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疱疮是皮肤科比较常见的疾病,当患者抵抗力降低时,钙黏蛋白有明显的同源性,表皮细胞间粘连功能丧失就容易诱发天疱疮,若不及时治疗,很容易会给患者的身心造成严重影响。在进行临床治疗时,需要针对天疱疮的不同类型进行不同的治疗,接下来就有请阳江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王卫亮详细介绍一下天疱疮的临床分型。临床上可以将天疱疮分为哪几种类型?临床上可以将天疱疮分为寻常型天疱疮、红斑型天疱疮、增殖型天疱疮、落叶型天疱疮四种类型,寻常型天疱疮最为常见,其他三种类型在临床上比较少见。临床上得了天疱疮的患者是可以完全治愈的,前提是需要坚持规范治疗。如何预防天疱疮?预防天疱疮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免疫力,天疱疮是自身免疫性疾病,只要是可能引起免疫紊乱的生活习惯,都有可能导致天疱疮,想预防天疱疮,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加强运动,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避免过度熬夜、作息不规律、不良饮食习惯等损害免疫功能的行为。天疱疮和类天疱疮有哪些区别?天疱疮和类天疱疮都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两者在高发人群、表现症状、皮肤病理和免疫病理典型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天疱疮高发于中年人,类天疱疮好发于老年人;天疱疮的症状表现为口腔糜烂,而类天疱疮则为红斑、水疱和瘙痒。天疱疮和类天疱疮都属于常见皮肤疾病,但是治疗方法并不相同,在治疗天疱疮时可以选择一般支持治疗,全身治疗和局部治疗。一般治疗主要是给患者进行高蛋白的饮食补充维生素,加强皮肤的护理,防止压疮形成,全身治疗可以给患者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严重时还可以使用血浆交换疗法,局部治疗就是针对患者局部的症状进行药物治疗。
天疱疮和类天疱疮的区别表格
(1)寻常型天疱疮(pemphigusvulgaris)初发损害可能只
限于粘膜、皮肤的少数水疱,经数周、数月后再泛发至全身。水
疱大小不等,疱壁薄而易破,形成糜烂与结痂,本型很少有自愈
倾向,一般不断发展、融合,并可继发感染。
(2)增殖型天疱疮(pemphigusvegetans)
初起为松弛水
疱,破后的糜烂面上有海绵状或乳头瘤样增殖,在受摩擦的部位
尤为明显,上覆厚痂。(3)落叶型天疱疮(pemphigusfoliaceus)
水疱极易破溃,
形成红色、湿润微肿的糜烂面,渗出后形成黄色或油腻状叶状结
痂,对称分布。红斑型天疱疮(pemphiguserytematosus)
皮损类似盘
状或系统性红斑狼疮、脂溢性皮炎或脓疱病;红斑上有脂性鳞
屑、黄痂,持续数月或多年,然后可泛发全身。(4)皮损常结成污秽、褐黑色的脂性厚痂,不易脱落,愈后遗留棕褐色的色素沉
着。本型无明显全身症状,预后较好。
天疱疮和类天疱疮的区别是什么
天疱疮是一种比较严重的、难以治愈的、多发生于中老年人的自身免疫性皮肤病。天疱疮可分为四型:
(1)寻常型天疱疮 初起时仅为少数水疱,逐渐遍及全身。疱壁松弛,用手轻轻推移水疱可使之扩大,稍用力推擦正常皮肤,也可以使表皮脱落,这在医学上叫尼氏征阳性。水疱周围无红晕,内容物清澈,久之可混 浊或呈血疱。疱壁破后露出糜烂面,有少量液体渗出。口腔粘膜常常受累,出现水疱、糜烂,患者常会由于疼痛进食困难而营养不良。
(2)增殖型天疱疮 常由寻常型天疱疮转化而来。损害多发生于皮肤皱褶处,如腹股沟、外阴部、腋窝、乳房下、颈部及口腔粘膜等地方。最初为水疱或大疱,疱破后,基底部逐渐增殖,表面有脓性分泌物,恶臭,疼痛。
(3)落叶型天疱疮 水疱较浅,疱壁薄而易破,表面常常不显水疱而出现大片鳞屑及痂皮,痂下常有糜烂及渗出,恶臭。皮损广泛,遍及全身,常呈大片状鳞屑及痂皮,状如叶片脱落,因而得名。
(4)红斑型天疱疮 全身症状较轻,一般状况好。初发酷似脂溢性皮炎,后渐遍及全身。在红斑的基础上出现水疱,疱壁薄、易破、易结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