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得了腮腺炎,开始家长没当回事,后来孩子嚷头痛,才上医院,由于病种不是综合性医院的医治范围,又送传染病医院,诊为腮腺炎合并脑炎,经抢救才脱离危险。

腮腺炎全名为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多在冬春季发病。它是通过病人和带病毒的隐性感染者通过空气、飞沫、唾液及污染衣物而传播的。潜伏期约为2~3周。发病初期可有发热、怕冷、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1~2天后颧骨弓后酸痛,单侧或双侧的腮腺肿大,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缘不清,疼痛明显,特别是进食酸味食品,疼痛加剧。
腮腺炎不但是一种传染病,它还可合并其他疾病,如脑膜炎、脑炎,病人多见于儿童。在腮腺肿大1周后现出头痛,合并睾丸炎,腮腺肿大1周左右开始消退时,突然出现高热、寒战、睾丸胀痛,剧烈触痛,阴囊皮肤水肿显著,合并卵巢炎。患者感下腰部酸痛、下腹部轻按痛、月经失调等。此外腮腺炎还可并发肾炎、心肌炎等疾病。因此得了腮腺炎要引起注意,一旦有合并症出现要及时到传染病医院治疗,以免延误时机。
慢性腮腺炎症状
腮腺炎分几种类型:

1、急性化脓性腮腺炎:单侧腮腺受累,腮腺区轻微疼痛,肿大,压痛,腮腺导管口轻度红肿疼痛,有脓液流出。严重者疼痛加剧,出现持续性疼痛或跳痛,腮腺区以耳垂为中心肿胀更明显,耳垂被上抬,触痛明显,全身症状明显,体温可高达40度以上
2、流行性腮腺炎:大多发生于5~15岁儿童常双侧腮腺同时或先后发生,腮腺肿大,充血,疼痛,但导管口无红肿,唾液清亮无脓液
3、慢性复发性腮腺炎:腮腺反复肿胀,轻度水肿,皮肤潮红,挤压腺体可见导管口有脓液或胶冻状液体
4、慢性阻塞性腮腺炎:由于腮腺导管口黏膜被咬伤,瘢痕愈合后引起导管口狭窄,或由于导管结石引起。每次进食都肿胀,有时早晨起来腮腺区发胀,自己稍加按摩后有咸味液体流出。
你的症状描述过于简单,不能下需要去医院进行检查,必要时需要做B超,腮腺造影等来诊断。还有肿了有很多因素,可能由于牙齿引起,可能由于皮肤黏膜引起,也可能由于颌骨引起,还有就是腺体引起。因此建议你去医院检查。
儿童腮腺炎症状
小儿腮腺炎是小儿常见病症,民间俗称“猪头风”、“大头瘟”等,近代医学称之为流行性腮腺炎。中医称为“痄腮”,俗称“虾瘼瘟”,认为系由于风瘟疫毒,内袭于少阳,循胆腑经络而发病,若由胆及肝则可引起睾丸肿痛,甚至惊厥、昏迷等肝经症状。腮腺炎是因感染上腮腺炎病毒,引起唾液腺非化脓性肿胀为特征的。腮腺炎由一种黏液病毒引起,由口鼻而入,四季均可发生,多发于春冬二季,以5~9岁儿童为常见。如果小儿患了腮腺炎,体内产生了抗体,可获得终生免疫。患腮腺炎的人和带病毒者是这个病的主要传染源。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可把病毒传给健康人。腮腺炎的潜伏期一般为14~25天。初染病时病儿感觉周身没劲、嘴干、口渴,病儿可表现为哭闹不安、高热,体温可高达40℃左右。l~2天后,病儿耳垂周围腮腺部出现红肿、疼痛;开始只有一边腮腺肿痛,然后另一侧也有。张嘴或吃酸性食物时,由于唾液分泌增多,可使疼痛加剧。在上颌第二臼齿旁的颊黏膜上,可看到红肿的腮腺管口。整个病程需 1~2个星期。其主要表现为腮单侧或双侧,以耳垂为中心肿胀,边缘不清楚,胀痛或压痛。可伴有恶寒发热,咽部红肿,头痛或呕吐。发炎的腮腺,消肿后可不留痕迹,但并发症较多,常易并发脑炎、前列腺炎、睾丸炎等。脑膜炎多见于儿童。症状是突然高热、剧烈头痛、恶心、呕吐、嗜睡、颈项强直等。持续2~3日,预后好;睾丸炎见青春期以后的患者,在腮肿消退后,高热、睾丸肿痛和触痛等,很少引起不育;胰腺炎发生腮肿后,中上腹部剧痛和压痛,体温高,伴恶心、呕吐、腹泻等,病程约数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