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秋季之后,养生更加是不容的忽略。在深秋,该如何养生保健呢?跟睡眠有没有什么关系呢?下面跟随我一起来看下秋季睡眠养生,睡眠对养生的重要性。 人的一生之中大约有1/3的时间是用在睡眠上的,睡眠可以为生命积蓄能量。《内经》说:人卧血归于肝,肝受血而能视,足受血而能步,掌受血而能握,指受血而能摄。 能者,能量也。人之目视、足步、掌握、指摄等生命活动的能量,都是通过睡眠源源不断地积蓄起来,通过肝的作用不断满足生命活动的需要。 现代医学中也认为人在睡眠的时候,分泌的生长激素是白天的5~7倍,特别是儿童和青少年,一定要保证有足够的睡眠时间才能促进生长发育。 睡眠的时候进入到肝脏的血流量是站立的时候的7倍,肝脏血流量增加有利于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提高解读能力,并且加快蛋白质、氨基酸、糖、脂肪、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代谢,维持人体机内环境的稳定。 人在熟睡的时候,脉搏会减慢,收缩压会降低,呼吸会变深,基础代谢率会有所下降,脑血流量会减少,这些有是有利于大脑能量的积蓄,同时人体内也会发生一系列的有利于生理和生化上的变化,例如协调大脑皮质的功能,增强人体的记忆力。 睡眠的时间应该随着年纪的不同而有所改变,一般情况下青少年需要8~9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中年人需要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老年人需要7个小时的睡眠时间,而体质较为虚弱的人士则需要相应的增加睡眠休息时间。 除了睡眠的时间长短之外,睡眠的深浅、睡醒之后的感觉也是评断睡眠质量的因素。睡眠深的话,睡醒之后身体的疲乏感会消失,全身都感觉舒适轻松,精神焕发,相反如果睡眠很浅的话,例如做噩梦、睡眠中途被惊醒等等,醒来之后头晕脑胀、疲乏无力,这样的睡眠时间即使足够的长,也是没有得到良好的休息。 晚上要睡得好之外,午睡也是中医养生中一个推荐的方法。传统中医学中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极衰,体内气血阴阳极不平衡,必欲静卧,以候气复。 所以养成午休的习惯也是保持身体健康的一个方法,现代医学中发现有午休习惯的人患上心血脑管疾病的'几率会有所降低。11点到13点这个阶段,午休时间以30分钟左右为佳。 健康的睡觉姿势 睡着也养生 影响脊椎生理曲度的就是我们平时的不良睡姿。如果我们长时间睡姿不当,就很容易使颈椎、胸椎、腰椎等受累。因为不良的睡姿使这4个生理弯曲改变,或受到破坏,则势必会影响机体中轴的平衡,引发脊椎畸形及错位。 正常人的脊椎有4个生理曲度,即颈曲、胸曲、腰曲、骶曲。这些弯曲交错排列,按脊椎先天性生理功能要求,有序、有节奏地排列,对支撑人体负重、活动、平衡与协调,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喜欢趴着睡会使头颈处于向一侧极度扭转,容易引起颈部肌肉、韧带、关节等的劳损和退行性改变而导致颈部疾病的发生;而且这样也压迫心肺,影响呼吸,加重心肺负担。乘公交车或午休时喜欢坐着打盹儿。会使颈椎是过度弯曲的,这样会使供给大脑的血液减少。很多人醒睡后感觉头昏、眼花、浑身无力,就是因为大脑缺血缺氧所致。 如果突然来个急刹车,你的颈椎会出现甩鞭的动作,造成椎间关节错位,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动作。坐车时要保持精神高度集中。 我们的睡眠姿势就是仰卧、俯卧与侧卧3种。合理的睡姿以仰卧和右卧位比较好。不管是仰卧也好,右卧也罢,你在睡觉的时候一定要适时翻身,保持同一姿势不要超过2小时。任何一个姿势保持时间长了都会变得不舒服。 人在睡眠时会自动调整睡姿,长时间睡一个姿势,身体自己也会感觉不舒服,它会自动调整的。我们说的这2个小时,只是提醒你要记得适时翻身。睡觉的时候也要注重保护我们的健康。 睡眠质量不好怎么办?经常有人有这样的疑问,认为睡得不好,就没有办法养生了。其实,你只要掌握了方法,拥有好的睡眠就能拥有好的健康。 拓展 秋季养生小常识: 1、要注意防止热能过剩,在秋季饮食中,要注意适量,而不能放纵食欲,大吃大喝。 2、中医称“宜食麻以润其燥”。首先应当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如尖辣椒、胡椒等等,应当多吃一些蔬菜、瓜果,如冬瓜、萝卜、西葫芦、茄子、绿叶菜、苹果、香蕉等。避免各种湿热之气积蓄。因此提倡吃一些有散发功用的辛香气味食物,如芹菜。 3、由夏到秋,气温下降,人体为了适应这种变化,生理代谢也发生变化,饮食过于生冷,会造成消化不良,易生各种消化道疾患。所以饮食上有“秋宜温”的主张,也就是说秋天应当避免光吃些凉和性寒的食物,应当多吃一些温性食物 4、海藻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纤维素、维生素和矿物质。而海苔更是含有丰富的可溶性纤维藻糖酸,可以保护人体免受放射线的伤害 5、秋梨是很好的秋季水果,对于止咳、去燥有很好的疗效。 6、秋燥症主要靠预防,首先宜多喝水、粥、豆浆,多吃些萝卜、莲藕、荸荠、梨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特别是梨有生津止渴、止咳化痰、清热降火、润肺去燥等功能,很适宜有内热,出现肺热咳嗽、咽干喉痛、大便干结的人食用。 7、秋季要尽量少食或不食辣椒、葱、姜、蒜、胡椒等燥热之品,少吃油炸、肥腻食物,以防加重秋燥症状。 8、秋季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佳,秋燥易伤肺,可适当食用如芝麻、蜂蜜、百合、杏仁、乳品等柔润食品,可以益胃生津,有益健康。同时可适当多食一些酸味果蔬,食酸以收之。 9、初秋时节,气温还比较高,相对比较干燥,进补也应以“清”补为主。 适合秋季食用的食品有: (1)百合:有补肺、润肺、清心安神、消除疲劳和润燥止咳的作用。 (2)山药:其特点是补而不滞,不热不燥,不论男女老幼、有病无病、体健体弱,都适合食用。 (3)白扁豆:初秋,用白扁豆煮粥或煎汤服,可消暑热、化暑湿、健脾胃、增食欲。 (4)藕:生藕能清热生津止渴;熟藕能健脾开胃益血。有“暑天宜生藕,秋凉宜熟藕,生食宜鲜嫩,熟食宜壮老”的说法。 (5)黄鳝:入秋食鳝,不但补益力强,对人体血糖还有一定的调节作用,烧鳝段、清炖黄鳝、炒鳝丝、黄鳝粥等均可。 (6)栗子:有健脾养胃、补肾壮骨的作用。 (7)胡桃:能补肾固精、温肺定喘,又能益气养血、润燥润肠。 (8)花生:深秋后花生成熟,用鲜花生仁研沫煮汤服或水煮食用,不宜炒吃。 (9)红枣:秋食红枣,是滋阴润燥、益肺补气的清补食品,如能与银耳、百合、山药共同煨食,效果更好。 (10)苦瓜:苦瓜有清热祛心火,解毒,明目,补气益精的作用。 (11)莲藕:莲藕味甘,性平,有消炎化淤、清热解燥、止咳化痰之功效秋季还适合食用梨、荸荠、海蛰、胡萝卜、荠菜、平菇、海带、番茄、兔肉,进补则适宜用黄芪、人参、沙参、枸杞子、何首乌等。 10、除了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 秋季自我保健养生小常识: 1、及时增减衣服。立秋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不宜赤膊露体,也不宜穿得太 多、太暖。 2、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流质,以养阴润燥,弥补损失的阴润,但喝流质的饮食,尤其是饮料和水等液体饮料时,饮用方法颇多讲究、以少量频饮为最佳。 3、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4、是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5、是重视精神调养。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搂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预防秋燥的另一环就是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 6、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虚症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症服药才能补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7、任何补药服用过量都有害。认为“多吃补药,有病治病,无病强身”是不科学的。 8、秋天适当早起,可减少血栓形成的机会;起床前适当懒床几分钟,舒展活动一下全身,对预防血栓形成也有重要意义。 9、平时应注意保持乐观情绪,经常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去散步,吐故纳新,以收敛“神气”,使肺气不受燥邪的侵害。 10、白露过后,气候逐渐变凉,一早一晚更添寒意,如果这时再赤膊露体,就容易受凉,轻则易患感冒,重则易染肺疾。因秋气主燥,燥易伤肺。 11、民谚“秋瓜坏肚”是指立秋以后继续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立秋后再大量生食瓜果,势必更助湿邪,损伤脾阳,脾阳不振不能运化水湿,腹泻、下痢、便溏等急慢性胃肠道疾病就随之发生。 12、中医的治疗原则是虚者补之,不是虚症病人不宜用补药。还要注意进补适量,忌以药代食,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以滋阴润燥为主,具体包括如乌骨鸡、猪肺、龟肉、燕窝、银耳、蜂蜜、芝麻、豆浆、藕、核桃、薏苡仁、花生、鸭蛋、菠菜、梨等,这些事物与其他有益食物或中药配伍,则功效更佳。

秋季养生睡眠时间

秋季养生睡眠时间多久

正常情况下,一个人不能长时间不睡觉。科学家做过一个实验:让一些身体状况良好的人连续72小时不睡觉,结果他们先后都出现了“精神异常”;一旦停止实验,让他们睡上几个小时后,这些人又恢复了正常。

一个人每天应该睡多少时间呢?对于大部分成年人来说,每晚睡8小时就足够了。美国癌症协会做了一个调查,平均每天睡8小时的人寿命最长;相比之下,每晚睡眠时间不足4小时的成年人,死亡率要高出180%;每晚睡10小时以上的成年人,死亡率要高出80%。

不同年龄段的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间是不同的。1-3岁的人每天需要睡眠14-16小时,4-6岁需睡12-14小时,7-9岁需睡11小时,10-13岁需睡9-10小时,14-20岁需睡8-9小时,20岁以上通常要睡7-8小时。

睡眠时间的长短也和长期形成的习惯有很大的关系。爱迪生每天只要睡3个小时就能恢复精力,拿破仑有时只要靠在树上打个盹就能消除疲劳,A因斯坦每天却要睡10个小时。

睡眠是否充分是因人而异的。只要睡醒后感到头脑清醒、精神愉快,没有睡眠不足的感觉就可以了。

秋季养生睡眠时间多长

睡眠有质量标准。人不仅要睡得够,还要睡的好。在日常生活中,睡眠质量可哟暖和以下标准衡量: 入睡快,在10分钟左右入睡。睡眠深,呼吸深长不宜惊醒。无起夜或很少起夜,无惊梦现象,醒后很快忘记梦境。起床快,早上起后精神好。白天头脑清晰,工作效率高,不困倦。睡的好不好,主要以白天的精神状态好坏为标准。睡眠时间应有度,并非越长越好 有些人认为,睡眠时间越长,精力越充沛。其实,睡眠效果并不取决于时间,而主要看睡眠的质量。1、过多的睡眠不仅不能增加精神和体力,反而会削弱精神和体力。因为在睡眠时,心跳减慢,血液循环减慢,给脑供应的养料和氧大大减少。如果睡眠时间过长,脑细胞得不到氧和养分的充分供应,活动能力就会减弱。睡眠时间过多时,各神经中枢长时间处于抑制状态,兴奋性降低,加之肌肉、关节活动少,因而从血液得到的氧和养分也少,肌肉就会变得松弛无力,体力也会受到削弱,使人头昏脑胀,疲乏无力。2、人的睡眠时间与其寿命有密切关系。资料表明:每晚平均睡7~8小时的人寿命最长;成年人每晚睡眠10小时以上的人,有80%可短命。3、国外统计,睡眠时间越长,越容易得癌症。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者与睡7~8小时的相比,癌症死亡率男性要高出60%,女性要高出76%。人应该睡多长时间最合适由于年龄、体质诸方面的差异,人们各自的最低睡眠需要(MSR)是不同的。睡眠少于MSR,没有睡够,大脑工作效率就下降,而且情绪不佳,但是只要达到了MSR,延长睡眠时间并不能提高效率和改善情绪。为了体力与脑力的恢复,为了促进儿童身心的生长发育,为了有充足的精力进行学习和工作,必须保证合理的睡眠时间。正常人的睡眠时间应随年龄需要加以区别,新生儿至少一天要睡眠20小时,婴儿需要14~15小时;学前儿童需12小时;8~12岁小学生需10小时;中学生需要9小时;大学生与成人一样需要8小时;60岁以上老年人因睡眠质量不高,睡眠需要9小时,如夜间因早醒睡不够,可用午间小睡来弥补。什么样的姿势睡的香睡觉姿势应该向右侧卧,微屈双腿,全身自然放松,即所谓的“卧如弓”。为什么要向右侧卧呢?1、向右侧卧可以减少流向心脏的血液,减轻心脏的负担,有利于心脏的休息。2、可以增加流向肝脏的血液,有利于肝脏这个 “华工厂”的新陈代谢。3、有利于食物在胃肠内顺利传送,因为胃通道向十二指肠、小肠通向大肠的开口都是向右的。

睡姿不好,如仰卧,易打鼾,严重时,可导致呼吸道阻塞而被憋醒。手臂压迫胸部时,还容易做噩梦。小伙子趴着睡,压迫生殖器,可引起梦中遗精,儿童趴着睡,还会影响心脏的功能,不利于胸部发育。睡姿不可能一变不变,人一夜大约翻身20~45次,因为一个睡姿久了会感觉疲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