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廓的神经、血管最为丰富,刺激耳甲廓、耳甲腔等处,有调整机体内分泌系统以及内脏功能的作用,尤其是刺激迷走神经可影响胰岛素值,进而掏食欲,达到减肥的目的。

调节内分泌耳穴

耳穴疗法为什么有效?

中医美容减肥方法中有一种刺激耳廓的耳穴疗法,而且颇有效果。想必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耳穴疗法为什么这么有效,其实,这主要是因为耳廓与经脉、脏腑、神经关系密切.

(一)耳廓与经脉的关系

从历史文献中可以看到,耳与经脉是有着密切关系的,早在马王堆帛书《阴阳十一脉灸经》中就提到了与上肢、眼、颊、咽喉相联系的“耳脉”。到了《内经》时期,不仅将“耳脉”发展成了手少阳三焦经,而且对耳与经脉、经别、经筋的关系都作了比较详细的记载在十二经脉循行中,有的经脉直接入耳中,有的分布在耳廓周围。如手太阳小肠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等经脉、经筋分别入耳中,或循耳之前、后;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则分别上耳前,至耳上角;手阳明大肠经之别络入耳合于宗脉。六条阴经虽不直接入耳或分布于耳廓周围,但均通过经别与阳经相合。十二经脉均直接或间接上达于耳。所以《灵枢·口问》说:“耳者,宗脉之所聚也。”《灵枢·邪气脏腑病形》亦说:“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其精阳气上走于目而为睛,共别气走于耳而为听。”

临床实践中发现,接受耳针或耳穴贴压治疗的病人,有轻微的触电或气体流动或一股发热暖流感由耳廓沿着一定路线向身体的某一部位放射,其经过路线大部分与经脉循行的路线相似。如对针刺经穴循经感传显著的受试者、刺激耳穴时出现循经感传进行了观察。在104次的测试中,90次所诱发的感传的循行路线与耳穴刺激互有特异的对应关系,约占86.5%,其余14例感传系沿着同名经、表里经或其他无关经脉的路线循行。由此可见,耳与十二经脉的关系十分密切。故而刺激耳廓上的耳穴,具有疏通经络、运行气血的功能,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二)耳廓与脏腑的联系

耳与五脏六腑的关系十分密切,是机体体表与内脏联系的重要部位。在经典著作中,有关耳与脏腑的关系论述很多。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南方赤色,入通于心,开窍于耳,藏精于心。”《灵枢·脉度》亦说:“肾气温于耳,肾和则耳能闻五音矣。”《难经·四十难》也说:“肺主声,故令耳闻声。”后世医著在论述耳与脏腑的关系时更为详细,如《千金方》中说“……神者,心之脏……心气通于舌,非窍也,其通于窍者,寄见于耳,荣华于耳。”《证治准绳》也说:“肾为耳窍之主,心为耳窍之客。”《厘正按摩要术》中进一步将耳背分为心、肝、脾、肺、肾五部,其云:“耳珠属肾,耳轮属脾,耳上轮属心,耳皮肉属肺,耳背玉楼属肝。”以上这些论述,体现了耳与脏腑在生理方面是息息相关的。临床用电针耳穴胃区,观察对人体胃电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针刺耳穴胃区对胃电的波幅和频率,其效应呈良性双向性调整作用,即针前胃电波幅和频率偏低者,针后可提高;针前偏高的针后则能降低。提示针刺耳穴胃区对病理状态下的胃、十二指肠具有良好的改善功能,有恢复其机能正常的作用,说明针刺耳穴胃区对胃功能调整有相对的特异性,更加证实了耳穴和内脏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因此针刺或贴压耳穴可调节脏腑和器官功能活动,从而治疗疾病。

(三)耳廓与神经关系

耳廓的神经很丰富,有来自脊神经颈丛的耳大神经和枕小神经;有来自脑神经的耳颞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迷走神经的分支以及随着颈外动脉而来的交感神经。

分布在耳廓上的四对脑神经及两对脊神经相中枢神经系统的均有联系,如分布在耳廓的耳额神经属三叉神经下颌支的分支,除司咀嚼运动和头面感觉外,还与脊髓发生联系;面神经除司面部表情肌运动外,还管理一部分腺体。延髓发出的迷走神经和舌咽神经对呼吸中枢、心脏调节中枢、血管运动中枢、唾液分泌中枢(呕吐、咳嗽中枢)等都有明显的调节作用。来自脊神经的耳大神经、枕小神经除管理躯干、四肢、骨关节肌肉运动以外,还支配五脏六腑的运动。由脑、脊髓部发出的副交感神经和脊髓胸、腰部发出的交感神经(分布在耳廓上的迷走神经属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在耳廓上伴动脉分布)所组成的内脏神经,对全身的脏器几乎有双重支配作用,两者互相抵抗,而又互相协调,共同维持全身脏腑和躯干四肢的正常运动。

从耳廓神经分布看出,耳廓与全身有密切联系。从耳廓神经分布的显微观察,更可以看出耳廓和神经系统有密切联系。神经进入耳廓后,从表皮至软骨膜中会有各种神经感受器:游离丛状感觉神经末梢、毛囊神经感觉末梢及环层小体;耳肌腱上和耳肌中存在有单纯型和复杂型丛状感觉神经末梢、高尔基型腱器官、露菲尼样末梢及肌梭。由于耳廓含有浅层和深层感受器,在耳穴治疗中如手法行针、耳穴按压、电脉冲、激光、磁力线等不同刺激方法出现的“得气”,可能是兴奋了多种感觉器尤其是痛觉感觉器,接受和传递各种感觉冲动汇集到三叉神经脊束核。由该核传递冲动至脑干的网状结构,从而对各种内脏活动和各种感觉机能的调节起到重要的影响。

耳穴疗法减肥的优点

一是疗效显著。耳针最大的特点是见效甚快,耳针减肥亦是如此。施术后即由饥转饱,随后日渐消瘦,适度而止。

二是方便经济。耳针减肥时,一般不用扎针、埋针,而是使用压丸法。系将黄豆般大小的粘有小丸之胶布贴于耳,数分钟便可完成。

三是绝对安全。除使用埋针方有耳廓易致感染之虞外,采用耳穴压丸绝无副作用。

四是作用广泛。耳穴都有“一穴多用”的作用,进行耳穴减肥时,往往可以兼治其它疾患,可谓一石多鸟。

耳穴减肥简单,安全,方便,不会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对于上班族的朋友来说是非常适合的。耳穴减肥的同时也可以配合上针灸、刺络拔罐、中药等,效果也是非常不错的。每次治疗时间是15-20分钟左右,每次治疗间隔时间4-5天左右,这也根据每个的情况而定。

耳穴疗法取穴原则:

取穴原则就是指在用耳穴治病时选取耳穴的依据。当疾病确诊后,用哪些耳穴进行治疗?根据什么原则选择穴位?这是采用耳穴治疗疾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取穴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疾病的疗效。

取穴原则一般根据下列5个方面考虑。

一、按相应部位取穴:即根据人体的患病部位,在耳郭的相应部位(耳穴)取穴的方法。如胃病取耳穴“胃”,肩关节周围炎取“肩”穴,胆囊炎取“胰胆”穴等。这种取穴方法,是应用耳穴治疗疾病时最基本、最重要的方法。许多疼痛性疾病、急性病,患病部位的相应耳穴,绝大多数可以找到敏感点,刺激这些敏感点,往往可以获得立刻缓解甚至消除病痛的效果。

二、按藏象辨证取穴:即根据祖国医学中藏象学说的理论,按照各脏腑的生理功能进行辨证取穴的方法。藏象学说认为“心主神明”,故“心”穴可以用于治疗失眠、神经官能症、癔病等;又如治疗脱发,藏象学说认为“肾其华在发”,故可取“肾’’穴来治疗脱发,又如治疗皮肤病,藏象学说认为“肺主皮毛”,故取“肺”穴治疗各种皮肤病,再如治疗心血管疾病时,藏象学说认为“心与小肠机表里”,除取“心“穴外,再取“小肠”穴往往能取得满意的效果。

三、按经络学说取穴:即根据经络学说取穴的方法。分为循经取穴和经络病候取穴。

1.循经取穴是根据经络的循行部位取穴,如坐骨神经痛(后支),其部位属足太阳膀胱经的循行部位,即取耳穴的“膀胱”穴治疗,又如臂之外侧痛,其部位属于少阳三焦经的循行部位,取耳穴“三焦”穴治疗,面三焦穴的发现和命名也是这样来的,再如偏头痛,其部位属足少阳胆经的循行部位,故取“胰胆”穴来治疗。

2.按经络病候取穴是根据经络之“是动病”和“所生病”的病候来取穴。“是动病”——经脉病候的一类,出《灵枢经脉》篇,包括:①经脉循行径路的病症,如手阳明大肠经。是动则病齿痛颈肿”。②经脉经气变动引致所连络脏腑的病症,如手太阴肺经“是动则病肺胀满,膨膨而喘咳”,又如足少阴肾经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是动则病 咳唾则有血,喝喝而喘”。其病主要由经脉传来,非本脏腑所生,故名“是动”。“所生病”——经脉病候的另一类,也出自《灵枢·经脉》篇,包括:①经脉所络属脏腑本身的病症,如手太阴肺经。是主肺所生病者,咳。上气喘渴,烦心胸满”。②脏腑病延及所属经脉,反映在经脉据行路径的病症,如手太阴肺经所生病还有“牖臂内前廉痛、厥,掌中热”。其病一般由本脏腑所生,并非经脉传来,故名“所生’。 。是动病”和“所生病’都是经脉及其所络属脏腑症候群,如手阳明大肠经的是动病为。大肠手阳明之脉 …是动则病,齿痛、颈肿”,治牙齿痛和颈肿时可取耳穴“大肠”穴,又如手少阴心经的所生病为。心手步阴之脉……是主心所生病者,目黄、胁痛、臂内后廉痛、厥,掌中热痛”,故耳穴“心”可治疗目黄、胁痛、上肢的内侧面尺侧和掌中热痛等。

四、按现代医学理论取穴:耳穴中有许多穴位是根据现代医学理论命名的,如交感、皮质下、肾上腺、内分泌等,这些穴位的功能是与现代医学的理论是一致的。如交感穴,是现代研究发现此穴有近似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作用而命名的,又如肾上腺穴,是现代研究发现此穴有近似肾上腺的功能而命名的。必须用现代医学的理论来理解和运用这些耳穴。如胃肠疾患与植物神经系统有关,可取“交感”穴;又如肾上腺所分泌的激素有抗过敏、抗炎、抗风湿等作用,可取”肾上腺”穴来抗过敏、抗炎、抗风湿等。

五、按临床经验取穴:按临床经验取穴是指在临床实践中发现某个(或某些)穴位对治疗某病有效,取而用之。如腰腿痛,取“外生殖器。穴,胃痛,取“腕”穴,甲状腺疾患,取“肘”穴,肝昏迷,取“耳尖”、“结节”放血,老花眼。取“枕”穴等。

每个病症取穴的多寡,应根据病情和上述5点取穴原则,进行全面考虑后选用。

影响耳穴疗法效果的因素: 

如果你以为仅仅在耳朵上贴几下、按摩几下就能减肥美容,那就错了, 事实上耳穴疗法的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主要取决于4个基本因素:诊断明、配方好、穴位准、手法对。

1、诊断明

诊断明是指要清楚地知道或懂得接受耳穴治疗的患者是患什么病,即对疾病要有明确的诊断.明代医家汪石山说:“既不认脉,又不察形.但问何病,便针何穴,以致误针成痼疾者有矣。问或获效,亦偶中耳!”,还指出:“病变无穷,灸刺之法也无穷”。我们古人就告诫要重视明确诊断,治法随证而变。 要想提高疗效,首先必须明确诊断,不仅要知道是患什么病,还应辩明虚实寒热。只有在辨证的基础上才能决定配方和手法,否则就是无的放矢,根本谈不上什么疗效高低。 明确诊断,正确辨证(包括脏腑辨证、经络辨证、八纲辨证等),是提高耳穴疗效的基础和前提,即它是提高耳穴疗效的第一个环节。

2、取穴好

取穴好是提高耳穴效果的第二个环节,它要求在明确诊断的基础上,熟练地、灵活地运取穴原则。只有取穴对证,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

3、穴位准

穴位准是提高耳穴疗效的另一个基本因素。穴位准不是指机械地按耳穴的解剖部位扎准就算穴位准了,而是指在耳穴的这个区域内扎准敏感点。因为耳穴虽不大,但有它一定的区域,往往是这个区域中的一点,穴位准指的是扎准这个敏感点。这就需要在扎针前仔细地用压痛法寻找其压痛点,或用肉眼观察法寻找其阳性反应,或用良导法探测其敏感点,然后再准确地扎在敏感点上。在临床治疗疾病时,不论是耳针或是耳压,要想提高疗效,就必须取准反应点,这已为大量临床实践和基础研究所证实。

4、手法对

手法对是指耳针手法、耳压手法等,重点从针刺方向、针感和刺激量3个方面加以论述。

1.针刺方向要根据不同的穴位和不同的病种选择针刺的方向,如针刺胃穴时,若是为了止吐(如防止晕车、晕船,或耳针麻醉作胃肠手术时的恶心呕吐),针尖应刺向贲门穴方向;若是为了治疗消化性溃疡,针尖应刺向十二指肠方向。临床经验证明,按这样的方向刺,疗效就较好。

2.针感耳针与体针一样,要求获得一定的针感,疗效才好,一般的针感是痛、胀、热、酸、麻等。有些病症则要求针感直达病所,疗效才佳。如治疗坐骨神经痛、牙痛、腰背痛等病,最好针感能到达病所。如用耳针治疗坐骨神经痛,针刺坐骨神经穴时,一般要求针感应使患肢有热感,或冷,或酸麻,或胀,或疼痛突然消失(或大大减轻)等感觉。若无上述针感则应调整针尖方向,或拔出针另寻敏感点针刺或捻转针(顺一个方向捻转或左右捻转),以获得预期针感。临床经验告诉我们,若针感好,常可获得。针到病除”的良好效果。

3.刺激量因为刺激量=刺激强度×刺激时间,故对各耳穴的刺激量就是指对各耳穴给予多大的刺激强度,以及刺激时间和留针时间的长短。我们对某一疾病进行临床辨证后,必须正确决定对各个耳穴的刺激量,这是耳针手法的重要组或部分。

大量临床实践证明诊断明、配方好、穴位准、手法对,是提高耳穴治病疗效的4个基本因素。只有认真抓住这个“四要素”,才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现介绍几种对肥胖症行之有效的耳穴疗法。

调节内分泌紊乱的药物有哪些

内分泌与神经系统主导着身体里面的一切生理活动和物质的代谢,一旦内分泌失调的话,那么神经调节也会出现紊乱,人的身体就会出现一些亚健康问题,内分泌失调很严重就需要服用药物来治疗,调节内分泌的药物有哪些?溴隐亭适合哪类人服用?来看看。

1、调节内分泌的药物

1、雌孕激素:雌孕激素是调节内分泌失调常用的一种药物,对于一般月经失调而有一定雌激素水平的女性朋友,专家建议,可以用雌孕激素作人工周期治疗3个月左右,停药以后有可能会出现排卵现象。

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据现代医学研究证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具有很好的促黄体激素的作用。于卵泡发育近成熟的时候给绒毛膜促性腺激素可以促排卵,从而调节内分泌失调。

3、溴隐亭:专家介绍,溴隐亭对于无排卵伴有高泌乳素血症的女性朋友最适用。食用方法是,溴隐亭125mg,一天服用2次。如果没有出现副作用,那么在1周后可以改为25mg,也是一天吃2次。通常情况下,用药3~4周PRL降至正常即可排卵。

4、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也是一种调节内分泌的药物,专家介绍,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LH-RH适用于丘脑下部分泌不足的无排卵者。

通过专家的介绍,相信大家也对“内分泌失调饮食调理方法有哪些”的内容有了一定的了解,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现在饮食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所以健康的饮食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您不想您的身体受到威胁的话,那么就一定要记住这些。

2、内分泌失调的危害

1、对于女性月经不调的影响,很多时候月经会出现经期、血液颜色的改变。

2、长期的内分泌不良会造成女性的不孕。很多女性的不孕都是因为内分泌的不稳定造成的。由于内分泌的失调导致了大脑对分泌系统的控制不足,或者是因为子宫受了伤,对激素的反应不良,间接造成了内分泌调节的不灵。

3、很多女性的肥胖都是因为身体里的脂肪保存过多,而这些的罪魁祸首就是内分泌的失调引起的。

4、很多时候女性生活中出现痛经也是因为内分泌不稳定造成的。

5、有的女人身体衰老的非常迅速这主要是因为雌性激素分泌不旺盛导致的。

6、乳房肿块也是因为内分泌的不正常分泌导致的乳房内形成了没有薄膜的肿块,而且一般中年女人得的几率很高。

调节内分泌的药物有哪些

内分泌失调是很多人都会遇到的一种情况,在出现内分泌失调的时候,会给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那么内分泌失调吃什么药呢?内分泌失调的症状有哪些呢?如何预防内分泌失调呢?感兴趣的朋友请看下文吧。

内分泌失调吃什么药

药方一

配方:柴胡12克、当归12克、白芍12克、白术15克、丹皮9克、栀子9克、薄荷6克、生姜6克、茯神15克、炒枣仁12克、合欢皮12克。

做法:将以上的药,加水煎服即可,每日饮用一剂。

药方二

配方:生白芍30克、当归15克、山茱萸10克、山药30克\生黄氏20克、丹皮15克、炒栀子10克、红枣10个。做法:建议用砂锅或不锈钢锅加适量的水煎煮,所加入的水以淹没药物2-3cm为宜,待水沸腾后,再煎20分钟,滤出药汁,再次煎煮,滤出药汁,将两次滤出的药汁混合。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分成早晚两份来服用,在饭后半小时,温服为宜。

药方三

配方:复盆子、当归、丹参、川芎、鸡血藤、枸杞子、苍术、赤芍、柴胡、胆南星、莪术。

做法:将以上材料都放入砂锅后,加入适量的水煎煮,待水沸腾后,再煎煮20分钟左右,滤出药汁即可饮用,每日煎服1剂,也可与养血调经中成药一起内服。小编建议以上三个药方,有治疗脾肾两虚、湿热瘀阻,具有健脾补肾、燥湿清热的功效。

内分泌失调的症状

1、肌肤恶化。肌肤上突然出现了很多黄斑、面色发暗、色斑,内分泌不稳定时受到外界因素不良刺激引起。

2、脾气急躁。更年期女性经常会出现一些脾气急躁、情绪变化较大的情况,出现出汗、脾气变坏等,这可能是女性内分泌功能出现紊乱导致的。

3、妇科疾病。妇科内分泌疾病很常见,子宫内膜异位症、月经量不规律、痛经、月经不调等都是妇科内分泌的疾病,还有一些乳腺疾病也和内分泌失调有关。4、肥胖。不注意膳食平衡等饮食习惯也会对内分泌产生影响。

5、不孕。大脑皮层对内分泌的调节不灵,导致某些与怀孕密切相关的激素正常的分泌紊乱,影响怀孕;或是子宫内膜受损,对女性激素的反应不灵敏,反射性地影响内分泌的调节,降低了受孕成功的机会。

6、乳房疾病。乳房胀痛、乳腺增生,其主要原因就是内分泌失调。

7、体毛过多当体内的内分泌失调时,女性雄性激素分泌过多,就可能会有多毛的症状。

8、白发、早衰白发早衰也可能是内分泌问题。内分泌失调,尤其是性激素分泌减少,是导致人体衰老的重要原因。

如何预防内分泌失调

1、多吃黄豆或豆制品

黄豆和豆制品中含有大量植物雌激素,在预防乳腺癌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临床医学研究显示,黄豆及豆制品具有平衡体内雌激素的作用,当体内雌激素太低时,黄豆或豆制品会使它增加,但当雌激素太高时,黄豆或豆制品也会使它减少。

2、最好别熬夜

睡眠不足会导致新陈代谢失调。经常熬夜或作息不正常的人不仅老得特别快,健康也会严重受损,所以能不熬夜就尽量别熬夜吧!每晚睡眠4小时或不足4小时的人,身体新陈代谢在碳水化合物的处理上会出现问题。

要提高睡眠质量,可以在上床睡觉之前的2--3小时内进行锻炼,可使睡眠保持平稳。在睡前泡个热水澡或者喝杯热牛奶也有好处。

3、泡澡泡澡是维持身心平衡最简单的方法之一,利用高温反复入浴的方式,可以促进血管收缩、扩张。每次泡澡3分钟,休息5分钟再入浴,重复三次,就能在不知不觉中消耗大量能量,效果相当于慢跑一公里。泡澡也能促进老旧角质更新,保持肌肤光滑细致。

但是心脏不好的人并不适合常泡热水澡,不妨试试传统的保健良方--热水泡脚,能使脚部微血管扩张,促进全身血液循环,同时达到健身的目的。

4、多做按摩

体内淋巴液与血液循环是否通畅,会影响身体对于废物、毒素等物质的排出速度。正确的按摩手法,能维持血液循环的顺畅,加速代谢,顺利处理体内废物。从四肢末梢朝心脏方向按摩,可以推动淋巴及血液的流动,能使肌肉的代谢更加旺盛,提供细胞更多促进代谢的营养素和帮助脂肪燃烧的氧气,同时加速排出废物。

5、少吃快餐,远离毒素长期吃快餐可提高心血管系统疾病和生殖系统肿瘤的发病率。摄取过多的饱和脂肪会刺激雌激素过度分泌,脂肪中的类固醇可以在体内转变成雌激素,促使乳癌细胞形成。摄取人工激素过多,体内毒素过多,也会造成内分泌失调。少用塑料制品(包括保鲜袋)盛装微波食物,因为容易溢出有毒物质。

6、有氧运动

有氧运动提升身体能量至少要达到每周3次、每次30分钟、运动后每分钟心跳达130下的有氧运动才能有助于健康。千万别小看这短短30分钟的运动量,它除了可以帮助消耗热量、减轻体重外,还能将氧气带到全身各部位,提升新陈代谢率、有效燃烧脂肪,效果会持续数个小时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