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癣是甲部感染皮肤癣菌所致的,俗称灰指甲;若由非皮肤癣菌所引起甲的病变则称甲真菌病。既往常把甲癣和甲真菌病混为一谈。甲癣病变始于甲远端、侧缘或甲褶部。表现为甲颜色和形态异常。多呈灰白色,且失去光泽;甲板增厚显著,表面高低不平。其质松碎,甲下常有角蛋白及碎屑沉积。有时,甲板可与甲床分离。临床可见一特殊型,即真菌性白甲。该型表现不增厚,只是甲表面发生点状白色混浊,随后逐渐扩展而波及全甲。甲癣病程缓慢,如不医疗、可罹病终身。甲真菌病临床特征呈甲板增厚、表面可见横沟纹,有时变为褐色。仍有光泽感,却无甲癣常见之甲下角蛋白及碎屑沉积。与此多伴发甲沟炎,表现为甲周红肿,自觉有痛感和压痛。甲沟常有渗液少许,但未见化脓。本病致病菌为念珠菌或曲菌,需要进行真菌培养方能确认。
甲癣和甲真菌病区别
足癣和甲癣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在生活中经常被很多人混淆,当作同一种病症来治疗。其实甲癣和足癣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病症,下面就来从概念、临床表现、治疗策略三个方面详细区分一下甲癣和足癣。概念足癣是指发生在趾掌面的霉菌性皮肤病,主要是由于表皮鲜菌、毛癣菌或足趾毛癣菌侵犯趾引起。甲癣又称为“灰指甲”是皮肤癣菌侵犯甲板所致的病变,最常见的致病菌为红色毛癣菌,由于甲板较厚,外用药物难以透入,感染常不易治愈。临床表现足癣主要分为三种:一、分水疱性:症状是趾间、足缘、足底出现米粒大小,深在性水疱,疏散或成群分布,庖壁较厚,内容清澈,不易破裂。数日后干燥脱屑,相互融合形成多房性水疱,撕去庖壁,可见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剧烈瘙痒。二、糜烂性:表现为局部表皮角质层浸软发白。三、鳞屑角化型:症状是足底、足缘、足跟部皮肤脚趾增厚、粗糙、脱屑,鳞屑成片状或小点状,反复脱落。甲癣的临床症状主要有:病甲增厚、不平、松脆和变形,色灰白或污黄无光泽,常单个发病,逐步累及其他指、趾甲,用甲屑镜检可见菌丝,真菌培养阳性。治疗策略足癣:可选用藿黄浸剂、醋泡方、鹅掌风浸泡方或白醋浸泡,并选用各种癣药水外搽,如宝岛癣水、复方土槿皮酊、普癣水等。甲癣:用刀片将病甲轻轻削薄或刮薄,病甲长出来则再予削刮。每日用癣药水、癣药膏外涂或用药液浸泡;或者选用爱甲三联疗法来治疗甲癣。
甲癣和甲真菌病一样吗
这两种疾病的性质都是一样的,主要是由于真菌感染。
一般没有区别,都是由于真菌感染所致,感染的部位不同,叫法也不同,长在脚上叫脚气,在手上叫手癣。
足癣俗名“香港脚”、脚气,系真菌感染引起,其皮肤损害往往是先单侧(即单脚)发生,数周或数月后才感染到对侧。水疱主要出现在趾腹和趾侧,最常见于三四趾间,足底亦可出现,为深在性小水疱,可逐渐融合成大疱。
甲癣,俗称“灰指甲”,是指皮癣菌侵犯甲板或甲下所引起的疾病。甲真菌病是由皮癣菌、酵母菌及非皮癣菌等真菌引起的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