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根据你的描述,应该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由鼻咽部、喉部急性病症的总称 ,它是最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本病属中医“感冒”范畴 ,多为肺卫亏虚 ,外邪侵袭所致 ,当以疏散外邪 ,补益肺卫为治 ,可选用下列药膳食疗方。 :老生姜 60克 ,蜂蜜 30克。将老姜洗净、切碎 ,加入清水 500毫升 ,水煎 30分钟 ,去渣取汁 ,浓缩至 250~ 500毫升 ,加入蜂蜜 ,煮沸即成 ,早晚分服 ,每日 1剂 ,连续 3~ 5天。可疏散风寒 ,适用于风寒感冒 ,咳嗽流清涕 ,鼻塞声重者。 :泽泻 20克 ,焦白术 15克 ,牛膝 10克。将上药加入 1500毫升沸水置保温瓶中 ,浸泡 30分钟后代茶频频饮服 ,每日 1剂 ,10天为 1疗程 ,连续 1~ 2个疗程 ,若感冒症状明显者 ,加生姜 3片 ,冰糖 15克同饮 ,感冒症状消失后即不用。可补虚理肺 ,适用于体虚易感冒者。 :雄蚕蛾 9 0克 ,菟丝子 2克 ,补固脂 5克 , 50度高梁酒或米酒 500毫升。将蚕蛾炒至淡黄色 ,去鳞毛、翅、脚置酒中密封浸泡 30天 ,去除未溶物 ,再加 5%肥猪肉进行陈酿 ,醇化一个月 ,待变为琥珀色即成 ,每次 20~3 0毫升 ,每日 2~ 3次饮服。可补益肺肾 ,适用于体虚易感冒者。此酒尚有补肾生津 ,补肺养血 ,降压降脂 ,防老抗衰之功 ,可增强精力 ,体力及性功能 ,老人常服 ,能益寿延年。 :葱白连根 15克 ,生姜、甘草各 1 0克 ,淡豆豉 15克 ,萝卜 100克 ,调料适量。将葱、姜、草洗净 ,切碎 ,萝卜去皮 ,切片 ,放锅中加食油 ,食盐、豆豉煸炒后 ,加入适量水煮汤 ,至熟后调味 ,食萝卜饮汤。可辛温解表 ,发散风寒 ,适用于风寒感冒 ,恶寒重 ,发热轻 ,无汗、头痛等。 :金银花、山楂、菊花各 10克 ,蜂蜜 50克 ,食用香精适量。将上药水煎煮沸 30分钟后 ,起锅滤汁 ;另将蜂蜜文火煮沸 ,烧至微黄时 ,缓缓倒入熬成的银菊饮汁内 ,纳入香精 ,拌匀 ,用纱布过滤去渣冷却后即成 ,每次一汤匙 ,每日 3次 ,温开水冲饮。可辛凉解表 ,清热解毒 ,适用于风热感冒 ,头痛 ,汗出不畅 ,鼻塞 ,流浊涕等。 :扁豆 12克 ,香薷、荷叶各10克 ,陈皮 6克 ,白糖适量。将白扁豆炒黄捣碎 ,与香薷、陈皮、荷叶一同水煎 ,煮沸 10分钟后 ,去渣取汁 ,白糖调味 ,代茶频频饮服。可清暑益气 ,祛湿解表 ,适用于暑湿感冒 ,肢体重困 ,头昏脑胀 ,口中粘腻等。 :白扁豆花 15克 ,茅根 12克 ,大米 100克 ,白糖适量。将扁豆花、茅根水煎取汁备用 ;另将大米煮粥 ,待熟时 ,调入药汁、白糖 ,再煮一、二沸即成 ,每日 1次 ,连续 2~ 3。可清热化湿、解暑生津 ,适用于暑月感冒 ,咳嗽痰粘 ,鼻流浊涕 ,心烦口渴等。 :藿香 6克 ,苡仁 30克 ,绿豆50克 ,大米 100克。将藿香水煎取汁 ,绿豆水泡半日 ,同大米、苡仁煮粥 ,待熟时调入药汁 ,再煮一、二沸即成 ,每日 1剂 ,连续 2~ 3天。可解表化湿 ,清暑益气 ,适用于暑湿感冒 ,渴不多饮 ,胸闷、泛恶 ,小便短赤等。
喉咙痛流清鼻涕小妙招
1 刮痧疗法 取穴部位:大椎(背部后正中线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合谷(第一、二掌骨间);曲池(在肘横纹外侧端)、尺泽(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缘)、外关(在前臂背侧,在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风池(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 做法: 1、涂抹刮痧油于刮痧部位;从风池穴往下直刮3寸,不要停顿,力度适中为宜。 2、颈后大椎穴,用力要轻柔,以刮板棱角边缘刮拭,出痧即可。 3、再刮拭上肢内侧2穴,由上向下刮,尺泽穴可重刮。 4、刮拭上肢外侧部2穴,顺序为从上至下。 刮拭顺序:先风池,再大椎,顺曲池、临尺泽,最后刮外关、合谷两穴。 功效:刮痧能疏通人体经脉,除体表内外之邪,以上方法可适用于有咽喉痛、鼻塞、流涕、发热等症状的风热感冒。 2 按摩疗法 取穴部位:风池与大椎穴(两穴位同刮痧疗法一致)。 做法:将拇指(或食指、中指)的指腹按在穴位上,用手指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揉动按压。每个穴位按揉100—200下,按揉时手指要有一定力度。 功效:按摩两穴位,可解表散寒止头项疼痛,适用于风寒感冒引发的诸多之症,如流鼻涕、咽喉肿痛、鼻塞、头痛等。 3 紫苏生姜橘皮饮 材料:苏叶6克、橘皮6克、生姜6克。 做法:将三味药放入砂锅中,加水煎汁,以红糖调试均匀即可服用。 功效:紫苏发汗解表,生姜温中散寒,橘皮可止咳开胃,本方适用与风寒感冒喉咙痛流鼻涕之症。 4 葱白生姜大枣汤 材料:葱白2根、大枣5枚、生姜6克。 做法:将生姜、葱白、大枣三者加水以大火煮沸计时5分钟,趁热的时候喝下,发汗即可。 功效:生姜能散风寒,葱白发汗解表,大枣补中益气,所以该食疗方可适用于风寒感冒初期流鼻涕喉咙痛症状。
喉咙痛流清鼻涕吃什么药好
感冒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用于治疗感冒的药物有许多种。由于中成药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的特点,故很受人们青睐。但临床实践证明,如果中成药选用不当,也可延误病情。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暑湿型感冒和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四种类型。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不同类型的感冒应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 一、风寒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肌肉疼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咽喉红肿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等特点,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药物治疗。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风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药物。 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 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二、风热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便秘等特点。治疗应以辛凉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药物治疗。风热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药物。 三、暑湿型感冒:病人表现为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治疗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病人可选用藿香正气水、银翘解毒丸等药物治疗。如果病人胃肠道症状较重,不宜选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 四、时行感冒:病人的症状与风热感冒的症状相似。但时行感冒病人较风热感冒病人的症状重。病人可表现为突然畏寒、高热、头痛、怕冷、寒战、头痛剧烈、全身酸痛、疲乏无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疏风透表为主。病人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防风通圣丸、重感灵片、重感片等药物治疗。如果时行感冒的病人单用银翘解毒片、强力银翘片、夏桑菊感冒片或牛黄解毒片等药物治疗,则疗效较差。 中毒型流感病人则表现为:高热、说胡话、昏迷、抽搐,有时能致人死命。因此病极易传播,故应及早隔离和治疗。 感冒病人应根据自身的病情特点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否则会影响疗效,延误病情。
请采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