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病年龄差别很大,平均发病年龄是50~60岁,男女发病率相近。我国传统上将天疱疮分为四型: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红斑型。
1.寻常型天疱疮
是天疱疮中最常见的一型,半数以上患者先是口腔黏膜发生水疱和糜烂,而后出现皮肤损害,经久不愈。以后在外观正常的皮肤出现黄豆至核桃大的水疱,疱液清或稍浑,疱壁薄而松弛易破,尼氏征阳性。水疱破裂显露潮红糜烂面,有少许渗液或结痂,创面愈合慢,自觉灼痛,愈后留色素沉着和粟丘疹。水疱可以发生于全身任何部位,常见于头面、颈、胸背、腋下、腹股沟等处。可有甲营养不良和急性甲沟炎、甲下出血。妊娠期严重的天疱疮可出现早产、死胎。
2.增殖型天疱疮
发病年龄较年轻。皮损好发于脂溢部位,如头面、腋下、脐窝、胸背、阴股部等处。初起为松弛性水疱,极易破裂形成糜烂面和蕈样、乳头状增生,在摩擦部位尤为明显。损害表面有浆液或脓液渗出,覆有厚痂,周围有炎性红晕。损害聚集成群或扩大融合成片,有腥臭。皮肤损害可发生于黏膜损害前或损害后。自觉症状不明显。病程中由于继发细菌感染,有时有高热等症状。病变时重时轻,病程较寻常型长。
本病分两型:
(1)重型(Neumann型) 皮损为水疱和大疱,破裂后肥厚性颗粒状的糜烂面,很容易出血,所形成的增殖性斑块处有血清和脓液渗出,四周围小脓疱。边界处糜烂形成新的增殖斑块,最后这些增殖性损害变得干燥、角化过度、皲裂。本型病程长,在糖皮质激素应用前很难自行缓解。
(2)轻型(Hallopeau型) 早期皮损以脓疱而不是水疱为特征。疱破后形成增殖性斑块。斑块四周有小脓疱。在损害内可培养出多种细菌。本病慢性经过,病情轻,能自行缓解,预后良好。
3.落叶型天疱疮
多在头面、躯干外观正常皮肤上发生松弛大疱,尼氏征阳性,疱壁菲薄,极易破裂,很快干燥,结黄褐色薄痂,痂皮中心附着,边缘游离,痂下湿润,渐发展至全身。皮肤暗红,覆大量叶片状痂皮,有恶臭。有时无明显水疱而似剥脱性皮炎。口腔损害少见,毛发稀疏,常可脱光。指甲可见营养不良改变。自觉瘙痒或灼痛,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发热、畏寒、精神障碍等。病程可持续10年以上,预后较好,易被糖皮质激素控制,部分患者可完全缓解。
4.红斑型天疱疮
又称Senear-Usher综合征。皮损发生于头部、前额、鼻、两颊、耳壳,有时胸背部、腋窝、腹股沟也可被侵犯,但很少累及四肢。头面部皮损类似盘状或系统性红斑狼疮、脂溢性皮炎。局限性红斑上有脂性鳞屑、黄痂。上述皮损出现一至数月后,胸背部和四肢突然发生松弛性大疱,疱壁薄,易破,糜烂面渐扩大,渗液较多,表面常结成污秽色、黑褐色痂和脂性厚痂,不易脱落,预后留棕褐色色素沉着。水疱此起彼伏,尼氏征阳性。一般无黏膜损害。自觉瘙痒,全身症状不明显。
天疱疮临床表现分型
天疱疮,属于祖国医学的“天疱疮”、“火赤疮”、“浸淫疮”等范畴。
天疱疮是一组慢性复发性大疱性皮肤疾患,其特征为在外观正常的皮肤和粘膜上发生松弛性大疱,性质严重,可危及生命。
中医认为多因心火,脾湿蕴蒸,复感风热暑湿之邪,致使火邪犯肺,不得疏泄,熏蒸不解,外越皮肤而成本病。亦有因湿热内蕴,日久化燥,耗气灼津,致使气阴两伤。
天疱疮分为寻常性天疱疮、增殖性天疱疱,落叶性天疱疮,红斑性天疱疮四型.其中以寻常性天疱疮为最常见,其临床表现如下:
1、寻常型天疱疮
本型是最常见的一个类型,在外观正常皮肤上,少数在红斑基础上,突然发生黄豆大至蚕豆大水疱,有时可达核桃大,疱壁多薄而松弛,疱液开始清亮,无红晕,以后混浊含有血液,疱破溃后形成疱液结痂、红色湿润糜烂面,常有特异的腥臭。很少有自愈倾向,不断向周围扩展,融合成不规则形状。Nikolsky 征阳性(在外力作用下,表皮极易剥离,或轻轻地压迫完整的大疱,疱液即在大疱内从压迫点向四周扩散)。其发生机理是由于表皮棘层细胞发生棘松解,而缺乏表皮细胞的内聚力。水疱孤立散在,亦可聚集成群,或排列呈环形、蛇形。除水疱外,偶见血疱、溃疡、组织坏死。
一般仅有轻痒,治疗后留有色素沉着,不留疤。疱疹可以发生于各部位,颈背部,腋窝部及腹股沟等处则更容易发生。约有80%患者累及口腔,外阴及眼结膜,口腔粘膜发生顽固的糜烂极易出血范围广,烧灼痛明显、常常是本病的早期症状。消化道粘膜也可侵犯,但比较少见。大多数患者早期先有感觉过敏、灼痛、口干、吞咽不便,以后在易擦伤部位出现黄豆至核桃大水疱,疱壁薄极易破裂,留下一层灰白色膜。糜烂面极易出血,灼痛明显,唾液量增多。糜烂面难以愈合,有时会发展成溃疡,影响饮食。水疱泛发全身,出现广范围的糜烂面,易并发感染、发烧、全身衰弱等症状。
2、增殖型天疱疮
增殖型天疱疮为寻常性天疱疮的异型,是寻常型天疱疮的少见变型。皮损好发生于头面、腋下、胸背等处。初起为松弛的水疱,早期皮损类似寻常型天疱疮,松弛的大疱变成糜烂,但很快形成肉芽,呈疣状或乳头瘤样增生。Nikolsky 氏征阳性,破溃后形成糜烂,乳头伏增生,表面污秽,结痂、有恶臭。常侵犯口腔、鼻腔、阴唇、肛门等处粘膜,水疱极易开成糜烂面。
自觉症状不明显,有时伴有高热等全身症状。病变时轻时重,往往持续多年。
增殖性天疱疮可分为两型:
重型(neumann型)多与寻常性天疱疮相移行。腋下和腹股沟有小脓疱,偶有水疱,疱破后形成增殖性斑块。慢性经过,病情轻,预后良好,能自行缓解。此型临床上与增殖性皮炎相似,但该型表皮细胞有棘刺松解,表皮细胞间有IgG沉积。
轻型(Hallopeau 型)无明显水疱仅在间擦部位出现小脓疱和乳头状增生。有较多脓性分泌物和结痂。临床上和增值性皮炎难以区别,用直接免疫荧光检查发现本病在表皮细胞间有IgG沉着。
3、落叶型天疱疮
落叶型天疱疮是天疱疮的异型,病情相对较轻。
外观正常的皮肤或红斑上,发生松弛性大疱,疱壁极薄,迅速破裂,形成红色、湿润微肿的糜烂面,浆液渗出形成黄褐色、油腻性叶状结痂,痂皮中心附着,边缘游离,痂下湿润,有腥臭,糜烂面极易出血,有时水疱很不明显,患部皮肤充血、肿胀,表皮浅层剥离,形成糜烂及叶状结痂。有时不发生水疱,患处皮肤潮红肿胀及叶状痂皮,类似剥脱性皮炎,尼氏征呈阳性。皮损好发于头面、躯干。毛发稀疏,常可脱光。指甲可见营养不良改变。自觉瘙痒或灼痛,全身症状轻重不一,可有发热、畏寒、精神障碍等。病程可持续10年以上,预后较好。
皮损多发生于头、颜面、胸、背部。口腔粘膜很少受累。自觉瘙痒,全身症状轻重不一。
4、红斑型天疱疮
本病亦称Sener-usher症候群、脂溢性天疱疮(Pemphigus seborrhoicus),是落叶型天疱疮的异型,是慢性落叶型天疱疮的早期病变。他具有和红斑狼疮共有的临床表现及病理学检查证据。
红斑型天疱疮,表皮颗粒层裂隙或水疱,并见棘突细胞松解现象。免疫荧光染色显示IgG抗体和补体于细胞间和基底膜带两处,这就增加了本病和红斑狼疮之间的联系。30%的患者有低滴度抗核抗体。以红斑,小水疱为主,Nikolsky氏征阳性,可覆有鳞屑、结痂、好发于头部、面颊及胸背部。面部皮损分布多为蝶型分布的鳞屑性红斑,酷似红斑狼疮。头部、胸背部多覆有脂溢性结痂,和脂溢性皮炎相象。一般很少播散全身,预后良好,不累及粘膜,全身症状轻微。本症最后可以发展为落叶型天疱疮。
青岛老方堂中医对天疱疮的辩证分型疗法:
1、湿热炽盛型
【证见】 皮疹以大疱为主,糜烂面大,渗液较多,常并有粘膜损害(多见于寻常型和增殖型天疱疮,尤其是急性发作期)。常伴有身热,心烦,口渴,纳呆,疲倦乏力,口舌糜烂,小便短赤,大便干结。舌质红,苔黄腻或白腻,脉濡数或滑数。
【治法】 清热利湿解毒。
2、脾虚湿盛型
【证见】 水疱、大疱较稀疏,间有新水疱出现,糜烂面淡红不鲜,渗液较多,并见黄褐色较厚痂皮或乳头状增殖(多见于寻常型和增殖型天疱疮之慢性期)。常伴有面色发白或萎黄,胃纳不佳,体倦乏力,大便溏软。舌质淡红,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 健脾渗湿。
3、气阴两伤型
【证见】 皮疹以红斑、鳞屑、结痂为主,渗液不多(多见于落叶型和红斑型天疱疮)。伴有口干咽燥,烦躁不安,夜睡难寐,大便干结。舌质红,无苔或少苔,脉细数或细涩。
天疱疮临床表现及治疗
概述
病因
症状与诊断
治疗
护理
概述
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严重的表皮内棘刺松解性大疱性皮肤病。
是否医保
是
就诊科室
皮肤科
临床症状
正常皮肤或黏膜上出现松弛性水疱,尼氏征阳性。
危害
不但会造成皮肤损伤,还可引起发热、精神障碍等全身症状,影响日常生活,孕妇发病还可导致早产等。
并发症
继发感染、压疮等。
检查
水疱基底组织液涂片、直接免疫荧光检查、间接免疫荧光检查、血常规检查等。
诊断
水疱基底组织液涂片检查对天疱疮有诊断意义。
治疗原则
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必要时行血浆交换疗法。
治愈性
寻常型天疱疮可经久不愈。
饮食建议
给予高蛋白饮食,补充多种维生素。
查看更多疾病详情
上一章:病因
下一章:治疗
流行病学
平均发病年龄是50~60岁。
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性有关。
查看更多疾病详情
上一章:病因
下一章:治疗
典型症状
天疱疮分为四型: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红斑型。
1.寻常型天疱疮
半数以上患者先是口腔黏膜发生水疱和糜烂,而后出现皮肤损害,经久不愈。以后在外观正常的皮肤出现黄豆至核桃大的水疱,疱液清或稍浑,疱壁薄而松弛易破,尼氏征阳性。水疱破裂显露潮红糜烂面,有少许渗液或结痂,创面愈合慢,自觉灼痛,愈后留色素沉着和粟丘疹。
2.增殖型天疱疮
皮损好发于脂溢部位,如头面、腋下、脐窝、胸背、阴股部等处。初起为松弛性水疱,极易破裂形成糜烂面和蕈样、乳头状增生,在摩擦部位尤为明显。
3.落叶型天疱疮
多在头面、躯干外观正常皮肤上发生松弛大疱,尼氏征阳性,疱壁菲薄,极易破裂,很快干燥,结黄褐色薄痂,痂皮中心附着,边缘游离,痂下湿润,渐发展至全身。皮肤暗红,覆大量叶片状痂皮,有恶臭。
4.红斑型天疱疮
头面部皮损类似盘状或系统性红斑狼疮、脂溢性皮炎。局限性红斑上有脂性鳞屑、黄痂。
诊断依据
诊断要点为皮肤上有松弛大疱,尼氏征阳性,常伴有黏膜损害,水疱基底涂片可见天疱疮细胞,组织病理改变有特征性,表皮内有棘刺松解。间接免疫荧光检查血清中有天疱疮抗体,水疱周围正常皮肤或新皮损直接免疫荧光检查,表皮细胞间有IgG和C3沉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