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养老,其实就是老人自己的房子住在家里养老的模式,由自己来承担自己的养老,在我们国家社会保险和社会保障制度还不完善的情况下,那些没有退休金的老人都是依靠子女经济援助来保障生活的基本需要,或者是哪些有退休金的老人,但是不够自己养老,或者是因为疾病等等原因需要依靠子女来经济援助的养老方式,其次就是在精神慰藉方面,老人都需要自己的子女或者其他亲人的陪伴,而不仅仅是简单的劳务活动,毕竟亲人的陪伴才是可靠的,也正是因为这种不可替代的原因,成了很多老人没办法或者是首选的养老方式。
家庭养老模式的优点在于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不同于家庭保姆,也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家政服务的独特的养老方式,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经济高效的养老服务模式,和养老机构相比,居家养老服务是一种投入小,经济并且高效益的养老方式。
家庭养老的不足之处在于,一般情况下,在家庭的养老过程中,很多老年人难以做到专业细致的护理,如果老人出现什么疾病,没有办法及时的得到专业的治疗,医疗保健方面照料等等也没办法及时的得到满足,随着现在养老的逐渐加重,家庭养老受到了很大的冲击,尤其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一线城里面,家庭养老模式显得力不从心,更多的子女表示忙于工作没有时间来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家庭矛盾也越来越多,家庭养老正在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家庭养老模式案例
理财案例: 李先生夫妇,均为“80后”,有一四岁儿子。妻子为一般公务员,年收入8万元左右,享受公务员医疗、养老待遇;丈夫是科研所一般工作人员,年收入12万元左右,单位为其购买五险一金,加起来这是一个年收入20万的典型80后之家。 有两套总共价值250万元左右的房产,一套自住,一套准备出租。自住房是妻子父母购买;准备出租的是按揭贷款的。有两辆车,存款15万元左右,,年收益20%。 只购买了一份教育险,年交2200元左右。没有购买任何理财产品和其他保险。 包括生活、养车、养房家庭月开销在8000元左右,孩子每年学费2万元左右。双方父母健在,其中妻子父母有退休金,自己购买有部分商业养老保险和医疗险;丈夫父母均未退休,母亲患癌症,暂时大部分医疗费用靠社保和自己承担。 我们来帮李先生一家做一下 财务状况分析: 根据以上信息,李先生家庭三代同堂,双方父母健在,还有一个4岁的儿子。分析家庭结构可以看出,整个家庭呈现“421”结构特征,李先生夫妇可谓是上有老下有小,夫妇二人是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压力自然不小。李先生一家年收入共计20万元,,。李先生一家持家勤俭,支出较少,每年能有结余,这本身就是理财的好习惯。 理财目标1:基金定投积累部分教育金 如何理财才能实现为孩子存够教育费? 李先生的宝宝已经4岁了,如何理财才能为孩子存够教育费,这个问题恐怕是每一个年轻父母共同的问题。 宝宝今年4岁,未来教育花销总额要约38万元。有了目标,我们现在可以给宝宝制定教育储蓄金计划。 李先生目前已经给宝宝上过教育险,但未言明返还金额。我们建议李先生考虑基金定投的方式帮助宝宝再积累一部分教育金。以每月1000元为例,投资18年,按照年息6%计算,总共累计38万元,可以帮助宝宝顺利完成学业。 理财目标2:黄金定投储备夫妻养老钱 如何为夫妻两人存够养老金?本人觉得购买商业养老产品,缴费时间太长,一般都20年左右,担心几十年后通胀,给付的钱购买力大幅缩水。有什么其他办法可以替代? 李先生和太太觉得购买商业养老产品缴费时间长,并且担心通货膨胀。建议李先生和李太太通过黄金定投的方式积累养老金。 黄金定投有几个优点:定投缴费期灵活,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设定缴费期限,并且可以随时调整。,具有锁定购买力的功能。定投黄金变现容易,可以满足随时支取的需要。如果有剩余资金,李先生夫妇还可以选择低点一次性购入黄金的方式储存养老金。这样就解决了李先生夫妻的养老忧患。 以上解决方案完全是建立在李先生夫妻预期几十年后通胀发生的前提下。预期的通胀真的会发生吗?未来的二三十年会发生什么翻天覆地的变化?金银会不会被替代?这些我们现在都无法确定。基于以上的忧虑,建议李先生夫妻在定投黄金储存养老金的还是最好购买部分商业养老产品。 商业养老产品具有确定给付的特点,我们在投保的时候能够知道退休后给付我们多少钱。就算未来发生通缩,这笔钱的数额也不会发生改变。通过这样的安排,能够降低黄金定投的风险,确保李先生夫妻一个安全美好的晚年生活。 理财目标3:为父母养老建立保障专户 解决好双方父母的养老医疗问题。 李先生家三代同堂,是典型的“421”家庭模式,家庭重担几乎全部落在李先生和李太太的身上,可以说是压力山大。 由于双方父母年纪较大,现在选择投保保障类产品,会出现倒挂,不是很合适。建议李先生夫妻建立专用账户,通过理财配置的方式帮助父母建立保障专户。 由于李先生夫妇是整个家庭的支柱,建议夫妻双方考虑给自身投保重大疾病保障计划或者定期寿险计划,如果夫妇二人平平安安,自然是由夫妻双方供养父母和子女。如果不幸出现意外,可以由保险计划获得赔偿,避免家庭财务风险。 理财目标4:用生命价值法确定投保额 目前的资产还可以怎么合理分配投资? 建议李先生将剩余资金投资在夫妻双方的养老、医疗、双方父母的养老医疗储备金这三个方面。 夫妻双方的医疗补充保障 李先生夫妇是家庭的顶梁柱,需要补充投保,增加家庭金融的稳定性。那么多大的保额合适呢?我们可以用生命价值法来确定。 生命价值法是以一个人的生命价值作为依据,来考虑应该购买多少保额的保险。该法则具体分三步:一是估计被保险人以后的年均收入;二是确定退休年龄;三是从年收入中扣除各种税收、保费、生活费等支出后剩余的钱。据此计算,可得出李先生的生命价值。李先生今年30岁,假设其60岁退休,退休前年均收入12万元,用于自身的花销为6万元,按生命价值法则,李先生的生命价值是(60岁-30岁)×(12万元-6万元)=180万元。同理可计算出李太太的生命价值是(55岁-30岁)×(8万元-4万元)=100万元。 通过计算,如果给李先生夫妻二人单独投保储蓄性重大疾病保险,每年花费约为8万元,而李先生家每年结余不足8万元,因此建议李先生夫妇采用重大疾病保险加定期寿险混合的方式来投保。可以考虑每年拿出3万元投资重大疾病储蓄保险,2万元投保定期寿险。这样既覆盖了280万元的保障缺口,又能够兼顾重大疾病和养老。 夫妻双方的养老保障 我们通过上述规划,给李先生夫妇配置了储蓄性重大疾病保障计划,再搭配前文给出的定投黄金,李先生夫妻可以获得一份兼顾抗通胀和安全性的养老保障计划。 建议李先生夫妇每月拿出1000元定投黄金,按照年息6%计算,通过30年的定投,到李先生退休时,可以累积100万元养老金。 筑造父母养老储备金账户 本案中李先生夫妇有存款15万元,,年收益20%左右,此外通过刚才的配置,每年还有结余。我们可以通过长短搭配的方式来提高这笔资金的回报率,满足父母养老所需。李先生夫妇可以留存5万元作为日常准备金,这笔钱可以购买按天计息的理财产品或者货币基金。剩下资金可以购买中期理财,提高收益。
家庭养老模式的弊端
中国作为有着深远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家庭养老一直是值得珍视和提倡的一种传统养老方式目前我国仍然采取“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方针。家庭养老不仅能够保证老人基本物质生活上有保障而且能够在老人的精神上给予慰藉不会让老人有孤独感使老人在晚年享受到天伦之乐。但是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以及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突出。比如现在的青年夫妇均忙于工作无暇照顾老人特别是在一对夫妇要承担几对老人的养老义务的情形下养老的经济负担迫使子女不得不拼命工作以维持家庭所需。这样一来对于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来讲家庭养老模式显然并不合适。(3)其次养老院养老正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养老院可以满足老人的一些基本需求给子女减轻许多负担。然而养老院模式的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不能消除老人的孤独感而在一些服务态度比较差的养老院老人不仅感受不到温暖可能还要受到一些不愉快的经历。因此使得许多老人对于养老院望而生畏。(4)我认为面对我国纷繁复杂的养老问题我们应该倡导一种中国现代养老方式的路径选择。首先家庭养老仍然是今后的主要养老方式。其次在以家庭养老方式为主的同时选择多种养老方式为有效补充。比如对具有代表性的“老年公寓”、“托老所”、“福利养老院”、“高级老年旅馆”等进行研究和推广完善养老院模式的经营体制。最后建立起社会养老体系。(5)总之我们社会要对养老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真正做到让中国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 (1)中国老龄化程度迅速提高和老年人口明显增长将成为21世纪上半叶最突出的人口现象。随着中国老龄化速度的加快,老龄化社会的矛盾也在不断加深,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人数众多的老年人如何养老,即选择什么样的养老方式解决好老年人的经济供养、医疗保健、照料慰藉、学习教育、文化娱乐等问题。(2)中国作为有着深远历史的东方文明古国,家庭养老一直是值得珍视和提倡的一种传统养老方式,我国仍然采取“以家庭养老为主、社会养老为辅”的方针。家庭养老,不仅能够保证老人基本物质生活上有保障,而且能够在老人的精神上给予慰藉,不会让老人有孤独感,使老人在晚年享受到天伦之乐。但是随着老龄化速度的加快,以及社会发展和家庭结构的变化,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所暴露出来的问题日益突出。比如现在的青年夫妇均忙于工作,无暇照顾老人,特别是在一对夫妇要承担几对老人的养老义务的情形下,养老的经济负担迫使子女不得不拼命工作,以维持家庭所需。这样一来,对于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来讲,家庭养老模式显然并不合适。(3)养老院养老,正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养老院可以满足老人的一些基本需求,给子女减轻许多负担。养老院模式的一个最大的弊端就是不能消除老人的孤独感,而在一些服务态度比较差的养老院,老人不仅感受不到温暖,可能还要受到一些不愉快的经历。使得许多老人对于养老院望而生畏。(4)我认为,面对我国纷繁复杂的养老问题,我们应该倡导一种中国现代养老方式的路径选择。家庭养老仍然是今后的主要养老方式。在以家庭养老方式为主的选择多种养老方式为有效补充。对具有代表性的“老年公寓”、“托老所”、“福利养老院”、“高级老年旅馆”等进行研究和推广,完善养老院模式的经营体制。建立起社会养老体系。(5)我们社会要对养老问题给予充分的重视,真正做到让中国的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享受幸福的晚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