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心力衰竭是指慢性原发性心肌病变和心室因长期压力或容量负荷过重,使心肌收缩力减弱,不能维持心排血量的症状!对于中老年人出现慢性心衰后该怎么办呢?对于慢性心衰该如何去治疗呢?下面就随我一起来了解下吧!慢性心衰的病因 影响心排血量的五个决定因素为:①心脏的前负荷,②后负荷,③心肌收缩力,④心率,⑤心肌收缩的协调。上述诸因素中单个或多个的改变均可影响心脏功能,甚至发生心力衰竭。一、基本病因(一)前负荷过重心室舒张回流的血量过多,如主动脉瓣或二尖瓣关闭不全,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均可使左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导致左心衰竭;先天性房间隔缺损可使右心室舒张期负荷过重,导致右心衰竭。贫血、甲状腺机能亢进等高心排血量疾病,由于回心血量增多,加重左、右心室的舒张期负荷,而导致全心衰竭。(二)后负荷过重如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或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使左心室收缩期负荷加重,可导致左心衰竭。肺动脉高压,右心室流出道梗阻,使右心室收缩期负荷加重,可导致右心衰竭。(三)心肌收缩力的减弱常见的如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引起的心肌缺血或坏死,各种原因的心肌炎(病毒性、免疫性、中毒性、细菌性),原因不明的心肌病,严重的贫血性心脏病及甲状腺机能亢进性心脏病等,心肌收缩力均可有明显减弱,导致心力衰竭。(四)心室收缩不协调冠心病心肌局部严重缺血招致心肌收缩无力或收缩不协调,如室壁瘤。(五)心室顺应性减低如心室肥厚、肥厚性心肌病,心室的顺应性明显减低时,可影响心室的舒张而影响心脏功能。二、诱发因素(一)感染病毒性上感和肺部感染是诱发心力衰竭的常见诱因,感染除可直接损害心肌外,发热使心率增快也加重心脏的负荷。(二)过重的体力劳动或情绪激动。(三)心律失常尤其是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心动过速、心房颤动等,均可使心脏负荷增加,心排血量减低,而导致心力衰竭。(四)妊娠分娩妊娠期孕妇血容量增加,分娩时由于子宫收缩,回心血量明显增多,加上分娩时的用力,均加重心脏负荷。(五)输液(或输血过快或过量)液体或钠的输入量过多,血容量突然增加,心脏负荷过重而诱发心力衰竭。(六)严重贫血或大出血使心肌缺血缺氧,心率增快,心脏负荷加重。慢性心衰的治疗 方法 治疗原则:;、后负荷;;;;。心力衰竭的治疗(一)减轻心脏负荷。。:减少钠盐的摄入,可减少体内水潴留,减轻心脏的前负荷,是治疗心力衰竭的重要 措施 。。常用利尿剂:(1)噻嗪类:双氢克尿塞、氯噻酮等。(2)袢利尿剂:速尿,利尿酸钠,丁苯氧酸。(3)保钾利尿剂:安替舒通,氨苯喋啶。(4)碳酸酐酶抑制剂:醋氮酰胺。:血管扩张剂治疗心力衰竭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减轻前或(和)后负荷来改善心脏功能。可为分;①静脉扩张剂,如硝酸甘油和硝酸盐类等;②小动脉扩张剂,如肼苯哒嗪、敏乐啶等;③小动脉和静脉扩张剂,如硝普钠、酚妥拉明、哌唑嗪、巯甲丙脯酸等。静脉扩张剂可减轻后负荷。(二)加强心肌收缩力。洋地黄类药物的应用:常用制剂:如毒毛旋花子甙K、G、西地兰、地高辛、洋地黄叶、洋地黄毒甙等。(三)其他治疗。1、有呼吸困难者可给予吸氧。2、并发症及其治疗:心力衰竭时常见的并发症及其治疗如下:(1)呼吸道感染:较常见。(2)血栓形成和栓塞。(3)电解质紊乱。积极防治病因及诱因用药原则:,便要主动到医院就诊,咨询有关心力衰竭的知识及预防心力衰竭的诱因,及早在医师指导下用“A”项药,使早期心力衰竭转为代偿期。,要坚持系统的正规治疗包括“B”和“C”项药,尽力使心功能恢复到最佳状态。辅助检查一般情况下只作检查框限的“A”便可。如诊断不明确可加检查框限“B”。疗效评价::心功能纠正到Ⅰ级。:心功能改善Ⅰ级以上,而未达Ⅰ级心功能者。:症状及体征无改善。慢性心衰的预防方法 主要有三方面:①积极防治各种器质性心脏病。②避免各种心力衰竭的诱发因素。防治呼吸道感染、风湿活动、避免过劳、控制心律失常、限制钠盐、避免应用抑制心肌收缩力的药物,对妊娠前或妊娠早期已有心功能不全者应节制生育。③积极防治影响心功能的合并症,如甲状腺功能亢进、贫血及肾功能不全等。对于以有心力衰竭的患者,应注意进行以下的预防措施:,患者要减少外出,出门应戴口罩并适当增添衣服,患者还应少去人群密集之处。患者若发生呼吸道感染,则非常容易使病情急剧恶化。,但切忌活动过多、过猛,更不能参加较剧烈的活动,以免心力衰竭突然加重。,多蔬菜水果。对于已经出现心力衰竭的病人,一定要控制盐的摄入量。盐摄入过多会加重体液潴留,加重水肿,但也不必完全免盐。

慢性心力衰竭严重吗
心力衰竭就是我们常说的”心衰“。心力衰竭为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和终末阶段,发病率高,是当今重要的心血管病之一。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生存率有所改善,然而患者短期与长期的病死率仍非常高,心力衰竭诊断后 5 年内死亡率约为 50%,并具有较高的再住院率,1 个月内再住院率为 25%。

心力衰竭又分为急性心力衰竭和慢性心力衰竭,一般以慢性的常见,很难根治,但是可以预防。慢性心力衰竭包括:慢性左心衰竭,慢性右心衰竭。慢性左心衰竭在我们生活中相对于来说不易被发现,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日常生活的小问题,进行相应的预防措施。慢性右心衰竭相对来说,症状明显,应该及时进行医治。
应该正确认识心力衰竭,它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可怕,只要积极治疗,病情稳定了,正常人进行的一般活动他们也可以,积极的心态是更为重要的。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
LEARNING ISSUE -- 心衰与分级

1 心衰
心力衰竭简称心衰,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和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不能将静脉回心血量充分排出心脏,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血液灌注不足,从而引起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此种障碍症候群集中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根据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的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
2 病因
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3 分类
是指急性发作或加重的左心功能异常所致的心肌收缩力降低、心脏负荷加重,造成急性心排血量骤降、肺循环压力升高、周围循环阻力增加,引起肺循环充血而出现急性肺淤血、肺水肿并可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心源性休克的临床综合征,以左心衰竭最为常见。急性心衰可以在原有慢性心衰基础上急性加重或突然起病,发病前患者多数合并有器质性心血管疾病,可表现为收缩性心衰,也可以表现为舒张性心衰。急性心衰常危及生命,必须紧急抢救。
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
4 心衰常见分级方式
(一)ESC急性心力衰竭诊断分级
:只适用于急性心梗的心衰(泵衰竭)Ⅰ级:无心衰征象,但PCWP(肺毛细血管楔嵌压)可升高,病死率0~5%。Ⅱ级:轻至中度心衰,肺?音出现范围小于两肺野的50%,可出现第三心音、奔马律、持续性窦性心动过速或其他心律失常,静脉压升高,有肺淤血的X线表现,病死率10%~20%。Ⅲ级:重度心力衰竭,肺?音出现范围大于两肺的50%,可出现急性肺水肿,病死率35%~40%。Ⅳ级:出现心源性休克,尿量少于每小时20ml,皮肤湿冷,呼吸加速,脉率大于100次/分,病死率85%~95%。Ⅴ级:出现心源性休克及急性肺水肿,病死率极高。:也是由急性心肌梗死发展而来,分为4级。Ⅰ%,Ⅱ%,Ⅲ%,Ⅳ%。3.“临床严重性”分级:根据末梢循环(灌注)和肺部听诊(充血的表现)进行临床严重性分级。患者分为Ⅰ级(A组)(皮肤干、温暖),Ⅱ级(B组)(皮肤湿、温暖),Ⅲ级(L组)(皮肤干冷)和Ⅳ级(C组)(皮肤湿冷)。此分级已被心肌病研究证实有效,适用于慢性心衰患者,无论是住院或门诊患者。(二)2005年ACC/AHA慢性收缩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2001年版和2005年新指南,从心衰的危险因素,易患人群,到难治性心衰,分成A、B、C、D四个阶段。阶段A及阶段B:无心衰症状或体征,但病人危险增加。阶段A为心衰高危、易患人群,无心衰症状,左室功能正常;阶段B无症状,但已发展成器质性、结构性心脏病,左室功能不正常。阶段C:病人以前或目前有气促、液体潴留等心衰症状及体征,有基础的结构性心脏病。阶段D:顽固性心衰,可能需用心脏移植等治疗或临终关怀。这种阶段分期法与NYHA分级是两种不同概念。该方法对心衰病人进行可靠的客观系统性分期,并根据阶段的不同采取相应处理,也提供了心衰从“防”到“治”的全面概念。(三)2005年ESC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指南修订舒张性心衰的诊断标准:1)存在充血性心衰的症状和体征;2)左室收缩功能正常或仅轻度异常;3)有左室松弛异常的证据,舒张扩张性或舒张僵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