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养生的基本理论不包括中庸之道。《中医养生学》中养生的基本理论分为八小节,分别是:生命、天年、衰老、天人相应、形神合一、动静互涵、协调平衡、正气为本。

天人相应,指人与自然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不论四时气候,昼夜晨昏,还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形神合一,主要在于说明心理与生理的对立统一、精神与物质的对立统一、本质与现象的对立统一等。动静互涵,主要指运动和静养相结合。主张动静结合、刚柔相济。动为健,静为康,动以养形,静以养气,柔动生精,精中生气,气中生精,是相辅相成的。
协调平衡,所谓“协调”,是指调节人体自身的生理功能状态,及其与外在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所谓“平衡”有两层意思:一是指机体自身各部分间的正常生理功能的动态平衡;二是指机体功能与自然界物质交换过程中的相对平衡。
正气为本,古代认为正气是生命之根,人体疾病的发生和早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机体正气的虚衰。正气旺盛,是人体阴阳协调、气血充盈、脏腑经络功能正常、卫外固密的象征,是机比健壮的根本所在。中医养生的基本特点:
一、重视厚德养生。
中医养生学强调道德修养对于养生长寿的重要性。德高者寿高,这是中医养生学的一个基本观点。有仁爱之心不仅自己健康长寿,也能使他人健康长寿。上行下效,全社会都具有真诚的爱心,自然能出现一个健康长寿的社会。崇仁修德,这便是内养正气,属于养生学之养神养心的范畴。
二、强调中和有节。
中国传统养生学始终视中和节度,无太过、无不及。过犹不及。比如动静结合,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如此即可达到阴阳气血平和,有益健康和长寿。中医养生学主张通过适宜的手段,在必要的时候用药物调整人体之偏使其气血阴阳归于平和。
三、以养气为要。
气是中国医学特有的概念。中医养生学十分重视养气。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万物包括人类,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化生的,因此养生的重要任务,就是如何保养人体之气,以保养正气为本。
中医健康养生论文
通过几周的学习,在老师的精彩讲评下,对中医的基础理论有了一定的理解。以前总是觉得中医玄之又玄,很神秘。现在觉得中医也是有他的一整套的完整的理论体系的。如果能学通这套理论,就能在某种程度上理解中医。中医不仅仅是简单的经验的积累,他也有自己内在的规律和道理。而学中医的过程也正是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和汉民族哲学思想的一个很好的途径。现在的医学界,有些问题,中医能解决,西医就解决不了。说明了中医是有他的神奇之处的,尽管他内在蕴含的有些东西我们还不能很透彻地理解,但是他的神奇的疗效已经说明了一切,比一切解释更有力。说说我对中医的理解吧。 哲学是世界最一般运动规律的科学,任何一门学科都不能脱离哲学。中医吸取了汉代以前的哲学成果。中医学属于中国古代自然科学范畴,以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即气一元论、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来建构理论体系,并使之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气一元论:气,是中国古代哲学标示物质存在的基本范畴,是运动着的、至精至微的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万物的最基本元素,是世界的本原。一切物质都是由气组成的。气的运动是气内部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气和形以及两者的相互转化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升降出入是人体气化运动的基本形式。人体内气

春夏秋冬走健康之路看四季养生网
健康饮食 养生问题 母婴保健 养生小常识
的运动称之为“气机”。而气化运动的升降出入是通过脏腑的功能活动来实现的,故又有脏腑气机升降之说。人体通过脏腑气机的升降出入运动,把摄人体内的空气和水谷转化为气、血、津、液、精等。气在于人,和则为正气,不和则为邪气。也就是说气和才会维持人体各器官各系统间的平衡。 阴阳学说是在气一元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中国古代关于对立统一规律的认识,气是阴阳对立的统一体,物质世界在阴阳二气的相互作用下,不断地运动变化。气分为阴的气和阳的气。阴和阳的对立是绝对的,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比如寒与热,上与下,降与生,日于月等。就人体部位来说,人体的上半身为阳,下半身属阴;体表属阳,体内属阴;体表的背部属阳,腹部属阴;四肢外侧为阳,内侧为阴。在经络之中,也分为阴阳。经属阴,络属阳,而经之中有阴经与阳经,络之中又有阴络与阳络。人只有阴阳平衡才能维持身体个系统个器官的平衡。 五行学说是指古人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由五种元素构成的。这五种基本元素包括金,木,水,火,土。自然界各种事物和现象的发展变化,都是这五种物质不断运动和相互作用的结果。而这五个方面之间又有某种必然的联系,产生相生或相克的关系。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其实就是构成事物的五行之间发生联系,相生或相克使事物发生变化。五行学说,将人体的内脏分别归属于五行,以五行的特性来说明五脏的部分生理功能。每一个内脏具有它属的那种元素的属性。而且还运用五行生克制化的理论,来说明脏腑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五脏之间既有相互滋生的关系,又有相互制约的关系。如木生火,即肝木济心火,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藏血功能正常有助于心主血脉功能的正常发挥,这是五行相生。如心属火,肾属水,水克火,即肾水能制约心火,如肾水上济于心,可以防止心火之亢烈,这是五行相克。 脏象是人体系统现象与本质的统一体,是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及病理变化反映于外的征象。脏象学说是研究脏腑形体官窍的形态结构、生理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它认为人体是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以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等六腑相配合,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内而五脏六腑,外而形体官窍所构成五个功能活动系统。它可以理解为是一个解剖学的概念,每个部份分别是 五脏:心、肝、脾、肺、肾合称五脏。 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 奇恒之府:脑、髓、骨、脉、胆、女子胞六者合称奇恒之府。 形体,其广义者,泛指具有一定形态结构的组织,包括头、躯干和脏腑在内;其狭义者,指皮、肉、筋、骨、脉五种组织结构,又称五体。 官窍,官指机体有特定功能的器官,如耳、目、口、唇、鼻、舌,又称五官,它们分属于五脏。窍有七窍,七窍指头面部七个孔窍(眼二、耳二、鼻孔二、口)。五脏的精气分别通达于七窍。
中医健康养生论文题目
1、探讨建立孕妇健康管理档案对规范化孕产期保健的效果

2、在线诊疗健康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分析
3、浅谈高血压的健康管理
4、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过程中的人性化健康管理
5、浅淡南京市六合区雄州街道流动人口的健康管理与服务
6、护理细节干预在健康管理中心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7、“互联网 ”孕妇学校在高危孕妇健康管理的研究进展
8、煤矿机电设备健康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9、健康管理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10、浅谈幼儿自我健康管理培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11、健康管理在老年保健中的护理作用及效果观察
12、煤矿机电设备健康管理系统关键技术探讨
13、脑心健康管理师在住院脑卒中患者管理中的随机对照研究
14、学生体质健康管理实践研究
15、浅谈中医养生减脂健康管理项目的市场
16、健康体检与健康管理服务模式的创新与实践
17、健康管理一体化服务用于体检中心的价值探讨
18、关于铁路机车车辆健康管理与状态修的思考
19、城市居民健康管理需求影响因素探讨
20、班级健康管理中学生早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微探21、浅析绵羊健康管理中的寄生虫学诊断
22、【健康管理】癌症的健康管理(中)
23、企业员工健康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24、大健康视角下社区健康管理问题与思考
25、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我健康管理能力情况与影响因素分析
26、体检中心对亚健康人群实施健康管理的模式分析
27、基于边缘计算机的油井健康管理系统
28、关于做好高三毕业班心理健康管理的探索和思考
29、健康管理理念在体检服务中的应用及意义研究
30、健康管理模式对基层糖尿病患者控制率的影响31、健康体检中心对代谢综合征实施健康管理的有效性探讨
32、健康管理影响体检人群不良生活方式的作用分析
33、孕产妇健康管理实施的效果观察
34、轨道交通健康管理系统关键技术研究综述
35、新时期我国健康管理产业发展研究
36、医联体模式下炎性肠病健康管理新模式的应用
37、城市中年人群健康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38、【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的基本步骤与流程
39、如何开展农村癌症患者精准健康管理模式
40、糖尿病健康管理的实施效果评估41、航空电子系统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研究
42、延续护理干预对急性脑卒中患者护理依从性、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及预后的影响
43、中医体质辩证在Ⅱ型糖尿病健康管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
44、个体化健康管理对亚健康人群患慢性病风险性的改善研究
45、基于健康管理视角下对失眠的调理
46、知信行模式在师以上干部高脂血症患者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47、心血管疾病精准健康管理模式应用研究进展
48、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过程中心理健康管理的方法
49、家庭医生签约制度下开展功能社区健康管理工作的现况调查
50、大数据背景下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机组健康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