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这种脸上皮肤白斑是什么呢,医学上称为“白色糠疹”,又称“单纯糠疹”,其发生可能与卵圆形糠秕孢子菌感染有关。多见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好发于面部,也可发生于躯干和四肢。该病的皮损为一片或数片白色或淡红色斑片,有少量糠秕状鳞屑。皮损消退后残留淡白色色素减退斑。无自觉症状,多可自愈。
孩子易感
白色糠疹多见于学龄前和学龄期儿童,好发于面部,也可发生于躯干和四肢。
营养不良易发
营养不良也会让白色糠疹发生。对于2岁以上孩子,如有饮食不卫生史可以每年吃一次驱虫药,避免肠道寄生虫造成营养不良;可以查一下微量元素、血常规等,必要时补冲锌、铁等;合理膳食,改善营养。
保持皮肤滋润
局部皮肤勿用碱性过强的肥皂,可用油霜膏保持皮肤滋润。
抗真菌药物治疗
如果病情较长较重者可以试用抗真菌药外涂;如盐酸特比萘芬乳膏(兰美抒)等。但是不要用含糖皮质激素的药膏如皮炎平、肤软松等。
白色糠疹面部毛颜色
白色糠疹又称“单纯糠疹”,是常见的皮肤病,80%以上发生于儿童,颜面为最好发的部位,仅少数见于颈部、躯干、四肢,不会累及全身。白色糠疹的颜色苍白,表面干燥,附有细薄灰白色鳞屑,边界清楚,可融合成片。病人一般无自觉症状,当天气炎热或面部出汗时,可呈淡红色并出现痒感。一年四季都可以发病。白色糠疹的病因尚无定论,但有一些看法可供参考。一种是认为与感染有关,如病毒或真菌(糠秕孢子菌)。另一种是认为与特异体质有关,即患儿具有易患此病的遗传性素质。还有一种看法认为是皮肤干燥、不洁,或营养失衡所致。中医认为与肠寄生虫感染有关,故称为“虫斑”。白色糠疹与白癜风是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皮肤病。白癜风是皮肤有明显色素脱失的疾病,其白斑呈纯乳白色,十分醒目,白斑上的皮肤光滑,没有鳞屑,其上的毳毛亦变白,在白斑周围往往有一圈色素加深的褐黑斑。白癜风无固定的好发部位,可见于身体的各个部位及各种年龄的人。治疗上较为棘手。如何防治白色糠疹呢?儿童要注意保持面部清洁,及时洗涤沾附于脸面上的灰尘、汗渍、油污,勿使用碱性强的肥皂。平时的饮食要注意营养平衡,荤素、粗细合理搭配,纠正偏食。如查出肠道寄生虫感染,则需进行驱虫治疗。搽药切忌用刺激性的药物,而应涂搽具有滋润、保护作用的制剂,如硼酸软膏、依硼搽剂、氧化锌新霉素软膏等,短期使用地塞米松霜,效果也不错。常用的内服药有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如21金维他丸、复合维生素B等等,大多数患儿短期内可获良效。部分患儿甚至不用药,也可自然消退,预后良好
白色糠疹面部痒怎么办
白色糠疹该怎么治疗 白色糠疹该怎么治疗,孩子的健康与否牵动着家长的心,孩子经常会有些小病小痛感冒发烧之类的,对于孩子的白色糠疹,很多家长都是比较担心的,怕对身体有什么比较严重的影响,白色糠疹该怎么治疗 白色糠疹该怎么治疗1 白色糠疹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发病原因目前大多认为系非特异性皮炎。儿童时皮脂腺尚未发育,皮肤表面缺乏皮脂,过度清洗尤其是用碱性强的肥皂清洗,是造成白色糠疹发病的原因之一。阳光曝晒,皮肤干燥可能促进本病发生。 白色糠疹有哪些表现 第一,儿童的常见病,青少年也可发病,无性别差异,多春天起病,秋季消退。 第二,病因不明,皮肤干燥者经强烈的阳光照射可患此病。 第三,好发于面部,亦多见于颈、肩、上臂处。 第四,色素减退性圆形或椭圆性斑片,大小不等,直径1cm至数cm,淡白色或淡红色,边界清楚,上覆少量的鳞屑。 白色糠疹该怎么治疗 第一,白色糠疹是皮肤的浅层真菌感染,因此可以去药店买些抗真菌药外涂;如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等;也有些医院会用硫黄等配制一些,效果会更佳。 第二,切忌不可使用含激素的外用药膏如皮炎平之类,激素是禁止用于面部,否则会毁容的`;现在很多药店有不少名字夸张的治癣配方如所谓的一次净之类。这些用于手足癣无碍,但禁止用于面部(下面图片就是面部激素药用久的结果); 第三,涂药时间一般建议一个月;严重者可以多涂一段时间;因为皮肤的正常代谢时间是28天; 第四,白色糠疹的发生,多表明幼儿体质弱,如挑食,饮食不规律等;因此用一些促进饮食的办法是必要的,如健脾丸等。 白色糠疹该怎么治疗2 白色糠疹的症状表现 白色糠疹又称单纯糠疹、寄生性浅色斑,俗称“桃花癣”,中医称虫斑或风癣,是一种颜面的白色糠状鳞屑斑,影响颜面美容。此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春夏多见。皮疹主要为色素减退性圆形或卵圆形斑片,多见于面部, 亦好发于上臂、颈和肩部等处。斑片大小不等,直径约1厘米至数厘米,淡白或淡红色,边界清楚,边缘可微高起,上覆少量鳞屑。多无自觉症状,部分病人可有轻度瘙痒。经数日或更长一些时间可自行消退。其病因尚不明确。有人认为本病与链球菌感染有关。近年来认为本病是一种非特异性皮炎或亚型湿疹,与强烈的阳光照射有关。其中大部分患者能够确定与肠道寄生虫有关一般推测可能还与皮肤干燥、日晒等外在因素有关,最常发生的年纪是学龄前的三岁至青春期这段期间,男女比例相当。 临床上白色糠疹的儿童常伴有疳积症,蛔蛲虫及贫血状态,过去应用外用软膏、酊剂等治疗效果不佳,为标治;后改用内治调整胃肠功能,疗效较满意,为本治。 单纯糠疹的临床表现: 以面部皮损居多,少数发生于颈、肩及上臂,躯干,臀部。初起为大小不等的圆形或椭圆形淡红斑,直径约1 厘米或更大,而后红斑变淡,呈淡白色,表面干燥,其上覆盖少量灰白色细小鳞屑。常呈多发性,形状可不规则,边界欠清楚。通常无自觉症状,当天气炎热或面部出汗时,会有轻度瘙痒。 不要担心,本病一般有自限性, 随季节转化或经数月后,病变可不治自愈,亦不会留有永久性皮肤损害,但遇春秋季易复发,比较影响美观。 白色糠疹≠肚里有蛔虫(虫斑) 一些科普读物也提及到“白斑”与寄生虫的微妙关系,这里似乎用“虫斑”更能表现出两者的关联。尽管存在一定的关系,但出现“虫斑”不一定是代表作肚里有寄生虫,随着医学技术越来越发达,“虫斑”这种带有强烈指向性的临床表现已经不具有针对性,无论是对起病的原因还是最终的疾病诊断,都没有太大的意义。 初步“虫斑”多发于过敏性体质者,外界的风吹日晒、碱性物质接触、消化不良、维生素缺乏也可导致。至于为什么把“虫斑”归咎为寄生虫所为,可能是因为脸上有“虫斑”的孩子近70%存在着饮食不均衡、不讲卫生、挑食的毛病,从而导致营养摄入不全面,引起皮肤表面异常,出现“虫斑”特征。因此两者不能轻易划上等号,可作为一个考虑的因素,但并不绝对。同样地,肚里长寄生虫也不一定出现“虫斑”。 在这里顺道普及一下长寄生虫的一些临床表现: 1、腹痛,如果用手揉揉,疼痛感可以稍有缓解。 2、贫血,皮肤、黏膜苍白,毛发干枯、乏力等。 3、出血,寄生虫在体内机械性移动引起损伤。 4、营养状态差,消瘦、体重减、皮下脂肪减少或消失、食欲不振,胃肠道功能紊乱。 5、精神神经系统症状,蛔虫病患儿可能出现兴奋不安、睡眠不好、磨牙、易惊,异食癖。 6、多样性皮肤损伤,寄生虫分泌物对人体产生刺激,引起局部和全身变态反应,表现为瘙痒、红疹、血管神经水肿。 白色糠疹预防方法 1、注意体内微量元素的摄补,提倡使用铜质餐具。 2、多食新鲜、清淡的叶绿素,多食猪肝、瘦肉、牛肉、黑色食物如黑芝麻、黑豆等。 3、少食刺激性食品,如酒、辣椒、生蒜等。 4、少食羊肉、肥肉、海产品。 5、少食富含维生素C的食品如西红柿、山楂、杨梅等碳酸类饮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