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疏肝呢?因为现在生活当中很多问题都跟情志相关 ,比如说临床当中天天看的病人,其实有 相当大的一部分病人,是情志有了一定的问题,身体得一些疾病,时间长了,心理上就受到影响,而工作、生活压力、周围环境的变化给自身造成的心里的压力 ,也会逐渐转化为身体的一些变化。 所以现在说 现代的疾病其实都是身心同病 ,因为中医里面说肝主疏泄,调畅情志,所以 疏肝 就成为现在人们特别关心的一个话题。不管是 养生 保健,还是临床治疗,都要特别关注的一个方向。 我在我的抖音上发了一个 关于疏肝的方法,叫开四关 ,四关指的是合谷穴和太冲穴。 合谷穴在拇指和食指之间虎口的位置,将一手的拇指立起来,指间横纹对应到虎口的指蹼缘,拇指向下按下的位置就是合谷穴。合谷穴是手阳明大肠经的穴位,阳明经多气多血,所以穴位可以调畅气血的运行。 光这一个穴位不够,再加上足大趾和足次趾两趾之间,在趾蹼缘的位置地方,相应跟合谷穴对应的那个地方叫做 太冲,是足厥阴肝经的穴位 ,肝主疏泄,肝有藏血,又有调气,又有调血。这两个穴位位置很相似,一手一足、一气一血、一脏一腑、一阴一阳,搭配得多么完美! 所以手上的两个合谷穴、足上的两个太冲穴合在一起,就合成开四关,四个关口,开四关的核心的本意:就是 通过对这四个穴位的刺激来调畅你身体当中的气血的运行的状态 。那么这时候人体的气血运行逐渐地恢复正常。当然人体的情志自然而然的也会调畅,这就是气机调畅,那么肝的血运和肝的气机流动都正常了,自然肝的疏泄功能就正常。这就是中医里面肝的独特作用。 这个疏肝的方法挺好的,但是也有利有弊,利就在于特别容易操作、非常简单,白天揉揉合谷穴,晚上揉揉太冲穴,自己的气机就容易调整。但是弊在哪呢?就是起效比较慢,必须得坚持,就是你要把刺激合谷和太冲这样一个开四关的 调畅情志、调畅气机 的这种保健方法,作为您日常生活当中的一种习惯。 养生 保健其实说简单也简单,说麻烦、说困难也麻烦困难的。为什么呢?说简单就是有好多好方法,特容易但是你得坚持时间长,才能够逐渐起效。所以合谷配太冲,这种开四关的方法,不要临时去揉两下就完了,要养成一个习惯。 比如就拿我来说,我也天天开车上下班,所以我就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坐在那儿等着红灯的时候,拿手按揉合谷穴;开会的时候也揉一揉。 我讲一个小故事 有一次,我在北京的长安街上正开着车,突然一辆车从我旁边蹭的一下就别过去了,吓我一跳,出一身汗。我说这怎么回事,结果到前面西单路口红绿灯,他停下来了,我也正好开过去,我停在他的左面。然后我就把车窗都摇下来,想跟他说一句,你开车不能这样。于是我就把车窗摇下来想理论两句,结果摇下窗来,我看他是一个年轻小伙子,左侧脸颊上面一个疙瘩接一个疙瘩。我马上把车窗摇上去了,为什么呢?左侧脸颊左侧应肝的,肝火太旺盛了,脸上一个接一个的,这说两句,万一再动起手了怎么办,算了自己消消气吧,反正也多大个事,自己调整一下自己。 所以 调畅情志是避免很多问题的一个小技巧 ,自己让自己心情舒畅起来,咱不管别人,所以有时间自己点揉一下合谷穴,太冲穴,变成一个自我 养生 保健的小习惯。这种小习惯坚持时间长了,就必然会见效。您看那些急性子的,容易急躁发怒的,咱们经常地点揉一下合谷太冲,情绪都变得安稳下来。 我还有一个女性患者,接近到更年期,还没有到更年期,早更,大概四十三岁,开始就出现了易怒,说孩子也是天天在家闹,家里、单位的事情、很多的事不快乐,所以动不动就要发火。然后我就问,我说最近发火了吗?她说,最近没发出来。有火没发出来,为什么?因为疏了肝。 所以疏肝解郁其实是有很好的效果,因为肝郁就容易化火,化火就容易上扰,上扰清窍就头晕目眩,视物昏蒙,耳鸣耳聋。肝火扰心就会心烦气躁,焦虑多梦。所以 肝郁不大好,一定要让自己的气机通畅起来。 所以介绍给大家这样一个小方法,合谷配太冲四个穴位点搭配在一起, 每天养成点揉的习惯,可以帮助你疏肝解郁 ,对你身体的整体的气机调畅和气血运行状态是个非常好的保养的方法。但是很多朋友说,光这么一个方法不够,因为您说了有利有弊,弊就是不够快,起效不够快。 再教给大家一个简单的泡茶的方法,很多朋友都会喝茶,花草茶对身体是有一定的帮助的,特别是有一些食药同源,有药性的这种花草茶。 给大家推荐三个花,我把它叫做三花茶。 第一个花就是菊花,菊花有清肝明目的作用,有轻度降压的作用。 第二个是玫瑰花,玫瑰花的花骨朵,玫瑰花的花骨朵干了以后,用它来泡水,玫瑰花疏肝解郁。 然后再加上一个花,白梅花,或者学名叫做绿萼梅。 白梅花跟玫瑰花和菊花,仨是个绝配。 菊花清肝明目,玫瑰花是疏肝解郁,白梅花生津止渴、清热清肝。 就是在整个作用当中,这三味药搭配在一起,非常的有意思,经常把他们形容叫做一个经典组合,可以对肝郁的情况,郁完了以后或者是生热之后导致的上扰清窍的情况,眼睛昏花的情况,然后以及肝郁之后影响到咽喉部的情况,横逆脾胃的情况,都可以起到比较好的作用。所以特别适合在平时做一个保健的小方子来服用。 具体怎么做呢? 可以取三位食药同源的花,各取三克,不用太多,取一个透明的玻璃杯,倒上热水,盖上盖,焖个十到十五分钟就可以饮用了。代茶饮一天可以一到两次,疏肝解郁三花茶适合于所有的朋友。 不管您是什么样的体质,只要有这种肝郁的状态,肝郁化火的情况都可以用三花茶作为日常保健服用,但是如果脾胃过于寒凉的朋友,因为很多人说正常情况下你稍微有点脾胃虚寒,没有事,因为三花茶比较平性。 但是有可能朋友说我喝菊拉肚子,这就是比较敏感性的人了,那么建议你,如果你一定要去通过三花茶来解郁的话,在这里面少加一点老陈皮。陈皮有温中,有理气相得益彰,又可以有健脾之效,跟刚才所说的玫瑰花,正好搭配在一起。肝和脾两个脏腑是协同起效的,因此就可以用老陈皮来调一下这样的性质。 中医的思维方式多么的有意思,就是 用自然界的植物动物矿物的寒热温凉之性,来平身体内在的寒热温凉之性 ,让人体达到一个和谐统一。但是在和谐统一的过程当中,除了物质的统一之外,您的气血流动也要协调统一起来,顺畅起来。所以合谷配太冲,别小看简单的方法,经常来做,配合上解郁三花茶,希望您的心情变得舒畅起来。

疏肝理气健脾祛湿的中成药有哪些
脾胃病的临床表现多为本虚标实,湿热是标实的表现之一。“急则治标”,当湿热上升为主要矛盾时就要以清化湿热为主,健脾助运为辅。温胆汤出自《三因极—病证方论》,组成为陈皮、半夏、茯苓、枳实、竹茹、炙甘草、生姜、大枣。原“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此胆寒故也,又治惊悸”。其药性的温凉全在组成药味量的大小。该方组方简,性质平和,通过灵活加减,虚实寒热表里证均可应用,临床应用远远超出了原记载的证治范围。老师常用其方加减治疗脾胃湿热证。方中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消痞散结,陈皮理气和胃,气行则湿化,茯苓健脾渗湿,甘草调和诸药,益气和中,生姜、大枣健脾和胃,使土健以胜湿,枳实下气导滞消积,祛痞助湿化,竹茹甘寒降逆和胃,清热消痰。共奏祛邪扶正,化湿清热,理气导滞之功效。虽寓健脾之意而不壅滞,化湿而不助热。清热而不助湿,治疗脾胃热证颇为对症。由于湿热证的缠绵难愈,临证需审证求因,辨别湿与热孰轻孰重,灵活加减。脾胃湿热证多见脘腹胀满,痞闷不舒,恶心纳呆,口干不思饮或饮而不多,口中粘腻,大便粘滞不爽或秘结,舌质淡红或红,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或缓。湿重于热加苍术、藿香、苡仁、蔻仁、菖蒲;湿热并重去生姜、大枣,加黄芩或黄连、茵陈;热重于湿较少见,亦不能过用寒凉,在湿热并重方中加芦根以清热生津利小便,加莱菔子、焦槟榔,使热从大便而去。伤食加焦三仙、莱菔子;肝郁气滞加柴胡、苏梗、厚朴;脾虚明显加苍术、白术。外感引发的脾胃湿热,在辨证施治方中合入温胆肠,表里同治。脾胃湿 热证患者,胃镜检查往往发现胃中潴留液较多,粘性较大,此时重用苍术,以芳香疏化水湿,醒脾助运。热属阳,湿属阴,清热用凉药,凉则助湿,治湿用温药,温则助热,加之治湿药多香燥,易耗伤津液,故临证需仔细辨别,用药要掌握好分寸。脾胃虚弱是生湿之源,往往先有湿而后化热,临床亦不多见湿重于热,即是湿热并重,治疗也多以化湿理气为主,因湿邪最易阻滞气机,理气有助祛湿,祛湿最常见藿香、佩兰、蔻仁、菖蒲、茯苓、苡仁等芳化淡渗平和之品,待湿去热孤再适当加入清热药。治法:理气健脾,化湿清热。温胆汤加减。处方:陈皮10g,制半夏15g,茯苓30g,竹茹10g,藿香10g,苍术15g,厚朴 12g,菖蒲12g,苡仁20g,黄芩10g,甘草6g。服药4剂,上腹胀满痞闷减轻,厚腻苔变薄,前方去藿香、竹茹,加焦楂、神曲各15g,改苍术为白术15g,继服10余剂,诸症基本消失,进食觉香,食量仍少,大便软而量少,舌中心仍有薄白微腻苔,改服香砂六君子丸和保和丸以巩固疗效。

疏肝理气健脾和胃吃什么药最好
逍遥丸:

【功能与主治】疏肝健脾,养血调经。用于肝气不舒所致月经不调,胸胁胀痛,头晕目眩,食欲减退。【主要成份】柴胡、当归、白芍、白术(炒)、茯苓、炙甘草、薄荷、生姜。方中以柴胡疏肝解郁,使肝气条达为君药。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且气香可理气,为血中之气药;归、芍与柴胡相同,补肝体而助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共为臣药。
木郁则土衰,肝病易于传脾,故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非但实土以抑木,且使营血生化有源,共为佐药。方中加薄荷,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生姜降逆和中,且能辛散达郁,亦为佐药。柴胡为肝经引经药,又兼使药用。
炙甘草益气补中,调和诸药,为佐使药。诸药合而成方,可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肝脾同调,立法周全,组方严谨,故为调肝养血之名方。完全满足你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