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急性外耳道炎易转为慢性:挖耳或异物损伤、药物刺激、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或游泳、洗澡等水液浸渍,易引发急性外耳道炎。急性外耳道炎如治疗不及时或不得当会转为慢性。一旦急性外耳道炎迁延为慢性外耳道炎,则耳部常有不适和痒感,并有少量分泌物,听力稍减退,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或覆有痂皮且痂皮上有少量脓液或碎屑、有时揭去痂皮可致出血,外耳鼓膜可浑浊、增厚,标志不清,或因鼓膜上皮受损,其表面有少量肉芽形成。
2.易导致耳聋耳鸣:当外耳道炎症状表现为灼热、发痒、疼痛、呈弥漫性充血、肿胀、表皮糜烂先为浆液性分泌物,继而变为浆液性或脓性分泌物时,通常易导致皮肤肿,鼓膜被遮蔽,引起听力下降,从而产生传导性耳聋及耳鸣,由于外耳道炎分泌无刺激,屏间切迹或耳垂亦可受累。重者耳周淋巴结肿大、有压并可出现全身发热、不适等症状。
3.预示身患疾病,如中耳炎、糖尿病等:当外耳道皮肤外伤或局部抵抗力降低时,易发生外耳道炎。有变应体质和糖尿病者,外耳道炎易反复发作,其常见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绿脓杆菌和变形杆菌等。其它疾病如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贫血、维生素缺乏、糖尿病等亦可导致外耳道炎的发生。当外耳道有不适(如灼热、疼痛)和痒感,并有少量分泌物时,应及时到医院求治,以免更大疾病的发生。
中西结合消脓疗法是一种可以高效治疗中耳病灶的疗法,目的是清除病灶,并修复鼓膜及重建听骨链,以达到提高听力的目的。
耳背沟降血压的方法
应对高血压的关键措施是“重在预防”。耳穴按摩疗法已经证实有一定的稳定血压作用。耳穴按摩疗法可以预防高血压,对轻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还对中度和重度高血压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中医认为,“耳为宗脉之所聚”,十二经脉皆通于耳,人体某一脏腑和部位发生病变时可通过经络反映到耳廓相应点上。耳背有一“耳背沟”,位于耳廓背面,由内上方斜向下方行走的凹沟处。因其有稳定血压的作用,故亦称“降压沟”。 取穴:降压沟、降压点、肝穴、肾穴、内分泌穴、肾上腺穴、耳轮部、耳背部。 按摩方法:用白虎下山手法(以双手食指或食指及中指之指腹,从上而下按摩双耳背之降压沟,本法由上而下按摩,形如白虎下山之势而得名。)按摩位于耳背的降压沟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以红热为度;捻耳轮部6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90次,重点捻耳尖;掌擦耳背部,频率为每分钟约120次;其余穴位用耳压法贴王不留行子治疗,每次轮替选用3~4个穴位,左右耳交换治疗。如是轻型高血压患者,贴丸后每天早晚两次按压即可,如是中型或重型患者应适当增加按压次数。还可配足底涌泉穴,掌擦涌泉穴5分钟,频率为每分钟约180次。 特别提示:高血压患者特别要注意的是按摩耳背下耳根有升压作用。 除耳穴按摩外,高血压患者还应注意:及时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物;节制饮食,控制体重;限制食盐摄入量;保持乐观情绪,注意劳逸结合,生活起居有节;经常做散步、慢跑、太极拳等有氧运动。
道家养生开胸的方法
导读 :太极、八卦、形意同属内家拳派,其拳理形同源,贯于一脉,又各成体系。道家从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理论而演化生发出八卦 转九宫功法。而形意拳则以太极、八卦之理,演化形成以五行生克之五行劈、崩、钻、炮、横。 八卦掌历来只在道门秘传,历经数代,历时二百余年,以独特的风格和奇妙的武技,闪亮中华拳坛,它集中国传统儒道,托意于易经卦象,融诸多武学精华于一体。形成了一套极富特色 的完整武术拳种体系,从而享誉武林。它以走为法,以掌为用,集八掌法,八拳法,八摔法,八擒拿法,八腿法,八点打法,八步身法于一身,八八六十四法,变化 无穷。体用中避正就斜,以斜打正,顺势巧打,指上打下,声东击西,连环相生,虚实莫测,柔若绵里藏针,刚则冷弹炸脆,既是强身健体的好拳种,又是防身技击的好功法。 一、刻苦练功讲九要 八卦掌是内家拳,练好八卦掌不仅要求练功刻苦,更要讲究其方式和要领,要有明师指点。练好八卦掌有以下九个要求: 1、要腰往下塌,尾闾上提。 2、要实腹宽胸,开胸顺气。 3、要谷道内提。 4、要舌顶上颚,头顶悬。 5、要双肘里裹,沉肩坠肘。 6、要松肩活臂,臂如拉弓。 7、要尾间下垂,立如牌坊。 8、要缩两肩与两胯,肩胯极力回缩。 9、要起落钻翻分明,起为横,落为顺,钻为穿,翻为打,起落钻翻如机轮转动循环无间。 空胸拔顶下塌腰,扭步掰膝抓地牢”。在练习中要按照要领规范练习。在走转时,头部始终保持虚灵顶劲,空 胸实腹,沉肩坠肘,沉腹坐胯,迈步循圈,转无棱角,两目注视虎口,向圈中心平视,劲线贯一。这样做可以使精神集中,下盘稳固,精力充沛,遇敌不慌。 练拳中还应从实战出发,练用不能脱节。练是为了用,用是检验练的效果,要体验出八卦掌的转,在转动中,逆中引顺,顺中用逆,劲线合一,这样就可使精神集中,精力充沛,轻松自如,周身一家,何愁无往而不胜矣! 二、三节分明知进退 “三节分明知进退,松膀长腰跟步钻。”此歌诀讲的是要明三节,讲进退,掌握掌法的使用方法。三节分为上中下三节。以一身而言,手肘为梢节,胸腹为中节, 足腿为根节;以足腿而言,足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上节不明,手足强硬拙力,中节不明,浑身虚空无力,下节不明,重心不稳,虚浮磐跌。 只有三节分 明,才能得心应手,一动无不动,周身协调,方不致有长短曲直参差俯仰之毛。要立身中正,掌随身变,步动身随,当对方打来,不要硬力对抗,应绕弧闪中迂回 其身侧,引劲落空,进步全凭后脚蹬,用后脚的根节力,将劲由腿而腰,由腰至臂至掌,逐节催动,前腿插抢中央,身涌后腿跟随,发力雄浑劲整,何愁不使对方迎 锋而倒。 我们是否应该注重三节.掌握掌法,步法的规范练用,练时无人若有人,用时守势明法,有人视无人,身随步翻,掌随身变,则将会使八卦掌技击特点更加明显,体用也更将能事半功倍。 三、得机得势顺其然 八卦掌技击理论主要是要顺其自然,要深究其哲理。要快打巧打,切忌蛮 *** 拼拙力,实战中往往是一搭手,就能立分高下,有时即使未搭手,行家一伸手,自己 亦心知肚明不必推来推去,纠缠不停。八卦掌要领讲“盖开之不语力,固尚用力之意”。就是说两军对垒,不仅是靠挂避闪跨,钩搂崩打为用,更要讲究得机得势应 变神速。如能做到“快、狠、变”机敏神算,对方虽说有力而兀所用,想走而难逃追击,想挂亦不敌其捷。拳有动不见形,一动即至之说,高深的武术家,有一羽不 能所加之觉,何况蛮力乎。 【武术】【八卦】、【技击】、