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口疮又叫雪口病,最主要发生在婴儿身上。主要原因有婴儿免疫力不是很强,可能婴儿在分娩的时候,我妈妈的产道里就有念珠菌,孩子容易被肠道里面的念珠菌感染,之后可能会在孩子的口腔里面潜伏,当孩子身体不是很好的时候,这些念珠菌就会发作,引起鹅口疮。鹅口疮孩子的嘴巴里面一般会看到很多白色的斑点,连成一片一片的,一般会在孩子口腔的粘膜最最多见,也有可能我们在牙齿的牙龈或者在舌头上面,甚至孩子的嘴巴上鄂部都有可能看到连成一片片的白班,严重的孩子甚至在孩子的扁桃体咽部都有看到白色的白斑。

长了鹅口疮之后,孩子的口腔黏膜会非常地干了,口水存不住,分泌的口水会流出来,孩子可能会因为疼哭闹,不愿意吃奶,不愿意进食。当然有些喝奶的孩子可能舌面上会有一些白色的奶渍。这个和鹅口疮的区别是:奶渍纱布可以擦得去,但是这种鹅口疮擦不去的,而且鹅口疮如果家长去擦的话孩子肯定会哭闹不让擦的。加上奶渍孩子没有任何症状,能吃能喝能睡能玩。而鹅口疮孩子是不太舒服会不爱吃不爱吃甚至不爱睡的。
鹅口疮蔓延到咽喉的症状表现
鹅口疮多见于周岁内的婴儿或新生儿。多发生在口腔内舌、颊和软腭处,主要表现为牙龈、颊黏膜或口唇内侧等处出现乳白色奶块样的膜样物,呈斑点状或斑片状分布。初起时常在舌面上出现白色斑膜,继而蔓延到牙龈和颊外,发病处有斑片白膜,周围黏膜充血。发病时口腔有灼热刺疼和干燥感,部分患儿伴有低烧的症状。严重时斑膜可波及咽喉、气管或肠道黏膜,有时可引起发热、呼吸困难或腹泻。患有此病的宝宝因喝奶时会有刺痛感,因此经常哭闹不安或不愿意吃奶。

建议及时看医生,同时宝宝常用的奶具、水杯、小勺子等等,每次用完都要及时的清洗、高温消毒,待自然晾干后,存放于干爽。通风的地方。
妈妈的乳房也需要定时的清洁,并时刻保持乳头的干爽,每次喂奶前要用温水冲洗下奶头。
总之一切与宝宝口腔接触的东西都要保持干燥清洁。还有不要给宝宝喝剩下的奶水,这是很多妈妈都会发生的,尤其是在夏天,更不能这样做。
鹅口疮蔓延到咽喉的症状有哪些
鹅口疮多发生在口腔内舌、颊和软腭处,初起时常在舌面上出现白色斑膜,继而蔓延到牙龈和颊外,发病处有斑片白膜,周围黏膜充血。发病时口腔有灼热刺疼和干燥感,症状严重时斑膜可波及咽喉、气管或肠道黏膜有时可引起发热、呼吸困难或腹泻,宝宝常会不明原因的哭闹、拒食。可以检查使用碳酸氢钠的水溶液,进行擦洗口腔,并且要消毒常规使用的玩具,或者是奶嘴等,避免交叉感染。提高自身抵抗力,进行适量的户外活动,锻炼身体,增强体质。饮食应尽量清淡,不要吃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每次喂食前用淡盐水和棉签清洗儿童的口腔粘膜。每天三到四次,将制霉菌素片和鱼肝油溶液涂在儿童脸颊粘膜两侧和软腭上部。儿童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接受治疗,以避免用药不准确。应该注意母乳喂养的卫生。母亲应在哺乳前后清洁乳头或消毒奶瓶。加强宝宝的营养,适当补充维生素B和维生素C。运动是孩子的天性。运动是通过身体对个人进行的全面教育。适当的体育锻炼不仅促进儿童的身体发育,而且有助于儿童良好情绪、心理、个性、沟通能力和潜能的发展。对于经常锻炼的宝宝来说,脊柱周围大肌群的力量可以得到有效的增强,这有利于脊柱的正常发育、肌肉组织功能的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发展。运动可以帮助婴儿移动和锻炼其相应部位的关节,这不仅有助于保持儿童关节具有一定的活动范围,还可以锻炼关节周围的肌肉、肌腱和韧带,有效地增强它们,从而增强关节的稳定性。适当的运动可以锻炼儿童的心脏和血管,改善儿童的心肌收缩力,增强儿童的心脏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