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功十二法的功效

健身气功·导引养生功十二法是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组织编创的新功法之一,此书精编了北京体育大学张广德教授于1974年起编创推广的50余套导引养生功功法中的12式。本功法要求上步时绷脚,落步时勾脚,其实是活动踝关节,而踝关节正是“原穴”所在处。

功法中有规律的活动踝关节,既可以增强经络运行气血、协调阴阳的生理功能,又可以提高经络抗御病邪、反映症候的病理功能,还可以加强经络传导感应、调整虚实的防治功能,从而收到维护正气、内安五脏、强身健体的效果。是一套以祖国医学中脏腑经络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气血理论为指导,把导引与养生、肢体锻炼与精神修养融为一体的功法,集修身、养性、娱乐、观赏于一体,动作优美,衔接流畅,简单易学,安全可靠,适合于不同人群习练,具有祛病强身、延年益寿的功效。

导引养生功十二法最早可以追溯到明代,由张锡纯所著《内景心意深揭》一书中提出,并且被广泛传承和发扬。张锡纯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和道士,他对于内丹术、医学理论等方面都有很深的研究和贡献,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则是他将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出的一套具有实用性的养生方法。导引养生功十二法主要作用:

1、有助于提高肺功能,缓解咳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2、有助于提高脾胃功能,缓解消化不良、胃脘痛等消化系统疾病。

3、有助于提高肾功能,对生殖、泌尿系统疾病有一定作用。

养生功十二法的功效与作用

导引养生功十二法口诀如下:

1,预备势

站姿注意事项:

⑴两手叠于丹田,男、女均左手在里。

⑵口诀默念毕,将两手垂于体侧;眼平视前方。

坐姿注意事项:

⑴同“本式站姿注意事项⑴”。

⑵口诀默念毕,将两手落于伏兔穴之上;身体中正,顺项提顶;眼平视前方。2,第一式乾元启运

站姿注意事项:

⑴两臂内旋,两掌左右分撑时拇指须稍用力,以助于臂的旋转幅度。

⑵下蹲之深度因人而异,不宜强求一致。

⑶默读“呼”音或意守丹田(指关元)。

3,第二式双鱼悬阁

站姿注意事项:

⑴此式第1、第2两拍,每拍宜吸、呼各1次,并宜做到深长徐缓。

⑵第2拍,身体旋转以腰为轴带动两掌。

⑶切脉时,无名指、中指、食指分别用指腹置于寸、关、尺部位(寸、关、尺三部指寸口而言。以掌后高骨处为关部,关前为寸,关后为尺)。

⑷呼吸不滞,动作连贯,上下肢协调一致。

⑸默读“呼”音或意守丹田(指关元)。

4,第三式老骥伏枥

站姿注意事项:

⑴同第二式“站姿注意事项⑴”。

⑵两掌握拳屈肘于胸前时,以中指端点抠劳宫。

⑶马步姿势之高低,因人而异,但勾手屈腕宜充分。

⑷默读(音sī)或以意识引导动作或意守太渊。

5,第四式纪昌贯虱(音shī)

站姿注意事项:

⑴做第1拍“两掌前推”时,宜起于根,顺于中,达于梢。

⑵做第2拍“身体左转”时,上体宜正直,脚跟侧蹬切勿拔起。

⑶做第3拍时,重心宜下沉;眼先环视左掌,当身体转正时,再兼视两掌。

⑷第4拍时,百会上领,沉肩垂肘带手下落,将气沉入丹田。

⑸精神集中,意守命门。

6,第五式躬身掸(dǎn)靴

站姿注意事项:

⑴精神集中,意守命门。

⑵身体尽量舒展,幅度宜大,躬身掸靴时两腿伸直。但初学者和病患者应因人而异。

⑶身体直起宜缓慢进行,速度均匀。

⑷高血压病患者练习此式时,须将头抬起。

养生功十二法的功效是什么

健身气功不仅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简练易学,适应于不同人群的健身锻炼。长期习练对心肺功能有积极影响,身体形态、柔韧性、平衡能力、协调能力等均改善明显,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调节能力有所加强。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健身养生功方法,希望对你有用! 健身养生功第一式 乾元启运 本式具有生发肝气,摄纳肾气,疏通上肢经络的作用。 随着吸气,提肛收腹。提会阴是指封闭下面窍门防止真气外泄,有延缓衰老之效,也可以使呼吸下达下焦进入肾中。中医认为“肾为气之根”,“肾主纳气”此法有助于治疗肾不纳气之虚喘证。《素问·刺禁论》曰:“肝生于左。”随着两臂的上升眼看左掌,可以调动下焦气机,从左升起,起到滋水涵木的作用。 两臂内旋,可以加强对神经、骨骼、肌肉、关节的刺激。中医理论认为有规律地旋臂,可以加强对手部各条经脉上五腧穴的刺激,进而有利于加强心经、心包经、肺经和与其相表里的小肠经、三焦经、大肠经的经气的流通。此动有助于收到强心益肺、润肠化结、通调三焦的效果。意守丹田,便于启动丹田中的气机,也便于排除杂念,净化大脑,又有助于补中益气,扶正培本,进而提高身体的抵抗能力。 健身养生功第二式 双鱼悬阁 本式有强腰固肾,补益肺气的作用。 《素问·脉要精微论》:“腰者,肾之府。”中医理论认为肾的生理功能是藏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生长发育之源,同时肾主水、主纳气。本式以腰为轴带动身体旋转,可起到强腰固肾的作用,从而增强机体功能。 两臂的内旋外旋,可以对手部穴位进行刺激,对肺经、心包经、大肠经、心经、三焦经、小肠经的经气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对呼吸系统、消化系统、循环系统的疾病有很好的疗效。中医理论认为原穴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动力,为十二经脉维持正常生理功能的根本。太渊为手太阴肺经的原穴,捻太渊穴,可强化肺经气机的流动,起到预防和治疗肺部疾病的效果。 健身养生功第三式 老骥伏枥 本式具有补益心肺,清心降火的作用。 本式握拳时中冲抠劳宫,可达到“以指代针”刺激穴位的目的。祖国医学认为中冲和劳宫是心包经上的穴位,而心包经主治心、心包、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证,劳宫五行属火,中冲点抠劳宫有助于清心降火,有益于提高心功能,对高血压、冠心病有一定缓解效果。曲腕成勾手和叠腕、卷指的动作对太渊、大陵、神门有按摩作用,对心肺疾病有很好的疗效。 手太阴经与手阳明经相表里,少商与商阳相接,可使两经经气更好的交通,进而加快新陈代谢,舒张血管、加强血液循环,可防治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的疾病。 健身养生功第四式 纪昌贯虱 本式具有宽胸理气,交通心肾,开窍醒神的作用。 本式拉弓射箭有助于舒胸畅气,调和心肺,利心肺之气,充分发挥“肺主一身之气”的功能。胸中宗气充沛,则全身之气升降调和,脏腑气化活动旺盛,使整个机能状态也得以向有利的方面发展。 中医学认为: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心涌泉穴,止于俞府穴。涌泉穴属足少阴肾经之井穴,其解剖位置有别于其他井穴,是心肾两经的相接点。脚跟侧蹬捻动涌泉,就是要激活肾经的源头,激发肾经之经气,滋阴补肾、固肾壮腰。肾主骨生髓,脑为髓窍,脑髓充则思维清晰,反应灵活。 涌泉为开窍醒神、交济心肾之穴,实火炽盛能釜底抽薪,虚火上炎可壮水制火,故此穴常用于治疗与心肾有关的肺、心、肝、脑病及咽喉、舌等经脉循行经过部位的其他病症。 健身养生功第五式 躬身掸靴 本式有疏通督脉,温补肾阳的作用。 本式主要是以人体前躬为主,作用于腰部和贯脊属肾的督脉。中医经络学认为,督脉属于奇经八脉。起于胞中,下出会阴,后行于腰背正中,循脊柱上行,经项部至风府穴,进入脑内,再回出上至头项,沿头部正中线,经头顶、额部、鼻部、上唇,到唇系带处。督脉起一身之阳气,总督一身之阳经,六条阳经都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总督一身阳经气血。督脉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的生殖机能。人体前躬是对脊柱和督脉的锻炼刺激,对全身阳经的气血起一定的调节作用,也有助于滋养肾阴、温补肾阳、纳气归肾、固肾状腰、健脑增智。 健身养生功第六式 犀牛望月 本式有疏通颈腰部经络,畅通三焦的作用。 本式通过颈部的扭转运动,能疏通颈部经络,使清阳得升,濡养脑部,从而达到提神的效果,又能预防颈椎病。以腰带动两臂旋转,既能起到强腰的作用,又能牵拉机体两侧经脉,还可以按摩五脏六腑,增 加平衡感,保持脊柱、关节灵活。两臂旋转,能畅通手三阴经与手三阳经,有助于强心益肺,通调三焦,润肠化结。 健身养生功第七式 芙蓉出水 本式有强腰膝,益肺肾的功效。 中医理论认为肾主腰膝,两腿下蹲成盘根步,能疏通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有助于和胃健脾、疏肝利胆、固肾壮腰。《灵枢·九针十二原》说,“五脏有疾也,当取十二原穴。”翘腕,可对腕上的原穴进行刺激按摩,对心肺疾病的康复有一定疗效。同时配合手掌上托下落,发呬字音,能增加气机的升降,有助于肺气的宣发肃降。 健身养生功第八式 金鸡报晓 本式有调理肾脏,疏导三焦的功效。 本式脚跟拔起压迫涌泉,有助于激发、启动足少阴肾经的经气,有滋阴补肾的功效。两掌成勾上摆,变掌下按时,刺激手三阴经、手三阳经的井穴,可通经活络,颐养心肺,疏导三焦。 根据中医阴阳、五行及脏象理论,“嘘、呵、呼、呬、吹、嘻”六字分别与肝、心、脾、肺、肾、三焦相对应。呼气时轻吐“吹”音,有泄出肾之浊气,调理肾脏功能的作用。 健身养生功第九式 平沙落雁 本式有交通心肾,清心安神的作用。 中医认为劳宫位于心包经。意守劳宫,有助于通调心包经经气,有舒缓心脏的作用。两腿屈伸、下蹲盘根,有助于畅通足三阴经和足三阳经,提高脾胃肝胆肾膀胱的机能。同时身体起落,可以使心气下降,达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效果。 根据《修习止观坐禅法要》所载的“呼吸六字诀”“心配属呵肾属吹……”可知,“呵”音与心相配属的。又根据《修龄要指》中《延年六字总诀》所说“心源烦躁急须呵,此法通神更莫过。喉内口疮并热痛,依之目下自安和”可知,吐“呵”音可起到清心安神的作用。 健身养生功第十式 云端白鹤 本式有畅通三焦,滋阴补肾,健脾和胃功效。 脚趾上跷,压迫足少阴肾经井穴涌泉,有助于激发启动肾经经气,有滋阴补肾的作用。大包属足太阴脾经,合谷属手阳明大肠经,合谷捻大包,有助于润肠化结,和胃健脾的作用。《难经·六十六难》说:“三焦者原气之别使也。”,《素问·灵兰秘典论》曰:“三焦者,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两手头上抖腕亮掌,有助于激发手少阳三焦经经气,达到通调三焦、疏通水道的作用。 中医理论认为,“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喻作水的源头,是经气所出的部位,即所出为“井”。而井穴又是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分别交汇之处,即手三阴止于手指端,手三阳起于手指端,足三阴起于足趾端,足三阳止于足趾端。叠腕、卷指、弹甲为有节奏地活动手指和足趾,既有利于启动、激发全身经络的气机,使其畅通,促使气血周流,收到“通则不痛”的效果,又有利于维护机体阴阳左右平衡,从而实现“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目的。 健身养生功第十一式 凤凰来仪 本式有发动真气,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转身旋臂,有助于畅通任督及手三阴,手三阳经脉。中医理论认为,原穴是脏腑原气经过和留止的部位,某一脏腑的病变,往往反应于该经的原穴上,“五脏有疾,当取之十二原”,说明原穴对防治内脏疾病起到重要的作用。手腕、脚踝为原穴所在之处,曲腕成勾手,上步时绷脚,落步时勾脚,对手足三阴,手三阳经之井穴、原穴产生良性刺激,有助于改善各脏腑的功能。吐“呼”音,泄出脾胃之浊气,有和胃健脾,发动真气的作用。 健身养生功第十二式 气息归元 本式有引气归原,培补元气的作用。 “关元”,位于任脉之上,它是 足三阴经于任脉的交汇穴,又是小肠的募穴。关元穴位于脐下3寸处,古称玄关。它就像人身体的一个阀门,将人体元气关在体内不泄漏,是男子藏精、女子蓄血之处,是人身上元阴、元阳的交汇之处,也是元气的关隘,所以叫"关元",是我们固气保健的要穴。集中精神,意守采气归关元。两掌内收回抱,引气归关元,有助于补中气、壮元气、滋养脏腑、平调阴阳。 收势 本式有滋补肾精的作用。 《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脏化液……肾为唾”。清张志聪注解说:“肾络上贯膈入肺,上循喉咙夹舌本,舌下廉泉玉英,上液之道也”。是指肾脏之液,通过肾经,达舌下金津、玉液二穴,分泌而出,乃为唾。精神集中,意守金津玉液,待口中津满,而后咽下,有补养肾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