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是穴(皮损局部),风池(后枕部下侧凹陷中,入后发际1寸),大椎(肩背正中第7颈椎下凹陷中),肺俞(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膈俞(背部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曲池(屈肘90°,肘横纹拇指侧纹头端),委中(双下肢腿弯腘窝正中点)。 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部,风池位于项后区,可祛风解表,宣通局部气血;大椎为督脉与诸阳经之交会穴,能疏风止痒;肺“外合皮毛”,肺俞宣肺解表止痒;膈俞为“血之会”穴,祛风活血止痒;曲池活血止痒,为治疗皮肤病第一要穴;委中祛风清热,凉血解毒;皮损局部施治能疏通局部经气,祛风解毒化瘀。 风池可行艾条灸和指压拿捏法;大椎,膈俞用艾条灸或温灸器灸;曲池用艾条灸,麦粒灸,指压按揉;委中不灸,改用皮肤针叩刺出血;皮损局部用多个艾炷直接灸:将艾绒捏称火柴头大小若干粒,先在皮损局部涂以大蒜汁,置艾柱于其上,每炷间距1.5厘米,点燃烧净后,除去艾会,覆盖消毒敷料即可。
皮肤瘙痒艾炙穴位
在家里自己艾炙美容,那么面部美容穴位具体有哪些位置呢?艾炙美容怎样找准穴位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面部美容穴位图详解。希望对大家美容有所帮助。面部美容穴位图详解,对于面部美容穴位,经常做按摩的人一定有所了解,艾炙美容那么面部美容穴位具体有哪些位置呢?艾炙美容怎样找准穴位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面部美容穴位图详解。希望对大家美容有所帮助。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面为五脏之华,按摩美容即运用一定手法,作用于面部的穴位,使面部气血流畅,达到美化容颜的目的`。现将常用穴位介绍于下:⑴艾炙美容--印堂穴。两眉毛内侧端之中点。⑵艾炙美容--百会穴。在两侧耳联线点的头中央。⑶艾炙美容--阳白穴。眉毛正中上1寸处。⑷艾炙美容--攒竹穴。在眉内侧的凹陷中。⑸艾炙美容--鱼腰穴。眼平视,在瞳孔直上眉毛中点处。⑹艾炙美容--睛明穴。在目内眦上方凹陷中。⑺艾炙美容--瞳子穴。在目外眦外上方,眶骨外侧。⑻艾炙美容--承泣穴。眼下与眼球之间,正视直对瞳孔。⑼迎香穴。在鼻翼沟上方凹陷中。(10)艾炙美容--太阳穴。在眉尖和目外眦之间,向外移1横指左右凹陷中。(11)艾炙美容--地仓穴。在口角旁四分。
皮肤瘙痒拔罐穴位
单纯疱疹
单纯疱疹是由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经呼吸道、口腔、生殖器黏膜或破损皮肤进入人体。临床表现为患处初感灼痒、紧张,数小时后出现红斑,迅速变为粟粒至绿豆大小的簇集性水疱,疱破后露出糜烂面,数日后干燥结痂,愈后可留暂时性色素沉着或浅瘢痕。附近淋巴结肿大。本病好发于口角、唇缘、鼻孔周围、口腔黏膜、扁桃体、生殖器部位及臀部、会阴等处。
【拔罐部位】
1上肢部:合谷。
2下肢部:三阴交。
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由鼻黏膜进入人体,侵犯外胚层结构及感觉神经系统的组织而发病。常有轻度发热、倦怠、食欲不振等全身症状。将要发疹的部位出现痒感、感觉过敏、灼热及疼痛。经约1~3日局部发生红斑,继之出现簇集性粟粒至绿豆大小的丘疱疹,迅速变为一个或数个水疱群,数日后疱液破裂后表面干燥结痂,留有暂时性淡红色斑或色素沉着斑。附近淋巴结肿大。皮疹多发生于身体的一侧,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常见于胸部、面部、颈部、腹部皮肤及眼、鼻、口腔黏膜及耳部。神经痛为本病的又一特征。发疹同时伴有程度不同的疼痛。
【拔罐部位】
1头部:太阳、阳白、下关、翳风、颊车、地仓。
2上肢部:曲池、外关、合谷。
3下肢部:血海、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
湿疹
湿疹是由多种内外因素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其基本特点是皮疹的多形性、对称性,易反复发作,剧烈瘙痒。皮疹呈多形性,如红斑、小丘疹、小水疱、丘疱疹、糜烂、渗出、结痂、皲裂、鳞屑、肥厚、苔藓样变、色素沉着、抓痕。这些皮损在某一时期以某种或某些皮损为主。急性期皮损可有红斑、丘疹、水疱、丘疱疹、糜烂、渗出及结痂,病程较短。亚急性湿疹以小丘疹、鳞屑、结痂为主,偶有丘疱疹、小水疱。慢性湿疹皮损多表现为干燥、鳞屑、肥厚、皲裂、苔藓样变,可见色素沉着或脱失。
【拔罐部位】
1背部:大椎、肺俞、脾俞。
2上肢部:曲池、内关、合谷。
3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
接触性皮炎
接触性皮炎是皮肤接触某些物质刺激后发生的炎症反应。当皮肤受到强酸、强碱等刺激性较强的物质刺激后则在短时间内发病。轻者局部呈现淡红至鲜红斑片,轻度水肿,斑上有密集的针尖大红丘疹;重者局部呈现肿胀明显的红斑,斑上有密布的丘疹、水疱,甚者出现大疱。当病变波及到或发生于眼睑、口唇、包皮、阴囊等处则水肿明显,皮肤光亮,表面纹理消失。患者常自述瘙痒,局部灼热或胀痛,若去除接触物,可痊愈。再接触致敏物可再发病。
【拔罐部位】
1上肢部:尺泽、曲池、曲泽、合谷。
2下肢部:委中。
药疹
药物通过口服、注射、吸入等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皮肤、黏膜反应称为药疹,又称药物皮炎。临床表现有:①红斑类药疹,皮损以红斑、红斑丘疹为主。类似荨麻疹样、猩红热样、麻疹样或多形红斑样。②水疱类药疹,皮损以水疱、大疱为主。兼见红斑、斑丘疹、丘疱疹等。③皮炎类药疹,用药后加上光线照射,在皮肤裸露部位或其他处出现湿疹样皮疹。④固定性药疹,皮疹为圆形或椭圆形鲜红斑或紫红斑,大小不等,单个或多个,可发生于口唇与口角、龟头、肛门、手背、足背、躯干、趾指间等处。
【拔罐部位】
1上肢部:尺泽、曲泽、内关、曲池、合谷。
2下肢部:血海、三阴交、足三里。
荨麻疹
荨麻疹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皮肤、黏膜小血管扩张及渗透性增强而出现的一种局限性水肿反应。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任何季节均可发病。皮损常突然发生,先有皮肤瘙痒,随即起风团,呈鲜红色或苍白色或皮肤色,风团大小不一,形态多样,为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此起彼伏,皮损可随瘙痒而增多,融合成大片。累及胃肠道者可伴有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全身症状可有发热。
【拔罐部位】
1颈背部:风府、大椎、膈俞。
2上肢部:曲池、合谷。
3下肢部:血海、足三里。
银屑病
银屑病是一种常见的、容易复发的慢性皮肤病。本病的损害,初期时为点滴状棕红色斑点或斑丘疹,表皮覆盖着多层银白色鳞屑,以后逐渐扩展,边界清楚。损害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尤以四肢伸侧、肘膝关节、头皮和骶骨部位为常见。
【拔罐部位】
1背部:肺俞、肝俞、肾俞。
2上肢部:曲池、内关、神门。
3下肢部:血海、三阴交、足三里、飞扬。
玫瑰糠疹
玫瑰糠疹是一种以好发于躯干、四肢近端,疹色紫红,略起白屑为特征的皮肤病。由于其皮损多呈玫瑰红色,其上鳞屑如糠似秕,故称为玫瑰糠疹。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其发病率约为全部皮肤病的31%。全年均可发生,但以春秋季节为多见。发病年龄相当广泛,多在10~40岁。
【拔罐部位】
1颈背部:风池、大椎、肺俞。
2上肢部:曲池、合谷。
3下肢部:血海。
鱼鳞病
该病为遗传性角化障碍性疾病,由躯干、四肢有鱼鳞状鳞屑而得名。出生不久即可发病,有家族史及明显遗传性。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患者出生时症状往往不显著,生后数月,手背及四肢伸侧出现皮损,渐渐波及躯干、四肢屈侧,头皮可有轻度鳞屑,腋下及臀裂常不波及。
【拔罐部位】
1背部:脾俞、肾俞。
2腹部:中脘、关元。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
神经性皮炎
神经性皮炎又称慢性单纯性苔藓,是以阵发性皮肤瘙痒和皮肤苔藓化为特征的慢性皮肤病。多见于青年和成年人。初发时,仅有瘙痒感,由于搔抓及摩擦,皮肤逐渐出现粟粒至绿豆大小的扁平丘疹,圆形或多角形,坚硬而有光泽,呈淡红色或正常皮色,散在分布。
【拔罐部位】
1颈背部:风池、天柱、肺俞。
2上肢部:曲池。
3下肢部:血海、委中、足三里。
皮肤瘙痒症
皮肤瘙痒症是指皮肤无原发性损害,只有瘙痒及因瘙痒而引起的继发性损害的一种皮肤病。好发于老年及成年人,多见于冬季。可分为全身性和局限性两类。
【拔罐部位】
1背部:肾俞。
2腹部:关元。
3上肢部:曲池、合谷。
4下肢部:阴廉、阴包、血海、足三里、委中、承山。
痤疮
痤疮是一种毛囊与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其初起损害多有粉刺,所以本病又称为粉刺。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总发病率占人口的20%~24%,尤其好发于青春期男女,有30%~50%的青年都患有不同程度的痤疮。一般男性的比例略高于女性,病程长久,发病缓慢,30岁以后病情逐渐减轻或自愈。痤疮以面、上胸、背部等处的粉刺、丘疹、脓疱等皮损为主要症状。
【拔罐部位】
1头颈部:风池。
2背部: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足三里、丰隆、内庭、厉兑、阴陵泉、三阴交。
酒渣鼻
酒渣鼻是一种以鼻部发红,上起丘疹、脓疱及毛细血管扩张,形似酒渣为特征的皮肤病。由于本病皮损常呈玫瑰红色,且形类痤疮,故又有玫瑰痤疮之名。酒渣鼻以鼻面部出现红斑、丘疹、脓疱、日久生有鼻赘为主要症状。
【拔罐部位】
1头面部:印堂、迎香、承浆、丝竹空、颧髎。
2上肢部:支沟、养老、列缺、合谷。
3下肢部:血海、三阴交、足三里、内庭。
雀斑
雀斑是一种以鼻面部发生褐色斑点为特征的皮肤病。因其色如同雀卵上的斑点,故名。多有家族病史,一般始发于学龄期,随年龄增长而逐渐增多,至青春期以后可达顶峰。女性多于男性。雀斑以鼻面部生有褐色斑点为主要症状,常发生于暴露部位,如鼻面、颈、手背、肩背上方等处对称分布。
【拔罐部位】
1颈背部:风池、肺俞、肾俞。
2下肢部:血海、阴陵泉、足三里。
黄褐斑
黄褐斑是一种以面部发生黄褐斑片为特征的皮肤病。由于妊娠妇女及肝病患者常有黄褐斑,故又有妊娠斑、肝斑之称。因为黄褐斑的形状常似蝴蝶,所以又名为蝴蝶斑。本病为常见病、多发病,好发生于青壮年,女性多于男性,二者之比为3∶1~4∶1。妊娠3~5个月的妇女尤为多见。临床表现皮损为淡褐色、深褐色或黑褐色斑片。
【拔罐部位】
1背部:肝俞、脾俞、肾俞。
2腹部:中脘。
3下肢部:足三里、三阴交、太溪。
白癜风
白癜风是一种以皮肤上出现后天性色素脱失斑为特征的疾病。皮损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指背、腕、前臂、面、颈、生殖器附近为多,皮损色素脱失处呈乳白色。白斑面积可大可小,大者可泛及全身。一般可以分为炎症型、神经型和自体免疫型3种类型。
【拔罐部位】
1颈背部:风池、肺俞。
2腹部:中脘。
3上肢部:曲池。
4下肢部:血海、三阴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