脓疱疮是怎么回事 在夏秋季节,有些儿童在面部或四肢的部位会出现一些像黄豆大的水疱,这种水疱就被称做是脓疱疮。下面我们来了解脓疱疮是什么回事? 脓疱疮又称黄水疮。是一种最常见的化脓性皮肤病,主要表现为浅表的脓疱和脓痂,接触传染,蔓延迅速,多发于夏秋季和暴露部位,容易在儿童集体中流行。 要点:1、主要多发于儿童,多见于夏秋季。 2、皮肤损害在红斑的基础上发生黄豆大的水疱,迅即转为脓疱,疱周有明显红晕。疱壁薄,疱破后其渗液结成蜜黄色厚痂。损害常群集分布,有不同程度瘙痒。搔抓可将菌接种到其他部位而发生新疹。偶尔可见指头大或更大松弛性脓疱,所谓大疱型脓疱疮,脓疱可见半月形积脓现象。 3、好发于面部,四肢等露出部位。 4、未破疱内容物可培养出病原菌。 5、患者可并发淋巴结炎,发热等全身诊断要点。少数患者可继发急性肾小球肾炎。 对于脓疱疮有了初步的了解,虽然它不算太严重的疾病,但是也不可忽视,如果治疗不及时,就容易并发肾炎,因此对脓疱疮是要及早的治疗。 脓疱疮的病因 脓疱疮经常是由于感染了凝固梅阳性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而导致的,也可能是感染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本病可以单独感染致病,也可以混合感染致玻脓疱疮的发生还与气温高、湿度大,皮肤浸渍等因素有关。 某些外界环境如温度较高、出汗较多和皮肤有浸渍现象时,细菌在皮肤上容易繁殖,患有瘙痒性皮肤病如痱子、虫咬、皮炎、湿疹时,皮肤的屏障作用可被破坏,从而易招致致病菌侵入而引发脓疱疮。 一般治疗脓疱疮,选择外用药物清洗患处或者口服药物效果是最好的。不过由于该病有极强的传染性,所以对于患者使用过的衣物等都需要及时的进行消毒、暴晒,这样才能够避免再次感染。 脓疱疮的症状 脓疱疮有多种类型,像大疱性脓疱疮、寻常性脓疱疮,不同类型的脓疱疮表现的症状不同。以下是关于脓疱疮的症状的介绍: 大疱性脓疱病:初发损害为米粒至黄豆大水疱,内容初为黄色清澈,后迅速变混浊,并增大如蚕豆或更大。壁薄,疱周红晕较轻。数天后,疱壁由紧张变松弛,由于体位关系疱液沉积于疱底部,呈半月状坠积性脓疱,自觉瘙痒。疱破后形成鲜红糜烂面,表面疱液逐渐干涸、结淡黄色痂皮,痂皮脱落后遗留褐色色沉斑,不留瘢痕。 寻常性脓疱疮:皮损初发为红色斑疹,迅速发展为水疱或脓疱,疱壁较厚,疱液混浊,周围红晕显著。疱干涸后结蜡黄或污黄色厚痂。 大疱性脓疱并寻常性脓疱病均好发于颜面及四肢等暴露部位,易接触传染,有自身接种性,常可在农村及儿童保育单位内流行。经过一般短促,也可因接触感染、自身接种、搔抓或摩擦等因素使皮损扩延。主要发生于儿童,以2~7岁多见,成人亦可被感染,夏秋季多发。一般无全身症状,蔓延面积较大时可有发热及白细胞总数升高,重者可伴发淋巴管炎、淋巴结炎,由链球菌引起者可导致肾小球肾炎。 脓疱疮看上去不算太严重的疾病,只不过是皮肤上有水疱而已。其危害是很大的,严重的话,会引发肾炎,因此对该病必须要及早治疗。

脓疱疮病因诱因区别
毛囊的表浅或深部细菌感染和炎症,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但偶尔也可由其他微生物如绿脓杆菌引起。

在毛囊处有表浅脓疱或周围有炎性结节。这种情况可以伴有其他脓皮病。感染的毛发很易脱落,新的丘疹又会发生。毛囊炎可成为慢性,可达皮肤深部的毛囊,如发生在胡须部(须疮)。胡须部位毛干可以从毛囊钻出,弯曲后再进入皮肤,产生一种无明显感染的慢性低度刺激或炎症(急性毛囊炎的全身治疗与脓疱疮相似(参见第265节)。局部抗生素和抗菌药物(如洗必泰)可以与全身治疗结合应用,但必须伴同全身治疗。迅速全身抗生素治疗可以预防慢性感染。
人体表面,除了掌跖和一些黏膜周围的皮肤外,其他皮肤都有或长或短,或粗或细的毛,在每一根毛的皮内部分都有一个毛囊。如果毛囊被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表面出现红色丘疹、脓疱就叫毛囊炎。
毛囊炎系化脓性球菌侵犯毛囊口周围,局限于毛囊上部的炎症,分为化脓性与非化脓性两种,多见于免疫力低下者或糖尿病患者,好发于头部、项部。毛囊炎初起为红色充实性丘疹,以后迅速发展成丘疹性脓疮,继而干燥、结痂,痂脱不留痕迹。皮疹数目多,但不融合,自觉瘙痒或轻度疼痛。
毛囊炎成年人多见。好发于头部、颈项部、臀部和外阴部等。自觉轻度痒痛,一般没有全身症状。皮疹初起时为针头大红色毛囊性丘疹,逐渐变成粟粒大脓疱,中心有毛发贯穿,周围有炎性红晕。脓疱大多分批出现,互不融合。脓疱破溃后,排出少量脓血,结成黄痂,痂脱即愈,不留疤痕。
脓疱疮病因有哪些
小儿脓包疮俗称“天疱疮”,是一种急性、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婴幼儿和儿童最易感染,通常由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主要表现是脓疱,脓疱壁薄如纸,一碰就破,破了就流水结痂,并向周围蔓延。

(1)小儿皮肤娇嫩,角质层不完备,洗擦时很容易破损,为细菌的停留入侵造成机会。
(2)小儿穿的衣服、衣领及扣纽过厚过硬,擦损皮肤;或穿着存放已久的衣服,或旧的未消毒衣物。
(3)小儿脓皮疹多见于与鼻腔带有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护理人员接触者,如果发现有这种情况例如母亲鼻部带菌,应给隔离或滴鼻消灭带菌状态,戴口罩和洗手也是必要的。
(4)小儿皮肤皱褶的地方,容易潮湿积垢,为细菌繁殖提供方便。护理新生儿时不可不注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