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二》常用单味中药——祛风湿药、利水渗湿药、理气药 三、祛风湿药 67.威灵仙:祛风湿,通经络,消痰水,治骨鲠。 68.防己:祛风湿,止痛,利水。主治热痹。 69.秦艽:祛风湿,舒筋络,清虚热,利湿退黄。主治热痹。 70.徐长卿:祛风止痛,活血通络,止痒,解蛇毒。 71.木瓜:舒筋活络,化湿和中,生津开胃。主治吐泻转筋;消化不良症。 72.桑寄生: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安胎。 73.五加皮:祛风湿,补肝肾,强筋骨,利水。 74.千年健:祛风湿,强筋骨。 75.络石藤:祛风通络,凉血消肿。 76.豨莶草:祛风湿,通经络,清热解毒,降血压。主治痈肿疮毒,湿疹瘙痒;高血压。 77.雷公藤:祛风除湿,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杀虫解毒。主治顽痹、腰带疮。 78.青风藤:祛风湿,通经络,利小便。 79.桑枝:祛风通络,利水。 80.穿山龙:祛风除湿,活血通络,化痰止咳。 四、利水渗湿药 81.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82.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 83.车前子: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明目,清肺化痰。利小便实大便。 84.滑石:利水通淋,清解暑热;外用清热收湿敛疮。 85.木通:利水通淋,泄热(清心火),通经下乳。 86.金钱草:利水通淋,除湿退黄,解毒消肿。治石淋、胆结石。 87.茵陈:清热利湿,退黄。为治湿热黄疸之要药。 88.萆薢:利湿浊,祛风湿。主治膏淋、白浊。 89.石韦:利尿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90.海金沙:利尿通淋,止痛。 91.瞿麦:利尿通淋,破血通经。 92.地肤子:利尿通淋,祛风止痒。 93.冬葵子:利水通淋,下乳,润肠通便。 五、理气药 94.化橘红:理气宽中,燥湿化痰,消食。主治食积伤酒。 95.陈皮:理气调中,燥湿化痰。 96.橘红:行气宽中,燥湿化痰,发表散寒。 97.枳实:破气消积,化痰除痞。主治脏器脱垂。 98.青皮:疏肝破气,消积化滞。 99.木香:行气止痛,健脾消食。 100.青木香:行气止痛,解毒消肿。 101.香附:疏肝理气,调经止痛。调经止痛之要药。香附配伍高良姜,主治寒凝气滞。 102.沉香:行气止痛,温中止呕,温肾纳气。理气、降逆、纳气于一身。 103.佛手/香橼:疏肝理气,和中,化痰。 104.梅花:疏肝解郁,和中,化痰。 105.川楝子:行气止痛,杀虫,疗癣。肝郁气滞兼热者(疏肝泄热)。 106.柿蒂:降气止呃。配伍丁香,降逆。 107.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

利水渗湿和消肿止痛

利水渗湿方剂有哪些

淡渗利湿其实就是我们一般所说的利水渗湿,是帮助我们人体去除湿气的一种中医治疗方法。服用这类药物可以将体内多余的湿邪之气通过小便排出体外,从而达到祛湿的效果。那么具体淡渗利湿的中药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下。 淡渗利湿是什么意思 淡渗利湿,即利水渗湿,祛湿治法之一,适用于水湿内盛所致的水肿、癃闭、泄泻等病症。指通过用甘淡渗湿药物使湿邪从小便排出的方法。临床用于泄泻清稀、小便不利、舌苔白、脉濡等偏湿证候,常用茯苓、猪苓、泽泻、薏苡仁等。 淡渗利湿的食物有哪些 常见的淡渗利湿的食物主要有鲫鱼、鲍鱼、马齿苋、蜂蜜、扁豆、水芹、冬瓜等。这些食物可以适当的添加到每天的膳食中去。 淡渗利湿吃什么水果蔬菜 淡渗利湿大家可以吃多一些温热性的水果蔬菜,以为身体补充充足的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元素。 淡渗利湿的中药推荐 淡渗利湿的中药主要有苡仁、扁蓄、冬瓜皮、香加皮、滑石、车前子、瞿麦、地肤子、金钱草、猪苓、海金沙、石韦、冬葵子、灯心草等等。 淡渗利湿的药用方剂 1、生薏苡仁15克,杏仁10克,白蔻仁6克,芦根20克,淡竹叶10克,茵陈10克,猪苓10克,块滑石20克,甘草5克,连翘10克,知母6克,藿香10克。水煎、温服。 2、猪苓10克(去皮)、泽泻15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桂枝7克(去皮)。上五味,捣为散。 3、苓(去皮)、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10g。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两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淡渗利湿的药物分类 根据药物作用特点不同,分为三类: 1.利水消肿药:性味甘淡平或微寒。用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泻泄、痰饮等证。 2.利尿通淋药:性味多苦寒。主入膀胱、肾经。用于小便短赤,热淋、血淋、石淋及膏淋等证。 3.利湿退黄药:性味多苦寒。入脾胃肝胆经。用于湿热黄疸证。 通过上面为大家介绍的几种,大家应该知道了如何淡渗利湿了。淡渗利湿主要针对的是小便不利等症状。大家不妨可以试一试上面介绍的这些中药,坚持服用一段时间,可以起到很好的淡渗利湿的作用,大家千万不要错过了,对身体是很有帮助的。

利水渗湿的动作

能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一类药物

凡能渗利水湿、通利小便的药物叫利水渗湿药。是中药中的利尿药,但也不完全等于利尿药。

湿有两种含意,一是有形的水分在体内潴留,形成水肿,尤以下肢水肿明显者,宜用利水渗湿药消除水肿。二是痰饮,粘绸的液体为痰,如慢性支气管炎就有大量痰液积留,胃炎等会引起水分或分泌物在胃内积留,以及体腔内的异常液体(胸水、腹水等)都属于痰饮,可适当配合利水渗湿药治疗。

湿与热所致的各种湿热证如淋浊(泌尿系感染或结石)、湿热发黄、疮疡等也可用利水渗湿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