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里面流脓水怎么回事 耳朵里面流脓水怎么回事,我们在生活中可以看到有很多的人都有这样的情况发生,对我们的耳朵是非常不好的,有很多的危害,狠毒人不知道怎么回事,下面就来看看耳朵里面流脓水怎么回事。 耳朵里面流脓水怎么回事1 耳朵里流脓 首先要知道老百姓指的脓是医学上的脓液,还是其他分泌物。 如果真的是脓的话,医学上对这种病人,根据病史的长短会有初步的诊断。比如病人是经常反复的流脓、时好时坏,这时要考虑它是慢性中耳炎的人一种类型。 如果病人只是突然的,比如耳朵疼痛伴随着流脓,会考虑他是急性外耳道炎的转归阶段出现的`一些情况。如果是长期反复的耳朵流脓,会问到是不是伴随听力下降、脓性分泌物有没有异味、脓性分泌物掺和不掺和的血性分泌物,根据这种情况会进行进一步的检查,比如耳部CT来确诊是否需要外科干预,即是外科手术还是可以药物保守治疗,比如洗耳朵、点耳朵、口服抗生素等治疗。 如果是这种短期的耳朵流脓,可能是急性外耳道感染引起的,用些药物的保守治疗就能缓解。 耳朵里面流脓水怎么回事2 耳朵流脓很有可能是化脓性中耳炎导致的。 化脓性中耳炎急性期要赶紧消炎治疗,应用头孢类的抗生素,局部用滴耳的药水,比如氧氟沙星滴耳液或者氯霉素滴耳液,治疗7-10天。时间很长的耳部流脓发臭,有可能形成慢性中耳炎。 如果迁延不愈或者经常频繁发作,要积极在急性炎症期治疗的考虑是不是要进一步进行其余的治疗。如果耳朵流脓比较多,可以用双氧水先清洗耳道,把脓液清洗干净之后再局部滴用氧氟沙星滴耳液或者氯霉素滴耳液。 如果时间太久,好几年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以考虑手术治疗。 耳朵里面流脓水怎么回事3 一般耳朵发炎,肿胀,都说明,耳洞里有浓,血,有细菌,那么这个时候要做的就是把浓挤出来。 准备好干净的面纸,或者是干净的卸妆棉,一定要将耳钉取下,用酒精棉在表层消下毒。 将面纸或卸妆棉,在耳洞周围挤压,将脓水挤出来,你看到的可能是黄色的脓, 也或者是少许的血,就跟挤痘痘一样,一定要将耳洞里的脓水挤干净,过程会有些疼,但一定要坚持。 挤完后你就会发 现,原本肿起的耳垂,已经消的和正常的耳垂一样了,最多可能是有些红。 再用酒精棉进行消毒,以及耳钉也要消毒。再将耳钉插进耳洞,带上耳塞,耳塞不要太紧,耳朵很快就没有肿胀的感觉了,然后平常多用酒精消毒,等待恢复。
耳朵根部经常反复发炎流脓水
中耳炎以耳内闷胀感或堵塞感、听力减退及耳鸣为最常见症状。常发生于感冒后,或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头位变动可觉听力改善。有自听增强。部分病人有轻度耳痛。儿童常表现为听话迟钝或注意力不集中。
中耳炎的治疗
1、积极治疗上呼吸道病灶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
2、药物治疗:局部用药0.25%氯霉素液、氯霉素可的松液、氧氟沙星滴耳液等。①用药前先清洗外耳道及中耳腔内脓液,可用3%双氧水或硼酸水清洗,后用棉花签拭净或以吸引器吸尽脓液,方可滴药。②脓量多时用水剂,量少时可用硼酸酒精。
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
头孢拉定胶囊,每次2粒,每日3次。
较重者需静滴抗生素。
中药验方
方一 金银花藤30克,连翘15克,蒲公英15克,菊花10克,薄荷6克(后下)。水煎2次,混合后分2—3次服。每日1剂。
方二 夏枯草15克,柴胡9克,蒲公英15克,生甘草3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2—3次服,每日1剂。
方三 金银花25克,败酱草25克,白芷7.5克,防风10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上、下午服。小儿用量酌减方四 白术50克,泽泻30克,柴胡15克。水煎2次,混合后分2次服。每日或2日1剂。
如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者,可在干耳后2个月左右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注意事项:1、忌食辛辣香燥及过于油腻食物2、尽量多休息,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3、保持情绪稳定,并注意按时服药。4如有鼓膜损伤,则要注意保持外耳道的洁净与干燥,也可用消毒药棉松松地堵塞在外耳道口。5、如有鼓膜损伤者,注意淋浴、洗发时防止水液侵入。游泳是例所禁忌。
耳朵根部经常反复发炎流脓怎么办
耳朵流脓怎么办? 建议:你好,从你所描述情况来看,应该是耳朵流脓的情况中耳炎一般如果有脓的话,需要用双氧水把外耳道冲洗几次,然后再用生理盐水把双氧水冲干净,然后用棉签把生理盐水擦干净,然后滴两滴氧氟沙星滴耳液到耳朵里面,另外就是口服抗生素如阿莫西林胶囊联合治疗,一般需要连续冲洗三天左右耳朵里面流脓怎么办 中耳炎有两种,一种是化脓性中耳炎,俗称害耳底。这是一种中耳腔的化脓性感染,多由感冒引起。小儿多见,初耳痛明显,呈胀痛,可有发热。待到鼓膜穿孔流脓后,疼痛减轻。另一种称为非化脓性中耳炎。这种中耳炎不流脓,只是耳朵发闷,听力下降,或者有耳鸣。这是由于耳咽管的炎症引起中耳腔的压力变化而引起的。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是:有条件的进行脓液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根据试验结果选用抗菌素,或口服或注射。耳朵区域性:如果脓液量大且稠厚的话,用双氧水进行清洗,然后用敏感的抗菌素滴耳液滴耳。职果是非化脓性中耳炎,那主要是要减轻耳咽管的水肿,滴鼻液、消肿药等应用,并适当地使用抗菌素。中耳炎病因症状中耳炎,俗称“烂耳朵”,是鼓室粘膜的炎症。病菌进入鼓室,当抵抗力减弱或细菌毒素增强时就产生炎症,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重)、发热、恶寒、口苦、小便红或黄、大便秘结、听力减退等。如鼓膜穿孔,耳内会流出脓液,疼痛会减轻,并常与慢性乳突炎同时存在。急性期治疗不彻底,会转变为慢性中耳炎,随体质、气候变化、耳内会经常性流脓液,时多时少,迁延多年。中医将本病称为“耳脓”、“耳疳”,认为是因肝胆溼热(火)邪气盛行引起。急性化脓性中耳炎,临床上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是因为小儿从耳通到咽喉的通路--耳咽管比成人的要短、要粗、要平直、小儿易患感冒等呼吸道疾病,得病后易引起耳咽管炎症,细菌进入中耳而发病。另外小儿饮食时,发生呛咳、呕吐时,食物应易从耳咽管进入中耳,产生炎症。耳疼、头痛、头晕、发热、轻者低热,重者发热、体温可高达40℃,可伴有呕吐、腹泄、不食等全身症状。不会说话的婴儿哭闹不安,常抓耳朵。1-2天后耳内鼓膜穿孔,脓液流出后,耳痛等症状减轻,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彻底?苋菀鬃?陕?性中耳炎。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俗称“臭耳底子”,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未能及时治愈,拖延六周以上者即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主要有流脓、耳鸣、耳痛、头痛、头晕等。可分为三种类型。①单纯型:炎症未破坏骨质,耳内流脓为粘脓性或粘淮性,无臭味。②坏死形:炎症已侵润到骨质,耳内流出物如干酪样(豆渣样),量少,有血丝。③胆脂瘤型:由于炎症的长期 *** ,上皮增生活跃,耳内流出物夹杂有上皮脱屑,及黄白色有恶臭的油片状物。后两种型别如不及时治愈,会造成不良后果。自疗注意事项(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以免病菌进入中耳,引发炎症。(2)不能强力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不能同时压闭两只鼻孔,应交叉单侧擤鼻涕。(3)挖取底部耳垢,应十分小心,宜先溼润后才挖,避免损坏鼓膜。(4)游泳上岸后,侧头单脚跳动,让耳内的水流出,最好用棉签吸干水份。(5)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6)患慢性中耳炎者不宜游泳。(7)加强体育锻炼,增加休质,减少感冒。(8)忌食辛、辣 *** 食品,如姜、胡椒、酒、羊肉、辣椒等。(9)不要服热性补药,如人参、肉桂、附子、鹿茸、牛鞭、大补膏之类。(10)多食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芹菜、丝瓜、茄子、荠菜、蓬蒿、黄瓜、苦瓜等。(11)小虫进入耳道,勿急躁、硬捉,可滴入食油泡死小虫后捉取。自治疗法1.成药自疗法(1)头孢拉定胶囊,每次1-2粒,每日4次。(2)龙胆泻肝丸,每次9克,每日3次。(3)黄连上清片,每次4片,每日3次。(4)穿心莲内脂片,每次4片,每日3次。2.验方自疗法(1)忍冬藤30克、生甘草10克、煎服每日1剂,连服3-4日。(2)蒲公英、车前草、......耳朵流脓是怎么回事? 耳朵流脓很有可能是化脓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以耳朵流脓为主要特征。除中耳炎外,不少耳科疾病也有“出水”症状。比如外耳道炎,有时可表现为耳道“出水”,伴细菌感染时,会有流脓。其与中耳炎的主要区别是前者鼓膜完整,无穿孔。外耳道毛囊疖肿破溃、外耳道肿瘤继发细菌感染时,也可有流脓的表现。 患了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朵流脓应积极引流,控制感染。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的急性化脓性炎症。病变主要位于鼓室,但中耳其他各部亦常受累。主要致病菌为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等。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炎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好发于儿童,冬春季多见,常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粘膜、骨膜或深达骨质的慢性化脓性炎症,常与慢性乳突炎合并存在。本病极为常见,临床上以耳朵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减退为特点。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反复中耳炎会使鼓膜穿孔增大、中耳粘连硬化,使听力进一步下降。如不适当用药,另可引起内耳神经功能下降,导致更难医治。中耳反复发炎可导致骨疡型或胆脂瘤型中耳炎,骨头受侵蚀时有可能导致面神经瘫、脑膜炎、脑脓肿等颅内外并发症,甚至有生命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