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冬季中医养生知识 1.冬季养肾 肾是先天之本,是人的原动力,对人整个身体器官运作起着极大的作用。冬季人体阳气内敛,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有所收敛。此时,肾既要为维持冬季热量支出准备足够的能量,又要为来年贮存一定的能量,所以此时养肾至关重要。饮食上就要时刻关注肾的调养,注意热量的补充,要多吃些动物性食品和豆类,补充维生素和无机盐。狗肉、羊肉、鹅肉、鸭肉、大豆、核桃、栗子、木耳、芝麻、红薯、萝卜等均是冬季适宜食物。 2.冬天多吃苦味,少咸味。 在冬季肾脏的表现一般都偏往,如果在饮食上味道比较咸的话,肾气会更旺,从而极大地伤害心脏,使心脏力量减弱,影响人体健康。在冬天里,要少食用咸味食品,以防肾水过旺;多吃些苦味食物,以补益心脏,增强肾脏功能,常用食物如:槟榔、橘子、猪肝、羊肝、大头菜、莴苣、醋、茶等。 3.冬季进补 俗话说,“冬不藏精,春必病温”,从这句话可以知道,冬季是储存能量非常重要的时节,是机体能量的蓄积阶段,对于身体虚弱的人是进补的好季节。 小儿内脏娇嫩、易虚易实,饮食又往往不知节制,以致损伤脾胃,其在冬令的补益,当以健脾胃为主,可食茯苓、山楂、大枣、薏仁等。而青年学生日夜读书,往往休息睡眠不足,心脾或心肾虚,其在冬令的补益可选用莲子、首乌等。不少中年人身负重任,不注意休息,而导致气血耗伤,故冬令补益以养气血为主,可食龙眼肉、黄芪、当归等。 4.冬季老年人养生 老年人本身体质就偏弱,容易出现一些疾病,再接上冬天的季节异常,故老年人冬令必须进补。老年人无病时,可选用杜仲、首乌等。 若有病,则必须辨证进补。进补是为了调节身体的各种机能,使身体更健康,但如果进补过偏,则补而成害,使机体又一次遭遇损伤。虽为阴虚,但一味大剂养阴而不注意适度,补阴太过,反而遏伤阳气,致使人体阴寒凝重,出现阴盛阳衰之气。所以进补要补宜适度,适可而止。
冬季中医健康小常识大全
冬天是生机潜伏闭藏的季节,是一年的结束,亦是下一年的开始,所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因此做好冬季养生对来年的健康至关重要。冬季养生应该从“不”开始。具体如下:
1、不妄补
很多人认为冬季是一个进补的黄金季节,在冬季到来时各种补品大量食用,也有不少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的需求推出了各种“套餐”“搭档”。其实冬季适当进补就行,冬季主要在于闭藏,不是外泄。
过量进补反而会导致身体平衡被打破而形成病态,尤其是过量使用补阳、补气之品反而导致体内精气的外泄,造成“冬不藏精”。所以冬季应该适当进补,不可妄补,尤其是人参、鹿茸等这样的补气、补阳“利器”更应慎重。2、不妄吃
冬季天寒地冻,吃上一顿麻辣火锅,出上一身汗,好多人会感到很舒服,殊不知这是在耗散人体的阳气。在冬季应该以补养阴精为主,切不可妄用大热之品。当然在冬季更不能吃一些寒凉之品,以免损伤脾阳,影响脾胃运化,破坏消化系统。
在冬季应以平和而滋润的饮食为主,如多喝一些粥类,适当放一些大枣、枸杞子、桂圆、银耳、百合,酌加少量生姜,可以补而不腻,润而不燥,为冬季进补之佳品。禁忌大量大热之品如羊肉、辣椒等,大量大寒之品如水果、冰激凌等。
3、不妄喝
在冬季很多人都喜欢喝点白酒暖暖身,其实适量饮酒是有益健康的,可以温通血脉、祛风散寒,产后常用方生化汤就是以白酒煎服。但是白酒毕竟属于温热之品,过度饮用会耗散人体阳气,另外过量饮酒还会生湿生痰,令人痰多、眩晕以及精神不振。
4、 不妄作劳
冬季不应该熬夜,要早睡晚起,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以利阳气潜藏,阴精积蓄。冬气之应,养藏之道,在冬季锻炼身体应当适当,不能像其他季节一样挥汗如雨,微微出汗即可;在冬季应该适当减少洗澡的次数,更不能长时间泡热水澡,经常洗桑拿,以免耗散人体阳气;
同时在冬季应该注意节制房事,调养生息,使精气藏。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冬季养生从“不”开始
冬季中医健康小常识有哪些
秋冬季节天气寒凉,昼夜温差大,抵抗力弱的人群较容易生病。秋冬季也是哮喘病、支气管炎等疾病易复发的时节,所以在秋冬季应注意养生保健,以预防一些疾病。但是并没有明确的秋冬季养生十个小常识的说法,可以通过健康的饮食生活习惯来达到秋冬季养生的目的。1、饮食:秋季宜养肺,应少吃辛辣、刺激、燥热的食物,可多吃酸性、应季的瓜果蔬菜等食物,如柚子、山楂、秋梨、莲藕、白菜等。冬季宜补肾,可适当进补,多吃温润滋补、驱寒的食物,如红糖桂圆姜茶、羊肉萝卜汤、人参黄精茶等。秋冬季饮食应避免寒凉,以免造成腹痛、腹泻,诱发胃炎、肠炎等胃肠道疾病。因为秋冬季运动量变少且代谢减慢,不要吃得过饱,否则易造成积食;2、运动:冬季也需要进行适量运动,这样才能够提高身体的抵抗力;但不建议做过于剧烈的运动,以微微出汗为宜,因为中医有秋收冬藏的说法,汗多则泄阳气。进行户外运动时,一定先热身,避免拉伤,同时要做好保暖,避免着凉。秋季可根据气温适当早起运动,冬季早上气温低,不建议老年人早起外出运动,以免造成血管收缩,引发脑卒中;3、作息: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按时吃饭,宜早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还可以在睡前用温热水泡脚,可加快血液循环。秋冬季气温低,部分人习惯用被子蒙着头睡觉,认为这样更暖和,实则易造成缺氧;4、情绪:秋冬多肃杀之感,易引起伤感忧郁。因此要有意识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保持情绪稳定,不要过悲过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