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先天禀赋有强弱,饮食气味有厚薄,方位地势有差异,贫富贵贱苦乐各不相同,从而导致了个体差异。祖国医学非常重视对不同人体特征进行分析,从多方面对体质进行分类。 1.阴阳五行分类 《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根据人的体形、性格特征、对季节的适应能力等将体质分为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型。每类型再比类于古代乐谱,分角、徽、宫、商、羽五小型,共二十五型。 2.阴阳太少分类 这种体质分类,是根据人体的阴阳多少,并结合体态、性格特征进行分类的。《灵枢·通天》认为,人体阴阳有盛阴、多阴少阳、多阳少阴、盛阳、阴阳和平之分,从而将人体分为太阴之人,为阴之人,太阳之人;少阳之人、阴阳和平之人五类。 3.现代中医临床九种体质分类 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从临床角度提出中医九种体质分型,对临床辨证、遗方、摄生防病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参见前文——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自测表及中医的九种体质辨识及其调养) 4.八卦体质类型 八卦的象与数是密不可分的,实为一体。象数作为易学最古老的语言,用以说明宇宙间的各种自然现象及社会现象,是丰富的宇宙信息的载体。八卦五行各有其相对应的人体部位和穴位。用八卦之象来探寻人类的体质,事实上是在先觉先知人体的身体素质和健康状况。如,乾卦人就要凉润养生,而坤卦人就要注意风温养生以应对脾湿,尤其在夏天的时候一定要多开窗以便让湿气从房间离跑出去;离卦人则要低温养生,离卦是阳火、阳热,热就容易伤阴,导致阴虚,所以在冬天进行养生的时候离火之人就要注意节能。掌握八卦体质类型,其价值也就体现在:由认识到应用,学会自我调治,真正做到把健康长寿的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中。
中医体质辨识与养生知识
体质,是指在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是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质。是人类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所形成的与自然、 社会 环境相适应的人体个性特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个体差异。 中医体质一方面强调人体体质的形成基于先天禀赋和后天调养两个基本因素。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机体内外环境相统一的整体观念。充分体现出中医学的“形神合一”的生命观和“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先天禀赋决定了体质的相对稳定性,后天调养又使得体质不是一成不变的。 影响体质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类:地理环境因素、先天因素、性别因素、年龄因素、精神因素、饮食因素等。这些是一些重要因素。其他的还和疾病、运动、 社会 等等有关。 体质决定了我们的 健康 ,决定了我们对疾病的易感性,也决定了我们得病后对治疗的反应和预后。所以我们要呵护生命、关注 健康 、 养生 保健,就要了解认识我们的体质。 体质的形成虽然和先后天的多种因素相关,具有一定的稳定性。但是体质又是可以分类,也可以通过药物和有关治疗方法改变的。 划分体质的不同类型,有助于把握不同个体的体质差异性。 中医体质辨识方法被纳入卫生部2009年10月10日颁布的《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成为了唯一一项中医体检内容。实现了中医药首次进入国家公共卫生体系。 根据中医历代医家的体质理论,结合现代中医临床经验积累,把中医体质分为九种: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 平和质 是先天禀赋良好,后天调养得当,以体态适中、面色红润、精力充沛为特征的体质。 平和质 养生 之道: 饮食清淡为主,养成良好生活习惯,远离烟酒,多运动。 气虚质 是由于元气不足,以气息低弱,机体、脏腑功能状态低下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体质。 气虚质 养生 之道: 主要是益气健脾,饮食上要注意多吃有益气健脾的食物,如山药、黄豆、白扁豆、鸡肉、香菇、大枣、蜂蜜等,少吃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空心菜、生萝卜等。 阳虚质 是 由于阳气不足,失于温煦,以形寒肢冷为特征的体质。以虚寒现象为主要特征的体质。 阳虚质 养生 之道: 主要是温阳益气,饮食上宜食温阳,可多吃牛肉、羊肉、韭菜、生姜、辣椒、葱、蒜、芥末、花椒等温补阳气的食物,少吃梨、西瓜、荸荠、黄瓜、柿子等生冷寒凉的食物。 阴虚质 是由于体内津液精血等阴液亏少,以阴虚内热为主要特征的体质。 阴虚质 养生 之道: 主要是滋阴降火,饮食上可多食瘦猪肉,鸭肉、龟、鳖、绿豆、冬瓜、赤小豆、海蜇、荸荠、芝麻、百合等甘凉滋润之品。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葱、蒜、葵花子等性温燥烈之品。 痰湿质 由于水液内停而痰湿凝聚,以黏滞重浊为主要特征的体质。 痰湿质 养生 之道: 主要是化痰祛湿,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可多食海带、冬瓜、薏米、赤小豆、芡实等。冬瓜有利尿、祛痰的功效,夏季常食还可以清热解毒。 湿热质 是以湿热内蕴为主要特征的体质。 湿热质 养生 之道: 主要是清热利湿,饮食上以绿豆、黄瓜、苦瓜、丝瓜、赤小豆、鲫鱼等。少食羊肉、狗肉、韭菜、辣椒、葱、蒜、荔枝、芒果、酒等。 血瘀质 是体内有血液运行不畅的潜在倾向或淤血内阻的病理基础,以血瘀为表现的体质。 血淤质 养生 之道: 主要是活血化淤,饮食上应多吃黑豆、海藻、海带、紫菜、山楂、醋、玫瑰花、绿茶等具有活血、散结、行气、疏肝解郁作用的食物,少吃肥肉等滋腻之品。 气郁质 是由于长期情志不畅、气机郁滞而形成的以性格内向不稳定、忧郁脆弱、敏感多疑为主要表现的体质。 气郁质 养生 之道: 主要是行气解郁,饮食上应多吃黄花菜、海带、山楂、玫瑰花等具有行气、解郁、消食、醒神作用的食物。 特禀质 是由于先天禀赋不足和禀赋遗传等因素造成的一种特殊体质。包括先天性、遗传性的生理缺陷与疾病。 特禀质 养生 之道: 特别调护 , 饮食宜清淡、均衡,粗细搭配适当,荤素配伍合理。多食益气固表的食物,少食荞麦、蚕豆、白扁豆、茄子、浓茶、咖啡及酒、辣椒等辛辣之品,更应避免羊肉、鱼、虾、蟹等腥膻发物及含致敏物质的食物。 中医体质辨识应用于 健康 管理,主要管理的是 健康 人群和亚 健康 人群,通过调整偏颇体质,以让人不生病或少生病,管理的方法以传统的 养生 为主,结合现代 健康 管理方法。具有很强的适用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值得大家应用。
中医体质辨识与养生讲义
王雪茜--科研、教学、临床兼顾北京中医药大学走出去的优秀翘楚不胜其数,这里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最近因为采访接触到的一个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王雪茜老师王雪茜是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沈氏女科”第二十代传人、全国名老中医王庆国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以及全国名老中医刘景源教授弟子,致力于探索经典方剂的现代应用。在这次采访中老师提出认为在中医经典的理论其实很多是形而上的东西,是我们现在去理解它,有的时候觉得似难非难、似易非易,觉得他说的道理很浅显,但是依旧惊讶于为什么古人能够想出来这么精妙的道理呢?老师对于科研,对于中医基础理论,对于中西医之间的结合的看法都有很深刻的看法,也在提示我们作为一个中医学子,在这条学医之路上应该刻苦坚定的方向。
老师谈起自己是如何学习、综合理论,如何学习中医经典,中医经典对我们大学生的意义,经典方剂如宝库般的重要性以及经典理论在她的科研中的奇妙印证。听完这些,我不禁思考对于学习和背诵反复的枯燥的学习进程后,才有融会贯通,灵活自如。中医药,从来都不是轻松容易的。正如王雪茜老师所言,“中医之路是我们将要走的一条光荣但充满险阻的道路“。中医典籍浩如烟海,思想更是涉及方方面面,纵横数千年,我们宛如初入海洋的小船,跌跌撞撞,但又无比谨慎的采撷古人的智慧来填充自己。
我谈这次采访的内容和感受,更多的是希望大家能通过老师们身上对于中医学习和科研的严谨,在中医之路上的不断探索,感受我们作为一个中医人的责任和方向。
(以上图片来源于本次访谈的视频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