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哑铃操
动作要领:单手握一瓶装满水的矿泉水,或1~3公斤的轻量哑铃,手肘弯曲呈直角,将矿泉水平举到身体前方再放下,重复动作至少20次,速度愈快、效果愈好。
举着小小的哑铃做减肥操,能提高体内蛋白质的合成,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像哑铃操这种运动,原理是通过对肌肉施加负荷而达到锻炼效果。
2.深蹲
动作要领:背部挺直站立、两脚约与肩同宽,双手放颈后。屏住呼吸,慢慢往下蹲,整个下蹲的时间最好可长达10~30秒,速度愈慢愈好。再以相同方式慢慢站起,重复蹲下、起立至少10~15次,调整呼吸休息。
注意:若腿力不够,尽量下蹲至半蹲姿势,再慢慢站起重复动作即可。
3.平板支撑
动作要领:俯卧,双肘弯曲支撑在地面上,肩膀和肘关节垂直于地面,双脚踩地,身体离开地面,躯干伸直,头部、肩部、胯部和踝部保持在同一平面,腹肌收紧,盆底肌收紧,脊椎延长,眼睛看向地面,保持均匀呼吸。
每组保持60秒,每次训练4组,组与组之间间歇不超过20秒。
4.卷腹
动作要领:平地卷腹,平躺于地上,双膝弯曲90°,脚平放在地面上。双手交叉于胸前或置于两耳旁,沉肩收腹,下颚微收,上至肩胛骨离开地面,腰部固定,下至肩胛骨平贴地面,向上呼气,向下吸气,一上一下为一次,一组20个。
开始时难以坚持,一定不能偷懒,要严格按照动作要求,哪怕中途稍微停歇。每一阶段的动作要从生疏做到熟练,大约一个半月下来,腹部会变得相当紧致。
温馨提示:无氧运动可以训练我们的体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和常人一样的运动量,所以对身体素质的要求也很高,练习的时候应该循序渐进,慢慢的提高运动的效率,这样才能避免受伤。
能强身健体的拳法
简单的强身健体武术有散打、跆拳道、太极拳、五禽拳等

一、入门时散打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首先散打招式简单,适合入门。拳脚动作 直、勾、摆,鞭、蹬、踹。摔法动作也比较简单,是站立式摔法。动作全面。他在站立型格斗式里不像拳击或跆拳道,主要攻击手段靠拳或脚,而是两方面都有涉及。如果想要继续深入学习其他搏击,会有一定基础,容易上手一些。
理论扎实。散打虽然与其他搏击有相似相同地方,但是自成体系,动作有科学完备的理论支持。
教学中有实战部分而且比较狠。学了就是拿来用的,学完了(或者学完大部分)就要上实战检验。
学会动作后打实战真的不一定能用出来。练的再好,第一次实战还是会被教练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实战是必须的。可速成。一对一教,一天两小时,一个月能学完全部动作,然后实战部分看教练能力决定快慢。
武馆多。散打在各大城市应该都有武馆了,方便你去学。
二、跆拳道也是一个强身健体的选择
跆拳道通过将全身力量集中到一个部位的“对准焦点“的练习,培养强有力的肌肉,完美的均衡以及爆发性的力量。以基本动作和模式练习,培养敏捷性的同时培养不同动作互换的能力,增强对打的勇气和放应能力。
练功前的准备动作使血液量增加,血液循环顺畅,使肌肉和血管变得有韧性,使关节和血管变得柔软。
跆拳道被人们认为是对男女老少皆宜的运动。
学习跆拳道除了护身以外,为了健康上的益处,以及为了获得学习古代武术的满足感也应成为所有人生活中的一部分。
三、太极拳
太极拳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吐纳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运动。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又具有气功内行功调心的锻炼方法。从而也就形成了太极拳要意识、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始而意动,继而内动,
再之外动”;并形成刚柔相济,快慢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的独特拳法。 太极拳作为一项体育运动,之所以具有养生保健功能,其奥秘在于“一动无不动”的身体活动,能给各组织器官一定强度和量的刺激,激发和促进身体在生理、生化和形态结构上发生一系列适应性变化,使体质朝着增强的方向上转化和发展。
对于中老年人及慢性病病人来说,能推迟身体各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上的退行性变化,能有效地起到健身、疗疾、延缓衰老的作用。
运动可以强身健体
体育锻炼可以使身体中各器官获得充足的氧和营养物质,以促进其生长发育。运动可改善人体的新陈代谢,促进骨骼生长,提高骨密度,强健肌肉,提高心肺功能,加大肺活量。经常锻炼的人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得到强化,身手更敏捷、灵活。体育锻炼可消耗脂肪,增加肌肉,因此青少年坚持体育锻炼可以减轻体重,塑造良好体型。体育锻炼也可以给人带来愉悦感,缓解紧张情绪,减轻学习产生的压力。因为体育锻炼可以改善神经系统功能,增强记忆力和反应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同时体育锻炼可以使青少年形成乐观的情绪与开朗的性格,减少和避免产生抑郁和焦虑的现象。

情感和社交能力培养在青少年时期非常重要。青少年在运动中可以培养勇敢、拼搏和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能勇敢地追逐梦想,并为梦想坚持努力。参与一些团队体育比赛,可以让青少年感受到竞争意识和团结协作的成果,这将有助于他们学习协调人际关系,学会竞争和如何表现自己的才能与实力。生命在于运动,健康离不开运动。体育锻炼可以帮助青少年克服生理和心理上的障碍,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