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引起皮肤发痒的疾病有很多种,但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许多痒性皮肤病与季节有着明显的关系,尤其是春天、夏天、冬天有着比较明显的差别。有些皮肤病到了冬天才会痒,而也有些皮肤病是要等到夏天才会痒,了解发痒的季节规律可以帮你更好的判断问题出在哪里。 春季皮肤痒症与花粉过敏 春天一到,很多人的脸部、手部等露在外面的皮肤就会发痒,尤其是脸部更常见一些,不但会痒,而且看上去红红的,好像是刚运动完一样。这个季节的发痒大多数花粉过敏有关,尤其是在春游、踏青以后出现的发痒大多都是此类。虽然其他季节也都有开花,但春天不但开花多,而且这时候的花粉也比较多,于是过敏体质的人就敏感一些。 这几年,北方的沙尘暴比较严重,也出现了很多对风沙过敏的人。在有沙尘暴的天气出去后,手部、脸部、脖子处的皮肤发痒,仔细观察会有针尖大小的小水泡,很痒,但没有明显的发红。如果是经常发生,又总是用手去抓,时间一久,皮肤就会发生改变,医生称其是“苔藓样变”。 预防及治疗 能避开过敏的东西是最好的预防办法,如果实在是没有办法,就想一些减轻的办法,如在有风沙的天气出去时,戴上手套、纱巾;春天的时候少到鲜花盛开的地方。 过敏很轻的时候,只要不再接触过敏物就会好转。情况比较严重时,可以服用一些抗过敏的药物,如扑尔敏、息斯敏等。 夏季皮肤痒症与夏季湿疹 一到夏天皮肤就会发痒,发痒部位因人而异,小腿、大腿、躯干尤其是腰部,这些都是比较常见的部位。夏天经常穿长裤的男士,大腿、小腿、腹股沟是夏季皮痒症的好发地,气温较高,再加上裤料通风不良,又不吸汗,尤其是牛仔裤比较厚,所以裤管内的温度要高一些,出汗以后就更加湿热,皮肤无法驱汗散热,温度必定升高。 治疗与预防 注意衣着的质料,最好是选择纯棉的衣料,热天不要穿牛仔裤,除非是经常在有冷气的办公室上班。有条件的时候可用湿毛巾轻擦出汗的皮肤,并扇点风使水分蒸发,立即会感到舒适清凉。 真菌感染 又湿又热的夏天最适合真菌生长繁殖,尤其大部分的衣料通气性很差,又不易吸汗,结果爱出汗的地方如躯干、腋下、腹股沟及臀部就回生出癣来。所以真菌感染引起的汗斑、股癣及足癣是夏天里皮肤发痒的主要原因。 汗斑 大多数长在躯干,也就是背部、肩部、腰部等,分布非常广泛。汗斑是许多以毛孔为中心的小圆斑点,颜色发白,相近的斑块会融合成一些大斑块。刚开始出现时,它们是浅粉红色,时间久了变成褐色,最后变成白色,有轻微的发痒,但不痛。 股癣、足癣 有些人到了夏天觉得腹股沟、臀部及双足,尤其是脚趾间及脚掌湿乎乎的,非常痒。腹股沟、臀部会出现褐色的斑块,时间久了颜色变得更深。脚趾、脚掌会起水泡、脱皮。 同样,保持衣料质地通风、透气,及保持皮肤凉爽、干燥也是很重要的。此外还可以外敷治疗真菌的药物,液体类的主要成分是抑制真菌的酒精溶液,前者多用于汗斑,每天洗澡后涂一次,大约一、两个星期即可。股癣、脚癣多时用一些抑制真菌的膏剂、霜剂,每天早晚各一次,直到皮肤恢复正常还要再用一、两周。 接触性皮炎 到了夏天,过敏也还是很常见的。有些接触性皮肤炎在夏天会恶化,或者复发,可能是汗水容易把过敏原从接触物上溶解下来,并紧紧地粘在湿润的皮肤上,于是出现过敏性炎症反应,而发痒是第一个出现的症状。 了解痒性皮肤病的季节性,对其发病的因素必有所掌握,故而治疗及处理方法也比较准确。 冬季皮痒症与冬季湿疹 许多人每年秋风一凉,皮肤就会痒起来,发痒的部位不一定,小腿、臀部接近腰部的地方,肩部、脸部及手背等。刚开始,皮肤只是微微发痒,不红不肿、不痛,患者往往会用手抓,越是痒就越抓,或者是一痒就去洗澡,越痒越洗。大多数患者会发现皮肤痒的地方用热水烫烫,感觉非常痛快,痒感立即消除,于是一痒就去找热水,越痒就用越热的水,灼痛使皮肤暂时昏迷不痒。如果将这些方法综合使用,皮肤就会脱屑、色素沉着,时间久了,皮肤变厚。 治疗与预防 避免多洗,避免使用过热的水,频洗使皮肤更干燥,如果缺乏浴后处理,过热的水对皮肤不但是一种强烈的刺激,同时也有脱脂性,3、绝对不可以用手抓。 颜面皮肤炎 许多人,尤其是女士们,到了冬天感到颜面发痒,如果她是一直在使用同样的化妆品,她不会认为化妆品是祸首,有些人的皮肤随着季节发生很大变化,如果化妆品是水性,如乳液、霜性面霜等敷在皮肤上,加速表皮水分的蒸发,使得原来到了冬天变的较干燥的皮肤更加恶化,而干性皮肤对许多化妆品尤其是水性的无法适应,其首先出现的临床症状使皮肤感到刺痒。 预防及治疗 到了冬天要改用脂性护肤品,而不用水性的护肤剂,尤其是皮肤为干性的人。
参考资料:http://www.jkzw.com.cn/scripts/news/gb/news.asp?NewsID=4227&MenuNum=4&ForAll=All&sortid=8&subsortid=814
冬天一热身上就刺痒身上无症状怎么办
如果患者全身发热起红疹的情况是在短时间内突然出现的,伴随有明显的瘙痒症状,而体温正常,可以考虑属于过敏性荨麻疹一类的表现。建议患者可以先口服抗过敏药物或者使用激素类药物进行治疗,同时远离可疑的过敏原。如果患者伴随有反复发烧症状,皮疹会逐渐演变成疱疹,首先考虑病毒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较大。常见的比如水痘、手足口病、婴幼儿急疹等疾病。一般需要使用清热解毒的中成药配合抗病毒药物以及对症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需要去正规医院皮肤科或儿科检查确诊。
过敏荨麻疹多数是由于过敏性机理引起的。食物中的过敏原(多属于异种蛋白质)刺激人体,使人体产生特异抗体 IgE(免疫球蛋白 E),这种IgE抗体附着在体内的肥大细胞上或嗜碱性白细胞上,当再吃这种食物时,IgE抗体就和食物中的过敏原相结合,从而使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白细胞释放组织胺。组织胺又作用于血管,使之扩张和通透性增加,因而大量蛋白质和液体外渗到皮肤组织中,于是产生荨麻疹。这属于i型过敏性反应。
过敏荨麻疹发病十分突然,可在一瞬间内皮肤异常刺痒,随着痒感和搔抓迅速出现大小不等,形状不一红色、苍白色的风疹块;有的为环状,也可互相融合成大片,约10分钟到几小时内很快消退,不留任何痕迹。皮疹发生部位不定,如用针头在患儿正常皮肤上划痕可出现与划痕一致的红色疙瘩。
多数患儿除皮肤奇痒外,没其它不适感;少数患儿内脏受累出现发烧、头疼、憋气、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等不适;重时有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休克表现
冬天一热身上就刺痒身上无症状是什么病
一到冬天,被皮肤瘙痒症状困扰的人数就会直线上升。
在一个舒爽的热水澡后,突然感觉身上越来越痒;刚刚暖和起来的被窝里,腿脚却痒到难以入眠;或是换上新买的黑色毛衣去赴约,手臂却突然痒到难以自持……
这些很多人都有过的经历,不禁让我们推测:冬天我们的皮肤是不是被捂“热”痒的呢?要这么说的话,曾在冬天里患过冻疮的小伙伴们可就要第一时间跳出来反驳了。
冻疮这种因为暴露在寒冷及潮湿环境中导致的炎症,通常会使得患者的手指或脚趾发红、发痒,甚至起泡溃烂。
冻疮初期,皮肤似乎变厚变硬失去知觉,但里面传来的隐隐瘙痒又十分挠人。挠又挠不到,甚至还可能引起病情进一步恶化,可以说跟常见的“冬痒”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冻疮(Chilblains)
冷也会痒,热也会痒。这样看起来似乎在冬天里不定时袭击我们的瘙痒,并没有一个行之有效的通用处理方法?
那倒也未必。
我们常遇到的皮肤“冬痒”和冻疮引起的痛痒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作用机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总能找到对症下药的最佳处理与预防方法。冬天与其他季节最大的环境差异在哪呢?很多人会说是温度,但对于敏感的人体皮肤来说,还有影响更大的一点,就是空气湿度。
长时间处于干燥环境的话,人体皮肤上层水分会持续流失。由此导致的皮肤干燥症是很多人在冬天里皮肤瘙痒的最主要原因。干燥的皮肤在低温环境下更容易进一步开裂,由此加速水分流失造成恶性循环。冬天里不仅室外天气寒冷干燥,室内暖气的使用也会让大量的水分蒸发,有些时候室内的空气湿度甚至还要低于室外。所以在室外使用护手霜保护皮肤的也要注意在开了暖气的室内使用加湿器或保湿霜来维持皮肤湿度。
另外需要特别注意的一点是,在冬天里用水打湿皮肤的方式来“补水”是得不偿失的。水汽蒸发的同时不仅会带走皮肤本身的水分,这个过程中散失的热量还可能导致皮肤冻伤开裂。
所以频繁地洗手洗脸并不能让人变得滋润水灵,只会让人慢慢地裂开……皮肤干燥除了环境外因,还有我们自身的内部因素。
哺乳动物的表皮是十分重要的一层保护屏障,既能防水又能锁水,还可以抵御大部分的细菌入侵。这也是人体维持内部水分平衡,还有皮肤生态健康的重要关卡。如上图所示,人体表皮角质层中的水分保护了我们的皮肤。角质层的含水量一旦低于10%,就会出现干燥、瘙痒、开裂等皮肤问题。
而在正常情况下,表皮下面的皮脂腺会源源不断地分泌出油脂。不易挥发的油脂既能协助锁定水分,还可以帮助抵御大部分细菌的入侵。在温度较高的夏天,皮肤出汗出油很多,汗味和油脂是我们生活中的一大困扰。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多洗澡、使用碱性肥皂、用热水洗衣服等方法来去除汗渍油污。
但到了温度较低的冬天,皮脂腺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是进入冬眠状态的,分泌量很少的油脂就成了“稀缺资源”。在这种情况下还长时间地用热水洗澡、使用强力去油的碱性肥皂,就反而会破坏皮肤表层的锁水和保护能力。
如果已经出现了较明显的“冬痒”症状,就一定要注意控制洗澡的频率、时长还有水温,并避免使用碱性肥皂或清洁剂。实在不行,只要身体无异味你空几天不洗澡试试?保证“油到病除”。在更为寒冷干燥的北方,冬天隔几天洗一次澡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在相对温暖潮湿的南方,稍微运动一下还是很容易出汗出油的,所以很多南方人就算在冬天也保持着至少每天洗一次澡的习惯。
控制完洗澡的讲究,还需要注意贴身衣物和被褥的问题。说到底,很多皮肤问题是由微生物、细菌引起的。过度清洁油脂、干燥开裂的皮肤相当于给入侵者打开了一个缺口,如果再加上被褥不够干净,那一进被窝里面成千上万小家伙们不就开始侵扰皮肤了嘛。
定时换洗、晒被子,保持室内卫生也可以很有效地避免皮肤瘙痒问题。
羊毛和合成纤维材质的衣服也容易引起皮肤反应导致瘙痒。如果已经有明显冬痒症状的,还是建议换上纯棉或者天然材质的衣物。不然很容易在外出时痒到风度尽失,那就不太好了。导致冬季皮肤轻度瘙痒的因素可能很多,但这种症状本身问题不大——只要你能忍住不挠。
但如果发现皮肤上已经出现了大面积红斑或者其他的异常情况,那多半就是下意识的抓挠或者过度干裂导致了继发性细菌感染之类的问题。
为了避免它进一步发展成难缠的慢性皮肤病,应该及时寻医问药,切不可以为等到冬天过去它自然就会好起来。至于前面提到的冻疮,其病因就简单很多:是身体表面受到低温伤害后,局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而产生的病变。简单来说就是冻坏了,一般需要对患处保温保护持续一两周才能缓慢恢复。
对冻疮同样有一个常见的误区需要注意:患处是毛细血管受损引起血液循环问题,所以需要保温同时避免极端的温度变化。
也就是说,如果将冰冷的患处直接浸入热水中,反而会加剧患处伤情。回到冬痒正题。其实痒跟痛是很相似的两种感觉体验,就像每个人对疼痛的忍受能力差异一样,不同人对“痒”的感受程度也是不一致的。
在知乎上有个老哥分享了他应对冬痒的“独门秘籍”,大意就是说开热水直接从脚下往上冲刷,极致的痒感最后会转化成酥麻的“爽”,冲到大脑空白乐在其中飘飘然也就忘了这本是痛苦的冬痒感受……
这是一个大胆,又危险的阿Q疗痒法。我们完全不提倡正常体质的人长期进行这种操作,相比之下另一个带着凡尔赛气息的答案反而靠谱许多:
“我家里人都很怕痒,所以每年都会一起去新奥尔良,休斯顿,曼谷,香港或马尼拉等超湿环境过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