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溜穴在足内踝尖与跟腱后缘之间中点向上约三横指处,肾经经穴。复,是再一次的意思;溜,即悄悄地消失。穴义为:肾经的水湿之气在这里再次吸热、蒸发上行,气血悄悄散失,就像溜走了一样。复溜即以肾经循行至太溪绕踝回转之后,又直流向上而得名,其实通俗地说,就是气血重新流动起来的意思。复溜穴专治水液代谢失常,有补肾益阴、温阳利水之功效。复溜是肾经之母穴,取本穴治疗多行补法,主治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如肾炎、睾丸炎、尿路感染;精神神经系统疾病,如小儿麻痹后遗症、脊髓炎;以及功能性子宫出血、腹膜炎、痔疮、腰肌劳损等疾病。肾虚最常见的症状是出汗过多,又分为自汗和盗汗两种。自汗是人在清醒时,没有活动却自然出汗;盗汗是入睡后大量出汗,醒后不再出汗。这都是人体水液代谢失常的结果。按揉复溜穴可以有效缓解这些症状。复溜穴可以补肾滋阴、利水消肿,大多数水肿腹胀的问题都可以用这个穴位来治疗,必要时可以配合按揉膀胱经,让气血重新流动起来,身体可自然消肿。同样的道理,静脉曲张也可以利用复溜穴进行诊治。静脉曲张又称浮脚筋,主要病因是长时间维持相同姿势,导致血液蓄积下肢,日积月累,静脉瓣膜被破坏,静脉压过高,造成静脉曲张。教师、外科医师、护士、发型师、专柜小姐、厨师、餐厅服务员等需长时间站立工作的人很容易患静脉曲张。静脉曲张刚发生时,刺激复溜穴会有明显的效果。但倘若静脉曲张已经很严重,则需要综合调理。肾虚导致的大小便问题也可以用复溜穴调理。最常见的是腹泻、腹痛,大小便无力,尿失禁。按摩复溜穴后,身体通畅,腹泻可自然缓解。肾开窍于二阴,肾阴足则排便顺畅,通过调理复溜穴,可以补足肾气,通畅气血,解决大小便的问题。复溜穴的妙用每天拇指腹揉按两侧复溜穴各3~5次,每次2~3分钟,以产生酸胀感或局部温热感为宜,长期坚持,可调节肾经,调整水液代谢,通畅气血,促进体液循环,消除体内淤血和炎症,滋肾补阴,养生效果不亚于服用六味地黄丸,而且不良反应要小得多。尤其是对于经常怕热口干、夜间烦躁难眠的患者,效果十分明显。每天拇指腹揉按两侧复溜穴各3~5次,每次2~3分钟,以产生酸胀感或局部温热感为宜,长期坚持,可调节肾经,调整水液代谢,通畅气血,促进体液循环,消除体内淤血和炎症,滋肾补阴,养生效果不亚于服用六味地黄丸,而且不良反应要小得多。尤其是对于经常怕热口干、夜间烦躁难眠的患者,效果十分明显。

复溜阴谷肾所宜
五腧穴歌的解析如下:

五腧穴主治病症各有特点:井穴开窍醒神,可用于神识昏迷、心下烦闷;荧穴清泄邪火,可用于热病;输穴可用于发作性病症、关节痛;经穴可用于喘咳和咽喉病症;合穴可用于肠胃等六腑病症。这就是《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所说:“病在藏者,取之井;病变于色者,取之荥;病时间时甚者,取之输,病变于音者,取之经;
经满而血者,病在胃,及以饮食不节得病者,取之于合。”以及《难经·六十八难》所作的补充解释:“井主心下满,荥主身热,输主体重节痛,经主喘咳、寒热,合主逆气而泄。”《灵枢·邪气藏府病形》归纳为:“荥输治外经,合治内府。”意指各经的荥穴和输穴主治外行经脉所过处的病症,合穴治六腑症。【井】穴多位于手足之端,如肺经少商、脾经隐白穴,井是水源“可汲养而不穷”。
【荥】穴多位于掌指或跖趾关节上,如肺经鱼际、脾经大都穴。荥是迂回的小水,像山溪细流。
【输】穴多位于掌腕或跖关节部,如肺经太渊、脾经太白。俞是灌注的意思,像山的瀑布倾泻而下。
【经】穴多位于腕踝关节以上,如肺经经渠、脾经商丘。经是主道,像宽广的江河,畅行无阻。
【合】穴多位于肘膝关节附近,如肺经尺泽、脾经阴陵泉。合喻做江河之水汇入大海。
温补肾阳和滋补肾阴
【答案】:C

本组题考查的是常用中成药的功能和主治。六味地黄丸为滋阴剂,具有滋阴补肾的功能,主治肾阴亏损、头晕耳鸣、腰膝酸软、骨蒸潮热、盗汗遗精、消渴;知柏地黄丸具有滋阴降火的功能,主治阴虚火旺、潮热盗汗、口干咽痛、耳鸣遗精、小便短赤;桂附地黄丸属于助阳剂,具有温补肾阳的作用,主治肾阳不足、腰膝酸冷、肢体浮肿、小便不利或反多、痰饮喘咳、消渴;杞菊地黄丸也是滋阴剂,具有滋肾养肝的功能,主治肝肾阴亏、眩晕耳鸣、羞明畏光、视物昏花;麦味地黄丸属于滋阴剂,具有滋肾养肺的功能,主治肺肾阴亏、潮热盗汗、咽干咳血、眩晕耳鸣、腰膝酸软、消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