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节气饮食养生,大寒节气饮食养生方法

大寒时节六类暖身心食物

寒冷时节,畏寒怕冷的人往往是阳虚及体质虚寒,经常四肢不温,容白瘦弱,食欲较差,气短乏力。这种人一般有慢性疾病或平时缺乏体育锻炼,饮食营养的质和量不足者为多。因此除加强体育锻炼,治疗其存在的疾病外,改善饮食营养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下面介绍一些在大寒时节对体质虚寒和阳虚的人有益的食品,以供选择。

温性食物

中医认为,羊肉、狗肉、桂圆、韭菜、核桃、小米等食物具有温阳益气的作用,适量多吃可提高御寒能力。相反,鸭肉、螃蟹、香蕉、黄瓜、梨、绿豆、西瓜、冰糖等凉性或寒性的食物最好少吃。

含蛋氨酸食物

低温使人体尿液中肌酸的排出量增加,脂肪代谢加快。肌酸的合成及脂肪的代谢都需要甲基,这些甲基可由蛋氨酸来提供。蛋氨酸是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之一,而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包括芝麻、葵花子、叶类蔬菜等。对于老年人来说,不妨多吃点猪血。猪血中氨基酸比例与人体非常接近,易吸收,适合消化功能减退的老年人食用。

含钙食物

医学研究证明,怕冷与饮食中矿物质缺乏有关,尤其是缺钙,会影响心肌、血管及肌肉的伸缩性和兴奋性。冬季不妨多吃点牛奶、豆制品、虾皮等富含钙质的食物。胡萝卜、地瓜、莲藕、大葱、土豆等根茎类蔬菜中含有大量矿物质,经常食用也能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

含维生素食物

低温会加速体内维生素的代谢,饮食中应及时补充。如维生素A能增强人体耐寒能力;维生素C可提高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冬季应适当增加动物肝脏、胡萝卜、南瓜等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及新鲜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的摄入量。

含碘食物

人体甲状腺可分泌一种叫甲状腺素的激素,具有产热效应。甲状腺素由碘和酪氨酸组成,酪氨酸可由体内合成,碘却必须依靠“外援”。冬季应适当多吃点海带、紫菜、贝壳类等含碘丰富的食物。

含铁食物

研究表明,许多女性冬季怕冷与体内缺铁有关。怕冷的女性可适当多摄入一些含铁丰富的食物,如动物的血和肝脏等。动物性食物中的铁是血红素铁,被人体摄入后吸收率较高,尤其是动物血液,其铁的吸收率可高达22以上。植物性食物如木耳、海带、芝麻等,虽然含铁也较高,但吸收率较低,多在10左右。

大寒前后宜吃食物蔬菜:蒜苗、韭黄、香菜、白菜、白萝卜、蘑菇

畜类:牛肉、羊肉、狗肉

蛋禽:乌鸡、鸡蛋

水产:鲫鱼、虾

水果:猕猴桃、柚子、梨(糖尿病患者慎食)

饮品:红茶、牛奶、白开水

代表药膳

羊肉炖白萝卜

羊肉有温补的效果,炖烂的羊肉营养利于吸收,白萝卜能够健脾、理气、化痰。冬季食肉类、热性食物较多,白萝卜可以疏通气机、消积热。

炒双菇

双菇是指香菇和鲜蘑菇,此菜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冬季食用果蔬相对较少,吃此菜可以提高免疫力,还有健脾、温肾的功效。

大寒节气饮食养生食谱

大寒是一年之中的最后一个节气,大寒节气一般比小寒节气寒冷。民谚就有“大寒到顶端,日后天渐暖”。小寒、大寒,天地阳气潜藏,人体也有反应,冬季为人体养精蓄锐的最佳时节。人们不仅要在起居注重养生,更应重视饮食药物的进补。民谚就有“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今年冬令补,明年可打虎”说法。大寒之后阴极阳生,人体阳气蓬勃生发,很容易吸收外来的营养发挥滋补功效。

下面就来说说根据我国东南西北4个不同的地区来论述冬季大寒节气四大饮食习俗:

1,北方天寒地冻,昼夜温差大。

室内外温差也特别厉害,稍有不慎,脾胃特别容易遭受寒冷的侵袭,导致阳气不足、脾功能失常。体内运化不畅’闭阻经络,致使经络不通。北方有阳虚的体质,冬令进补最好选择羊肉、狗肉、鹿肉等温热之品,在烹饪时加入萝卜、白菜等,可以中和温补之效,令其补而不燥。推荐:萝卜羊肉汤,小米粥。

2,南方潮湿温补祛湿

南方地区,即便入冬,气温也不至于太低,温差不大。适于清补,湿气较重,也要吃些利湿食物,清润滋补的药膳进行调理。

南方多吃猪肉、鸭肉、鸡肉性情温和比较适宜,祛湿的食物冬笋、竹笋、莲藕,补肾可以选择枸杞、板栗煮粥。南方以大米为主,配一些祛湿的粗粮,腐竹,推荐:老鸭汤,大米薏仁粥即可。3,西部干燥滋阴养阴

西北地区气候干燥的气候,伤害人体,需要滋阴养阴,西北家庭应该备有加湿器,保持家中湿度均衡。平时多喝温水,多吃水果,冬季涂抹保湿乳液。

西北多吃一些润肺的食物如百合,莲藕,杏仁,白果,银耳,木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冬季进补应该按照习惯多放点生姜。辣椒调味料。推荐:冬瓜羊肉汤,高粱小米粥,竹笋排骨汤。4,东部湿冷应温阳化湿

东部尤其沿海地区,海风夹杂湿气,进入人体最伤脾胃,要用芳香化湿的食物和药材来化解体内湿气。

东方应熬制些补脾胃的粥,例如:萝卜、山药、核桃、茯苓。、海产品一般多为凉性的食品,冬天少吃。,餐桌上用辣椒、花椒等温性调料烹饪,螃蟹蘸醋,姜汁食用,应当暖胃。推荐,鸡汤大米粥,鸭肉芦笋粥。以上就是大寒节气应该吃什么?根据我国的东南西北所形成的四大饮食习俗,大寒补肾养肾,应当注重当地气候,还要配合饮食,这样不仅能增强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而且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和抗病力,要顺应自然界万物规律和人体阳气运动的规律,护好肾脏,这样才能让我们健健康康、幸幸福福的生活。

大寒节气饮食养生方法

24节气中的大寒,正确的养生方法有什么?,注意保暖。随气温变化随时增减衣物,外出时戴口罩、帽子、围巾。经常用冷水洗脸,每天用热水泡脚,预防感冒等呼吸道疾病。还要注意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治疗。在大寒季节,是一年中最冷的时候。首先养生要注意保暖,及时添加衣物,外出时要戴手套和帽子。生姜红糖茶,能保暖御寒,祛湿益脾。天气冷的时候,早上喝一杯姜红糖茶,保持全身温暖。。冬季进补要逐渐减少,以逐渐适应春季的季节特点,如舒适、升发、口感好。比如吃温肉时,不宜多吃姜、大葱等刺激性食物,也不宜大量饮用。宜适当添加一些升散、滋阴润燥的食物。从大寒开始,要选择一些清淡的食物,让浓稠的糊味和清淡的食物一起吃,这样脾胃才能慢慢适应。

。在大寒的季节,我们不妨每天晚上泡脚,这是一种简单易行的保健方法,老少皆宜。大寒点的时候热量消耗特别大,要经常吃一些滋补汤。民间有句话叫“冬补春虎”。有锻炼习惯的人,尤其是老年人,可以选择在寒冷季节太阳出来的时候出去锻炼,在阳光下锻炼,雨雪天气在室内锻炼。,勤洗换袜,每天用温水洗脚,按摩刺激双脚穴位。每天散步半小时以上,活动活动双脚。选择一双保暖、轻便、舒适、吸湿性能好的鞋子也很重要。大寒季节,天气寒冷,大部分动植物都处于冬眠状态,给自己充电,为来年的生长做准备。为了适应冬储,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早睡晚起,这样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从而利潜阳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