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小伟教练,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时代进步 科技 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也空前提高,加之高度的城市化进程,使得人们的体力劳动越来越少,于是肥胖问题,心脑血管等“富贵”病大规模爆发,而高血糖便是其中之一。那么运动对降血糖有什么功效,如何选择运动形式,以及需要注意什么呐? 【点击右上角关注我,随时私信,收获更多健身干货 】高血糖的分类及特点 ~ 高血糖不一定是糖尿病,但是长时间血糖过高,就会引起糖尿病,所以无论是高血糖还是糖尿病,我们都需要去控制血糖水平,而运动被科学证明是一种很有效的降血糖手段。 如果确诊高血糖是糖尿病,首先我们要了解一下糖尿病的分类,才能更有针对性的设定方案!糖尿病属于代谢性疾病,通常分为1型,2型,妊娠糖尿病以及特殊性如遗传缺陷,药物诱发等。其中妊娠糖尿病通常妊娠结束后会恢复正常,药物诱发的需要停药后会恢复,遗传性的可能需要人工干预,所以我这里重点说1型和2型糖尿病。运动对高血糖/糖尿病者的益处 运动可以有效的降低血糖浓度,哪怕是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运动也依然可以有效控制血糖。通常糖尿病患者通过运动都会出现明显的糖耐量改善,胰岛素敏感度增加,对糖化血红蛋白和胰岛素的需求量降低。 体育 锻炼还有利于糖尿病患者改善血脂水平、降低血压、控制体重、增强体力,改善心境等。 高血糖者如何运动 高血糖或糖尿病患者建议有氧运动为主,适当结合力量训练。推荐选择对技术要求较低,强度容易控制的方式,比如健步走,踩椭圆机,骑自行车,游泳等。 建议采用40%~70%最大摄氧量或HRR的强度,力量训练的话,使用最大可承受重量的40%~60%,次数10~15次经过一点时间练习后可以提升至15~20次。由于不为增肌,所以建议每个动作不超过三组。 刚开始锻炼,建议每次15分钟左右,以后慢慢增加到30分钟左右,如果本人肥胖运动时间建议50分钟以上。 研究证明一次锻炼对血糖的良好调节作用可以持续72小时,所以可以间隔一天锻炼一次,每周3~4次。 随着身体的适应能力加强 ,每天锻炼可以更全面的调节血糖,减少脂肪。经过1~3个月的身体适应后, 可以每天午餐和晚餐1个小时后,去做30分钟左右的中低强度有氧训练, 比如健步走,太极,骑单车等。另外别忘了力量训练,每周至少两次,两次间隔时间48~72小时。 运动时需要的注意事项 最后说一下,运动对血糖有明显的降低作用,但是具体降低多少因人而异,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运动疗法是药物治疗的必要补充手段,运动时主观感觉身体微微出汗或有点吃力,这样的运动强度刚刚适合,切勿操之过急。 锻炼能促进人体循环系统运动,使体内消耗能量,血液循环及时带来营养,又及时带走人体产生的废物,这样会使人体的各种器官都能得到强化,血糖当然会降低了,当然高血糖患者锻炼要逐渐增加数量才好,也要减少食量和适当药物控制。我老婆为多年高血糖患者,现每天打陈式太极,做气功等内运动,收到很好效果。血糖高的人通过运动并不是降低血糖,而是因为这种人普遍都有胰岛素抵抗的问题,通过运动可以让身体多一些肌肉,这样它的胰岛素分泌的更多一点,利用率更好一点,胰岛素抵抗的不那么严重,所以并不是通过运动来降低血糖。如果血糖很高的人,建议日常不要吃白米饭,白馒头,可以在蒸米饭的时候加到1/3,甚至一半的杂粮,馒头也是不要吃纯的白馒头,这样都可以有助于血糖升高的速度缓慢一点。这个办法对于现在还很 健康 的人也是非常好的,甚至可以有利于大家的体重不增长那么多。道理就是精米精面会让血糖升高的速度很快。运动对血糖水平有很大的影响,进餐以后,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先被消化分解为葡萄糖,然后被吸收进入血液使血糖水平升高,这些葡萄糖会被肌肉、大脑、心脏、肝脏等组织器官的细胞吸收,氧化代谢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能量供这些细胞使用。而体力活动离不开肌肉的收缩做功,增加运动就会进一步促进肌肉消耗葡萄糖,从而帮助血糖水平逐渐下降。 运动能降低多少血糖?这就因不同的运动形式而有所不同。 能量消耗越大,既消耗糖,又消耗脂肪的运动,可以更大幅度地降低血糖水平,还可以减肥 ,这样的运动包括步行、慢跑、游泳、登山、各类球类、跳绳、跳舞等运动。另外 一类能量消耗相对较少,但对肌肉力量要求比较大,可以增加肌肉重量和力量的运动,能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对控制血糖的作用更加持久 ,这样的运动包括拉力器械、俯卧撑、仰卧起坐、举重等运动。这两类运动结合起来,能更大程度地改善糖代谢,对降低血糖非常有益。 相对来说,另外一些运动,比如瑜伽、软体操等以锻炼身体柔韧性为主的运动,能量消耗不大,对肌肉的影响不明显,提高胰岛素敏感性的作用也相对较小,相对于上述两种运动对血糖的益处要小一些。运动是可以帮助降血脂的。高脂血症在临床上非常的常见,患者可以表现为甘油三酯高、总胆固醇水平高、低密度脂蛋白水平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低。脂代谢的异常是和患者不良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的。患者一般都喜欢吃一些高热量、油脂含量高、高糖类的食物,另外都是不愿意运动。如果可以加强运动,有氧运动再配合一些抗阻运动,这样是可以有效帮助降低血脂,并且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运动可以增强心肺的功能,增加能量的消耗。并且可以增加体内的基础代谢率,对于脂代谢的恢复是非常有帮助的。多方面结合来降血脂更为科学 健康 ,单纯想要依靠运动来降血脂对身体损耗过大。我认为只通过运动降血糖可能效果不太理想,主要是控制饮食,少食多餐,吃低糖食物,少吃淀粉食物,但也不能不能吃,可以转换主食(比如将半碗米饭换成紫薯之类),同理当我们想吃淀粉类食物时可以减少主食,再配合运动效果比较理想,但也不能进行强度运动,要适量不然容易低血糖也很危险。运动加锻炼肯定是能降血糖的,但主要是要控制饮食,如果是遗传的血糖高,还要依靠药品的治疗,运动是必不可少的,还要控制体重,建议您多吃苦瓜,可以适量的吃点山楂粉和西洋参粉运动可以减轻体重和身体内的动脂肪含量,但如果有氧运动做的太多反而你的肌肉也掉的会更快,与其做太多锻炼建议更好的控制碳水的摄入量,同样也会量低血糖。运动肯定让你 健康 [呲牙]

加强体育锻炼能降低血糖吗
多运动有助降血糖吗 1、多运动有助降血糖吗 多运动可以降血糖。规律的体育运动不仅可以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增加胰岛素敏感性,还有利于减轻体重、控制血脂、血压、降低大血管和微血管病变的发生。 运动降血糖的好处主要有: 、增强肌肉活动:运动能够帮助增强肌肉的活动,促进肌肉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降低血糖。 、加快脂肪分解:运动的过程中能够帮助增强体内胆固醇的利用,帮助降脂减肥。 2、运动降血糖的方法 、平衡降糖操。方法:站立两脚自然分开与肩同宽,然后深呼吸3个回合之后将其中一只脚向前迈半步,身体的重心落到另外一只脚上,站稳之后将前面的脚慢慢抬离地面直到大腿与地面平行,保持5秒慢慢放下腿。 这样做能够帮助改善身体的平衡能力,还能够帮助降低血糖。 、面部降糖操。方法:将双手手掌掌面对搓至手掌发热之后放在面部。用中指从鼻翼两侧开始自上而下带动其他手指擦到额间向两侧分开,经眉毛及下眼睑、面颊而下。擦面结束之后可以十指按揉头部。 这样做能够帮助预防糖尿病引起的眼底病变,并且有效促进胰岛素分泌,降低血糖。 3、血糖偏高运动需要注意什么 短时、高强度的运动有助改善血糖偏高情况,但是高血糖患者本身有基础病,运动的风险也比一般人要高,运动时候要格外留心。 、在确定运动计划前,最好到医院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检查,包括血压、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心电图、眼底、肾功能等检查,跟医生确认自己的是否具备这样的运动能力。 、正式运动前要做好10~15分钟的热身运动,如伸腰、抬腿、慢走等,使肌肉活动起来,避免肌肉拉伤。 、血糖偏高的人,尤其是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外伤就很难愈合,有可能变得更加严重。因此,此类患者在运动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外伤。穿舒适合脚的鞋子,运动量也要把握好。 、易发生低血糖者应减少运动前胰岛素的应用剂量,或在运动前适当摄入食物,另备一些食物或糖果,以便在发生低血糖时使用。 糖尿病如何预防血糖升高 对于糖尿病血糖的控制方法因人而异,各不相同。这是因为包括饮食、运动和药物在内的几种方法针对个人情况的不同都可以有很多种的选择。总体来说,预防糖尿病血糖升高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入手: 1、增加活动量或进行更多的运动锻炼,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加强锻炼一般都会得到更好的血糖控制。即使是很简单的运动,如每天步行20分钟,只要能坚持下去,就可以有效地改善胰岛素抵抗和减轻体重。研究证实,经过合理的运动锻炼,糖尿病患者确实可以减少降糖药的用量,甚至可以完全脱离药物治疗。 2、增加无糖液体的摄入,脱水也会引起血糖的升高,人每天都应该摄入大约2~3升的无糖液体。当血糖升高时,喝水除了可以冲淡血糖还可以避免食物的过多摄入。 3、调整用药,尽管运动和调整饮食的方法很经济而且副作用很少。与前两种方法相比,药物的确可以更快地、更有效地治疗高血糖。 糖尿病人喝什么汤降血糖 1、双耳汤:白木耳、黑木耳,洗净加清水蒸笼蒸至木耳熟烂,食木耳饮汤。适用于糖尿病人眼底出血症。

加强体育锻炼能降低血糖嘛
踢毽子运动量不大,却能活动到全身,是很适合高血糖患者的运动。20—30分钟效果最佳,超过40分钟适得其反踢毽子主要通过下肢做接、落、跳、绕、踢等动作来完成,这不仅使下肢的关节、肌肉、韧带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同时也能充分活动到腰部。跳踢是踢毽子中较难的动作,不但要跳,腰部的协调动作也很重要,上肢、颈部也要随之运动,连续跳踢数十次,心跳可增加到每分钟150—160次。经常参加这项运动,对于调节全身血液流量,加速血脂、血糖的代谢,都有相当重要的作用,从而使降血糖的作用比较明显。生理学研究表明:时间过短达不到降低血糖的目的,踢毽子20—30分钟降血糖的效果最佳;超过40分钟,虽然血糖可以降低,但血液中脂肪增加,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刚开始锻炼,可以从5—10分钟开始,在1—2个月内将运动时间延长到20—30分钟即可。每次结束运动时,最好再做10分钟左右的恢复运动,不要突然停止。只有感到不适时,才应立即停止运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