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皮肤表皮下出现的一种皮疹。病变主要累及胃肠、关节及肾脏等毛细血管壁,使其渗透性和脆性增加,以致造成出血症状。过敏性紫癫内在因素是本身具有过敏体质,这在过敏性紫癫的发病中起主导作用。过敏性紫癫和过敏性体质有关,附着在灰尘上的细菌、海鲜类食物、动物皮毛、冷空气、花粉和含有抗生素等成分的药物等,都会造成紫癫发作。及早彻底脱敏是治疗过敏性紫癫防止复发的关键。过敏性紫癫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过敏性紫癫发病机制为过敏反应,可有两类情况:1、

成年人紫癫,过敏型紫癫

速发型过敏反应

:由致敏原与体内蛋白质结合,形成抗原。产生的ige抗体吸附在肥大细胞上,释放出组胺及慢反应物质(srs-a)。这类物质引起小动脉及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2、

免疫反应

:是由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所致。这类可溶性、小分子的复合物可刺激嗜碱粒细胞释放组胺及5-羟色胺,也可沉着于血管壁及肾小球的基底膜上激活补体,引起组织损伤。过敏性紫癫病理变化是毛细血管及小动脉血管壁的纤维样坏死血管周围有浆液渗出及炎性细胞浸润。以上病变主要发生于皮肤,但也可发生于心、肺、肝、头颅内的血管,引起器官损害及出血。

肾脏病变是本病病理变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轻型的病例表现为肾内局灶性病变,仅有蛋白尿;病变进展时,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有广泛的增殖性病变,反覆发作时,肾小球基底膜及粘合质上有大量纤维蛋白、igg、iga及c3等沉着,出现肾功能不全;严重者肾小球毛细血管有灶性坏死及血小板血栓形成,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管腔堵塞。199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在其关于免疫脱敏治疗的指导性文件中明确指出,“免疫脱敏治疗是唯一可以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对因治疗。但疗效的保证,取决于是否采用高品质的标准化脱敏制剂”。国际过敏研究权威组织也提出,使用高品质的标准化脱敏制剂,同时应该使用最佳的过敏症治疗方案,包括清除过敏原、患者免疫修复、过敏并发炎症适当的对症药物治疗、标准化脱敏制剂免疫治疗,简称“四合一的四联疗法”方案。

成人有紫癜有什么反应

过敏性紫癫也叫过敏性血管炎、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病、过敏性血管性紫癫。本病多见于儿童。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血管炎症反应,致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血液渗入皮肤或新膜而表现为皮肤青紫(淤点、淤斑)、关节痛、腹痛,甚至累及肾脏。其确切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已知细菌、病毒、食物、药物以及化学中毒等可能是诱发因素,绝大多数病人发病前先有发热、咽痛等呼吸道感染症状。目前认为溶血性链球菌是重要的过敏原,这些因素不是直接作用于血管,而是通过变态反应引起血管炎症反应。根据临床表现的特点,过敏性紫癫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单纯性紫癫:常突然发病,损害局限于皮肤上,表现为针头至黄豆大的淤点、淤斑。主要发生于下肢,尤其是双小腿伸侧。皮疹分批陆续发出,每批约经2~3周消退,由于反复发作,病程可达数月至数年之久。本型一般无全身不适,病情重者有发热、头痛等症状。

(2)关节型紫痛:起病时先有发热、咽痛、乏力、恶心呕吐等前驱症状,尔后皮肤出现紫瞟、风团、红斑,甚至有水疮、血疤、坏死或溃疡。皮损可发生于关节附近,伴关节疼痛是本型的主要特点,病程久者,关节可变形而影响关节功能。容易受累的关节有膝关节、肘关节、踝关节与腕关节等。此型可在数月至两三年内自愈,但容易复发。

(3)胃肠型紫癫:本型多见于儿童及老年人,因为除皮肤有紫疫等损害外,还有腹痛症状,所以称为胃肠型紫疲,表现为脐周或下腹部隐痛或绞痛,伴有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便秘腹泻以及便血等症状,个别可伴有肠套叠、肠穿孔甚至死亡。

(4)肾型紫捷:小儿如果发生过敏性紫癫常伴有肾脏损害,称为肾型紫瞟,常有血尿、蛋白尿、管型尿,严重者可发生肾功能衰竭,出现无尿、浮肿、高血压等症状。患有这一型的过敏性紫瞟,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以免引起严重后果。成年人发生本型紫级,预后较差。

过敏型紫癫

过敏性紫癜(allergic purpura)又称出血性毛细血管中毒症,是一种毛细血管变态反应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皮肤、粘膜、胃肠、关节及肾脏等毛细血管壁,使其渗透性和脆性增加,以致造成出血症状。 [病因] 病因不明,可能与细菌、病毒、寄生虫感染、食物、药物、植物花粉及昆虫咬伤等过敏原诱发因素有关。 病变部位血管周围有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嗜酸细胞及浆细胞浸润,真皮层血管周围有IgA(少量IgG,IgM)沉着。合并肾炎时,血中冷球蛋白可增高。 [临床表现] 发病前多数有呼吸道感染、发热、头痛、乏力、纳差等驱症状,少数可有腹痛、腹泻、呕吐、便血等胃肠道疾病。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紫癜,初起可为荨麻疹样,数小时后皮疹出血,渐变为暗红色,消退时遗有褐斑。紫癜成批出现,数日消退,但可反复出现,呈对称分布,以四肢伸侧为多。另外少数患者尚有关节肿胀、疼痛,关节腔渗出等症状及浮肿、少尿、蛋白尿、血尿等肾脏损害改变。个别病人尚有头痛、偏瘫、抽搐、昏迷等神经症状及咯血、哮喘等呼吸道症状。 [诊断要点] (1)青少年多见,春秋季好发病。 (2)发病前有上呼吸道感染史及发热、头痛、倦怠、纳差等前驱症象。 (3)皮肤紫癜常对称分布,以四肢伸侧多见,分批出现,数日消退,但可反复出现。 (4)关节症状可有疼痛、肿胀,多累及膝、踝关节,呈游走性疼痛,关节腔可有渗血,但不化脓,不留后遗症。 (5)阵发性脐周或下腹部绞痛或持续性钝痛,并伴有恶心呕吐、腹泻、便血、腹部有压痛,但无肌紧张及反跳痛。 (6)肾脏受损多在发病后1~8周出现,表现为浮肿、少尿、蛋白尿、血尿、高血压,严重者可导致慢性肾功能衰竭,一般多见于儿童。 (7)少数病人尚有头痛、偏瘫、抽搐、昏迷等神经损害症状及咯血、哮喘等呼吸道症状。 (8)实验室检查可有毛细血管脆性试验阳性,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均正常,IgG可增高。 [鉴别诊断] (1)单纯紫癜患者应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感染性血管性紫癜等鉴别,参见“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关节肿痛者应与风湿性关节炎相鉴别,后者常有风湿活动,血清抗“O”抗体及血沉明显增高和增快,主要表现急性游走性、不对称性多关节炎,呈红、肿、热及触痛,运动受限等,可助鉴别。 (3)腹痛型过敏性紫癜患者应与急腹症相鉴别,前者除有腹痛、腹泻外,一般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而急腹症除腹痛外,尚有肌紧张及反跳痛等,可助鉴别。 [家庭应急处理] (1)避免接触过敏物质。 (2)消除慢性感染病灶,驱除肠道寄生虫。 (3)出血时可使用大剂量维生素C、安络血及止血敏等改善血管通透性和脆性药物。 (4)腹痛时可用解痉药物如普鲁本辛、阿托品等,未穿孔者,可用热敷,也可达止痛作用。 (5)服苯海拉明25~50mg或扑尔敏4mg,每日2~3次等抗过敏药物,若同时配用10%葡萄糖酸钙常规量使用时,效果更好。 (6)口服强的松每日30~40mg,分次服用,症状好转后减量,疗程3~4个月,对减轻出血、腹痛、关节痛有明显效果。 (7)有肾脏损害而用其它疗法无效时,可在皮质激素应用基础上加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50mg/次,每日2~3次,见效后必为每日25~50mg/次维持治疗,待蛋白尿转阴后,改为隔日顿服,疗程为6个月。 (8)伴有穿孔等急腹症和严重出血性休克时,应尽快送往医院抢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