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是医学上的一种化验检查,是医生诊断疾病的一种有效手段。是指测定末梢血液中血细胞的总称,它包括测定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白细胞分类及血小板等项目。医生在诊断疾病时,最常用的化验检查就是血常规。采集末梢血常用耳垂取血法或指端取血,新生儿有时则采用足跟取血。取血部位经酒精棉球消毒后,用刺血针刺进约2毫米深,血液就会从伤口流出,再用毛细管采集血液,将血液吹入一定比例的稀释液中,通过血球计数仪来测定各项指标。
血常规中各项指标大致可分成3大类:(1)红细胞系统,包括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正常红细胞数应为4~5×1012/升,如低于4×1012/升,或血红蛋白低于110克/升时,则认为有贫血,医生则根据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关系,来了解各种原因引起的贫血及贫血的程度。(2)白细胞和白细胞分类。从血球计数即可测出白细胞总数和不同大小的分类白细胞,但真正了解白细胞分类情况则要制成血涂片,然后用瑞氏染色法染色,最后在显微镜下判断和计数多形核白细胞、杆状白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等。
医生在遇到各种发热患儿,怀疑是感染性疾病时,最简单的检查就是血常规中白细胞计数和分类,一般来讲,白细胞总数升高超过10×109/升或多形核白细胞超过50%~60%就认为可能是细菌感染,而白细胞总数低于10×109/升及多形核白细胞低于50%就可能是病毒感染,这样就可决定采用抗生素治疗或抗病毒治疗。但年幼、身体衰弱或病情极端严重时,这些结果可能出现特殊情况或异常反应,需要综合判断。
血常规检查项目
血 常规检查 是检验我们身体 健康 与否, 血常规 检查是最常见的一个 体检 项目,有着很重要的临床意义,血常规检查的项目一般的都是有很多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血常规 检查项目 包括什么的回答,供大家阅读! 血常规检查项目 1、红细胞计数(RBC)和血红蛋白测定(HGB) 如果大家关注过血常规的化验单,肯定可以知道,一般血常规的化验单的第一项都是红细胞计数的检查,红细胞的主要作用是给全身的各组织器官输送氧气,并把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而完成这一主要功能主要是依靠红细胞内的一种蛋白,这就是血红蛋白(Hb)。 我们体检时,总会看见一串串数据,我们人体的正常状况下, 血液 中的红细胞的数量红细胞的数量和血红蛋白含量的比例大致是相对固定的。但在发生 贫血 的情况下,它们之间的比值就会发生变化,如发生低色素性贫血时,血红蛋白含量的降低就会十分明显,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的比例就会升高。所以在看化验单时,一定要首先注意这两项的数值。 2、血小板计数(PLT) 血小板的主要功能的凝血,如果没有它,就可能因一个小伤口而出现生命危险了。一般而言,血小板的计数是在观察化验单时应该注意的第三个重点,如果血小板减少的话,就可能存在凝血方面的问题。 3、白细胞计数(WBC)和白细胞分类计数(DC) 血液中的白细胞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化验单中的白细胞计数(WBC)是指测定血液中白细胞的总数,而分类计数是指各种白细胞的百分比。由于各种白细胞的生理功能不同,所以在不同的病理情况下,可引起不同类型白细胞的数量发生变化。 血常规检查的作用 1、判断是否有其他细菌感染 如果 乙肝 患者为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升高,应注意是否合并细菌感染。 2、判断有无脾功能亢进 重度乙肝、 肝硬化 患者通常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如果HBV感染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血小板明显降低,应考虑存在脾功能亢进症,应注意检查是否存在肝硬化。 3、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目前的抗病毒药物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骨髓抑制作用,其中干扰素对骨髓的抑制作用尤为明显,因此在进行抗病毒治疗前及抗病毒治疗中,应定期检查血常规。 当外周血白细胞总数>>下一页更多精彩的“血常规检查的临床意义”
血常规检查多少钱
针对不同需求的体检项目是不一样的,费用也有一定差别。常规的体检项目一般有以下的这些:外科、内科、五官科、血常规、乙肝两对半、肝功能、肾功能、血脂四项等。
(1)具体的外科检查的是淋巴结是不是异常,甲状腺是不是有囊肿或是肿瘤,女性是否有乳腺问题,皮肤是否有病变等。
(2)内科是诊断心脏是否有病变,肺部是否异常,肾脏有没有硬化、肿瘤,血压有没有偏高或者偏低。
(3)而五官科主要是诊断眼、耳、鼻、咽、舌是否有异常。
(4)血常规看是有没有贫血,有没有过敏性疾病,造血功能是否良好。
(5)乙肝两对半检查的是有没有小三阳、大三阳。
(6)肝、肾功能检查自然是看是否出现肾功能不良,是否携带乙肝病毒。
(7)血脂是检查是否有胆固醇、甘油三脂异常的情况。
除此之外还可以根据个人情况在心血管系统检查、内分泌系统检查、肿瘤指标检查三个范围内添加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