5倍,因此易发生骨骺分离。 2、慢性损伤 (1)由于局部负荷过大或肌肉反复收缩牵扯,使骨骺出现炎症。 (2)患坏血病、佝偻病、内分泌紊乱等疾病更易发生骨骺损伤。 (二)临床表现 1、骨骺分离或骨折 (1)有明显的外伤史 (2)体征:疼痛、肿胀、压痛、畸形、骨擦音、功能障碍。 2、骨骺炎 (1)病史:典型的运动史,而无明显的外伤史。 (2)疼痛:早期为隐痛,局部负重、冲撞、牵扯时加重。 (3)肿胀:表浅部位可见轻度肿胀。 (4)压痛:患部有压痛。 (5)功能障碍 (6)绞锁:骨骺损伤后若有骨骺碎裂,可致绞锁。 (三)处理 1、骨骺分离或骨折的处理 骨骺分离或骨折的处理原则与方法基本同于骨折。(骺分离或撕脱性骨折的愈合时间约为骨折的一般,其它类型的损伤大致与同类骨折相同。) 2、骨骺炎 (1)减少或控制局部负荷,并适当固定病变部位。 (2)按摩、针灸、理疗、外敷或内服中草药。 (四)预防 合理安排训练,避免局部负荷过重;改进组织方法,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 九、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 (一) 损伤机制 由于经常反复做伸腕及前臂旋前、旋后的动作,使伸腕肌群不断牵扯肱骨外上髁上的滑囊或关节囊而导致慢性损伤。 (二)临床表现 1、多无明显外伤史 2、疼痛:初期为酸疼,或重复受伤动作疼痛。病情逐渐加重,最后出现持续性疼痛,并可向前臂放射。 3、压痛:局部压痛明显。 4、关节功能障碍 (三)检查方法 1、Mill氏试验 2、抗阻伸腕试验 (四)处理 1、减轻或停止腕关节的伸及前臂的旋转动作。 2、可采用按摩、针灸、理疗、中药外敷和封闭(严重者)等疗法。 按摩手法:揉捏、按、弹拨、提拿等。 针灸穴位:曲池、尺泽、阿是等。 3、保守治疗无效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五)预防 1、加强准备活动,提高肌肉的反应性。 2、合理安排局部负荷。 3、及时放松局部疲劳肌肉。 4、注意局部的保暖。 十、腕舟骨骨折 (一)病因及损伤机制 多由传达暴力作用使腕关节极度背伸桡侧偏时,舟骨被锐利的桡骨远端关节面的背侧缘或茎突所切断。 (二)临床表现 1、疼痛(腕关节背伸桡侧偏时疼痛加重;鼻咽窝压痛明显) 2、肿胀:腕部出现红肿。 3、功能障碍:随着病情加重,功能障碍越来越明显(这是诊断陈旧性舟骨骨折的重要指征) (三)检查方法 1、拇指轴心挤压试验 2、掌骨头叩击试验 3、X线检查 (四)处理 1、采用石膏或小夹板固定患部,固定时间视病情而定,时间约2-4个月。 2、内服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的药物。 3、骨折不愈或坏死的,应考虑做植骨手术。 (五)预防 1、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 2、提高专项技术水平。 3、早诊断,早治 十一、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一)损伤机制 1、膝关节处于半屈曲位时,关节周围的韧带和肌肉处于松弛状态,关节不稳。此时,如果大腿或小腿处于内外翻位,再突然旋转并伸直(屈曲)膝关节,易引起半月板损伤。 2、膝关节突然猛力过伸及国绳肌肌腱前后断裂,也可引起半月板前角或边缘的分离。 (二)临床表现 1、有明显的受伤史 2、疼痛:由于滑膜受牵扯而疼痛,若半月板损伤没有牵扯滑膜则疼痛不明显。 3、压痛:关节间隙内侧或外侧疼痛。 4、肿胀:早期有积血和积液,慢性期有常有少量积液。 5、响声 6、绞锁 7、严重者骨四头肌萎缩 (三)检查方法 1、麦氏试验 2、艾氏研磨试验 3、浮膑试验 (四)处理 1、急性损伤 (1)控制伤部活动,避免加重损伤。 (2)肿胀明显者,可通过穿刺法抽取积血与积液。 (3)采用石膏或夹板于膝关节微曲位固定2-3周。 (4)加强骨四头肌的功能锻炼。 (5)解除固定后,可采用按摩、针灸、理疗和中药外敷等疗法。 按摩手法:揉、推、滚、拿等 针灸学位:风市、梁丘、血海、阳陵泉、足三里、委中、承山等。 (五)预防 1、要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 2、合理安排局部的负荷量 3、提高膝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敏性。 4、加强保护与自我保护。 十二、脑震荡 (一)损伤机制 头部受到暴力作用使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受到震荡而出现一时性的意识和功能障碍,且多无明显的解剖病理改变。 (二)临床表现 1、精神恍惚或意识丧失(时间:数秒或30分钟不等) 2、呼吸表浅、脉率缓慢、肌肉松弛、瞳孔扩大但左右对称、神经反射减弱。 3、清醒后,短时间内反应迟钝,出现“逆行性健忘”。此外伴有头痛、头晕、恶心或呕吐等症状。 (三)处理 1、使伤员安静平卧,头部冷敷,并注意保暖。 2、昏迷者,刺激人中、内关、涌泉、等穴位,呼吸障碍者进行人工呼吸。 3、昏迷超过5分钟,瞳孔扩大且不对称,耳、鼻、口出血及眼球青紫,清醒后有剧烈疼痛、喷射式呕吐或再次出现昏迷者,说明脑组织损伤或继发颅内压增高,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4、患者清醒仍需卧床休息,直到头痛、恶心等症状完全消失。以免引起后遗症。 5、伤员康复后,可用闭目举臂单足站立平衡试验来判断能否参加体育活动。 (四)预防

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康复

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康复方法

常见运动损伤的应急处理--------------------------------------------------------------------------------

运动损伤多见于年轻人群,

他们热爱运动,

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活动,

但常常因缺

乏一定的运动训练卫生知识和出现运动损伤后的应急措施,

而对伤者造成不必要

的痛苦,严重者甚至导致终身遗憾。一、擦伤---

即皮肤的表皮擦伤。

如擦伤部位较浅,

只需涂红药水即可;

如擦

伤创面较脏或有渗血时,应用生理盐水清创后再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二、肌肉拉伤---

指肌纤维撕裂而致的损伤。

主要由于运动过度或热身不足造

成,

可根据疼痛程度知道受伤的轻重,

一旦出现痛感应立即停止运动,

并在痛点

敷上冰块或冷毛巾,保持

30

分钟,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切

忌搓揉及热敷。三、挫伤---

由于身体局部受到钝器打击而引起的组织损伤。

轻度损伤不需特

殊处理,经冷敷处理

24

小时后可用活血化瘀叮剂,局部可用伤湿止痛膏贴上,

在伤后第一天予以冷敷,

第二天热敷。

约一周后可吸收消失。

较重的挫伤可用云

南白药加白酒调敷伤处并包扎,隔日换药一次,每日

2-3

次,加理疗。四、扭伤---

由于关节部位突然过猛扭转,

拧扭了附在关节外面的韧带及肌腱

所致。多发生在踝节、膝关节、腕关节及腰部,不同部位的扭伤,其治疗方法

也不同。

常见的运动损伤及康复措施

常见运动损伤的处理:1、擦伤(皮肤表面受到磨擦后的损伤)处理方法:(1)轻度擦伤:伤口干净者一般只要涂上红药水或紫药水即可自愈。(2)重度擦伤:(首先需要止血)冷敷法、抬高肢体法、绷带加压包扎法、手指直接指点压止血法。冷敷法:可使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降低组织温度抑制神经的感觉,因而有止血、止痛、防肿的作用,常用于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2、鼻出血(鼻部受外力撞击而出血)处理方法:应使受伤者坐下,头后仰,暂时用口呼吸,鼻孔用纱布塞住,用冷毛巾敷在前额和鼻梁上,一般即可止血。3、扭伤(当关节活动范围超过正常限度时,附在关节周围的韧带、肌腱、肌肉 撕裂面造成)重度扭伤处理:应先止血、止痛。可把受伤肢体抬高,用冷水淋洗伤部或用冷毛巾进行冷敷,使血管收缩,减轻出血程度,减轻疼痛。不要乱揉私心动,防止增加出血。然后在伤处垫上棉花,用绷带加压包扎。受伤48小时以后改用热敷,促进淤血的吸收。4、挫伤(在钝重器械打击或外力直接作用下使皮下组织、肌肉、韧带或其它组织受伤,而伤部皮肤往往完整无损或只有轻微破损。)处理同(3)。5、脑震荡(头部受天外力打击或碰撞到坚硬物体,使脑神经细胞、纤维受到过度震动。)可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脑震荡。处理方法:对轻度脑震荡的病人,安静卧床休息一、二天后,可在一星期后参加适当的活动。对中、重度的脑震荡,要保持伤员绝对安静,仰卧在平坦的地方,头部冷敷,注意保暖,及时送医院治疗。6、脱臼(由于直接或间接的暴力作用,使关节面脱离了正常的解剖位置。)处理方法:动作要轻巧,不可乱伸乱扭。可以先冷敷,扎上绷带,保持关节固定不动,再请医生矫治。7、骨折(骨的完整性受破坏)处理方法:首先应防止休克,注意保暖,止血止痛,然后包扎固定,送医院治疗。运动损伤的预防:1、学习运动创伤的预防知识,克服麻痹思想。2、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做好组织工作,采取必要的完全措施,如:检查运动场地和器材,穿着合适的服装与鞋子。3、在激烈运动和比赛前都要做好准备活动。4、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活动内容,适当控制运动量。5、掌握运动要领,加强保护和帮助。6、加强医务监督,提高自我保健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