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骼是人体比较脆弱的部位,尤其是是中老年,就非常容易骨折,股骨颈骨折就是其中常见的一种骨折之一,专家提醒,股骨颈骨折后一定要提防股骨颈骨折并发症。下面小编就来为大家介绍有哪些股骨颈骨折并发症,希望大家小心警惕。 应该注意哪些股骨颈骨折并发症? 1、关节僵硬有些患者为了使骨折后的骨骼在正常的位置上生长,常常限制患处关节的活动,这样就容易使肌肉、肌腱和韧带之间发生粘连,进而使关节变得僵硬。骨折患者在做石膏或夹板固定的同时要适当活动那些没有被限制的关节,以保证血脉通畅。对固定部位的肌肉也要进行适当的收缩和放松运动,以防止肌肉挛缩。 2、坠积性肺炎有些骨折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肺部膨胀受限,使痰液排出不畅,就可发生坠积性肺炎。骨折患者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防止受凉感冒,要经常翻身活动和深呼吸,有吸烟嗜好者在此期间应尽量戒烟,当痰液难以咳出时,可轻轻拍击患者的背部,以协助痰液的排出。 3、生长障碍由于儿童的骨骼发育主要靠骨骺软骨不断骨化而增长,儿童发生骨折后可出现骨骼生长缓慢或畸形的现象,常见的畸形有肘部骨折后出现的肘外翻和肘内翻。发生这种畸形后,患者一般要进行手术矫正。 4、创伤性关节炎当骨折患者复位不佳或未经治疗时,其骨折部位就会造成畸形愈合,这不仅使外观难看,而且在负重时由于受力方向的改变,容易因畸形部位的关节发生过度磨损、退化、增生等病理改变而形成创伤性关节炎。为预防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骨折患者应尽早进行正确的治疗。对已经发生严重畸形的骨折患者可采取手术进行矫正。

股骨颈骨折并发症表现
股骨颈骨折疾病名称(英文) fracture of femoral neck拚音 GUGUJINGGUZHE别名西医疾病分类代码 骨折、骨损伤中医疾病分类代码西医病名定义 由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称为股骨颈骨折。为老年人最常见的骨折之一。与其他骨折相比,股骨颈骨折具有一些明显的特点,一是患者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部分人在伤前即可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或偏瘫等全身疾患,伤后常卧床不起,较易发生肺炎、褥疮和静脉炎等合并症,因而其死亡常较一般骨折患者为高。二是由于功能解剖上的特点,骨折部位常承受较大的剪应力,影响骨折复位或复位后的稳定性。从而影响内固定的效果,尽管内固定方式屡经改变,骨折不愈合率仍较一般为高,约为10%~20%。三是股骨头血供的特殊性,骨折时易使主要供血来源阻断,不但影响骨折愈合,且有可能发生股骨头缺血坏死及塌陷的不良后果,发生率约20%~40%。中医释名 股骨头颈又名髀杵,俗称胯骨轴,其形呈大半个圆球形,以股骨颈与股骨干相连,使股骨干远离髋臼,以适应髋关节大范围的活动。股骨颈与股骨干之间形成一角质、称为颈干角,正常范围在110°~140°之间。平均为127°,儿童可达150°。颈干角大于正常范围为髋外翻,小于正常范围为髋内翻。股骨颈骨折最为常见,大多发生于老年人,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这种骨折治疗较复杂,预后亦欠佳。西医病因 老年人骨折多由于骨质疏松,尤其是股骨颈部张力骨小梁数量减少甚至消失,最后压力骨小梁数目也减少,加之股骨颈上区滋养血管孔密布,均可使股骨颈生物力学结构削弱,使股骨颈脆弱。为此老年人髋周肌群退衰,反应迟钝,不能有效地抵消髋部有余应力,加之髋部受到压力较大(体重2~6倍),局部压力复杂多变,因此不需要多大暴力。如平地滑倒,由床上跌下,或下肢突然扭转,甚至在无明显外伤的情况下,都可以发生骨折。而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往往由于严重损伤如车祸或高处跌落所致,偶有因过度过久负重劳动或行走,逐渐发生骨折者,称之为疲劳骨折。中医病因季节地区人群 常发生于老年人,平均年龄在60岁以上。强度与传播发病率 据天津医院对13399例骨折病人统计,其中股骨颈骨折占3.58%。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其发生率随之增加,成为老年医学的重要课题之一。发病机理中医病机病理 分类:①按骨折两端的关系分为:外展型,股骨头内收,骨折上部嵌插,头与颈呈外展关系,侧位片股骨头无移位和旋转,又称嵌入型,最为稳定;中间型,X线正位片同外展型,而侧位片可见股骨头后倾,骨折线前方有裂隙,实为过渡到内收型的中间阶段;内收型,骨折端完全错位,又称错位型。②按骨折部位分为:头下型,全部骨折面均位于头颈交界处,骨折近端不带有颈部,此型较少见头;颈型骨折面的外上部分通过头下,而内下方带有部分颈内侧皮质,呈鸟嘴状,此型最多见;经颈型,骨折面完全通过颈部,此型甚为少见,有人认为在老年患者中几乎不存在这种类型;基底型,骨折面接近转子间线。③Pauwels分类法:依骨折线与股骨干垂直线所成的角度分为:Ⅰ型,<90°,Ⅱ型,30°—50°;Ⅲ型,>50°。④ Garden分类法:依错位程度分为:Ⅰ型,无错位;Ⅱ型,轻度错位;Ⅲ型,头外展,远端上移并轻度外旋;Ⅳ型,远端明显上移并外旋。病理变化:①血液供应的改变:特别是供应头部主要血运的上支持带动脉最易损伤,有时连同下支持带动脉一并损伤,而圆韧带动脉又供血不足,因而使股骨头缺血,以致骨折愈合缓慢、不愈合或股骨头缺血坏死。②生物力学的改变:骨折后常使颈干角和前倾角最终未能恢复正常,亦可影响骨折愈合与股骨头的存活。病理生理中医诊断标准中医诊断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且以女性为多,但中年、儿童患者亦非罕见。对任何一位中年以上的人,无论受伤外力如何,如在伤后感觉髋部疼痛,大粗隆有压痛,下肢呈外旋位置,即应考虑股骨颈骨折,虽然患者仍能站立或缓缓步行,亦不应除外股骨颈骨折。宜进行X线检查。典型的表现为患肢内收外旋,膝关节轻度屈曲畸形,这是股骨颈骨折的主要体征之一。患者仰卧时,患足倒向外侧,囊外型骨折更为明显。疼痛多不严重,但在肌肉痉挛或软组织损伤较重的患者,则多有剧痛,轴心叩痛明显。除少数外展型骨折的骨折端嵌插患者在伤后仍能站立和勉强行走外,绝大多数患者在伤后都出现下肢功能障碍。 股骨颈骨折分类:1.按骨折部位分类(1)囊内骨折:指头下骨折和颈中骨折。头下骨折为股骨颈骨折最严重的一种,临床较少见,由于血液供应最差,易造成骨不连或股骨头缺血坏死。颈中部骨折临床上最多见,常为内收骨折,血液供应亦较差,易发生骨不连,预后不良。(2)囊外骨折:又叫股骨颈基底部骨折,临床上较少见,由于血液供应充分,容易愈合,预后良好。2.按骨折线倾斜度分类①骨折线与股骨干纵轴的垂线之间所成的角度小于30°者,骨折端相互嵌插,位置稳定,骨折容易愈合。②大于50°者,承受剪拭应力较大,位置不稳,骨折不易愈合,预后欠佳。③骨折线倾斜度在70°以上,由于剪刀作用大,而致骨折线逐渐增宽,骨折近段呈内收且常有旋转。骨折远端向上移位,此外可见到较长的三角形骨刺,易形成骨不连,预后亦欠佳,多需手术内固定治疗。西医诊断标准 股骨颈骨折诊断标准:,绊跌扭转伤肢,暴力可很小;青年人需较大暴力。,除“嵌插”型骨折外,均不能站起和行走。,患髋有压痛,大转子有上移征,病人不能抬起患肢。。西医诊断依据 股骨颈骨折依据其临床症状,体征及特有表现并结合X线检查并不难诊断,临床上最重要一点是查体要全面,仔细,防止漏诊,在拍摄X线片后怀疑有骨折但无法确诊时,可借助CT扫描以明确诊断。发病病史症状体征 一、症状:老年人跌倒后髋部疼痛,不敢站立和走路,应想到股骨颈骨折的可能。但其疼痛一般比较轻。二、体征:1.畸形:患肢多有轻度屈髋屈膝及外旋畸形。移位骨折由于肌肉牵拉而使患肢短缩。:髋部除有自发疼痛外,移动患肢时疼痛更为明显。在患肢足跟或大粗隆部叩击时,髋部疼痛加重,在腹股沟韧带中点下方常有压痛。3,肿胀:股骨颈骨折多系囊内骨折,骨折后出血不多,又有关节外丰厚的肌群范围。外观上局部不易看到肿胀。4.功能障碍:一般来讲,有移位骨折的病人伤后不能坐起或站立。但也有一些无移位的残状骨折或嵌插骨折病例,伤后仍能走路或骑自行车。对这些病人要特别注意,不要漏诊,使无移位稳定骨折变成移位的不稳定骨折。三、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的表现:患髋疼痛多不严重,患肢无力和不敢负重,患肢短缩,下肢旋转受限等。体检 1.Nelaton′s线:在正常情况下,髂前上棘,大粗隆顶端和坐骨结节,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这条线称为Nelaton′s线,如有股骨颈骨折或其它原因引起的股骨上移,则大粗隆顶点上移超过此线。 2.Bryant′s三角:患者平卧位,自髂前上棘作一垂直线,并与自大粗隆顶点所作的平行线相交,再自髂前上棘到粗隆顶点作一连线,即为Bryant′s三角。股骨颈骨折有错位时,大粗隆顶点与髂前上棘的水平连线(三角形底边)短于健侧,大粗隆上移。电诊断影像诊断 1、拍摄患髋的X线片是必不可少的,对明确骨折移位方向和类型均有诊断价值。怀疑骨折,可摄健侧髋关节照片对照,或在伤后2~3周摄片复查,这时因局部骨质明显稀疏,可显示清晰的骨折线。 2.股骨颈骨折不愈合:X线表现为①骨折线清晰可见;②骨折线两侧骨质内有囊性改变;③有部分病人骨折线虽看不见,但连续拍片过程中,可见股骨颈渐被吸收变短,以致内固定钉突入臼内或钉尾向外退出;④股骨头逐渐变位,股骨颈内倾角逐渐增加,颈干角变小。实验室诊断血液尿粪便脑脊液其他诊断免疫学组织学检验西医鉴别诊断中医类证鉴别疗效评定标准 优:走路如伤前,无跛行及疼痛,伸髋正常,屈髋超过90°。以上,骨折愈合,股骨头无坏死。良:走路如伤前或需用手杖,轻度跛行,休息时不痛或负重时有轻度不适,屈髋60°~90°。以内,外展内收旋转活动为健侧的51%~75%,骨折愈合,股骨头无坏死。尚可:大部分时间需用拐或手杖,休息时轻痛,走路时有中等度疼痛(尚不需用止痛药),跛行明显,屈髋45°~60°以内,外展内收旋转活动为健侧的25%~50%,骨折愈合,股骨头无坏死。差:患肢不能负重,休息或负重时严重疼痛,骨折不愈合,股骨头坏死,其他指标不能达到上述要求者。预后 股骨颈骨折愈合较慢,平均为5~6个月,因此制定愈合不得少于1年。在无移位的病例组中,不愈合甚少见,但在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中,有20%~30%发生不愈合。影响骨折不愈合因素有:(1)年龄:大多数学者认为年龄过高是影响骨折愈合的一个因素,在国外以75岁为界,不愈合率为32%~41%,75岁以下为18%,因此75岁以上高龄患者其不愈合率显著上升。(2)骨折错位程度:骨折错位越严重,其愈合越困难,这已是公认的规律,而且是影响骨折愈合的最重要因素。外展型及内收型轻度错位者,%;%;严重错位者为59.2%。(3)骨折的部位:目前多数人认为除股骨颈基底骨折以外,单以囊内骨折而论,骨折部位对愈合无明显影响或很少影响,但高位骨折股骨头缺血坏死率高。(4)骨折部位粉碎折片;粉碎骨折多发生于股骨颈后侧,且在复位前X线上难以发现,多在复位后,侧位相上呈现一典型的蛇形骨片。不少报告对颈后折片的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进行探讨,大多数学者确认为是一个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在GardenⅢ、Ⅳ型的骨折中,轻度粉碎者的不愈合率为5%;%;严重粉碎者为75%。后缘粉碎影响内固定的坚固性是一个因素。(5)骨折线的倾斜度:对于Pauwels和Linton角测量临床意义目前的趋势是把骨折线倾斜度作为单独因素来判定骨折愈合,根据是不足的,骨折线倾斜度对骨折愈合并无明显影啊。(6)骨折复位程度:复位质量直接影响骨折的愈合。复位不良者不愈合率为55%,而复位较好者不愈合率为35%。(7)手术时间:一般认为早期手术疗效好,强调最好是在伤后2~3天内施行。原则上不超过1~2周。24小时以内手术者,不愈合率为20%,两天后手术者不愈合率为50%;但也有人认为两周以后手术者,则不愈合增加。(8)开始负重时间:在开始负重时间上存在看分岐意见。在1964年以前主张晚期负重者占统治地位,一般都是在X线检查证实有骨性愈合后再开始负重。1964年以后,更多学者对此提出疑义,认为早期负重并不增加内固定失败率及骨折不愈合率。(9)内固定种类:凡采用三刃钉固定者,不愈合率接近50%;用滑移钉板,交叉螺丝钉或Smyth型三角固定钉者,不愈合率降至30%以下,多钉类固定不愈合率在15%以下。并发症西医治疗 股骨颈骨折在治疗当中存在的骨折不愈合、股骨头缺血坏死是尚待解决的两个主要问题。一、新鲜股骨颈骨折的治疗:1,治疗时机:早期治疗,有利于尽快恢复骨折后血管扭曲,以免受压痉挛。在移位骨折中,外骺动脉受损,股骨头的血供主要由残留圆韧带动脉、下干骼动脉及周围相连软组织和骨折断端的再生血管供养。据动物实验,兔的股骨头完全缺血6小时,就已造成骨细胞不可逆的损伤。缺血股骨头成骨细胞坏死,组织学上一般需10天左右才能观察到,所以有人提出,股骨颈骨折应急症手术(36小时以内),原则上不超过2周。2.骨折复位:(1)MC Elvenny法:患者仰卧于牵引台上,将双足固定于牵引架上,插一木棒顶住会阴部,双下肢伸直,各外展约30°,施加牵引至两下肢等长,然后分别将健肢与患肢各内旋20°,将患肢内收至中立位或稍外展,最后叩击大粗隆使骨折嵌插,多数骨折皆可用此法达到满意复位。(2)Leadbetter法:患有仰卧,术者用一手握住患侧踝部,使髋和膝均屈至90°,用另一前臂置于患肢小腿近端,沿股骨干轴线向上牵引,然后依次内旋、外展并伸髋关节。当放松牵引,置患肢于手术台上,如发现外旋畸形已消失,则表示已经复位。(3)逐渐牵引复位法:术前在病房采用骨牵引于1~2周内逐渐达到复位,然后连同牵引装置送手术室进行手术。(4)切开复位:适用于闭合复位失败,或需要同时行植骨者。但亦有人列为常规复位方法,并认为与闭合复位相比可缩短手术时间,且在无X线设备条件下亦可施行。3.判断复位标准:多用于Garden对线指数判断复位,即根据正侧位X线,将复位结果分为四级。正常正位片上股骨干内缘与股骨头内侧压力骨小梁呈160°交角。侧位片上股骨头轴线与股骨颈轴线呈一直线(180°)。Ⅰ级复位:正位是160°,侧位呈180°;Ⅱ级复位:正位150°,侧位180°;Ⅲ级复位:正位180°;Ⅳ级复位:正位150°,侧位>180°。4.内固定器材:1974年Trongo列举文献中需用于股骨颈骨折的内固定器材共有76种之多,但至今仍无一种能被普遍接受。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类:(1)单钉类:以Smith-Petersen钉(三翼钉)为代表。三翼钉内固定为众所熟悉的传统疗法,这种单根钉在接骨力学效能上不能持久,对有移位的股骨颈骨折失败率几乎达到50%:不愈合率有30%左右,股骨头坏死率为21%以上,此钉高位头下型骨折固定不牢,也不适于青少年及颈部粉碎性骨折者,因有可能损伤股骨头残存的血供。Frandsen等在对比三翼钉和加压钉板的疗效后,提出废除三翼钉,但其证据尚不能令人信服。(2)多钉固定类:其中包括现在仍常用的Moore钉,Deyerle钉,Knowles钉,Neufeld钉,史氏针,三角针,此类固定钉直径较单钉细,对骨的损伤较小。利用多钉的布局在生物力学上取得优势,疗效较好,愈合率在80%以上,股骨头坏死率在15%以下,Rubin等对Knowles进行了生物力学试验,摸拟老年人行走3个月髋部载荷结果,发现此针固定强度很好。(3)滑移式钉板固定装置类:滑移式固定原则是40年代就被提出的。但第一个被较多采用的滑移式钉板是1955年PugrN设计的钉板,此种内固定器材优点是能使骨折片稳固地嵌紧,有助于早期负重。至于钉形板之间的夹角,Pugn设计的是135°,Massie推崇150°,Frandson主张尽量倾斜,Brown比较了不同角度的钉板,效果无明显区别,但在应用200例之后,发现42例(21%)失败,失败原因主要是复位不满意和操作技术不理想,其他学者使用滑移钉板的失败率也在21%~22%。此类内固定法操作难度及手术创口均较大,晚期头坏死率高,也不适于骨质疏松高龄病人。(4)加压内固定类:其主要特点是所用的内固定钉带有螺纹,钉并非锤入而是钻入或像螺旋钉那样拧入股骨头内,属于此类的有单钉或多钉式。单钉如活动翼粗螺纹钉,多钉者如Garden交叉螺纹钉,Smyth三角固定钉,带螺纹骨圆针及弹簧加压螺纹钉等。此类内固定器材的优点在于能对抗使骨折面分离的拉应力,而使骨折面能较好地对合,并且由于钉有螺纹不易松动,退出或游走。从而避免了一些合并症。对股骨颈骨折的疗效,螺纹钉被认为对有移位的Ⅲ、Ⅳ型骨折更适用。至少比其它类型的内固定失败率低些。此类内固定器材仍需良好地复位,复位后固定技术应良好,否则失败仍属难免,Barnes统计,如螺纹钉在股骨头中的位置偏高或偏前方,对Ⅲ骨折的失败率为37%,对Ⅳ型为52%,Aadekevcke等用生物力学方法比较以上四类固定法结果,三刃钉固定强度仅为多针法的一半,加压钉板则介于两者之间。Reigstad等的比较结果显示,三刃钉抗弯强度类似加压钉板,而抗扭不及者。:(1)骨颈基底部骨折:不完全骨折及外展嵌插骨折,可采用皮肤牵引或骨牵引,保持患肢于中立位8~12周拆除牵引,练习扶双拐下地活动。为使患者能够早期起床活动,也可以采用内固定。(2)颈中骨折:可行单钉,多针类或加压内固定。(3)股骨颈头下型骨折或头颈型Paunel氏角大而有移位骨折:此类骨折由于近端缺少血液供给,不但愈合困难,且常发生坏死。对65或70岁以上老人多主张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对此年龄以下者,宜选择多枚针或加压针内固定。(4)童股骨颈骨折:儿童股骨颈的主要血供来自髓内动脉。股骨颈骨折移位使于骺端来的血供中断,颈与头骺之间为骺板,无血运交通,因而骨折远端的股骨颈缺血,其坏死发生率可高达40%以上,从而容易发生髋内翻和骨骺早期闭合等并发症,因而疗效不理想,对无移位的骨折可用髋人字石膏固定或牵引治疗,有移位者,由于股骨颈细而骨质坚韧,用三翼钉强行打入往往使骨折端分离并损伤骨骺,不宜采用。最好采用四枚2mm克氏针,经皮穿针内固定,损伤较小,术后髋人字石膏固定12周,并观察有无股骨颈坏死发生。二.陈旧性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的治疗:骨折3周以上者,可视为陈旧骨折,对股骨颈无吸收或短缩不严重者,仍可按新鲜骨折处理。以牵引复位后,行内固定或内固定加植骨术。对于股骨颈有吸收但无短缩或三翌钉内固定未愈合并年岁较轻者,可行多针内固定加植骨术。尚有下列治疗方法可供选择。(1)股骨粗隆间内移截骨术(MCMurrayoscotomy):手术适用于股骨颈陈旧骨折未愈合的病人。股骨头未坏死,骨折远端上移不多,小粗隆尚在股骨头下方,全身情况尚可的中老年患者。其原理:①截骨远端内移顶住股骨头,可减少股骨颈骨折所受的剪力作用。有利于骨折愈合并且改变髋负重力使之内移;②截骨处可吸收一部分下肢剪力,从而减少下肢活动时对骨折愈合的不利影响;③截骨术后使股骨干增加20°~30°外展,当骨折愈合后,患肢内收到中立时,拉大粗隆下移,可使因骨折远段向上移位而变松弛的臂中肌重新被拉紧,不仅可恢复臂中的张力,也可增加髋的稳定性,并可减少跛行。(2)孟氏截骨术:崔甲(1981)报告用孟继懋截骨术治疗股骨颈骨折28例,适用于股骨颈骨折颈未吸收的不愈合、无硬化及头坏死,有髋内翻畸形或颈后骨粉碎。,优良率82%。(3)股骨粗隆下外展截骨术:本手术适应于各种年龄的股骨颈陈旧性骨折,骨折移位较小,已纤维愈合或部分骨性愈合,颈干角减小(髋内翻),全身健康状况尚好的病人。(4)股骨头切除及粗隆下外展截骨术:即贝氏手术,本手术适用于一般健康状况较好,股骨颈骨折未愈合,股骨头已坏死碎裂,远断端上移位较多而要求髋关节活动者,在职业上不需要长久站立,或不太肥胖的患者,本手术优点是关节活动功能较好,缺点是患肢短缩较多,跛行比较明显。中医治疗 一、整复与固定:(一)外展型骨折:患者仰卧于厚垫硬板床上,行小腿皮肤牵引,患肢轻度外展内旋位,重量1~2kg即可,或穿丁字鞋。疼痛消失后,即开始作股四头肌收缩和轻微的髋关节伸屈活动。二周后拍正侧位X线片复查骨折位置,如骨折仍保持其外展位置,在骨折后4~6周,解除牵引,扶双拐下地,但患肢不宜负重,约在伤后三个月可改用单拐步行。5~6个月后,经x线拍片证实骨折已愈合,始可弃拐行走。(二)内收型骨折的治疗:对于内收型骨折,临床上较为多见,但其愈合率仍未达到满意程度,为了使患者早期活动,减少并发症和增加骨折愈合率,目前国内一般认为应予以早期手法复位或手术内固定。复位方法是让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健侧下肢伸直,髋关节外展20°~30°,踝关节中定位,并在用棉垫保护下,将踝及足固定在足部支持板上,然后顺畸形方向将患肢缓缓伸直,用棉垫保护踝部,而后用绷带将踝部及足部固定在骨科手术床的足部支持板上。术者面对足部支持板站立。双手握住足部支持板的支柱,稳妥且缓和地用力向远心端牵引,以恢复患肢长度,但牵引力不宜过大,以免过牵。在维持牵引力量的作用下,使股骨内旋并带动大粗隆同时向前移动,使两骨折面相互衔接。在保护患肢于内旋位的姿势下,徐徐外展到20°~40°,以期将股骨颈端推向股骨头端,即"子骨找母骨法",使两骨折端相接触。不再移位。若在采用上法的内旋步骤中,股骨大粗隆随之转向前方,因为不能达到正确复位者,可采用下一步骤:术者一手握踝部,另一手之前臂放于腘窝,而后使髋和膝关节屈曲至90°,并向上拔伸。同时将髋关节外展20°~30°,在保持拔伸和在进行外展与内旋髋关节的将全下肢伸直,然后进行掌跟试验,如不再外旋,即表示复位成功,最后将踝和足固定于足部手持板上,拍摄X线片了解复位情况,再行多针或髋人字石膏或丁字鞋固定。二、功能锻炼:详见‘康复’栏。三、药物治疗:早期因瘀血停滞影响骨痂生长和会师,故以破瘀生新为主,如活血祛瘀汤加三七粉,以活血通络,增强股骨头血液供应。中后期除用大量接骨丹外,还必须注意补肾壮骨,益肝续筋,故宜内服健步丸。若长期卧床而并发胸腹胀闷,饮食少思者,乃肝脾气伤之故,用六君子汤加柴胡、当归、川芎、山栀;食可不寐者,为脾气郁结,用加味归脾汤。喘咳痰多者,此素肝火侮肺,用小柴胡汤加青皮、山栀清之。如大便不通,喘咳吐血,乃瘀血停滞为患,用当归导滞散通之。功能恢复期可用"26洗剂"局部熏洗,以促进功能恢复。中药针灸推拿按摩中西医结合治疗护理康复 整复固定后即应加强全身锻炼,预防因长期卧床而发生合并症,但不能翻身和坐起盘腿。要多鼓励患者作深呼吸运动。患侧踝、趾关节可自由活动,逐步作股四肌锻炼。解除固定后,在床上进行患肢肌肉、关节不负重锻炼,主要是髋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如仰卧举腿、蹬空增力等,避免髋内翻或外旋。待骨折愈合后,方可离床下地逐步负重行走。如果发现股骨头有变形、塌陷、骨密度增大等缺血性坏死征象时,要延迟下地负重的时间。 预防历史考证

股骨颈骨折并发症预防
股骨头坏死症的发生,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如果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或在某些疾病的治疗用药上多加小心注意就行,一般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 一定要加强髋部的自我保护意识。2、 走路时要注意脚下,小心摔跤,特别在冬季冰雪地行走时要注意防滑摔倒。3、 在体育运动之前,要充分做好髋部的准备活动、感觉身体发热、四肢灵活为度。4、 在扛、背重物时,要避免髋部扭伤,尽量不要干过重的活。5、 髋部受伤后应及时治疗、切不可在病伤未愈情况下,过多行走,以免反复损伤髋关节。6、 在治疗某些疾病上,特别是一些疼痛性疾病时尽量不用或少用激素类药物。7、 尽量不要养成长期大量饮酒的毛病。8、对股骨颈骨折采用坚强内固定,同时应用带血管蒂骨瓣头植骨,促进股骨颈愈合,增加头部血运,防止骨坏死,术后应定期随访,适当口服促进血运的中药和钙剂,预防股骨头缺血性的发生。9、因为相关疾病必须应用激素时,要掌握短期适量的原则,并配合扩血管药、维生素D、钙剂等,切勿不听医嘱自作主张,滥用激素类药物。10、应改掉长期酗酒的不良习惯或戒酒,脱离致病因素的接触环境,清除酒精的化学毒性,防止组织吸收。11、对职业因素如深水潜水员、高空飞行员、高压工作环境中的人员应注意劳动 保护及改善工作条件,确已患病者应改变工种并及时就医。12、饮食上应做到:不吃辣椒,不过量饮酒,不吃激素类药物,注意增加钙的摄人量,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多晒太阳,防止负重,经常活动等对股骨头坏死均有预防作用。[编辑本段]股骨头坏死的早期信号与病因主要有以下几点要引起注意:(1)髋病膝痛,又称异位性疼痛,是早期股骨头缺血症状的主要表现,因其“远”离髋关节常被忽视,易被误诊关节炎或关节损伤,实则是股骨头坏死的相关的放射症状。这种疼痛可因劳累、外伤、大量饮酒、过度活动、上下楼梯等诱因而明显。(2)3-10岁的儿童,发病前有轻微外伤或上感史。突然发病,患儿指膝关节及大腿内侦痛,几天后转为髋痛,后引起跛行,体温不高和低热,髋关节有压痛,患髋维持于微屈、内收位,髋关节内旋、外展活动明显受限,患侧髋关节照片对比,骨骺及软骨面不光滑。(3)皮肤疾病(如牛皮癣、多形性红斑症等)使用类固醇药物治疗的患者,可使成骨细胞的骨胶质合成减慢,阻碍前成骨细胞向成骨细胞转变,影9向钙从肠道的吸收,发生骨质疏松,外伤后可发生骨骼的细微骨折,对抗力减低,引起骨质压缩或塌陷。因压缩髓细胞和毛细血管,血运受阻可导致骨坏死,若发生在股骨头则为股骨头坏死。当你发现走路时跛行,休息后减轻,下坐时有髋部不适或酸困感觉时,多数提示应警惕本病。(4)长期过量饮酒后出现的高血脂症,目前日益增多。据统计,男士每日饮酒量超过250克(半市斤)以上,会出现血中游离脂酸升高,能够发生骨内血管栓塞,最后导致骨坏死。早期感觉髋膝痛,以夜间或劳累后尤甚,有时觉大腿内侧或膝关节痛,多诊为风湿病。这种异常感觉,就是早期"髋关节冠心病",延误治疗会造成难以补救的残疾后遗症。(5)无声的疾病。指骨组织细胞减少,起负荷作用的髋骨质结构疏松,骨的物理强度减弱,因反复发生微小骨折而造成骨缺血,因自身并不知道,数年后才有症状发生,故称为“无声的疾病”。城市老年人发病率高于农村老年人。髋关节易发,生股骨不完全性骨折,早期患者也不易发现,走路过久,仅感酸困无力或跛行、大腿肌肉逐渐萎缩变细。这些异常现象,提示“髋关节冠心病”即将发生。预防胜于治疗。注意在饮食中补充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D和钙,常吃虾米、小鱼和螃蟹,对强筋壮骨有奇效。[编辑本段]治疗股骨头坏死各种方法的利弊目前治疗股骨头坏死有中西医多种方法,各有利弊。西医对此病尚无特效的治疗方法,西方国家曾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对骨坏死这一顽固症进行了研究,攻克,以下列举西医的种种方法,以供参考。1、介入疗法:曾风靡一时,是将药物直接注入动脉血管,此方法也是一种间接疗法,通过药物对栓塞溶解,以达疗效。但也有众多弊端。1) 不适合高龄患者:该类患者多伴有动脉硬化,血管脆性大,易发生意外。2)易使内膜增生引发血管闭塞,加重病情。2、钻孔减压:有人将骨坏死称之为骨内高压症,于是便有了钻孔减压的疗法,该疗法目前已基本淘汰,它只适合于早期患者,钻孔后能否阻止病情,临床验证,并不理想,且对股骨头又重新造成了损伤,或坚固性差,还易致股骨头塌陷。3、带血管移植:将附近血管束在一起,植入坏死区,临床都是只有术前造影,无术后考证;且很多患者曾做过此手术,且术后保持不负重,结果病情依然趋于恶化。4、带血管蒂骨瓣移植:将股方肌股瓣或旋髂内动脉骨瓣,移植到骨坏死区,临床验证,成活率微乎其微,且创伤大,费用高。5、股骨头置换:该方法为西医最常选用的疗法,但其适应证范围窄,众多并发症令患者不寒而栗,毛骨悚然。1)年龄界限:只适合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且体质壮实之人,而此年龄的人多伴有其它病症,体质虚弱,无法耐受手术带给的创伤。2)适合股骨头坏死致患肢短缩达5cm以上者。3)年轻人不能做此手术:因为年轻人活动多,对假体磨损大,且每隔10-15年需重新更换一次,而第二次手术难度远远大于第一次,第三次、第四次更不堪设想。4)排异反应:术后发烧、红肿、疼痛等。5)并发症:术后疼痛、活动受限、髋臼磨穿、假体断裂、假肢感染、骨皮质穿透、术中股骨颈拼裂骨折、脂肪栓塞等。这种毫无退路的方法好似赌博一般,若输了将终身悔恨。临床中部分医生劝早中期的患者不要治疗,任其发展至严重状态再行至此手术,显然是不科学的,相反却延误了治疗病情的最佳时期。由于西医治疗的不适应情,所以国内便涌现出了众多采用中医中药的保守疗法,如:1、外治牵引与内服:对于疼痛的缓解,骨质的改变有显著的作用,延缓骨坏死的发展。2、按摩、针灸、理疗、熏蒸均可改善循环,为该病的系列辅助疗法。3、功能锻炼:合理、合情的适当锻炼4、食疗:可多吃含钙,磷适当的高蛋白,低脂肪食物,合理搭配饮食。[编辑本段]股骨头坏死到底对性生活有什么样的影响股骨头坏死之后,比较肯定的就是股骨头肯定对夫妻之间的性生活有影像。从我国的中医学理论上来看,从肾脏的功能上来讲,肾主骨生髓,骨病的时间长了之后肾脏就会非常的虚弱。现代的医学也是非常认同这一点,肾虚就会导致骨病的产生。夫妻性生活过多会造成肾虚,肾脏虚弱影响骨细胞生长,所以股骨头坏死后对正常的夫妻性生活还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夫妻姓生活过多,会使肾脏功能更加虚弱肾脏无法对骨组织正常营养,不利于股骨头坏死修复的需要。从这一方面来讲股骨头坏死病人不能够正常次数的性生活,最好是尽量少过夫妻性生活,以保障股骨头坏死的修复动力。很多股骨头坏死患者不敢过性生活,认为只要过性生活股骨头坏死就会恶化,一连几个月或几年都不敢过性生活,是家庭生活不和谐,患者本人心里负担非常大,造成股骨头坏死患者承受者身体上疼痛的痛苦,精神上的痛苦折磨,性心理的愧疚。像这样害怕影响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也是不必要的,股骨头坏死患者有一定的性生活对骨坏死的修复没有影响。股骨头坏死患者的夫妻性生活,最好根据年龄,每周过1次或2次夫妻性生活为好,这样不会影响股骨头坏死的修复。从髋关节功能发面来讲,股骨头坏死晚期股骨头严重扁平,髋臼盂唇部位严重增生,限制了股骨头的活动范围,髋关节外展功能受到严重限制,无法过正常夫妻性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