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手或掌等部分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为推法。轻推法具有镇静止痛,缓和不适感等作用,用于按摩的开始和结束时,以及插用其他手法之间。重推法具有疏通经络,理筋整复,活血散瘀,缓解痉挛,加速静脉血和淋巴液回流等作用,可用于按摩的不同阶段。

中医保健理疗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指或掌等部位着力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2.根据推法用力的大小,可分为轻推法和重推法。选定力度后进行单方向的直线推动。一般推3~5次。

(二)动作要领

1.轻推法时用的压力较轻;重推法时用的压力较重。作全掌重推法时,四指并拢,拇指分开,要求掌根着力,虎口稍抬起,必要时可用另一手掌重叠按压于手背上,双手同时向下加压,沿着淋巴流动的方向向前推动。

2.指、掌等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用力要稳,推进的速度要缓慢而均匀,但不要硬用压力,以免损伤皮肤。 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紧贴在皮肤上,作来回直线的摩动为擦法。具有温经通络,行气活血,镇静止痛,能提高皮肤温度,增强关节韧带的柔韧性等作用。轻擦法多用于按摩开始和结束时,以减轻疼痛或不适感。重擦法多插用于其他手法之间。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或掌根部位着力于皮肤上。

2.根据力量大小选择轻重手法作来回直线的摩动。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腕关节要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以肩关节为支点,带动手掌作前后或左右直线往返擦动,不可歪斜。

2.按摩者手掌向下的压力要均匀适中,在擦动时以不使皮肤褶叠为宜。

3.擦法的速度一般较快,往返擦动的距离要长,动作要均匀而连贯,但不宜久擦,以局部皮肤充血潮红为度,防止擦损皮肤。 用手的不同部位,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的手法为揉;。具有加速血液循环、改善局部组织的新陈代谢、活血散瘀缓解痉挛、软化瘢痕、缓和强手法刺激和减轻疼痛的作用。全掌或掌根揉,多用于腰背部和肌肉肥厚部位。拇指揉法多用于关节、肌腱部。拇、中指端揉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手掌、掌根、大鱼际、小鱼际、拇指或四指指腹部分着力于皮肤上。

2.作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以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随手指或掌的揉动而滑动。

(二)动作要领

揉动时手指或掌要紧贴在皮肤上,不要在皮肤上摩动,手腕要放松,以腕关节连同前臂或整个手臂作小幅度的回旋活动,不要过分牵扯周围皮肤。 用双手挟住被按摩的部位,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地搓动的手法为搓法。具有疏经通络,调和气血,松弛组织,缓解痉挛,加速疲劳消除,提高肌肉工作能力等作用。适用于腰背、胁肋及四肢部,以上肢部和肩、膝关节处最为常用,常在每次按摩的后阶段使用。

(一)方法与步骤

1.双手呈抱物形着力于肢体部位,挟住被按摩的部位。

2.相对用力、方向相反,作来回快速地搓动,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两手用力要对称,动作柔和而均匀,搓动要快,移动要慢。

2.运动前,若采用压力大、频率快而持续时间短的搓动,能提高肌肉的工作能力;运动后,若采用压力小、频率缓慢而持续时间较长的搓动,能加速消除肌肉的疲劳。 用指、掌、肘或肢体的其他部分着力,由轻到重地逐渐用力按压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时间(约30s),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的手法为按法。具有疏筋活络,放松肌肉,消除疲劳,活血止痛,整形复位等作用。拇指按法适用于经络穴位,临床上常与拇指揉法相结合,组成“按揉”复合手法,以提高按摩效应及缓解用力按压后的不适感,掌按法多用于腰背部、肩部及四肢肌肉僵硬或发紧、也用于关节处,如腕关节、踝关节等。用指端、肘尖、足跟等点按穴位,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指、掌、肘或肢体其他部分着力于皮肤上。

2.由轻到重地逐渐用力按压在被按摩的部位或穴位上,停留一段时间,再由重到轻地缓缓放松。

3.按法中以指按法和掌按法两种最为常用。拇指或示、中、环指面着力,按压体表某一部位或穴位,称指按法。用单掌或双掌掌面或掌根或双掌重叠按压体表某一部位,称掌按法。

(二)动作要领

1.按压着力部位要紧贴体表不可移动,操作时用力方向要与体表垂直,由轻逐重,稳而持续,使力达组织深部。

2.拇指按穴位要准确,用力以病人有酸、胀、热、麻等感觉为度。 用示指、中、环指指面或手掌面着力,附着于被按摩的部位上。以腕部连同前臂,作缓和而有节奏的环形抚摩活动的手法为摩法。具有和中理气,消积导滞,调节肠胃蠕动,活血散瘀和镇静、解痉、止痛等作用。刺激轻柔缓和舒适,常用于按摩的开始,以减轻疼痛或不适;常配合揉法、推法、按法等手法,治疗脘腹胀痛,消化不良,痛经等病症。

(一) 方法与步骤

1.用示指、中、环指指面或手掌面省力,附着于被按摩的部位。

2.肘关节要微屈,腕关节要放松,指掌关节自然伸直,轻轻放在体表上;腕部要连同前臂在皮肤上作缓和协调的环旋移动。

(二)动作要领

1.可沿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均匀往返的连贯操作。

2.每分钟频率约为120次。

3.用力不可太重 。 用手掌或手的尺侧面等拍击体表的手法为拍击法。常用的有拍打法、叩击法和切击法3种手法。均具有促进血液循环,舒展肌筋,消除疲劳和调节神经肌肉兴奋性的作用。多用于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肥厚处。缓缓的拍打和叩击,常用于运动后加速消除疲劳;用力较大,频率较快,持续时间短的切击。,常用于运动前提高神经肌肉兴奋性。单指或多指的叩击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拍打时,两手半握拳或五指并拢,拇指伸直,其余四指的掌指关节屈曲成空心掌,掌心向下。叩击时,两手握空拳,尺侧面向下。也可用5个手指或3个手指或一个手指指端叩打在一定的部位上。切击时,两手的手指伸直,五指并拢,尺侧面向下。

2. 两手有节奏地进行上下交替拍打。

(二) 动作要领

1.拍打时,肩、肘、腕要放松,以手腕发力,着力轻巧而有弹性,动作要协调灵活,频率要均匀。

2.叩击和切击时,以肘为支点进行发力。叩击时肩、肘、腕要放松;切击时肩、肘、腕较为紧张,力达组织深部。动作要协调、连续、灵活。 分肢体抖动法和肌肉抖动法两种。肢体抖动法时,用双手或单手握住肢体远端,微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上下快速抖动。肌肉抖动法时,用手轻轻抓住肌肉,进行短时间的左右快速抖动。具有疏筋通络、放松肌肉、滑润关节的作用。多用于肌肉肥厚的部位和四肢关节,常用于消除运动后肌肉疲劳,是一种按摩结束阶段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分肢体抖动法和肌肉抖动法两种。

1.用肢体抖动法时,用双手或单手握住肢体远端,微用力作连续小幅度的快速抖动(上肢可做上下左右的抖动,下肢一般可做上下抖动)。

2.用肌肉抖动法时,用手轻轻抓住肌肉,进行短时间的左右快速抖动。

(二)动作要领

动作要连续、均匀,频率由慢到快,再由快到慢;抖动的幅度要小,频率一般较快,用力不要过大。 用一手握住被按摩者关节远端肢体,另一手握住关节近端肢体,在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作被动性运动的手法为运拉法。具有滑润关节,舒筋活血,防止或松解关节粘连,改善关节运动功能和纠正小关节处的微细解剖位置改变等作用。适用于四肢关节及颈腰部。常在按摩的后阶段使用,能增进关节的活动幅度和消除关节屈伸不利等疲劳性酸痛。

(一)方法与步骤

1.按摩者一手握住关节远端肢体,另一手握关节近端肢体。

2.在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作被动性的运动。

3.常用的有肩、肘、腕、髋、膝、踝等关节的运拉法。

(1) 肩关节运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腕部或托住肘部,另一手按在肩部上方,然后使肩关节作外展、内收、旋内、旋外及环转运动,

(2)肘关节运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前臂远端,另一手轻轻托住肘后,然后使肘关节屈伸及旋转运动。

(3)腕关节运拉法:按摩者一手握住腕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手掌中部,然后使腕关节作屈伸、内收、外展及旋转运动。

(4)髋关节运拉法:被按摩者取仰卧位,髋、膝屈曲。按摩者一手握住小腿下部,另一手扶住膝部上方,然后作髋关节的屈、伸、外展、内收和环转运动。

(5) 膝关节运拉法:被按摩者取仰卧位。按摩者—手握住踝部,另一手按于膝关节上,然后使膝关节作屈伸与旋内旋外等运动。

(6) 踝关节运拉法:被按摩者取坐位或仰卧位。按摩者—手握住小腿下部或托住跟部,另—手握住前足掌,然后作踝关节的屈伸、内收、外展及旋转运动。

(二)动作要领

1.运拉时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动作幅度要在生理活动范围内做到由小到大。

2.作环转运动时,可沿着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进行。 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食、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指面着力,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有节律的提拿揉捏为拿法。具有疏通经络,解表发汗,镇静止痛,开窍提神,缓解痉挛等作用。主要用于颈项、肩背及四肢部。临床上常拿风池等穴位及颈项两侧部位,治疗外感头痛;也用于运动过程中振奋精神,是穴位按摩的常用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单手或双手的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指面着力。

2.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上进行有节律的提拿。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肩臂要放松,腕要灵活,以腕关节和掌指关节活动为主,用指面相对用力提拿。

2.用力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

3.拿法刺激强度较大,拿捏持续时间宜短,次数宜少,拿后应配合使用轻揉法,以缓解强刺激引起的不适。 用手背近小指侧部分或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附着于一定部位上。通过腕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持续不断地作用于被按摩的部位上,此为滚法。具有活血散瘀,消肿止痛,缓解肌肉痉挛,增强肌肉的活动能力和韧带的柔韧性,促进血液循环及消除肌肉疲劳等作用。本法压力较大、接触面积较广,适用于肩背部、腰骶部及四肢部等肌肉较肥厚的部位,常用于治疗运动损伤及消除肌肉疲劳。

(一) 方法与步骤

1.用手指背侧小指、无名指、中指的掌指关节突起部分着力于皮肤上。

2.通过腕关节伸屈和前臂旋转的复合运动,持续不断地作用于被按摩的部位上。

(二)动作要领

1.肩臂和手腕要放松,肘关节微屈约120°,即腕关节屈曲、前臂旋后时向外滚动约80°,腕关节伸展,前臂旋前时向内滚动约40°。

2.着力要均匀,动作要协调而有节律,一般滚动的频率每分钟约140次。 拇指屈曲,用指甲(也可用硬币、匙等代替)在病变部位作单方向的匀速刮动的手法为刮法。松解粘连,消散瘀结,改善病变部位的营养代谢和促进受伤组织的修复,常用于治疗髌骨张腱末端病。

(一)方法与步骤

1.拇指屈曲,用指甲(可用硬币、匙等代替)着力于病变部位上。

2.拇指端屈曲作单方向的匀速刮动。

(二)动作要领

1.刮动时用力要均匀。

2.刮时可蘸些水,切勿损伤皮肤。 用拇指指端或指甲缘着力,选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用持续或间断的力垂直向下按压的手法为掐法。具有消肿,防止粘连及开窍醒脑,提神解痉,行气通络的作用,适用于消除局部肿胀。常用于急救,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拇指指端着力,选取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

2.用持续或间断的力垂直向下按压。

(二)动作要领

1.用于局部消肿时,必须从肿胀部位的远心端开始,以轻巧而密集地手法向下切压皮肤,依次向近心端移动,移动的速度宜缓慢,用力不可过大。

2.用于点掐穴位时,要手握空拳,拇指伸直,紧贴示指桡侧缘,用拇指指端或指甲(以指代针)着力于穴位上,用力逐渐加重,以引起“得气”为度,掐后轻揉局部以缓解不适感。

3.用于急救时,手法宜重、快,但要防止指甲刺破皮肤。 用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他四指指腹将肌肉或肌腱速提速放的手法为弹筋法。具有舒筋活络,畅通气血,解痉止痛,对局部神经有强刺激作用。一般用于治疗肌肉酸痛和肌肉痉挛等。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拇指与示、中两指或拇指与其余四指指腹将肌肉或肌腱拿住。

2.像木工弹墨线一样的形式,拿住肌肉速提速放。

(二)动作要领

1. 用指腹着力,切勿用指端用力内掐。

2.用力要由轻到重,刚中有柔,每处每次可提1~3下,然后使用轻揉法,以缓解因提弹而引起的不适感。 用双手的拇指指端陷压于一定部位上,适当用力作与韧带或肌纤维垂直方向来回拨动的手法为拨法。具有分离粘连,消肿散结,解痉止痛等作用。常用于治疗肌肉肌腱和韧带的慢性损伤。拨与揉结合,即拨揉是穴位按摩常用的手法。

(一)方法与步骤

1.用双手拇指或单拇指的指端陷压于一定部位上。

2.适当用力作与韧带或肌纤维垂直方向的来回拨动。

(二)动作要领

操作时拇指端要深按于韧带或肌肉、肌腱的一侧,然后做与韧带和肌纤维成垂直方向的拨动,好象弹拨琴弦一样。也可沿筋内的一端依次向另一端移动弹拨,使局部有酸胀感,并能耐受为度。 用拇指指腹压迫伤部,顺着肌纤维,韧带或神经行走的方向缓慢移动,以顺理其筋的手法为理筋法。具有调和气血,顺筋归位的作用。多用于治疗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

(一)方法与步骤

1.用拇指指腹压迫伤部。

2.顺着肌纤维、韧带或神经行走的方向缓慢移动,以顺理其筋。

(二)动作要领

1.操作时伤部应尽量放松,用一手拇指指腹固定伤部的健侧端,另一手拇指指腹沿着韧带、肌纤维和神经行走的方向向患端顺理,也可以从伤部的上端向下端顺理,反复数遍;

2.用力必须均匀持续,指腹移动必须缓慢。 1.用拇、食两指或拇、食、中三指提捏某一部位称为捏法。

2.用力较轻,适用于浅表的肌肤组织。

3.捏法应用于脊部称为“捏脊”。较常用于幼儿,可治疗消化不良。 1.用双手向同一方向或相反方向用力,使关节伸展或旋转,称为扳法。

2.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四肢关节功能障碍及脊椎关节小关节错缝等症。

3.常有:颈椎扳法、腰椎扳法、肩关节扳法(内收、上举)。 1.拉法属于牵拉、拔伸的方法,故也称为牵引法或拔伸法。

2.本法较多应用于中医伤科的正骨方面。

3.应用时动作要稳而持续,不可用一突发性的猛力;要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病情,适当控制牵引拔伸的力量和方向。

4.常有:颈椎拔伸法、肩关节拔伸法、腕关节拔伸法、指间关节拔伸法。

中医保健理疗手法有哪些

摘要:按摩是中医治疗疾病的手段,也是普通人日常保健的手法。中医按摩手法可分为按法、摩法、推法、拿法、揉法、捏法、颤法、打法等等。中医按摩按摩的优点很多,容易学习,操作简便,经济实用,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代替药物治疗。接下来就和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吧。中医按摩手法有哪些分类

1、按法

利用指尖或指掌,在患者身体适当部位,有节奏地一起一落按下,叫作按法。通常使用的,有单手按法、双手按法。临床上,在两肋下或腹部,通常应用单手按法或双手按法。背部或肌肉丰厚的地方,还可使用单手加压按法。也就是左手在下,右手轻轻用力压在左手指背上的一种方法;也可以右手在下,左手压在右手指背上。

2、摩法

摩,就是抚摩的意思。用手指或手掌在患者身体的适当部位,给以柔软的抚摩,叫作摩法。摩法多配合按法和推法,有常用于上肢和肩端的单手摩法,和常用于胸部的双手摩法。

3、推法

在前用力推动叫推法。临床常用的,有单手或双手两种推摩方法。因为推与摩不能分开,推中已包括有摩,以推摩常配合一起用。象两臂两腿肌肉丰厚处,多用推摩。我们看的姿式,是用拇指与食指夹持胳膊肌肉,正在用推法中的单手推摩法。手指是否可用推摩呢?可以的。不过手指面积太小,操作时,我们多用左手握住患者腕部,右手食拇二指住患者一个手指进行推摩,或者只用右手拇指在患者手指上推摩。中医流传下来的推拿小儿方法,实际上就是用的推摩法。推摩的手法是多样的。把两手集中在一起,使拇指对拇指,食指对食指,两手集中一起往前推动,叫作双手集中推摩法,这种方法,是推摩法中最得手的一种手法了。

4、拿法

用手把适当部位的皮肤,稍微用力拿起来,叫作拿法。临床常用的有在腿部或肌肉丰厚处的单手拿法。如果患者因情绪紧张、恼怒,突然发生气闷,胸中堵塞,出现类似昏厥的情况,可在锁骨上方肩背相连的地方,用单手拿法,把肌肉抓起来放下,放下再抓起,以每秒钟拿两下的速度,连拿二十次,稍为休息,再连拿二十次,则胸中通畅,气息自渐调和了。

5、揉法

医生用手贴着患者皮肤,作轻微的旋转活动的揉拿,叫作揉法。揉法分单手揉和双手揉。象太阳穴等面积小的地方,可用手指揉法,对于背部面积大的部位,可用手掌揉法。不有单手加压揉法,比如揉小腿处,左手按在患者腿肚处,右手则加压在左手背上,进行单手加压揉法。肌肉丰厚的小腿肚上,则可使用下面的双手揉法。揉法具有消瘀去积,调和血行的作用,对于局部痛点,使用揉法十分合适。

6、捏法

在适当部位,利用手指把皮肤和肌肉从骨面上捏起来,叫做捏法。捏法和拿法,有某些类似之处,但是拿法要用手的全力,捏法则着重在手指上。拿法用力要重些,捏法用力要轻些。捏法是按摩中常用的基本手法,它常常与揉法配合进行。捏法,实际包括了指尖的挤压作用,由于捏法轻微挤压肌肉的结果,能使皮肤、肌腱活动能力加强,能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浅浅捏来,可去风寒,可化瘀血,深深捏来,可以治疗肌腱和关节囊内部及周围因风寒湿而引起的肌肉和关节的疼痛。

7、颤法

是一种振颤而抖动的按摩手法。动作要迅速而短促、均匀为合适。要求每秒钟颤动10次左右为宜,也就是一分钟达到600次左右为宜。颤法与"动"分不开,所以又叫它颤动手法。将大拇指垂直地点在患者痛点,全腕用力颤动,带动拇指产生震颤性的抖动,叫单指颤动法。用拇指与食指,或食指与中指,放在患者疼处或眉头等处,利用腕力进行颤动叫双指颤动法。

8、打法

打法又叫叩击法。临床上多配合在按摩手术后来进行。必要时也可单独使用打法。打法手劲要轻重有准,柔软而灵活。手法合适,能给患者以轻松感,否则就是不得法。打法主要用的是双手。常用手法有侧掌切击法,平掌拍击法,横拳叩击法和竖拳叩击法等。

常见的穴位如何按摩

1、迎香穴

位置:迎香穴位于鼻翼两侧,与直视时的眼睛呈垂直连线。

功效:按摩这一穴位能迅速消除肺火,对于因身体不适引起的面色蜡黄有显著的调节功效。

按摩方法:用指尖按住穴道,微微使力,以左右方向来回推动,刺激穴位。每次约1分钟,推荐睡前进行。除了常用食指的指尖按压,中医认为属手太阴肺经的拇指与迎香穴所属的大肠经具有“阴阳表里”关系,改换拇指来按摩会让效果倍增。

2、太阳穴

位置:相信没有人不知道太阳穴在哪里吧?功效:太阳穴与面部神经大有关联,中医认为太阳穴能利于排水消肿,对由于体内循环不畅而引起的面部水肿和因过度疲劳带来的面色黯沉都有效果。

按摩方法:用双手的大拇指按住穴道,轻轻揉动,根据需要还可以同时辅以对额头和眼眶的按摩,随时随地进行。

3、大迎穴

位置:大迎穴位于头部侧面下颌骨部位,嘴唇斜下、下巴骨的凹处。

功效:它不仅可以让脸部血气循环畅通,更兼具紧实皮肤的美容功效。由于它恰好靠近下巴两侧的腮部,因此俗话常说的“喜欢托腮的女人都是小脸美人”也并非全无道理。

按摩方法:用食指按压穴道,一边吐气一边压6秒钟,重复4~5组。

疏肝理气保健操

经络学作为中国传统的医学,汇集了中国传统的按摩、推拿、针灸的理念,研制出了这套养生 保健操 。下面就让我来告诉你经络拍打养生保健操。 经络拍打养生保健操 经络拍打养生保健操第一节:腹部运动 1、腹式呼吸 所谓的腹部呼吸,就是用肚子呼吸,吸气肚子鼓起来,吐气肚子憋下去。或者是用鼻子呼气都可以。 要领:双手上下叠于下腹前,两眼微闭,意守下丹田,胸不动,不停顿,不憋气,不提气。每天早、午、晚3次,每次5-20分钟,每分钟呼吸4-6次。睡在床上更好做。 2、拍小腹部 拍小腹,九十九。可以帮助燃烧腹部脂肪,达到减肥的效果。 要领:将五指相互并拢,手掌伸直,从你的腹部左侧做顺时针方向,按照圆圈拍打,同时也要做向下蹲的动作。每天坚持做两次,早晚最好,每次做11个9呼。 作用:人体的腹部有9条重要的经络经过,还有关元、气海等重要穴位,可以说腹部是人体元气的大海、生命动力的宝藏。腹式运动可以培固人体元气、提高免疫力,对于高血压、糖尿病、便秘、失眠、免疫力低下等慢性疾病有良好的预防和治疗功效。 经络拍打养生保健操第二节:下蹲运动 分:高蹲、半蹲、全蹲、直起直蹲,是最好的全身有氧养生运动。 要领:上身直立,双手向前伸直,双腿弯曲向下蹲,然后起立。每个动作做2-4个8呼。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每次20-50下。 作用:下蹲运动本来就是一中全身心的运动,这样的目的有利于疏通全身的气血,对于加强足六经与督脉具有很好的效果。对于糖尿病、便秘、免疫力低下者都有很好的预防以及治疗作用。 经络拍打养生保健操第三节:拍打胆经 胆经位于大腿外侧、裤子的正中线,从腰部直到脚腕部。 要领:双手向两侧伸直,用大臂带动小臂和腕力空掌用力拍打到脚腕,伴随下蹲动作。每天做2次,早、晚各做一次,每次6个8呼。 作用:《黄帝内经》中记载: “十一脏皆取决于胆”之说,也就是说所有脏腑功能的强弱,都要取决于胆腑。胆经是十二经子午流注的起端,是保证全身气血运行畅通的关键,所以经常拍打胆经可以充盈全身气血,从而调养全身脏腑,对气血亏损、长期失眠、体质虚弱者有很好的治疗功效。 经络拍打养生保健操第四节:手抓运动 分4个动作:猫抓、婴儿抓、鹰抓、数手。连起来做效果更好。 要领:上身直立、不能向前倾,手指用力,伴随下蹲动作。猫抓、婴儿抓、鹰抓每个做2-4个8呼;数手每个动作做3次,8-18个9呼。每天2次,早、晚各做一次。 作用:《黄帝内经》指出:“心主神明,主血脉”。常言也道:“十指连心”。手抓运动是通过锻炼手部六条经络,增益人体大脑、心脑功能,对预防和调理老年痴呆、心脑血管疾病有极大的功效。此外对肩、肘、关节的各种疾病也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经络拍打养生保健操第五节:拍打四要穴 从人体的十四条经络的400多个穴位中,选出最重要的六大保健养生穴位。每个穴位每次6-8个8呼。每天拍2次,早、晚各一次。 第1穴:膻中穴 位于两个乳头连线的中间点,正中心的心窝处。任脉上的要穴。 要领:双手合十向前伸直,用大臂带动小臂和手腕的惯性弹打,伴随下蹲动作; 作用:对感冒、哮喘、气短、心悸等肺经、心脏疾病都有很好的预防和治疗效果。 第2穴: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颈部后面中间的第七节颈椎处、低头时凸起的部位。督脉上的要穴。 要领:双手交叉向上伸直,用大臂带动小臂和手腕的惯性弹打,伴随下蹲动作; 作用:对颈椎病、肩骨疼痛等病症有很好的防疗作用,是治疗颈椎病的首选要穴。 第3穴:内关穴 位于手腕横纹下3个手指、两条筋中间。心包经上的要穴。 要领:沿着手臂内侧中线的心包经,一直拍到肩膀,伴随下蹲动作。 作用:防治各种心脏疾病,增强心肺功能,是自古以来治疗心脏疾病的首选要穴。 第4穴:合谷穴 位于大拇指根部和食指根部的中间位置。大肠经上的要穴。 要领:沿手臂外侧中线的大肠经拍到肩膀,伴随下蹲动作。 作用:合谷穴防治脑中风、老人痴呆症有很好的效果,是治疗头、面部疾病的第一要穴。可防治各种肠胃疾病、大肠炎和大肠癌。 穴位按摩 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虎口处。它有疏肝理气、补气固脱、益气回阳之功效,可缓解紧张、急躁、焦虑情绪。按揉时将拇指指端按在合谷穴上,用力深压捻动,或者轻柔和缓地揉动。双手顺时针方向交替按揉。每日2-3次,每次10分钟。 鱼际穴 鱼际穴在大拇指跟,这是个肺经穴位,拍打鱼际穴,清热去湿,预防感冒。 太冲穴 太冲穴是肝经原穴,主肝经之气血,而它在足部的反射区为胸部,按压该穴可疏解心胸的不适感。情绪抑郁不舒展的时候可以按揉这里。肝在志为怒,当人生气的时候也可以按揉太冲穴来平息肝火。一般每次按揉4-5分钟,按压后可以喝少量的水,以助代谢。 百会穴 百会穴位于头顶,是人体督脉重要穴位,为手足三阳、督脉之会,具有清脑醒神的作用。经常按揉百会穴能解除头痛、头重脚轻症状,也能缓解焦躁情绪。 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颈后,对于镇定安神、缓解紧张情绪有很好的作用,还能解头晕头痛。 太阳穴 太阳穴是人头部的重要穴位。按揉太阳穴可以给大脑以良性刺激,有解除疲劳、止痛醒脑之功效,更能振奋精神。《达摩秘方》中将按揉此穴列为“回春法”。 总结 :上面的六节经络养生操的做事是不是很简单?这样经络保健操能够有效地加快身体血液循环,有利于排出身体毒素,达到强身健体的功效。非常适合中老年人来按摩保健用,并且按摩的时候只要掌握好力度,也就避免了运动造成身体的损伤。   中医经络养生 1、肺经:让你皮肤不再干燥 从肩胛骨凹陷处连出一条直线,沿着手臂内侧,到拇指内侧端止,为人体肺经。“肺主皮毛”,经常敲打肺经的保证每天至少1500毫升的进水量,就能使水分通过肺经运转到真皮层,使你的皮肤不再干燥! 敲打肺经时,从大臂到手腕上方,可用半空拳敲打,由于手掌面积较小,从手腕到拇指内侧,建议你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按压,以使穴位足够受力。清晨3点到5点是肺经运行时期,按理说此时敲打效果最好,如果你不愿打搅自己香甜的睡眠,可将敲打肺经作为晨练第一课! 2、胆经:让你头发黑亮 胆经由臀部中点开始,沿大腿笔直下滑,至脚踝底端结束。当胆汁分泌不足时,人体无法有效分解食物中的油脂,头发会显得油油的,在夏天尤其如此。 因此建议你每天用力敲打胆经,左右各200下,提高胆汁分泌速度,让头发健康、黑亮。敲胆经还能帮助大腿排出堆积在外侧的脂肪,让你放心穿短裙! 3、膀胱经:让你记性好 膀胱经从头顶的百会穴开始,延至后背、臀部,于脚跟止。一般中医认为,膀胱经真正的效力位置从腰间开始,因此你只要敲打下半身就够了。 经常敲打膀胱经,可改善脑部供血质量,刺激脑神经细胞活性,让你 记忆力 提高!下午15点到17点是膀胱经的运行时间,那时敲打,可有效减少“午乏”,让你的精力格外充沛! 4、胃经:让你脸色白里透红 胃经从锁骨下开始,顺双乳,过腹部,到两腿正面,止于第四脚趾趾间。面部供血主要靠胃经,颜面的光泽程度、皮肤的弹性都与胃经供血有关。 如果脸上突然起了皱纹,很可能是胃经的气血亏虚造成。胃经的最佳敲打时间是早7点到9点,坚持敲打,你就会发现自己的脸色白里透红,即使熬夜,也不会显得太憔悴! 5、大肠经:帮你排毒 大肠经从鼻翼旁的迎香穴开始,经过脖子,贯穿手臂,止于食指指尖。经常敲打大肠经,可清肠润胃,使你代谢通畅,有很强的排毒效果,使你皮肤滑润、口气清新!大肠经的作用时间是早5点到7点,建议你在早餐前敲打大肠经,以帮助身体代谢掉夜晚沉积于体内的毒素! 6、三焦经:让你免疫力提高 三焦经起于眼角鱼尾纹的生长处丝竹空穴,止于无名指之间。中医经络养生学中三焦经是人体健康功能的总指挥,它能使各个脏腑顺利合作,步调一致,有些中医学家还将它等同于淋巴系统,可见其作用不一般。经常敲打三焦经,能提高身体免疫力,让你不再小病连连!三焦经的运行时间是21:00到23:00,建议你敲打前尽量少喝水,三焦经还主管水液运行,体内水液沉积太多,会让你次日清晨感觉眼皮肿肿的! 7、心包经:让你吃不胖 从乳头外侧一寸的天池穴开始,到中指指尖末端,为心包经。心包经的始端在心脏外围,中医所说的心包就是心脏外面的一层薄膜,当外邪侵犯时,心包挡在心脏前面,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经常敲打心包经,除了提高心脏功能,让你的呼吸和血流更有力外,还有一定的减脂效果。晚上19点到21点是心包经运行时间,如果你在晚饭后敲打心包经,可使血液中积存的胆固醇顺畅地排出体外,加快食物脂肪在体内的代谢速度,即使吃得很多,也不用担心发胖! 8、心经:最准确的自我体检法 心经始于腋下,止于小拇指指尖,贯穿上臂内侧。中医认为,心经可透露出人体最准确的健康指标,是不可不试的健康自测法。 具体 方法 很简单:先将手向前伸直,15秒后,斜放下45°,10秒后,再把手臂垂直举高,如果你的血液迅速下流,静脉凸显消失,说明你指标正常,不必为健康担心,如果静脉凸显消失缓慢,说明你疲劳过度,急需减压,建议你借机美美地睡一觉! 9、小肠经:拥有纤细手臂 小肠经由眼角内侧半寸处的晴明穴开始,经由脸颊、脖子,贯穿手臂,止于小拇指指尖。小肠的功能是消化和吸收,如果它的功能减弱,手臂就会出现松松的肉肉。 要想拥有纤细手臂,就需要经常揉捏小肠经。具体做法很简单,把手举起来,用手指肚捏手臂内侧,以微有痛感为佳。经常这么做,小肠经附近的肌肉血流通畅,你就可以放心穿吊带衫,展现好身材啦!   经络拍打养生法 中医学认为人体内遍布经络、穴位,这些经络、穴位与我们的生命状态有着很密切的联系,通过刺激这些经络、穴位就可以达到疏通气血、壮身骨的作用。拍打身体就是用自己的手掌或者拳头拍击身体,通过拍打让身体气血、肌肉得以舒展。 具体通过拍打部位不同,刺激不同的穴位,效果也是有差别的。例如拍打双肩部位,就可以强壮筋骨、活动关节,防治肩酸、肩关节炎、老年性关节僵硬等症状。其余部位类似,通过拍打可强筋健骨外可促进血液循环、增强相应部位代谢。 拍打这些地方强身健体 腋窝处的顶点上有个穴位叫极泉穴,经常按摩可以宽胸宁神、调和气血。从现代医学上讲,腋窝处的淋巴组织非常丰富,经常按摩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 按摩方法 双臂交叉于胸前,双手按对侧腋窝,用手指适度地按摩捏拿,每次按捏约3分钟;左手上举,用右手手掌拍打左腋下,再上举右手,用左手手掌拍打右腋下,每次拍打30—50次,反复操作5遍。 腘窝是膝后区的菱形凹槽,里面的血管和神经非常丰富,经常拍打有行气活血、缓解痉挛的功效。腘窝处一个很重要的穴位叫委中穴,经常按摩,对常见的坐骨神经痛、小腿疲劳、脖子酸痛、臀部疼痛等疼痛性疾病都有治疗作用。 按摩方法 取坐位或俯卧位,自己或请家人用两手虚掌着力,连续拍打两侧腘窝。 肚脐是人体中唯一可以用手触摸,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名为神阙。它内联十二经脉,因而历来被医家视为治病要穴。经常拍打肚脐可起到安神宁心、舒肝利胆、调和气血、通利三焦的作用。 肚脐是人体中唯一可以用手触摸,用眼睛可以看到的穴位,名为神阙 按摩方法 取坐位或仰卧位,用左右手虚掌着力,以前臂发力,连续不断地轻微拍打肚脐100次。或用热敷、按揉等方法刺激肚脐也可。 肚脐是人体重要的穴位,虽然我们能看到它,而且它也是治病的要穴,但是我们不能随意的乱抠肚脐的,还是要注意保护好肚脐,这样才不至于伤害到我们的肚脐。 肘窝是肘关节前方的一个三角形的凹陷,它是经络非常密集的地方,经常按揉可起到行气活血、散淤祛毒的作用。 按摩方法 取坐位或仰卧位,一侧上肢伸直,肘窝向上,用另外一只手虚掌着力,两侧交替拍打各100次。如果是家人帮助拍打,可两侧同时进行。 腰骶窝,俗称“腰眼”,是人体腰骶部的一个凹陷。腰骶部承受着整个上身的重量,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容易会因腰骶部的劳损而出现腰疼等症状。常按摩腰骶窝有疏松筋骨、消除疲劳的效果。 按摩方法 坐位上身略前俯,用左右手虚掌着力,连续拍打腰骶部5—10次。 拍打疗法 拍打身体不同的部分有不同的效果,但是有个地方非常重要,坚持拍打这里可以帮助强壮气血,祛除百病,这个地方就是腰背,具体说,是以腰眼为中心的腰背部区域。 从穴位功能上说,腰眼处位于带经,是肾脏所处的位置,拍打刺激腰眼位置能够补益肾气,健肾固精。肾为先天之本,肾气是肌体产生气血来源之一,可以说肾的强壮程度直接影响着身体气血的旺盛程度。 从现代医学角度考虑,肾起着排泄代谢废物,调节体液平衡的重要作用,肾功能的健全才是身体健康的前提。因此拍击腰眼附近对于男女老少都有好处,也都适用。 拍击腰背除了养肾,还可以疏通腰背经络,使腰背部的血液循环加快,进而强壮腰部肌肉、嵴椎。腰是连接人体上下部分的枢纽,嵴椎与经络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嵴椎的健康才能保证身体长久的硬朗,而腰背经络的畅通才能保证周身上下气血运行的通畅。通过拍打敲击就可以防止腰背的血液淤积,从而保证了周身都可以得到充足的气血供应。 但要注意,患有严重心血管疾病或骨质疏松的老人,不建议使用拍打法。 拍打疗法也是有注意事项的,并不是没有任何顾忌的,我们应该要注意针对骨质疏松的人群或者是心血管疾病的人群不宜用拍打疗法,因为这里人群人体本来就脆弱根本经不起这种疗法。 拍打手法有讲究 对腰背处的拍打手法其实也有讲究。普通部位,例如手臂外侧等,拍击时只需要以手掌直接拍打即可,而拍打腰背处时,最好以虚握拳,或空掌的手势拍击。 虚握拳,顾名思义,就是手掌做握拳姿势,但是并没有用力握紧,手掌放松,拍打时以虎口位置对准腰背处敲击拍打。空掌是指手掌伸开,掌心微微内收使手掌形成一定的弧度,拍击腰背时以掌心面拍击,但是掌心并不接触腰背。 拍打力度也有讲究,即轻重交替,文武相济。开始拍击时应该力度稍微小,以感到舒适为宜,其后逐渐加大力度,以到稍有痛感为宜,力道的大小以自己腰背的感受为准,大小力道交替变化,拍击时间在半小时以上为好。注意拍打不可过勐,尤其是对于老人。   经络拍打养生疗法 拍打臀部 臀部位于身体的中部,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经常坐着的朋友们来说,臀部容易堆积毒素,造成气血的不通畅。拍打臀部有利于经络通畅,把体内的毒素排出,让我们更健康。平时我们在走路的时候,就可以拍打臀部,非常简单,而且不会妨碍你过多的时间。女人们,每天坚持拍打臀部,坚持一段时间,你会发现有惊喜的哦,会减少妇科病等。 刺激八髎穴 八髎穴位于阳关和会阳之间,接近胞宫,对于月经不调和泌尿等问题有很好的调节的作用,特别是妇科疾病,每天进行刺激八髎穴,不仅可以减少妇科疾病,对男人也是很好的哦,如何刺激八髎穴,我们可以拍打、艾灸、针灸等,但其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每天你把双手搓热,然后上下左右把八髎穴搓热,同时可以把范围扩大到腰部。 按摩腹部 按摩腹部可以促进排毒、血液的循环和肠道的消化,平时的话,我们在临睡觉的时候,平躺在床上,双手打开,顺时针按摩腹部50圈,这样还可以有助于睡眠的哦。 按摩腹部可以促进排毒、血液的循环和肠道的消化 拍打腋下淋巴 腋下淋巴是我们人体的排毒窗口的重要一部分,经常拍打腋下淋巴,有利于我们人体的排毒的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在洗澡的时候,可以拍打下腋下淋巴,也可以平躺在床上进行拍下。 按摩脚部 脚底按摩对于大部分的人来说,都不陌生,脚部就好像我们的根一样重要,经常按摩脚部,可以加快血液的循环,更好的刺激各个穴位,起到很好的保健的作用,多谢拍打脚部或者泡脚都可以延年益寿的哦。 猜你喜欢: 1. 中老年人养生有哪些保健操 2. 老年人怎样经络拍打养生 3. 按摩经络的养生功效有哪些 4. 第十套经络养生早操视频 5. 28节回春养生保健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