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就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的总称,也被现在的人戏称为“富贵病”,近些年患三高的人群也越来越年轻化。 判断自己是否得了“三高”也有一些具体的判断标准: 1)高血压是指循环系统内血压高于正常而言,通常指体循环动脉血压增高,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综合症。 通常是以低于140/90毫米汞柱为正常,而大于等于140/90毫米汞柱为高血压。因它是在不知不觉中发生的,故称“悄悄的杀手”。 2)高血脂是指血中胆固醇或甘油三酯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过低 现代医学称之为血脂异常。它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是心脑血管病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它发病隐匿,大多没有临床症状,故称为“隐形杀手”。 3)高血糖是指机体血液中葡萄糖含量高于正常值。 是机体内一个独立存在的病理改变,病变部位在血液,病变性质是血糖代谢紊乱。高血糖的临床表现,可以有显性的症状,如口干渴、饮水多、尿多、消瘦;可以是隐性的症状,无明显主观不适,故称为“甜蜜杀手”。 “ 三高”危险人群有6点共通处 ,提前知道,提前预防: 1、肥胖、超重人群。 2、暴饮暴食且偏嗜油腻食物的人。 3、平时不爱动,每天走路就是最大的活动量,缺乏运动的人。 4、抽烟喝酒,信奉“合作成就在酒桌”,忙于各种应酬的人。 5、熬夜成性或者睡眠质量差的人群。 6、心理压力大,经常有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的人。 如果对照以上6点,是你平时的生活和饮食习惯,那么就需要小心了,这个时候就要注意自己是不是已经被“三高”找上了门。 想要预防“三高”,也有6点需要注意: , 健康 生活。 戒烟酒不仅自己身体 健康 ,还能免除他人吸收二手烟的危害。 ,饮食保证营养均衡。 清淡饮食、合理膳食对预防心血管提前衰老至关重要,饮食上还要注意荤素搭配合理,不能暴饮暴食。 ,身体更 健康 。 防治“三高”,运动上推荐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练健身操或太极拳等。 ,保证充足睡眠。 睡眠时间充足不仅对 健康 有利,对情绪的调控、压力的缓解也有帮助。研究表明,睡眠时间少于 6 个小时的人,患“三高”的风险要高于睡眠时间为 6 8 小时的人。 ,避免焦虑苦闷。 中医常讲七情太过会致病,尤其是患有三高的人群,尽量减少情绪的波动。过于苦闷不仅会影响身体 健康 ,还会进一步加重其他病症,如失眠、头疼等。 建议年轻人 20 岁后定期做常规体检,项目包括血压、血常规、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作为个人的 健康 档案。年过 40 岁后,可考虑每年做一次全身 健康 检查,以便随时掌握个人的身体情况。 中医在防治“三高”方面,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可以在辨证的基础上,选择中药 养生 茶、中医保健操来防治“三高”。 养生 茶大多以 三七、丹参、麦门冬、枸杞子、黄芪、菊花、玫瑰花、山楂、荷叶 等为主,可根据个人具体情况选择其中相应的中药,泡茶饮用。 如果已患“三高”,在需要药物控制时不要讳疾忌医,一定要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合理使用药物,预防并发症的出现。
防止三高吃什么好
导致三高的罪魁祸首——代谢综合征,肥胖人群的发病率会大大增加。
生活没规律、工作压力大、饮酒熬夜、大鱼大肉等。那如何在生活中预防三高呢?平常操持饮食清淡,心情平和、作息时间规律、保持适量运动等,多吃粗粮、多吃富含纤维的蔬菜,少吃胆固醇含量较高的肉类与油脂,少吃油炸食物,更可以把每天都要用到的食用油,改为茶油,油是每人每天都要用到,油是炒菜必须品,也是维持人体机能的必须品,好的食用油,能有效的帮助你,预防三高的发生。
研究表明,茶油不含芥酸,胆固醇、黄曲霉素,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93%,为食用油之首。不饱和脂肪酸,他的作用是中和现代人常使用的鱼、肉、蛋、奶等食品中的饱和脂肪酸,润肠通便,达到抑制肥胖,软化血管、预防三高的功能。
如何养生防止衰老
不少人都渴望长命百岁,并且青春永驻,那么我们该如何延缓衰老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延缓衰老的养生方法有哪些 1、进补养生 传统医学十分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补益脏腑、滋养精血。合理进补可以强身、防病、祛病。但进补既要辩证,又要适量,还应考虑顺应四时。服用补药时,如系入肺药,在秋季较合适;如系温补药,则在冬季比较适宜。 2、饮食养生 古人认为,合理饮食可以调养精气,纠正脏腑阴阳之偏,防治疾病,延年益寿。故饮食既要注意“博食”即以“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又要重视五味调和,否则,会因营养失衡、体质偏颇、五脏六腑功能失调而致病。 3、减毒养生 古人认为,人若喜怒无常则会导致体内阴阳、气血失调。劳累过度会损伤脾气,伤于饮食则生湿、热、痰浊。冒犯六淫,伤之外邪则百病丛生。这种致病因素被人体视为“毒”,因此提出以“减毒”来保全真气的养生之道。 而通过饮食调理、服用药物及其它措施,减少体内积聚之毒,可免生疾患,防止早衰,进而延年益寿。 4、经络养生 经络是遍布人体全身的“网络”系统,它控制着血和气的'运行流动,以保证各组织系统的正常功能。《黄帝内经》说,经络具有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之作用。古代养生学家认为,疏通经络可作为摄生的重要措施,而最简便的方法就是经常刺激、按摩、针灸三个重要穴位即合谷穴、内关穴和足三里穴。 合谷穴可以防治颜面及五官方面的疾病,内关穴有助于防治心脏疾患,足三里穴则对预防五脏六腑特别是消化系统的疾病最有效。 5、固精养生 古人认为,精血是人体营养物质中的精华部分,是生命的物质基础,五脏六腑得精血的供养,才能保持其正常功能。如性欲无节,精血亏损过多,就会造成身体虚弱、病变百出、减损寿命。而保养阴精则可延缓衰老。 6、顺时养生 古人认为,天有四时气候的不同变化,地上万物有生、长、收、藏之规律,人体亦不例外。古人从衣食住行等方面提出了顺时养生法。人的五脏六腑、阴阳气血的运行必须与四时相适应,不可反其道而行之。 因时制宜地调节自己的生活行为,有助于健体防病,否则,逆春气易伤肝,逆夏气易伤心,逆秋气易伤肺,逆冬气易伤肾。 7、静神养生 静神在传统养生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人认为,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保持神气清静,心理平稳,可保养元气,使五脏安和,并有助于预防疾病、增进健康和延年益寿。 反之则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恐伤肾,以至诱发种种身心疾患。 8、修身养生 古人认为,凡追求健康长寿者首先要从修身养性做起。平日应排除各种妄念,多说好话、多行善事。 古医家孟说云:“若能保身养情者,常须善言莫离口”,“口有善言,又当身行善事”。孙思邈则说:“心诚意正思虑除,顺理修身去烦恼。”养成良好品行,常做有利于他人的事,可使自己心胸开阔、心情愉悦。 9、调气养生 古人认为,人体元气有化生、推动与固摄血液,温养全身组织,抵抗病邪,增强脏腑功能之作用。营养失衡、劳逸失当、情志失调、病邪夹击等诸多因素,可导致元气的虚、陷、滞、逆等症候,进而使机体发生病理性变化。 调气养生法主张通过慎起居、顺四时、戒过劳、防过逸、调饮食、和五味、调七情、省言语、习吐纳、行导引等一系列措施来调养元气、祛病延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