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风偏瘫患者经过医院救治幸存后,常遗留一些运动、感觉和语言等障碍。医通无忧网为您介绍偏瘫的站立和行走训练。注意,这些训练是有适用对象的。适用对象偏瘫下肢有一定的运动功能,但站起来和行走有困难,或姿势异常者。训练目的1.使患者能从坐位站起来,增加下肢肌力,并能站稳。2.改善平衡能力,纠正异常步态。3.提高步行能力,尽可能达到正常行走。康复训练方法1.站起的训练第一步,患者坐位,双足平放在地上,双手叉握并放在面前的小桌上(双上肢尽量伸直)。第二步,训练者站在患侧,一手扶持换膝,另一手放在患者臀部。第三步,嘱患者上身前屈,抬臂站起。2.患侧下肢负责训练第一步,训练者双手扶住患者髋部,让患者尽量站直,并用患腿负重。第二步,健腿向前跨出半步,或踏在前方的矮凳上。3.训练患腿向前迈步第一步,患者站立,并尽量站直,用健手扶栏杆。第二步,训练者在患侧后方,一手扶患者髋部,另一手帮助患脚先向后退一步,再向前迈一小步。4.在侧方帮助患者行走第一步,训练者站在患侧,一手握住患手使其掌心向前,另一手放在患侧腋下。第二步,帮助患者缓慢行走,并纠正异常姿势。5.在后方帮助患者行走第一步,训练者在患者身后,双手扶住患者髋部,并让其站直。第二步,在抬起健侧下肢时,协助患者用患侧下肢站稳,并将身体重心缓慢前移。第三步,在抬起患侧下肢时,协助患者将患侧髋部向前、向下转动。
老人康复运动疗法大全
⑴散步。十分适合体质较弱或身患慢性老年病的老年人。在空气新鲜、鸟语花香的安静环境中散步,对恢复体力和调节情绪有很大好处。散步时间根据体力情况而定,一般以20-30分钟为宜,时间过短则运动量不足。
⑵医疗步行。是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定距离的步行。可以在平地或有坡度的地段进行,主要锻炼心血管系统。通过对增加步行距离和登高坡度的适应,能有效地提高心肌的储备力,保护并加强心脏的功能。医疗步行不仅能提高代谢率,而且对控制体重也有帮助。可以治疗老年人的冠心病、慢性心功能不全、慢性支气管炎、早期肺气肿、肥胖症和糖尿病等疾病。
医疗步行可以在医院或疗养院的花园中进行,因地制宜地实施。刚开始医疗步行的时间和距离宜短,以后逐步增加,例如:最初可以用十分钟走完800米,休息3分钟后,用同样速度返回。经过一段时间练习,在完全适应后再增加距离,达到十分钟走完1000米,休息3-5分钟后,用同样速度返回。锻炼中不要拘泥于规定的距离和速度,必须因人而异,量力而行。步行中,特别在爬坡时引起轻微呼吸急促感、适当的心律增快是正常的,但若出现明显心悸、胸闷、气促、出汗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步行,就地休息或到就近医院检查,以免发生意外。如果长距离步行后自我感觉依然轻松自如,则可以过渡到慢跑。
⑶慢跑。适用于经常参加运动,仍有一定体力的老年人。老年患者在训练前,应先做心肺功能测定,经医生同意后方可开始。由于老年人常患冠心病、高血压病、肺气肿等疾病,因此参加本项运动必须十分谨慎。刚开始练习长跑的患者可进行间歇跑或短程健身跑。间歇跑是慢跑和行走交替的一种过渡性练习,一般从跑30秒、行走30-60秒开始,逐渐增加跑步时间,以提高心脏负荷。这样反复进行10-30次,总时间在10-30分钟,以后根据体力改善情况再增加运动量。短距离跑步可以从50米开始,逐渐增加到100米、150米、200米、400米。速度一般为30-40秒跑100米,每3-7天增量一次。当距离达到1000米左右时不再随便增加,而以加快速度来增加运动量。
老人康复运动疗法有哪些
1、太极拳对身体却又很多种好处。长期锻炼可以改善身体的血液循环,减轻一些慢性病症,还有助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提高肺部的呼吸功能,每天锻炼一个小时左右最佳。
2、骑自行车不仅特别方便,还可以对腿部肌肉和关节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进而预防出现关节炎,四肢僵硬等情况。建议各位老人平时可坚持骑行,注意速度不要过快,以免因为来不及刹车而突发意外。
3、俗话说:要想寿命长,饭后百步走。可见慢走对身体有些较为重要的作用,一来可以帮助促进食物的消化,预防便秘,二来有助于锻炼机体的耐力和缓解压力,三来可以呼吸一下外面的新鲜空气,改善心态。4、游泳是较为典型的有氧运动之一,特别适合中老年朋友来进行。可以使肌肉变得发达,帮助减少腹部脂肪,塑造美好匀称的身材曲线,另外对心肺功能有一定的帮助。
5、近些年来,广场舞受到了许多老人的欢迎,跟着欢快的音乐节奏,跳着驾轻就熟的舞蹈,既可以充分和同龄人进行接触,有利于心理的健康,还可以起到增强记忆力和身体协调性的作用。
6、转头此方法操作起来特别简单,首先将身体保持站立的姿势,之后将头部先由一侧向另一侧转动,然后再按照同样的方法反方向进行转动,如此循环大约三十次,不仅可以有效的锻炼颈部肌肉,还可以缓解背部的僵硬感与不适感,但要注意转动速度不要过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