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无非是休息、拉伸和按摩。1、及时休息可以缓解运动后产生的疲劳感。

当我们运动感觉十分疲劳时,我们应该及时的休息,我们千万不要再去逞强。我们的身体在十分疲劳的情况下,即使坚持运动,效率也不会特别的高,反而会损害我们的身体健康。
所以我们应该好好的休息,让自己的身体肌肉得到一个放松,只有在运动后及时的休息,我们的肌肉才可以“有机可乘”,总之我们在运动时,要注意劳逸结合。2、通过拉伸的方式来缓解运动后的疲劳感。
当我们运动完之后,我们应该及时的拉伸我们的身体。拉伸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得到一个及时的放松,拉伸可以缓解运动带来的疼痛感和疲惫感,拉伸可以让我们更快的恢复体力,为我们的健身助一臂之力。
拉伸主要可以分为三部分,拉伸我们的腰背部、拉伸我们的腿部、拉伸我们的肩颈肌肉。拉伸腰背部肌肉可以借助下犬式和猫式伸展的动作,拉伸肩颈部可以参考下侧卧扭转,拉伸腿部可以试一下鸽子式和俯身前屈。3、按摩肌肉也可以缓解运动后产生的疲劳感。
最后我们可以利用泡沫轴、狼牙棒这些按摩器材来按摩一下我们的肌肉。将泡沫轴放在我们的腿下肌肉,然后用腿部的力量慢慢推动泡沫轴,腿部的肌肉就可以得到充分的放松。
刚开始用泡沫轴放松时,会觉得有些疼通,腿部甚至会出现淤青的状况,这些都是正常的状况,当我们习惯以后,腿部的酸痛也会慢慢减轻。如果我们实在是无法忍受疼痛,那么我们也可以用手来按摩一下肌肉,但是用泡沫轴按摩肌肉的效果更好,也会更加省力。
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适合自己放松肌肉的方式。
消除疲劳的运动方法
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手段主要包括活动性手段、营养性手段、中医药手段、睡眠、物理性手段以及心理手段这六个方面,具体详述内容如下。

(1)活动性手段:
①变换活动部位和调整运动强度,用转换活动的方式来消除疲劳,也称积极性休息。
②整理活动,是指在正式练习后所做的一些加速机体功能恢复的较轻松的身体练习。通过整理活动,可减少肌肉的延迟性酸疼,有助于消除疲劳;使肌肉血流量增加,加速乳酸利用;预防激烈活动骤然停止可能引起的机体功能失调。(2)营养性手段:
①能源物质的合理调配;
②营养物质的补充方法。
(3)中医药手段: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多从健脾益气、补肾壮阳或补益气血方面着手。
(4)睡眠:睡眠对机体功能的恢复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睡眠可使精神和体力得到充分恢复。睡眠时间因人而异,在保证睡眠质量时,七个小时到九个小时之间即可。(5)物理性手段:在大强度和大运动量训练之后,常采用按摩、理疗、吸氧、针灸、气功等医学物理手段加速机体恢复。
(6)心理手段:训练和比赛之后,采用心理调整措施恢复工作能力,能够降低精神的紧张程度,减轻心理的压抑状态,加快神经能量的恢复,从而对加速身体其他器官、系统的恢复产生重大影响。运动性疲劳是因为运动本身而导致人体工作能力暂时性降低,但采用这些消除手段经过适当时间的休息后可以恢复到正常,是身体复杂、综合变化的过程。运动性疲劳是工作能力下降,但又能够恢复正常的疲劳性状态,属于生理性保护机制。
消除疲劳的运动方式
1、 心理消除:

心理消除,主要是意念活动。就是说,运动后,要排除思想杂念,将
注意力集中在调节呼吸上,用意念使自己的呼吸放慢、拉长,以排除所受到的内外不良的刺激,可使过分疲劳、紧张和紊乱状态,得到适当的调节。意念放松,动作可先从头、颈部放松开始,依次向下放松,上肢、肩背、胸、腰与下肢等部位。通过对肌肉放松,可抑制体内肌肉紧张所引起的兴奋刺激;调整大脑皮层兴奋和抑制的平衡,提高对肌肉控制的能力。巴甫洛夫学派认为,无论是体力或脑力的疲劳,都是由于大脑皮层保护性抑制作用的结果。运动时大量冲动传至皮层相应的神经细胞,使之长期兴奋,导致异化大于同化。
2、 理疗消除:
2.1注重整理活动:
运动后的整理活动能加速代谢产物的清除,是消除疲劳、加快体力恢复的重要手段,因而,整理活动的强度,内容及顺序都要有科学的安排。整理活动的目的是使身体更好地由紧张状态逐渐过渡到相对静止状态,如果剧烈运动后骤然停止,身体的静止姿势会妨碍强烈的呼吸动作影响氧的补充和静脉血的回流,使心脏的血液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造成暂时性脑贫血,从而产生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惊慌、甚至晕倒现象对机能的恢复、疲劳的消除和肌肉酸痛的消除都不利,运动后要做整理活动。实验证明:在精疲力竭的运动之后,做不做准备活动,血乳酸的消除是不同的。做整理活动比不做整理活动,血乳酸的消除较快,乳酸消除的半时反应仅为11分钟,而不做整理活动,完全休息时乳酸消除的半时反应要25分钟,加速消除血乳酸,对运动训练是有积极意义的。
2.2按摩放松方法:
按摩主要是消除肌肉僵硬和面部疲劳、促使静脉血液回流,减轻心脏负担,消除血乳酸,加速机体恢复。在大量运动训练后进行自我按摩或运动之间的互相按摩对消除疲劳和恢复体力非常有益。中枢疲劳论者认为:中枢神经系统在运动中起主导作用,运动员在长时间运动中用溴化物引起中枢抑制加强时,运动后血糖、血乳酸下降,运动能力亦下降,当运动员用菲那明引起中枢兴奋时,血糖、血乳酸上升而运动能力提高。因而,按摩的部位可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和疲劳的程度而定。一般将按摩的重点放在运动负荷量最大的部位,当运动员极度疲劳时,也可进行全身按摩,按摩的时机,相当灵活,非常疲劳的,让其休息2—3小时再进行。
2.3热敷:
热敷,顾名思义热敷,也就是用热水或毛巾进行局部肌肉的消除,实验证明:训练前对负荷量较大的部位热敷10分钟,可推迟训练后疲劳出现的时间,训练后进行局部热敷对消除肌肉的酸痛、肌肉的拉伤、关节韧带的扭伤和软组织挫伤都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2.4沐浴:
沐浴,跟洗澡是两回事,沐浴的时间要比洗澡长,而且运动员当时的心理状态是不一样的,沐浴对疲劳消除最简单方法之一,沐浴的水温应适当,它能刺激血管扩张,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加速代谢产物的排出,氧气能量供应能力增加。根据有关资料证明,在水温适当的情况下,沐浴时间越长,消除疲劳效果越好,但水温也不能过高,反之也会产生疲劳效应。水温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而定,进行适当控制。
3、 加强膳食营养:
在现代竞技运动中,运动员承受的运动负荷达到了相当高的程度导致训练和比赛后在体力、精神消耗极大、疲劳不堪,如不及时补充营养、恢复体力,则将影响后继训练和比赛。因而,运动后的营养恢复是训练后消除疲劳不可忽视的一项内容,经研究证明:膳食中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配比失调,对运动能力及身体恢复有极大影响,因而,我们应科学地利用营养因素来补充因运动而消耗的物质,修复损伤的体内机构,帮助消除机体的疲劳,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
合理的营养能促进生长发育,增进健康、增强免疫功能,预防疾病,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从而提高机体自我消除疲劳的功能。因而,我们要充分发挥营养的保健作用,必须对人体提供符合卫生要求的膳食,使膳食的质和量都能适应人们生理、生活、劳动以及竞赛时的充分发挥。
营养补充的总原则是:一是应注意各种维生素类物质的补充,运动时各种维生素都不同程度地参与体内代谢过程,维生素消耗较大,多补充一些如肝油、山楂、水果、绿色蔬菜和各种杂粮,有利于消除疲劳;二是任何项目运动后,都应补充矿物质;三是针对不同的运动项目针对性来补充。A、速度性运动项目:具有时间短、强度大、能量代谢高的特点,体内中高度缺氧,能量主要来源于无氧代谢,在代谢中产生能量同时也产生大量酸性物质在体内堆积,使肌肉、血液的酸、碱失去平衡,使大脑和肌肉工作能力下降,造成身体疲劳。因而,速度性运动后需要我吃蔬菜、水果等碱性物质。B、耐力性运动项目:特点是时间长强度小,热能各种营养消耗多。能量来源于糖的有氧代谢,因而,需补充含淀粉和糖的食品,如米、面、玉米、高粱、豆类和根茎类食物(白薯、马铃薯、萝卜等)及水果、瓜类。C、力量性运动项目:特点是消耗的热量较多,所以运动后应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B2的供给,如:瘦肉、牛肉、鱼、蛋类食物。以保证足够蛋白质合成供给,又能消除力量运动后的身体疲劳。
4、 药物疗法:
为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适当地应用药物是必要的,如维生素B1、B2、B6、B12、E、C等药物,维生素对消除运动性疲劳,恢复肌肉功能,提高人体运动能力都有积极作用。
5、 保证休息和睡眠:
人的起居、作息亦要顺应十二经络气血的盛衰的时间,一昼夜中有阴阳的盛衰变化,在制度作息时间的亦要合理制定睡眠制度。李渔说“养生之决,当以睡眠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强筋”,因为睡眠是机体降低到最低水平,物质代谢减弱,能量代谢水平仅维持基础代谢水平,因而促使机体恢多,睡觉对大脑皮层也是一种保护作用,还能促进人体器官机能恢复,故需保证休息和睡眠,睡好觉最好能做到:A、养成有规律的睡眠习惯。B、心情安宁,全身放松。C、保持正确的睡眠姿势。D、注意睡眠卫生。
6、 娱乐性休息:
娱乐性休息对消除由机体和精神紧张而引起的疲劳,恢复体力等特别
良好的促进作用,是消除疲劳的方法之一。选择娱乐性休息的方法,比如:游戏、散步、效游、听音乐、写字、作画等。以上项目来达到消除心理和生理疲劳、加速机体恢复,使肌肉还原到最佳状态。
消除疲劳的方法是:如能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可以有效地消除运动性疲劳,可促进训练工作,有助于提高运动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