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活动2018年2月23日根据世卫组织的定义,身体活动系指由骨骼肌肉产生的需要消耗能量的任何身体动作,其中包括工作期间的活动、游戏、家务、出行和休闲娱乐活动。“身体活动”不应与“锻炼”混为一谈。锻炼是身体活动的一部分,涉及有计划、有条理和反复的动作,目的在于增进或维持身体素质的一个或多个方面。除锻炼外,在休闲时间、到某些地方的来往交通或作为人们工作的一部分所做的身体活动具有健康益处。中等强度和高强度的身体活动增进健康。世卫组织建议:不同类型身体活动的强度宜因人而异。为有利于心肺健康,每次应至少持续活动10分钟。散步、骑自行车或体育运动等有规律的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明显有益于健康。在各年龄段,身体活动的益处大于意外事故等可能造成的危害。多少开展一些身体活动总比一点也不做要好。只要全天抽空做一些相对简单的身体活动,就可轻易达到推荐的活动水平。经常和适当的身体活动水平能够:缺乏身体活动是全球十大主要死亡风险因素之一,在许多国家日益严重,增加了非传染性疾病负担并影响全球总体健康。与身体活动充分者相比,身体活动不足者的死亡风险会增加20%至30%。2010年,全球约有23%的18岁以上成人(男性20%,女性27%)身体活动不足。在高收入国家,26%的男性和35%的女性缺乏身体活动;而在低收入国家,12%的男性和24%的女性身体活动不足。国民生产总值较高或上升,身体活动水平往往较低或下降。身体活动下降的部分原因是,空闲时不活动,并在工作场所和家中久坐不动。同样,人们较多使用“被动”交通方式,也导致身体活动不足。2010年,全球有81%的11-17岁青少年缺乏身体活动。少女比少男更缺乏活动,不符合世卫组织建议的少女和少男比率分别为84%和78%。与城市化有关的一些外部因素也会导致人们不愿从事身体活动,例如:各个国家和社区要采取行动,使人们有更多保持活动的机会,以增加身体活动。增加身体活动的政策意在确保:世卫组织约80%的会员国针对身体活动不足问题制定了政策和计划,但仅有56%的国家付诸实施。国家和地方当局也在一系列部门落实有关政策,推动和促进身体活动。世界卫生大会于2004年通过了《饮食、身体活动与健康全球战略》,其中阐述了为在全世界增加身体活动而需采取的行动。该战略敦促各利益攸关方在全球、区域和地方各级采取行动增加身体活动。世卫组织在2010年发表的“关于身体活动有益健康的全球建议”中,集中论述了通过身体活动大力预防非传染性疾病问题。它提出了为在全球各地达到所推荐的身体活动水平而可选用的政策方案,例如:为衡量成人的身体活动,世卫组织编制了全球身体活动调查问卷(GPAQ)。这一调查问卷有助于各国监测作为非传染性疾病的一项主要风险因素的缺乏身体活动问题。该问卷已被纳入作为非传染性疾病主要风险因素监测系统的世卫组织阶梯式方法。一个用以评估学童身体活动不足情况的模块已被纳入全球以学校为基础的学生健康调查。这项健康调查是世卫组织/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一个监测项目,旨在帮助各国衡量和评估13-17岁青少年在10个关键领域中的行为风险因素和保护性因素。2013年世界卫生大会商定了一套全球自愿目标,其中包括到2025年将非传染性疾病导致的过早死亡率减少25%,将身体活动不足流行率减少10%。《2013-2020年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全球行动计划》指导各会员国、世卫组织以及联合国其它机构如何切实达到这些目标。世卫组织正在开发一个针对具体部门的工具包,目的是协助会员国采取行动并实现各项目标。世卫组织为帮助支持会员国努力促进身体活动建立了若干伙伴关系,包括与联合国教育、科学及文化组织(教科文组织)和联合国体育促进发展与和平办公室建立了伙伴关系。

健康运动指南内容
《指南》健康领域的内容包括幼儿体态健康,幼儿情绪健康,幼儿适应能力,幼儿身体素质,幼儿手的动作等方面。

1、幼儿体态健康
《指南》在健康领域的“身心状况”中提出了幼儿“具有健康的体态”的发展目标,并进一步提出“身高和体重要适宜”以及要逐渐形成正确的坐姿、站姿和行走姿势等具体要求。这一目标对促进幼儿正常的生长发育与健康发展十分重要。2、幼儿情绪健康良好的情绪表现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对于幼儿来说,情绪的安定与愉快是维护身心健康、促使其产生社会适应行为并逐渐形成良好个性的重要条件。
《指南》依据幼儿的情绪特点与发展需要,提出了不同年龄段幼儿在稳定情绪、保持愉快情绪、适度表达和调节情绪等方面的具体发展目标。幼儿的情绪表现与幼儿所处的环境及其内在的感受直接关联。在幼儿园尚存在忽视幼儿情绪和内在感受的现象,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3、幼儿适应能力
人的适应能力既体现身体对内、外环境极其变化的适应上,反映出身体机能和体质状况,也体现在对社会环境的适应上,即我们常说的社会适应能力。
《指南》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人体对天气冷热极其变化的适应、对日常交通工具的适应、对新环境和集体生活的适应等方面提出了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目标。还有一些有关幼儿社会适应能力方面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包含在《指南》的社会领域中。4、幼儿身体素质《指南》在健康领域的“动作发展”中从身体素质发展的角度提出了促使幼儿“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动作协调、灵敏”和“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的发展目标。
身体素质反应了个体在身体运动中的机能水平。如平衡能力、协调能力和灵敏性反应了神经系统对肌肉活动的控制和调节能力,力量、耐力则体现了肌肉组织和心肺系统的功能状况。具体来说,平衡能力是完成各种身体动作的前提,发展幼儿的平衡,有助于幼儿身体保持在平稳、安全的状态下进行各种活动,它是幼儿实现自我保护的最基本能力。5、幼儿手的动作手的动作的发展对于个体适应社会生活以及实现自身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收的动作的发展是以协调和控制能力的发展为主要标志的,它在很大程度上因爱与神经和肌肉的快速与准确反映,是神经控制与调节能力的重要表现。
《指南》依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手的动作的灵活与协调以及使用工具这两个维度提出了幼儿在各年龄段学习与发展的具体目标。使用工具是维持人类生存以及适应人类生活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对于幼儿来讲,手的动作发展的重要内容就是学习使用工具,如用勺吃饭、用笔绘画或写字、用剪刀剪东西。
国家健康运动指南
运动对于儿童来说,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帮助孩子科学长高。 运动的好处不胜枚举,但是不恰当的运动方式和强度反而影响孩子长高,因此家长为孩子选择的运动方式要符合儿童年龄,运动的强度及持续时间等要经专业人士指导。· 0-6月之前· 运动方式:翻身运动、婴儿游泳 6个月前的宝宝自主运动能力很有限,因此需要借助家长的帮助进行亲子健身被动操。让宝宝翻身是一个很重要的锻炼方式。游泳也是一个非常好的运动方式,可以提高孩子的呼吸系统能力,锻炼全身肌肉,提高大脑功能等等。· 7-12个月· 运动方式:爬行训练、学步准备 孩子的爬行能力一般在7-10个月之间变得很熟练,这时候运动的重心就是鼓励孩子学爬,之后他会抓住一切机会让自己站立,站稳后,会扶着东西试探性地走几步,这时我们需要做好保护,适当协助。· 1-2岁 · 运动方式:独自行走和玩耍 此阶段的宝宝已经会走路了,因此锻炼的关键在于练习行走,家长可以和宝宝一起玩扔球、捡球、踢球、找东西的游戏,训练宝宝独自站立和蹲下,进而独立行走。· 2-3岁 · 运动方式:跑跳、攀爬 此阶段,孩子身材和腿部更加合乎比例。此时,孩子似乎一刻都安静不下来,跑跑跳跳、踢东西、攀爬,喜欢在垫子上打滚、玩滑梯、走不高的平衡木。· 3-4岁 · 运动方式:室外运动,如学平衡车 此阶段,孩子的身体肌肉不断增加,看起来更加强壮。因此建议多参加室外运动,比如追逐或踢球,跳绳和引体向上等运动对身高的增长很有益,同时平衡车、健身操、球类运动都是可以选择的项目。适合的运动项目推荐: 1、平衡车: 平衡车需要非常好的平衡能力以及身体协调能力。因此骑车不仅能够锻炼儿童的身体,更重要的锻炼了协调能力以及平衡能力。一个儿童的平衡能力好的话,他(她)也能够更好的掌控身体内在于外在的压力,这是一个非常棒又有趣的运动,在每次的摔倒中提高孩子的逆商。2、跳绳: 这项运动在学校推广开来,也是常见的一种运动,适合7岁以上儿童。因为它道具简单,技术方便。锻炼儿童的跳跃能力,以及手眼脑腿的协调能力。这些内容都有助于儿童大脑神经的发展,同时也可以达到减压放松的效果。如果儿童刚开始不懂得跳绳的话,可以分开练习,比如先 练习原地跳高,之后喊着节拍,配上手臂,最后再把跳绳加上。这样会更好一些,而且也能够增强儿童的自信心。: 学习技巧的话,建议于9岁之后。如果只是兴趣玩耍,可以在4岁之后进行。踢足球可以锻炼儿童的下肢能力,同时也可以给儿童带来更强烈的定位感,能够增强儿童内在的稳定性。而且这是一项团体的运动,可以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 4-6岁 · 运动方式:建议益智类的体育游戏 此阶段,孩子的协调能力和平衡能力已经接近成年人,肌肉力量也发展到一定程度,建议参加一些益智类的体育游戏来培养对体育的兴趣,例如游泳、跳绳、玩滑板、跆拳道等。适合的运动项目推荐: 1、轮滑: 由于孩子的身体情况不完全相同,一般情况下,建议四岁以上的小孩子学习轮滑。孩子四岁以后,肌肉力量符合练习轮滑的条件了,家长最好为孩子找一个专业的教练。一个合格的教练会让孩子在练习前做足充分的热身准备,练习完成后也会做相应的放松训练,这样可以将运动损伤的概率大大降低。2、游泳: 适合的年龄最好在5岁以上。儿童透过游泳可以练习控制身体的能力,同时也可以整合一些发育的反射,这对于儿童的身体和学习都有着非常大的好处。建议每天游800米,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及时关注儿童的安全。3、跆拳道: 五岁以上的孩子可以学习跆拳道的基本动作。七八岁的孩子,身体的柔韧性以及头脑的接受能力都不错,是学习跆拳道比较好的时候。有教练反映平时的确有家长将三四岁的孩子送来,有的孩子左右还分不清,这种情况下,孩子学习时很可能产生抵触情绪。孩子锻炼的活动内容及训练形式要多样并及时调整,运动形式多种多样避免单一增加趣味性,才能保证孩子能够坚持运动,达到通过运动科学长高的效果。作为家长,在为孩子选择运动项目时一定要选择符合其年龄阶段生理特点的运动。 还需要让孩子运动时要注意控制好运动的量,把握好运动的时间。虽然运动对孩子的生长有较大帮助,但孩子运动的时间最好不要超过2小时,否则孩子容易感觉疲劳,反倒是影响了其生长。end 体育丨教育丨成长丨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