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很讲究精气神,“精”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动力;“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体现。这三者的盛衰存亡,都关系到人体生命上的生死,所以精气神是人的生命根本。

中医养生精气神,中医养生精气神的关系

在古代讲究保健养生的人,都把“精气神”称为人身的三宝,如人们所说。“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如五脏藏精,精为神之宅舍,有精才能有神,所以“积精”才可以“全神”。精伤,神就无所舍,是为失守。这是精与神的关系,也就是精为体,神为用。精不但为神之宅,又为气之母,精虚则无气,人无气则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说“精化为气”(精可以产生动力)。这是精与气的关系。同时气也能生精,如同一篇中又说“气归精”(气又可以充实转化为精。没有气的动力,精也就无所生)。

“精气神”三位一体。不可分离,存则俱存、亡则俱亡。因此古人有。“精脱者死”,“气脱者死”,“失神者亦死”的阐述。一个人只要精足、气充、神全,自然能够祛病延年。

“保健”的运动锻炼内容,实质就是使人的机体“精气神”能充沛、旺盛,从而身心健康,延年益寿。这里面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即众所周知的“功夫”。保健、养生、气功、武术各有特色,但又相互为用,它和中医的实践和理论是息息相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这种传统的保健内容。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从精神修养、起居饮食、药饵调摄、锻炼运动来看,都是保健养生,康寿延年,但其中最主要的还是要靠自身的运动,练气当先。

中医养生精气神的方子

我们每天在谈 养生 ,谈 健康 ,那么什么才是 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四层面的答案,即身体 健康 、心理 健康 、 社会 适应良好、道德 健康 。又有人加上了智力 健康 、环境 健康 等。按照中国传统说法,人身 健康 不外乎身、心、灵三层面,这三层面基本上对应人身精、气、神三大要素。精气神究竟是什么?精气神乃生命之根本,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三大要素。人要:精满、气足、神旺。只有养足了精气神,人体才会 健康 发展,少生疾病。「精气神」的概念,先秦著作《老子》《庄子》《管子》《孟子》《黄帝内经》等都从不同的角度有所涉及。比如《素问·生气通天论》就说: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唐代医家孙思邈曾指出:"精、气、神不可损也,损之则伤生"。保养好精、气、神是我们 健康 生活的重要保障。《黄帝内经》没有将“精气神”三个字连在一起说,但是“精气”和“精神”的概念随处可见。那么怎样才能养好精气神?精、气、神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什么叫精?笼统地说,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包括肾精、血、津液等。我们一般称精为“真阴”精是身体的根本,没有这种最基本的精微物质,就不可能有人的体。“精”的来源有两个,一个是先天的,是从父母亲那里遗传下来的,是秉承于父母的,它在整个生命活动中起到了生命之根的作用。一个是后天的,也就是人出生以后吃的食物、喝的水,叫水谷精微,这是一种营养物质。肾精充足时可以从人体的皮肤、骨骼等脏器综合体现出来的。 比如老人走路步伐有力、比如身上皮肤光滑、红润、这就是肾精充足的体现。《黄帝内经》上讲:“人始生,先成精”。肾精是生命的本源,“肾者,主水(血),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之。”人体“精”的多寡有两方面因素:一是先天因素。二是后天修炼或调养。什么叫气气实际是介于精(有形)和神(无形)之间的一种状态,气有两个含义,既是运行于体内微小难见的物质,又是人体各脏腑器官活动的能力。因此中医所说的气,既是物质,又是功能。气在人体有推陈出新、温煦脏腑、防御外邪、固摄精血、转化营养等重要职能。“人之有生,全赖此气”。肾气足的人,说话有力,思维敏捷,能胜任 社会 工作和家庭劳务。肾气不足的人往往表现为精神不振,对任何事情都没有兴趣,晚上容易失眠、多梦。人之气可分为两类,一是与生俱来的,如精气,神气;一类是后天的,如营(荣)卫宗气。后天之气,由人的饮食生成。气能周流不息,如环无端,人体则 健康 无病。什么叫神神是生命活力的表现。广义上,生命活动的一切外在的表现都叫神,它统领人的精神、意志、直觉、运动等一切生命活动,心为人体的最高司令官,神则居其首要地位,心健则神气充足,神气充足则身强,神气涣散则身弱。我们所有的行为活动都是从心出发的,心包含了脑。我们常说“ 养生 先养心”,心安则神安。精气神三者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精、气、神三者之间是相互滋生、相互助长的,他们之间的关系很密切。精是生命产生的本源,气是生命维系的动力,神是生命活动的体现及主宰。精气神为人身三宝。精充气就足,气足神就旺;精亏气就虚,气虚神也就少。可以说“精、气、神”三者是人生命存亡的根本。如何养足精气神?精满、气足、神旺,是 健康 的保证;精亏、气虚、神耗,是衰老的原因。寡欲以养精,寡言以养气,寡思以养神,养精重在养肾,因肾是藏精的脏器,先天的根本。养气重在养脾胃,因脾胃是后天的根本,气血生化的泉源。养神重在养心脑,因心是藏神的脏器,脑为元神之府。心态平和 ,心胸开阔,通过自我调节,控制心身,是养足人体精气神一种较好的手段。它要求思想高度集中,静心宁神,摒除杂念,放松全身,达到万念皆空,使大脑皮层处于一种保护性抑制状态。久久行之,能收到保养精气神的功效。所以要保养精、气、神三宝,关键在于修身养性,清心寡欲,则心不外驰、意不外想,神不妄游,情不安动,气不外耗。更多的 健康 养生 知识,欢迎关注筱青。

中医养生精气神的关系

精气神及其相互关系练真气运行法,究竟真气是怎么回事?机理是怎样的?有必要讲再讲一讲,知道了才好练功。中医学认为,人体生命活动主要靠精气神,称为人生三宝。自然界中,天地人各有三宝。所谓天有三宝,日月星:星辰宇宙天体,转移岁月,替交寒暑,能化育生生不息之机。所谓地有三宝,水火风,地三宝是乘天气而生万物。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之机相和,由水火风来产生万物,没有天气下降来左右它也不行。天属阳,地属阴,阴阳不能相合,孤阴不生,独阳不长,这样光靠地本身不行,必须有天气下降。人身三宝,精气神;依靠精气神转来维持我们的生命。精气神的转化,必须法天法地,即依靠天地自然法则的作用,才能转化生身,光依靠本身精气神,不能生存。大家对这句话会感到奇怪,认为人有精气神三宝,为什么不能够生存,不可理解。没有宇宙的自然法则,没有动静关系,人就无法生存。所以说我们的生命要依靠大自然的帮助,互相起作用,才能够转化自身,才能够生存下去。譬如宇宙间没有空气,没有氧气,人就无法生存。所以说必须法天则地,依靠自然法则人才能够生存。 一、精为气之母,气为精用,神为气之形 祖国医学认为精气神是生命活动的根本,所以古人对精气神的调摄极为重视。精气神三者各有性能,说起来分为三个,其实是一个不可分割体。精是生命活动的基础。气是物质活动的一种功能,也就是人体生命的动力。神是功能活动的一个具体表现。三者关系是:精为气之母,元精化生元气;气为精之用,精是体气是用;神为气之形,辟如一个人精神饱满,神采奕奕,神气十足,一见面就看出身体很好。神是外在表现,是精气神集中的功能表现。精气神相互关系,精伤则神无所守。如病的时间长了,说话语无伦次,动作也无标准,神经不听指挥,这就是精气虚亏,神无所守。还有年纪大的人,说话语无伦次,物体在西边他说在东边,我们说这个人老糊涂了,也是神不守舍。精气神关系非常密切,怎么办?积精方可存神。只有把精集中起来,神志才能清晰,精神才能饱满。精虚则无气,如果一个人精虚,它就化不也气来,人就衰弱了,说话没力气,营养不良,肌肉萎缩,这种病不论找哪一个国家的专家,不论服什么药物均无治。这种病人偏偏练了真气运行法,病情就会有好转。人无气则死,精气神三位一体,存则俱存,因此精脱者死,失神者也死。所以精气神是人体存亡的关键所在。 二、何谓精、气、神 先讲一讲精的问题。精有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承受于先天,与生俱来,是父母给的,是生命的起源物质,父精母血,人靠精气才能生存。所以《灵枢。本脏》篇这样说:“与生俱来,谓之精”。万物化生须从精始,没有精就没有生命。这个精是先天之精,是元精,是生命的物质基础。生命发育成长的过程又不断消耗元精。后天之精,就是呼吸摄取氧气,饮食摄取养料,氧气和养料随血液输到全身,被细胞摄取,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热和能,人们叫他生命能量,是人体生命活动物质基础,也是生命的源泉,这个东西中医叫做真气。我们知道了真气是怎么回事,那末补充后天之精靠什么?靠真气。用后天之精来补充先天之精。神即神态、知觉、运动等生命活动的主宰,也叫元神,西医叫做大脑的本能力量,是主宰一切的,又是内脏功能的集中表现。神的表现就靠全身的五脏六腑、四肢百骸生理活动过和产生的能量,也就是真气。这种表现形式就是前面所说的“神气十足”、“神采奕奕”等现象。这里是要说清一个问题:先天之精化育生身。在人未出生之前,它所产生神是什么呢?是一种生长发育的能量和功能,那就是先天之精,可以化育生身。后天之精是呼吸摄取的氧气(阳精),饮食摄取的养料(阴精)。后天之精化气化神。饮地阴以养血,吸天阳以养气,后天之精先化生真气。真气在哪里化生呢?是细胞摄取之后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第一步功是化气,化气之后供给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运用,真气输送到哪个脏腑就对哪个脏腑起作用,在脏腑起作用的过程中以产生了精微物质,这个精微物质在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连毛发等都有,这个真气就带有各脏腑的性质。练气功“五气朝元”都归肾上,这时候才是真正补充先天之精的东西。非得通过后天之精才能补充先天之精。所以说后天之精是化气化神,先天之精化育生身。真气是人体活动的动力,五脏六腑必须想方设法培补真气。真气怎样才能通布全身呢?就是依靠人身上如蜘蛛网似的经络。经络是真气运行的通道。经络问题已提出一个世纪了,中外许多人士都在研究,用了很多手段和方法,至今还没有确切的说法和立论。我写真气运法时(李少波)正在从事针灸业务,因此我写这些线索来研究。目前许多书本都提出经络与气功有关系,但都没有说出所以然来。经络运送真气,真气借着经络遍布全身,发挥他的能量作用,来维持人的生理活动。 真气运行应该是有动力的,光讲路线不行,那么动力是什么呢?动力就是呼吸运动,光讲呼吸不行,要说呼吸运动。呼吸是机械式的运动,依靠胸胁的胀缩、伸长达成呼吸,就是靠一呼一吸的运动形式推动真气循经运动。经络是身体各组织间拼凑起来的隧道,《内经》称为经隧,有气则开,无气则闭,用解剖或其它方法都无法找到,人死了经络就不存在。经络问题要从练功中来寻找,这样一找就找到。我们还可以用精密仪器,如经络测定仪来测试,测量练功中电效应、热效应等。练功每一过程测试结果都非常明显。练功的人很容易找到经络,我们懂得了这个道理,就必须认真苦练才行。:只有全身脏腑之气充足,功能正常,才可以运化吸收饮食水谷之精微,于是五脏六腑之精充盈,流注于肾而藏之。因而,精的化生依赖于气的充盛。:精为气化生的本源,精足则人身之气得以充盛,分布到各脏腑经络,则各脏腑经络之气亦充足;各脏之精充足则各脏之气化生充沛,自能推动和调控各脏腑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故精足则气旺,精亏则气衰。临床中,精虚及失精患者常常同时见到气虚的病理表现。:精盈则神明,精亏则神疲,故《内经》倡导“积精全神”以养生。气充则神明,气虚则神衰,故称气为“神之母”。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而精与气,以至包括血,津液等都是产生神的物质基础。这些人体的基本物质属于人的形体,形体是第一性的,是根本。神寓于形体之中,脱离形体的神是不存在的。:明·汪绮石《理虚元鉴》说:“夫心主血而藏神者也,肾主志而藏精者也。以先天生成之体质论,则精生气,气生神;以后天运用之主宰论,则神役气,气役精。”人体脏腑形体官窍的功能活动及精气血等物质的新陈代谢,都必须受神的调控和主宰。形是神之宅,但是神乃形之主,神安则精固气畅,神荡则精失气衰。故有“得神者昌,失神者亡”之说。精神意识活动对形体健康的反作用这一辩证观点,无疑是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